9.3-波德莱尔对美的解释

合集下载

丑恶、美与其极致——浅说波德莱尔和《恶之花》   文藏书归荑

丑恶、美与其极致——浅说波德莱尔和《恶之花》   文藏书归荑

丑恶、美与其极致——浅说波德莱尔和《恶之花》文藏书归荑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是法国十九世纪与雨果齐名的大诗人。

《恶之花》,是极少数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深恶痛绝,大肆攻击的诗作。

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歌艺术高峰之作。

诗人作为诗人的自我意识,是写《恶之花》的根源。

波德莱尔认为,诗人有把一切化为圣物的能力,但在现实面前又深感着悲哀。

他说“忧郁才是美神最昭彰的伴侣——因此,我很难想象一种不包含不幸的美”。

以诗人的精神感世,活着的苦难和丑陋,死亡的激越和美丽,成为其眼里腐朽之城上毁灭的火焰。

他的诗是不同阶段心灵、感官和肉体探索的产物。

《忧郁与想往》里有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的陶醉,语言的****和酒神精神的歌颂已经极大的刺激了中产阶级社会的神经。

《黄昏的协调》可以看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已经极致到形式的谨饬。

《信天翁》这首诗反映了十九世纪以来社会逐渐形成的对艺术家和诗人的看法,也写出了诗人感受到诗人的高贵被俗世耻笑的悲哀。

这种孤独感乃是浪漫派和巴那斯派诗人的爱用主题。

法国十九世纪“巴那斯派”(又称“高蹈派”)诗人的美的理想,是大理石雕像那样无表情,无感觉,纯粹完美的境界,却又是灵魂深处的体验。

当诗人脱离自己的精神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中进行观察的时候,现实的庸俗、丑恶和悲惨带来更大的失望;于是诗人又深入到罪恶之中去体验,把现实的痛苦、丑恶和畸形,变形为艺术美,感官的极乐和罪恶被净化为诗,就是《恶之花》。

十九世纪的欧洲已经是中产阶级得势的社会。

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结束了,整个欧洲流尽了英雄主义的鲜血。

耗尽了元阳的社会,生存下来的是苟且、无能、见利忘义和庸俗的小市民,然后形成了胸无大志,没有理想,不知美为何物的中产阶级主流社会。

(我有时想,中国在用了一百年的时间,来摆脱封建的腐朽残余和外来侵略的窒息之后,到了今天是否会出现一个中产阶级为主流的社会,深深浸透了商业铜臭气和庸俗的价值观呢?在心满意足的社会主流阶层的愚昧和低级趣味弥漫下,更加消失了理想色彩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诗人对都市生活比较熟悉。

从《恶之花》中的“自然”意象看波德莱尔的“写作美学”

从《恶之花》中的“自然”意象看波德莱尔的“写作美学”
由巨大 的风琴 、 那 哀 怨 的飓 风
伴奏着 、 嘎声歌唱的大海 , 是什么魔鬼 赋予 她催 眠 曲似 的崇 高作 用?
大海 , 茫茫 的海 , 安慰 我们 的劳 累 !
掀 起 狂涛 巨浪 的大海 , 在波 德莱 尔 的笔下 , 却是
《 异 国的清香 》
遨游 于 波德莱 尔 的诗歌 之 海 , 我 们 也 在 深 深探 寻: 这位 背 负着人类 存在 的 巨大重扼 的浪子 , 这 个体 味 了生命 痛苦 的无 限 深 广 的诗 人 , 引领 其 在 人生 旅
在 你那 碧空 之下 , 全是 爱与欢 乐 , 人 们喜 爱 的一切 , 全都值 得喜 爱 ,
7 1 1  ̄ J L , 人 心都 沉湎 于纯 洁 的享乐 !
沿着 诗人 这寻 美 之 舟 的航 向 , 追 随 其 写作 美 学 理想 的脚 步 , 我们似 乎 可 以捕捉 他 那 闪烁 的 美学 之
那 儿 闪耀着单 调 的太 阳光芒 。
— —
作美学理想的基石 。在一首《 忧伤与漂泊》 的诗中, 波 德莱尔 让 自己忧 伤 的心灵 随 心所 欲 地 放 逐 , 尽情 地表 达他 对天 堂般 的 自然 的 向往 , 以寄 托 其 要 漂 泊
远方 的理 想 :
大海 , 茫茫 的 大海 , 安 慰我 们 的劳 累 !
光, 了悟他 对那 种 “ 绝 对 之美 ” 的圣 洁 追求 。我们 发 现, 其 实波 德 莱 尔 是 那 样 的一 位 对 大 自然 “ 情 有 独
芬 芳 的乐 园 , 你跟 我们 远远 隔开 !
— —
《 忧伤 与漂 泊》
钟” 的诗人 , 他要求 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之完美地“ 契 合” 。在《 恶之花》 中, 面对着那纯美的“ 自 然” , 诗人

