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异常(2)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胎位异常讲课PPT课件

胎位异常讲课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孕期护理要点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位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睡姿: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儿缺氧症状 适当运动:孕妇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柔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胎儿发育
产前护理要点
调整睡姿:左侧卧位有助于 改善胎儿缺氧症状
适当运动:孕妇可进行散步、 孕妇瑜伽等轻柔运动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位异 常,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缓解孕妇的疼痛和不适感 改变睡姿:通过改变孕妇的睡姿来调整胎儿的位置 运动疗法: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游泳等,以帮助调整胎儿的位置 手术治疗: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来纠正胎位异常
治疗注意事项
定期产检:及时发 现胎位异常,采取 相应措施
科学饮食:保持营 养均衡,避免过度 肥胖或消瘦
产后出血:胎位异 常可能导致子宫收 缩乏力,增加产后 出血的风险
胎儿窘迫:胎位异 常可能影响胎儿的 氧气供应,导致胎 儿窘迫
预防措施
定期产检: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调整睡姿:孕妇应该避免长时间仰卧或长时间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胎儿的压迫。
适当运动:孕妇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 量,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和胎位正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以保持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显示胎 儿位置,准确判断胎位是否异 常
胎心监测:监测胎儿心跳, 辅助判断胎位是否异常
触诊:医生通过触摸孕妇腹 部,判断胎儿位置是否异常
其他检查:如电子胎心监护等, 可提供更准确的胎儿状况信息
胎位异常对妊娠的影响

胎位不正疾病演示课件

胎位不正疾病演示课件
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在需 要站立或行走时,可适当休息并调整姿势,以减轻疲劳感 。
加强孕期保健和营养指导
保持均衡饮食
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素。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适量运动
孕妇在孕期可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增 强免疫力、缓解压力等,对胎儿的发育也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心率和母体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胎儿窘迫或难产等。
剖宫产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适应症
对于胎位严重不正、胎儿过大、母体 产道异常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剖宫产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手术时机
剖宫产的时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在预产期前后进行。在紧急情况 下,如胎儿窘迫或母体出现严重并发 症,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剖宫产。
分类
根据胎儿先露部位与母体骨盆的 关系,胎位不正可分为头位异常 、臀位、横位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导 致宫腔空间异常,影响胎 儿正常活动。
胎儿因素
胎儿发育异常、多胎妊娠 、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均可 引起胎位不正。
母体因素
母体骨盆狭窄、前置胎盘 、子宫收缩乏力等也可导 致胎位不正。
通过产前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从而判断是 否存在胎位异常。早期发现胎位异常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相 关风险。
及时处理胎位异常
一旦发现胎位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对于某 些胎位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外倒转术等方法进行纠正;对于其他 情况,可能需要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胎位异常的定义PPT

胎位异常的定义PPT

胎位异常的定义
胎位异常是指在妊娠期间胎儿的位置或姿势与正常不同。这可能会影响分娩的进程和过程,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风险。了解不同类型的胎位异常有助于及时识别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胎位异常的发生原因
先天因素
一些先天因素可能会导致胎位异常,如子宫畸形、胎儿发育异常或者异常胎盘位置等。这些问题通常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
保护健康
产前检查有助于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减少潜在风险并确保顺利分娩。
跟踪监测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能密切跟踪孕期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及时发现和处理胎位异常的意义
早期发现
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可以让医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母婴的危险。定期产前检查十分重要。
及时处理
如果发现胎位异常,医生可以采取外部或内部版正等方法,尽量避免剖宫产手术。
通过定期的孕期产前检查,如超声检查和胎动观察等,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的异常体位。
2
外部版正
如果胎位异常在妊娠晚期被发现,医生可以尝试进行外部胎儿版正手术,通过外力调整胎儿的位置。
3
内部版正
对于一些难以外部版正的异常胎位,医生可以在产时采取内部版正的方法,帮助胎儿调整为正常头位。
外部版正
手法技巧
通过专业的手法,如经腹外翻、经阴道前壁按摩等,可帮助调整胎儿的位置。
3
麻醉处理
必要时会给产妇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
4
监测反应
医生会全程密切监测胎儿的状态,确保内部版正过程中胎儿的安全。
剖宫产手术
适应症
当遇到胎位异常等情况无法通过外部或内部版正手术矫正时,医生就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将胎儿从母体取出,确保母婴的安全。
手术过程