浅析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

浅析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

浅析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作者:安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波德莱尔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以《恶之花》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为后来的象征主义诗歌提供了范本,更是因为其诸多远远超越了当时时代的极具创造性的美学思想。

其美学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恶中掘美”的美学理念以及“感应论”思想。

关键词:波德莱尔;美学思想;恶中掘美作者简介:安琪(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被称之为“忧郁诗人”的波德莱尔,尽管一生穷愁潦倒,但他对世界却始终保持着高贵的骄傲与愤怒,苦闷与忧郁是其在诗集《恶之花》及其它诗作中反复吟唱的主题。

他的美学理论与诗歌创作引发了西方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划时代变革,兰波称他为“诗人之王”,艾略特认为他是现代诗人的最高典范。

波德莱尔的美学批评文章分别收录在《浪漫派的艺术》、《美学管窥》等文集中。

纵观其各个时期的表述,大致可以将其美学思想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一、“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诗除了自身之外,并无其他目的,也不可能有其他目的。

”艺术越是想在哲学观念上清晰,就越是倒退;与此相反,艺术越是远离教诲,就越是朝着纯粹的美上升。

道德并不作为目的而进入艺术,它只是自然地介入其中,并与之混合。

如同溶进生活本身之中,诗人因其丰富而饱满的天性而成为不自觉的道德家。

如果诗人追求一种道德的目的,他就减弱了诗的力量。

波德莱尔强调文学作为艺术乃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它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为宗教、政治、道德或其他任何东西的工具。

上承浪漫派诗人戈蒂耶和济慈等人,下启王尔德等唯美主义作家,波德莱尔反对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念,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念的成熟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恶中掘美”的美学理念“所谓诗,所谓诗的目的就是要把美与善区分开来,发觉恶中之美。

波德莱尔之审美现代性解读

波德莱尔之审美现代性解读

波德莱尔之审美现代性解读郝玉红【摘要】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他是我们研究审美现代性不可或缺的美学家之一.他对审美现代性的界定堪称经典,他将其界定为当下性和永恒性两个看似矛盾对立,实则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为美学观念的转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3页(P118-119,132)【关键词】波德莱尔;当下性;永恒性【作者】郝玉红【作者单位】陕西电子信息技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9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从艺术的角度,对审美现代性做了堪称经典的界定,“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1]485他把现代性定义为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方面,一个是当下性,一个是永恒性。

当下性主要是强调在转瞬即逝的刹那间对现时的体验与把握,这里的现代性不再作为历史分期的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时间意识的悖论,就历史意义而言是中性的。

与过去不再具有比较的可能。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现代性,都是当时的艺术家对当时现时性的把握,抓住了当时偶然的、短暂的、独特的东西,并加以提炼的结果。

如果取消它,势必要跌进一种抽象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之中,这种美像原罪之前的唯一的女人的美,是无权蔑视和忽略的。

艺术家非但不应该企图去古代经典中寻求独特价值,反倒是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对当下的独特把握上。

现代性本身处于不断更新的流变之中,艺术家应该独具慧眼,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现代性,并锻造新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他所谓的现时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或是其中一种,或是兼容并蓄”[2]43,是对“组成一个时代的外部生活的一切东西的研究”[1]486,不仅包括大都市繁华的一面,它的放荡、堕落的底层如浪荡子、妓女、动物、乞丐等,甚至阴郁的人性,都成为诗人眼中现时的代名词。

比如风尚,因其变动的个性,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流行趋势,有别于先前时代的特点,故此成为诗人眼中独特现时特质的表现物。

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的点滴体会

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的点滴体会

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的点滴体会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现代诗歌的先驱。

波德莱尔的诗歌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强化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感应。

诗人善于通过诗歌主体与现实的相似性,完成精神与自然的感应。

后人将波德莱尔的这一创作思想概括为波德莱尔的应和之美。

1 波德莱尔诗歌应和理念的由来波德莱尔的应和理念最早通过他的一首十四行小诗《应和》体现出来,这首诗篇幅短小,但是它真实体现了波德莱尔的“应和”创作理念,如诗人在诗中写道:如悠长回声遥相应答的和歌,终汇入一个混沌深邃的整体;如黑夜又如光明般浩漫无际,芳香、色彩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诗中的“和歌、应和”强调了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符、相通和相应,这些词不但能够传达诗人心中那种你唱我和、相互应答的意味,还为诗歌与现实的沟通提供了比喻和形象性的暗示。

我们知道,神圣本质一直占据西方传统思想的主体地位,西方文人善于通过对现象世界的解读将自身观念表现出来,这是柏拉图构建自身思想体系的基础,也是波德莱尔进行诗歌创作的基础。

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世界中,世界是一个神圣范本的图像,大自然不过是自我思想的映射,各种思想的激情碰撞,可以形成如泉水一般涌现的灵感,这种现象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即上帝的眷顾。

因此,在波德莱尔看来,上帝就是精神的太阳,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肉体精神之间都有着互相对应的关系,这一想法给波德莱尔无限的激励与力量,于是他在《万物感应》中写道:好像琥珀安息,以及麝香,欢声歌唱,灵魂和官能的交畅,直把无穷的万物,向无限延长。

诗人既有万物应和的感想,就毫不保留的用自由的笔法和呐喊声将这种想法唱了出来。

2 波德莱尔诗歌的应和之美2.1 象征主义诗歌的基石波德莱尔坚信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即事物的相互感应和互为象征,因此,这位历经各种情感折磨、有着异常感应力的诗人最善于用熟识的目光去洞察生活中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然后将其用独特的、隐秘的、交感的方式表达出来。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
罗贝尔·波德莱尔是奥地利哲学家乔治·斯特劳斯的门生,他是20
世纪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也是现代美学的先驱。

他的核心美学原则是:
1.艺术和审美必须包括审美与审慎的统一。

艺术不仅仅是表面效果,
而是一种深刻的精神状态和洞察力,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
2.美学必须属于节制,它必须保持审美的秩序性和结构性。

美不能仅
仅是一种虚幻的主观感受,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形式语言,其蕴含有令人
着迷的内容;
3.美学应该追求完美,而不是时尚或流行,因为完美是永恒的,时尚
和流行只是短暂的。

美学可以让我们理解现实生活的内涵,并使我们甘于
接受它的美好和美德;
4.美学必须把一切细节都视为一个整体。

波德莱尔认为,一件完美的
艺术品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并具有可衡量的实际效果;
5.艺术家应该有道德责任,他们的作品应该有普遍的美德,唤起人们
的精神和道德价值。

波德莱尔的独特美意识

波德莱尔的独特美意识

波德莱尔的独特美意识作者:苏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伟大诗人波德莱尔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艺术手法都具有魅力非凡的独特性,通过描写丑恶的事物表现出独特美。

本文试从波德莱尔的独特美的界定、独特美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独特美存在的意义几方面论述波德莱尔诗歌的独特美。