胎位异常诊断与治疗PPT

胎位异常诊断与治疗PPT

胎儿心电图(ECG):可检 测胎儿心脏功能,辅助诊断 胎位异常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BPP):可评估胎儿健 康状况,辅助诊断胎位异 常
胎儿磁共振成像(fMRI): 可提供胎儿大脑、心脏等 器官的详细图像,辅助诊 断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治疗技术的进展
外部矫正技术:通过外力改 变胎位,如艾灸、按摩等
内部矫正技术:通过手术改 变胎位,如内倒转术、外倒 转术等
胎位异常的手术治疗
剖宫产:适用于胎位 异常且无法自然分娩 的情况
外倒转术:适用于胎 位异常且胎儿未足月 的情况
内倒转术:适用于胎 位异常且胎儿已足月 的情况
胎头吸引术:适用于胎 位异常且胎儿已足月的 情况,但胎头吸引术存 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谨 慎选择。
胎位异常的药物治疗
药物种类:包括前列腺素、地诺前列酮 等
自我监测胎动:每天定时数胎 动,观察胎动是否正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外伤:避免腹部受到外力 撞击,防止胎位异常
孕期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多吃蔬菜 水果,少吃高脂 肪、高糖、高盐 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瑜伽、 游泳等,有助于 保持身体健康和 胎儿发育
避免吸烟、饮酒 等不良习惯,以 免影响胎儿发育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以免影响 胎儿发育
预防胎位异常的措施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采取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胎儿在子宫内活动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 避免外伤: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或挤压,防止胎位异常发生 遵医嘱: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胎位异常 ppt课件

胎位异常  ppt课件

25
-
人工破膜:宫口3-4cm、无头盆不称。 避免过早屏气,引起宫颈前唇水肿及疲乏。 经以上处理无进展或进展慢(宫口开大‹1cm/h)及出现胎儿窘
迫征象行剖宫产。
26
第二产程
持续性枕后(横)位
胎头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及以下,可阴道助产或自然分娩,否 则剖宫产。
第三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预防新生儿窒息。
降同时胎头俯屈,当枕骨到达骨盆底时,胎头向母体左前方旋转 45度,使枕骨朝向耻骨联合,当枕骨下凹到达耻骨弓下时,以此 为支点,胎头继续俯屈,使颏、面及额从会阴前缘娩出,枕骨从 耻骨弓下娩出。
39
-
2、胎肩娩出 当胎体行复位的同时,胎儿双肩经进入骨盆入口右斜径上,当
双肩径到达骨盆底时,前肩向右旋转45度到耻骨弓下,双肩径与 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外旋转),胎体侧屈,后肩及后上肢先从 会阴前缘娩出,继之前肩及前上肢从耻骨弓下娩出。
40
-
3、胎头娩出 当胎肩通过会阴时,胎头矢状缝衔接于骨盆入口左斜径,在下
9
持续性枕后(横)位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子宫收缩乏力及宫口扩张缓慢
持续性枕后(横)位时,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 胎先露不易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所致。
10
-
11
-
12
持续性枕后(横)位
(二)体查 1、腹部检查:胎背偏向母体侧方或后方,前腹壁容易触及胎儿 肢体,且在胎儿肢体侧容易听及胎心。
迫感。 分娩期常发生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36
-
37
臀先露
3、肛查或阴道检查: 触到软而不规则的胎臀,注
意与颜面相鉴别; 触到胎足时注意与胎手相鉴

胎位异常-PPT课件

胎位异常-PPT课件

对母儿影响
产妇: 胎儿:
继发性宫缩乏力 软产道损伤 产后出血 产褥感染 生殖道瘘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围生儿死亡率高
处理: 第一产程
潜伏期: 对临产者常规四步触诊、B超——发现枕横位、 枕后位——检查了解骨盆; 保证产妇营养与休息,取胎背对侧方向侧卧; 密观产程、宫缩、胎心,如宫缩欠佳,尽早应用 缩宫素。
骨盆异常: 男型骨盆或类人猿型骨盆
胎头俯屈不良 子宫收缩乏力 头盆不称
诊断
临床表现: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 协调性宫缩乏力及宫口扩张缓慢。宫颈前 唇水肿,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腹部检查: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前 腹壁触及较多胎儿肢体,胎心在脐下一侧 偏外方听的最响亮。
肛查:如为枕后位,盆腔 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 于骨盆斜径上;如为枕横 位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 径上。
2、若双胎妊娠第二胎为肩先露。
六、面先露
(Face Presentation)
概述
胎头以颜面为先露时称面先露。均于临产 后发生,系因胎头极度仰伸,使胎儿枕部 与胎背接触。
面先露以颏骨为指示点,有颏左前、颏左 横、颏左后、颏右前、颏右横、颏右后6种 胎位,以颏左前及颏右后位较多见。
发病率为0.08%-0.27%。 经产妇多于初产妇。
高直后位临产后,胎背与母体腰骶部贴近,妨碍 胎头俯屈及下降,使胎头处于高浮状态迟迟不能 入盆,即使入盆下降至盆底也难以向前旋转180°, 故难以经阴道分娩。
处理
(对临产者常规四步触诊、B超,发现胎位为正枕
前位时应予警惕)胎头高直前位时,若骨盆 正常、胎儿不大、产力强,应给予充分试 产机会,加强宫缩促使胎头俯屈,胎头转 为枕前位可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若试 产失败再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胎头高直后位一经确诊应行剖宫产术。