关键词:波德莱尔;独特美;合理性作者简介:苏红,生于1988年8月24日,性别:女,汉族,籍贯:吉林四平,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1前言: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他处在一个过渡的时代,当时浪漫主义思想开始走下坡路,古典主义思想出现转机,唯美主义思想日益发展,波德莱尔具有反传统思想,对丑陋的现实社会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具有魅力非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波德莱尔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波德莱尔独特美的界定美的问题,波德莱尔在很多地方都曾涉及,究竟什么是美,在他看来,“诗的最伟大、最高贵的目的”是“美的观念的发展”,他认为诗人最神圣的责任是追求美。

他说:“诗的本质不过是,也仅仅是人类对一种最高的美的向往”。

对美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恶之花》这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象征主义诗歌巨作中有所体现。

对于什么是美,他说:“我发现了美的定义,我的美的定义。

那是某种热烈的、忧郁的东西,其中有些茫然、可供猜测的东西……神秘、悔恨也是美的特点。

”“不规则,就是说出于意料、令人惊讶、令人奇怪,是美的特点和基本成分”。

他罗列了十几种生成美的精神,例如冷漠、厌倦无聊、凶恶、无动于衷等,其中大多数都与无聊、抑郁相关。

这些在多数人看来是悲观的、忧郁的,但他眼中这些被认为“愉快是美的最庸俗的饰物,而忧郁才可以说是它的最光辉的伴侣,以至我几乎设想不出一种美是不包含不幸的”。

《恶之花》中的“恶”之美

《恶之花》中的“恶”之美

恶之花》中的“恶”之美引言独具魅力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其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就是经典巨著《恶之花》。

波德莱尔出生于1821 年,他在世界上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诗歌上的革新令人耳目一新,他的独特在于他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他承接了浪漫派,而又开启了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在欧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给沉寂的法国诗坛带来了一股奇异的花香。

“波德莱尔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卓越的文学评论家、艺术评论家、美学理论家和翻译家。

他是象征主义的先驱,是艺术至上主义和颓废主义的代表。

” [1] 在诗歌作品中,他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美与丑的关系,他既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讲究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来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对现代生活的描摹,有消极,更有理想。

波德莱尔的创新在于:一方面,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在他笔下,大城市巴黎社会隐藏的丑恶现象被无情地剥开,在赤裸裸的刻画中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另一方面,展示了他个人的苦闷心理。

本文试图通过对《恶之花》中几首诗歌的赏析,进而探究这部经典艺术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与写作风格。

《恶之花》的创作风格与写作特点一、《恶之花》的主题及创作风格《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

波德莱尔在他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 的艺术。

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

《恶之花》主要围绕着“恶”展开善恶关系。

“恶”不但指邪恶,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

“花”可以理解为善与美。

1857年8月12日,受审的命运来到《恶之花》跟前,检察官指责波德莱尔“描绘一切,暴露一切。

尤其夸大了丑恶的一面,他为了使人印象深刻和感觉强烈而过甚其辞”。

因为“现实主义”而罹罪,使波德莱尔的辩护人也有意回避这个词,但波德莱尔对它的独特理解压过了这聚讼纷纷。

《恶之花》的现实主义成分不仅是照相式地摹写,更重要在于主题的突破。

波德莱尔的文艺思想:审美现代性、想象力、应和

波德莱尔的文艺思想:审美现代性、想象力、应和

波德莱 尔的文 艺思想 :审美现代性 、 想 象 力、应 和
周 小 莉
( 兰州 大学 。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要 :波德 莱尔的文 艺思想概括起 来主要 包括几个方 面:第一 ,在 对美的理 解上 ,他认 为艺术应
突破 永恒性和超验性的 窠臼,传达 历史的、经验的 美;第二 ,在创作 心理上 ,他 看重激情和想 象力 ;第 三 ,在创 作境 界上 ,他推 崇万事万物之 问彼 此应和的状 态,并借助 象征 来达到这 一境界 。以上观念具有 内在 统一性 ,是囊括 了基本 美学立场和 整个创 作过程的 完整体 系 ,对十 九世 纪 中后期 文学新气象的孕育

力将客观世界进行重 组 、 变形 , 打造成艺术品 , 其 中凝结 了艺术家的个性和激情 , 后者则缺乏足够 的 想 象力将 客观 事物重组 ,只能 照搬事物 的本来面
部 分是永恒性 。 他认为美首先是从具体事物 中抽
象出来 的纯形式 , 所 以可超越 时空 和个体差异 , 这 点波德莱 尔和古希腊 以来人们 对美 的理解一样 ;
第2 4 卷
第1 1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V o1 . 2 4 N o. 11 N o v . 2 O 1 5
2 O 1 5年 1 1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5 )1 1 - 0 1 3 3 - 0 3
术和美 的永恒性 、 超验 I 生的基础上 , 探索一种全新 创作模式的意图。在这种意图的驱动下 , 他提出了 诸如想象力 、 应和、 象征等若干具体构想 ,这些 构 想被统一起 来之后 , 竟然 比专业理论家苦思冥想后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

波德莱尔美学原则波德莱尔是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和美学家,他对美学的思考和理论对于现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德莱尔的美学原则主要包括“绝对诗”、“外来美”、“目标不确定性”和“自由诗”。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原则进行阐述。

首先,波德莱尔提出了“绝对诗”的概念。

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超越语言和逻辑的境界,以达到纯粹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诗歌应该通过声音、节奏和图像等非语义的元素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波德莱尔主张诗歌可以超越语言的限制,自由地探索和表达美的本质。

其次,波德莱尔提出了“外来美”的概念。

他认为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于现代艺术已经不再适用,现代艺术需要从其他领域吸取新的美的元素和形式。

波德莱尔主张艺术家应该打破传统的界限,大胆地引入科学、技术和其他非艺术领域的元素,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

他认为外来的元素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波德莱尔提出了“目标不确定性”的概念。

他认为诗歌不应该追求明确的目标和实用的功利性,而是应该在表达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和模糊性。

他主张诗歌应该是一个自由的游戏,通过语言的错综复杂和多义性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或结论。

波德莱尔相信诗歌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经验的无尽探索和追问。

最后,波德莱尔提出了“自由诗”的概念。

他认为传统的诗歌形式和结构限制了诗人的创作力和自由表达。

波德莱尔主张诗歌应该抛弃传统的格律和韵律,以追求更自由、更灵活的创作方式。

他鼓励诗人在语言和形式上的大胆尝试,以创造出更具个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自由诗的提出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综上所述,波德莱尔的美学原则可以概括为追求“绝对诗”、引入“外来美”、保持“目标不确定性”和推崇“自由诗”。

他强调诗歌应该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纯粹的艺术效果,并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义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感官和思维。

波德莱尔的美学理论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新的可能性,对后来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浅议

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浅议

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浅议/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哲学理论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浅议【摘要】波德莱尔是较早地在美学上对现代性思想进行阐述的文艺批评家,他认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他更为看重的是艺术的“过渡、短暂、偶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现代性思想。

本文着重探讨了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

【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自律意识创新意识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包括了审美的自律意识、和审美的创新意识。

审美的自律意识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学观上,他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论断,认为诗是自在自为的。

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一贯认为文学和艺术追求一种与道德无涉的目的,构思和风格的美于我足矣。

”同年,他又说道:“但是,还有另一种奇谈怪论,由于思想的虚伪、粗俗和低级,这种奇谈怪论更可怕,更有机会持续得久远,这是一种生命力更为顽强的错误,我说的是有关教诲的邪说,它的必不可少的后果就是一系列关于激情、关于真实和关于道德的奇谈怪论。

许多人认为诗的目的是某种教诲,它或是应该增强道德心,或是应该改良风俗,或是应该证明某种有用的东西。

”显然,波德莱尔的这一观点是直接与当时法国社会充溢着艺术功利这一时弊针锋相对的。

其在1868年发表的文章《哲学的艺术》也秉持了艺术与道德无涉的观点:“艺术愈是想在哲学上清晰,就愈是倒退,倒退到幼稚的象形阶段;相反,艺术愈是远离教诲,就愈是朝着纯粹的、无所为的美上升。