妇产科护理胎位异常PPT课件

妇产科护理胎位异常PPT课件

胎位异常
病因
骨盆形态和大小异常,胎头俯屈不良,子宫收缩 乏力, 头盆不称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或俯屈不良,出现协调性子 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 排便感;前唇水肿,产妇疲劳;第二产程延长。 2.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对侧可明显触及胎儿 肢体,胎心在脐下一侧偏外方。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 枕后位,感到盆腔后部空虚 查明矢状缝、前囟、后囟的方向和位置判断胎位
生儿准备工作
胎位异常
三.肩先露
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之上,先露部为肩。是对
母儿最不利的胎位。
忽略性肩先露
病理性缩复环:子宫收缩增强,子宫上端越来
越厚。子宫下段被动扩张越来越薄,由于子宫
上下段肌壁厚薄相差悬殊,形成环状凹陷,并
随子宫收缩逐渐升高,甚至可高达脐上,形成 病理性缩复环,是子宫破裂的先兆。
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
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 产程延长,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 2.对胎儿的影响 致胎膜早破,脐带易脱垂, 胎儿窘迫或死亡。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 及颅内出血等。
胎位异常
护理诊断
恐惧 焦虑 长、 胎膜早破、手术操作有关. 胎儿受损的危险期 与胎位异常、脐带脱 垂、手术助产有关. 与担心胎儿安危有关 与不了解产程进展与分娩能否正常 进行有关感染的危险 与产程延
胎位异常
护理措施
第一产程:产妇侧卧,少做肛查,不灌肠。一当破 膜,立即听胎心;了解有无脐带脱垂。 监听胎心。 当宫口开大4~5cm时,使用“堵”外阴方法, 待宫口及阴道充分扩张后才让胎臀娩出。 第二产程:初产妇做会阴侧切术。3种分娩方式。 脐部娩出后,应在2~3分钟娩出胎头,最长不 超过8分钟。 第三产程:防止产后出血、预防感染,做好抢救新

胎位不正培训演示ppt课件

胎位不正培训演示ppt课件
再次发生胎位不正的风险。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产妇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再次怀孕和分
娩的挑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胎位不正
汇报人:XXX
2024-01-17
目录
CONTENTS
• 胎位不正概述 • 胎位不正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 • 胎位不正的纠正方法 • 胎位不正的预防措施 • 胎位不正的分娩方式选择 • 胎位不正的产后恢复与随访
01
胎位不正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胎位不正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 姿势与正常分娩时应有的位置和姿势 不符,属于常见的产科问题。
孕妇在医生指导下,于妊娠28-32周间,每天或隔天1次做膝 胸卧位15分钟,连做1周后复查。注意做操前应排净大、小 便,松开裤带,最好事先做些准备活动。姿势要正确,跪时 大腿与床面垂直,身体俯向床面。
外倒转术
医生通过向孕妇腹壁施加压力,用手 向前或向后旋转胎儿,使其由臀位或 横位变成头位的一种操作。需要注意 的是,外倒转术有一定的风险性。操 作时,可能会导致胎儿脐带缠绕或胎 盘早剥。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今天,该方法并不广泛被应用。
01
02
03
产后出血
胎位不正可能增加产后出 血的风险,因为子宫肌纤 维收缩不良,无法有效止 血。
产褥感染
胎位不正使分娩过程变得 复杂,可能增加产道损伤 和感染的风险。
难产
胎位不正可能导致分娩困 难,增加难产的风险,需 要采取剖宫产等手术方式 进行分娩。
并发症风险
脐带脱垂
胎位不正时,脐带可能从宫颈口 脱出,导致胎儿急性缺氧甚至死
用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10分钟,3次为一疗程。
04