浅析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意识

浅析波德莱尔的死亡美学意识

摘要:波德莱尔,这个被称为“诗人之王”的伟大诗人,象征主义的开创者,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为著名的现代派诗人。

他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标志着象征主义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出现。

通过其诗集对于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使人们能得以窥见诗人新颖的死亡视角和其独特的诗歌艺术想象,同时还给当时患着“世纪病”的知识分子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希望与反抗。

波德莱尔用死亡来表现他对于生命以及感情的热爱,这也是他通过用扭曲的概念来反讽于黑暗的社会。

在诗人的眼中,也许只有死亡才能为卑微的人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活下去的动力。

关键字:死亡观;恶之花;死亡之美;死亡与希望On Baudelaire's death consciousness, aesthetics -- with flowers of evil as anexampleAbstract:Baudelaire, the known as the "king of poet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the founder of symbolism is the 19th century French most famous modern poet. His collection of poems "flowers of evil" come out, marking the formal appearance of symbolism, the rise of modern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praise and yearning for death, not only make people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poet novel death perspective and its unique poetry artistic imag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was suffering from a "disease of the century"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a to the death of hope and resistance. Baudelaire used his death to express his love for life and his emotions, and this is also the idea that he is using the concept of distortion to irony in the dark society. In the eyes of the poet, maybe only death can bring new hope to the life of the humble people, and the power to live.Keywords:View of death; the flower of evil; the beauty of death; death and hope引言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时间将会洗清一切愚昧的罪名,诗人的光辉定格在永恒的价值之上。

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

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

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作者:宁文莉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20期摘要: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

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

关键词:爱伦·坡波德莱尔诗歌美学观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21—02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鼻祖,他被法国诗人兰波誉为“第一流的幻觉者,诗人之王,真正的上帝”。

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表现出区别于一般诗人作品的某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即使是初次接触他诗歌的人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熟悉波德莱尔的人,自然明白这种特殊的美感,即是“恶之美”。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美国作家,他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与众不同的文学体裁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为艺术而艺术”的诗歌原则,以及他与众不同的美学观点,都使他成为影响欧洲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第一位美国作家,波德萊尔就是其众多推崇者中的一位。

波德莱尔自从读了爱伦·坡的小说《黑猫》后,就被这位美国作家所吸引。

他还写了关于爱伦·坡的评论,不止如此,他在写作时还大段引用爱伦·坡的原话。

如果不是有了波德莱尔,爱伦·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会如此显赫。

但也正是因为翻译了很多爱伦·坡的作品,波德莱尔才得以了解后者的美学思想,了解其“美是诗歌的唯一追求”,了解其哀伤忧郁的美学原则,并且在受其影响的同时又将这样的影响传递下去,开启现代诗歌的先河。

波德莱尔诗歌《美》原文及赏析

波德莱尔诗歌《美》原文及赏析

波德莱尔诗歌《美》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波德莱尔诗歌《美》原文及赏析【导语】:凡人啊! 我象石头的梦一样美我的胸脯生就令诗人们动情, 那爱情象物质一样无言、永恒, 诗人却一个个碰得伤痕累累。

浅论西方美学史上的美与丑——从雨果、波德莱尔、罗丹说起

浅论西方美学史上的美与丑——从雨果、波德莱尔、罗丹说起

着优 美 ,粗俗藏 在 崇高背 后 ,美与恶 并存 ,光 明与黑 暗相 快感 。他 的诗集 《 恶 之花 》中将 “ 恶 ”与 “ 花 ”联系在 一 共。 ” 既然 大 自然 和人类生活 都处在对 立面 的和 谐统一 中, 起 ,即 “ 恶之 花 ”一 一 “ 邪 恶 的、丑 恶 的花 ” ,这 一组 截
( 二)从 恶中抽 出关
雨果 指 出,滑稽 丑怪作 为 崇高优美 的配 角和 对照 是大

波 德 莱尔 主 张认 “ 从 恶 中抽 出 美 ” ,认 为丑 恶 经过 艺
自然 为艺 术提 供 的最 丰 富 的源 泉 。如他 所 言:“ 万物中的 术 的点金之 笔会 化为 美 ,可 怕 的东西 会成为 美 的东西 ,痛 切 并 非都是 合乎 人情 的美 。丑就在 美 的旁边 ,畸形 靠近 苦被 赋予韵 律和 节奏 ,艺术 家得 心灵 便可享 受泰 然 自若 的
美与丑 各 自实现 自身 ,从 而获得 了审美意义 。在法 国 l 9世 更 加突 出 了美 的心灵 。
纪文 化史 上,首 先 由雨果 正名 ,接 着 以诗 人波德 莱尔 《 恶
之花 》在 1 8 5 7 年 出版为 标志 ,“ 丑 的艺术 ”在 理论 和 实践
二、波德莱尔——从恶中抽出美
内容上恶之花的首篇告读者可以说是全书的总括在这里作者向读者说明他要写的是占据人的精神折磨人的肉体的谬误罪孽吝啬愚昧和尚未把把它们可笑滑稽的图样绣在我们的可悲命运之上的奸淫毒药匕首和火焰等

浅论西方美学史上的美与丑
— —
从雨果 、波德莱尔 、罗丹说起
王 坤 南 京 师 范 大 学文 学 院
摘 要 :美 与丑是 美 学范 畴 中的重要 一对 ,很 早就 引起 了思 想家 们对 它们 的讨论 。在 1 9世纪 的欧 洲 ,丑 的 问题 在 美学 中显现 出来 ,甚 至一度 成为 当时美 学 的主题 。雨果提 出了美 丑对 照 的原 则 ,波德莱 尔提 出从恶 中抽 出美 ,罗丹 则倡 导化丑 为美 的美学主张 。思想 家们对丑 的各个 方面进行 了细 致的研 究,从 而让 丑 的美学理论 成为可 能。 关键 词 :美与丑 ;美丑对 照 ;化 丑为美

波德莱尔现代性美学思想分析

波德莱尔现代性美学思想分析

波德莱尔现代性美学思想分析
程勇真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17(033)002
【摘要】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审美现代性的开创者,他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他认为,美的事物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绝对美和特殊美.在这两种美中,他显然更倾向于后者.重视特殊美其实就是近代美学精神的体现.他还认为,自然实际上充满了道德的邪恶性,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由此他非常重视艺术美的内涵和价值.他不仅把美建立在了对丑与恶事物的肯定上,而且对死亡的事物与主题充满迷恋.正是对于颓败、丑陋甚至死亡事物的迷醉,波德莱尔的美学才被我们称为审丑美学和死亡美学.其死亡美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普遍的人类经验意义与形上色彩.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程勇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波德莱尔现代性美学思想分析 [J], 程勇真;
2.波德莱尔《巴黎风貌》组诗的感官美学与现代性反思 [J], 丁晓妮
3.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反宗教结构 [J], 周小莉
4.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的悖论 [J], 王姝予
5.摄影与美学现代性——从波德莱尔到本雅明 [J], 许君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893-西方文学理论-课件-L9.3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雷里——论文摘要

18893-西方文学理论-课件-L9.3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雷里——论文摘要

文献资料库:论文摘要9.3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雷里论文摘要:1.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载《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8期。

内容提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洗礼定格了波德莱尔价值的永恒。

波德莱尔,这个被兰波直呼为"诗人之王"的伟大诗人,第一个正视恶并把恶的东西作为审美对象引入到文学中来。

同时他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恶中掘美"的诗论,他坦言自己最崇高的事业是化腐朽为神奇,"你给我淤泥,我把它变成黄金"。

波德莱尔的"恶中掘美"是从生命力中攫取美,他的美是热烈的,忧郁的,既带着热忱,又带着愁思,因而得出了"忧郁就是美"的论断。

《恶之花》作为波德莱尔诗歌美学观念践行的最高典范,它不仅仅是一部文人的诗集,更是伟大诗人的一部心灵史,一曲人生悲歌,一册不朽的精神画卷,它在恶与美的交锋中,阐释了一个天堂歌者孤独叛逆的苦难历程。