胎位异常PPT课件-精品妇产科课件

胎位异常PPT课件-精品妇产科课件

(2)胎头俯屈不良:胎头下降,当鼻 根出现在耻骨联合下缘时,以鼻根 为支点,胎头先俯屈,从会阴前缘 娩出前囟、顶部及枕部,然后胎头 仰伸,使鼻、口、颏部相继由耻骨 联合下娩出。
枕左(右)后位: 胎头俯屈较好,以 前囟为支点 胎头俯屈不良,以 鼻根为支点
2.枕横位: 持续性枕横位不能经阴道自然 分娩,需用手法或行胎头吸引 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2)激光照射或艾灸至阴穴:每 次15-20′, 每日一次,5次为一 疗程。
(3)外转胎位术: 适应症:上述方法无效者 时间:妊娠32-34周 准备:术前30′服沙丁胺醇
4.8mg 方法: 并发症:胎盘早剥、脐带缠绕等。
2.分娩期
选择分娩方式:应根据产妇年 龄、胎产次、骨盆类型、胎儿 大小等决定分娩方式:
【处理】
• 高直前位:充分试产,加强宫缩、 促使胎头俯屈,转为枕前位后可经 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若试产失败 再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 高直后位:一经确诊应行剖宫产术。
三、面先露
♥定义:胎头极度仰伸,使胎儿枕部与胎 背接触,面部最先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面先露以颏骨为指示点,有颏左前、颏 左横、颏左后、颏右前、颏右横、颏右 后6种胎位,以颏左前及颏右后位较多见。
4.B型超声检查:100%准确率。
【分娩机制】
以骶右前位为例 1.胎臀娩出 衔接 下降 内旋转 后髋娩出
2.胎肩娩出 后肩及后上肢娩出 前肩及前上肢娩出
3.胎头娩出 ➢ 胎头矢状缝衔接于骨盆左斜径 ➢ 胎头向母体左前方旋转45° ➢ 枕骨达耻骨弓下,胎头俯屈,
使颏、面及额部娩出 ➢ 枕部娩出
【临床分类】
1.单臀先露(腿直臀先露):最多。 2.完全臀先露(混合臀先露):较多。 3.不完全臀先露(足先露): 较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枕后位LOP 右枕后位ROP
.
10
.
Hale Waihona Puke 11[原因]1、骨盆异常 2、胎头俯屈不良
3、宫缩乏力 4、头盆不称
.
12
[诊断]
1、临床表现: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宫口扩张缓慢 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 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
13
2、腹部检查: 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
易触及胎儿肢体
.
14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
枕后位(LOP,ROP):
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 上,耳廓朝向骨盆后方。
.
15
枕横位( LOT 、 ROT ):
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
上,耳廓朝向骨盆侧方。 后囟在骨盆左侧方为LOT 后囟在骨盆右侧方为ROT
.
16
4、B型超声检查
能准确探清胎头位置以 明确诊断。
.
17
[分娩机制]
.
18
1、枕左(右)后位:
1、对产妇影响:
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会阴裂伤,梗 阻性难产——子宫破裂。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颜面皮肤青紫、肿胀,影响吸吮、吞 咽。
.
47
处理
1. 无头盆不称、产力良好——自然 分娩
2. 继发性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 长——产钳助产
3. 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剖宫产
4. 胎儿畸形——宫口开全后穿颅术
以颏骨为指示点,有颏左前、
颏左横、颏左后、颏右前、颏
右横、颏右后6种胎位。
以颏左前、颏右后多见。
.
42
病因
1. 骨盆狭窄 2. 头盆不称 3. 腹壁松弛 4. 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 5. 畸形
.
43
诊断
1. 腹部检查: 2. 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3. B超检查:
.
44
分娩机制
.
45
.
46
对母儿影响
.
31
阴道检查:
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