2. 李超:《寻找纯粹:一种精神的生成与象征——马拉美诗学理论探微》,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内容提要:马拉美是西方象征主义运动中一个具有奠基意义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马拉美纯粹化诗歌理论中非灵感化、暗示性以及音乐性特征的探讨和梳理,揭示出其独特的诗学观念与诗歌生成模式,并揭示出在这些诗学观念的背后隐藏着的马拉美复杂的精神体验以及对于时代深刻的认知和思考。

3. 邵金峰:《瓦雷里的纯诗理论》,载《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内容提要:瓦雷里是西方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的纯诗理论由纯诗观念、纯诗理论的合法性以及迈向纯诗理想的途径三个向度构建而成。

他认为纯诗是无法达到的类型,只是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诗人的创作就是向纯诗理想迈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三节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雷里
波德莱尔对美的解释:
在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中,美是以特殊的方式存在的,他否定传统的永恒静止的美学,强调美感仅仅属于它的那个时代。

美是特殊的;美主要来自于主题的激情,而没有客观的标准。

因此诗人可以选择普通人认为丑陋的对象作为诗歌的题材,只要它们能激发人的感情和想象。

波德莱尔诗歌中的丑与雨果的丑不同,对于后者来说,描写丑,主要是为了与美形成强烈的对照,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对于前者来说,丑可以是整个诗歌的世界。

在他的诗歌里,大量出现的地狱、死亡、坟墓、腐尸、蛆虫和荡妇等形象就是如此。

他的世界什么也不排斥,可以容纳一切。

这种藏污纳垢的风格被称为颓废精神。

在对丑的欣赏和感情中,一方面波德莱尔挑战了现存的伦理和美学秩序,免于落入平庸,以一种奇异的方式重新打量世界;另一方面,这种新奇的感受让他拥抱被文明世界所排斥的一切,他认为丑的东西常常更能表现时代和世界,更能产生众生一体的感受。

《恶之花》
波德莱尔
《情侣之死》
我们会有张床洋溢清香,
会有长沙发如坟墓深埋,
架子上层层奇花刚开放,
天外有天更风光迎面来。

争先恐后用尽最后热情,
两颗心将化做巨大火炬,
将心比心映出双重光明,
心心相映,明镜成双成趣。

浅红深蓝画就神秘夜晚,
我们只需交换一道电闪,
如一阵长泣,滴滴死别离;
随后,一个天使开门半边,
忠实而愉快,登堂来这里,
将使暗镜复明,死灰复燃。

《艺术家之死》
我得摇动多少回出彩的铃铛,
吻你低垂的额头,漫画冷冰冰?
为了射中你的目标,天然本性,
箭筒啊,还要多少次脱靶落荒?
我们挖空心思谋划费劲心机,
我们得把许多沉重框架推翻,
最后才能品味伟大的造诗篇,
创作冲动害得我们欲哭无泪!
有的人从没见过自己的偶像,
这帮倒霉的雕塑家无地自容,
他们只好痛心疾首顿足捶胸。

惟一希望,朱庇特的阴森殿怪堂!那就是死亡,如一轮新日游荡,让他们脑中的鲜花竞相开放!
《毁灭》
恶魔老是在我身边摇摇晃晃;
像不可捉摸的空气四周游荡;
我深深吸口气顿时火烧胸膛,
浑身充满了不灭的邪恶欲望。

恶魔明明知道,我对艺术酷爱,有时候,他便假装出千娇百媚,而且,甜言蜜语不惜虚伪冒牌,使我的嘴唇习惯春药的淫秽。

他就这样带我,远离上帝视线,急急忙忙,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来到无聊之乡腹地,一片荒凉。

映入眼帘的竟然是一派混乱,
几件污秽衣裤,几个张口创伤,还有那些血淋淋的毁灭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