高直后位——前囟在耻骨联
合后,后囟在骶骨前。
高直前位——前囟在骶骨前,
后囟在耻骨联合后。
.
32
B超检查
❖可探清胎头双顶径与骨盆入口横径 一致,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 径一致。
.
33
分娩机转
❖高直前位→枕前位→阴道分娩 ❖或胎头无法入盆→剖宫产 ❖高直后位→剖宫产
骶右后位(RSP)
.
51
原因
1、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过 大(羊水过多、经产妇、早产儿); 2、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受限
(子宫畸形、胎儿畸形、双胎、羊水 过少);
3、胎头衔接受阻(狭窄骨盆、前
置胎盘、肿瘤、. 巨大胎儿)。 52
[临床分类]
.
53
1、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 2、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
3、不完全臀先露。
.
54
.
55
[诊断]
.
56
1、临床表现:孕妇常感肋
下有圆而硬的胎头。分娩时 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
.
57
2、腹部检查:
子宫呈纵椭圆形,宫底可触
及胎头;
未衔接,耻骨联合上方可触
到胎臀,胎心在脐左(右)
上方最清楚。
衔接后,胎头位于耻骨联合
之下,胎心在脐下最明显。
.
58
3、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出现胎儿窘迫
.
24
2、第二产程: 初产妇已近2小时、经产妇已 近1小时,行阴道检查,根据
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枕左(右)横位:
用手或行胎头吸引术将 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
25
3、第三产程: 防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 新生儿监护,预防感染。
.
26
二、高直位
sincipital presentation
•胎头俯 屈较好
•胎头俯 屈不良
.
19
2、枕横位
多数需用手或行胎头吸 引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 娩出。
.
20
[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继发性宫缩乏 力、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 软产道易损伤,产后出血、感染、 生殖道瘘。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窘迫、新 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增高。
.
21
[处理]
.
38
3、阴道检查
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横径 上,盆腔后半部空虚。
.
39
分娩机制
❖后顶骨先入盆,前顶骨滑 下耻骨联合后方成均倾姿 势。
❖前顶骨先入盆,后顶骨无 法下降入盆。
.
40
处理
❖一当确诊,除极个别胎儿小、 宫缩强、骨盆宽大可给予短时 间试产外,均应尽快剖宫产。
.
41
四、面先露(颜面位)
多于临产后发现。
肛门检查: 可触及胎足、胎膝;
肛门检查不确定时可行阴道 检查。
.
59
阴道检查:
了解宫颈扩 张程度及有 无脐带脱垂, 确定臀先露 的类型。
.
60
4、B型超声检查
.
61
[分娩机制]
.
62
重点为胎臀、胎肩及胎 头娩出,以RSA为例。
.
63
.
1
分类
1、胎头位置异常 持续性枕横位
.
2
持续性枕后位
.
3
面先露
.
4
额先露
.
5
高直位
.
6
前不均倾位
.
7
.
8
持续性枕横位
persistent occipitotransverse position
左枕横位LOT 右枕横位ROT
.
9
持续性枕后位
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 position
.
34
[处理] 高直前位 如胎儿小,可试产。 高直后位:剖宫产。
.
35
三、前不均倾位
•枕横位的胎 头以前顶骨 先入盆称前 不均倾位。
.
36
诊断
1、临床表现: 产程延长,尿潴留,宫颈前
唇水肿及胎膜早破。
.
37
2、腹部检查:
胎头不易入盆,临产早期 于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到前顶 部 。随产程进展,只能触到 一侧胎肩而触不到胎头,易 误认为胎头已入盆。
.
48
五、臀先露
breech presentation
.
49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 常胎位,约占妊娠足月分 娩总数的3-4%。阴道分娩 困难,脐带脱垂多见,围 产儿死亡率是枕先露的
3~8倍。
.
50
臀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
骶左前位(LSA)
骶左横位(LST)
骶左后位(LSP)
骶右前位(RSA)
骶右横位(RST)
.
27
分类
❖高直前位 ❖高直后位
.
28
病因
❖头盆不称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胎头大 ❖腹壁松弛 ❖胎膜早破
.
29
[诊断]
临床表现:胎头不下降或 下降缓慢,宫颈扩张缓慢
产程延长。
.
30
腹部检查
❖高直前位 胎背靠近腹前壁,胎心位 置稍高,胎心位置稍高近腹中线最 清楚。
❖高直后位 胎儿肢体靠近腹前壁,在 耻骨联合上方可清楚触及胎儿
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
以试产。 试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注
意胎头下降、宫口扩张程度、宫
缩强弱及胎心变化。
如产程无进展、胎头较高、胎
儿窘迫——. 剖宫产。
22
1、第一产程: 潜伏期:保证产妇充分营养与 休息;向胎背对侧侧卧。若宫
缩不佳,尽早注射缩宫素。
.
23
❖活跃期:
宫口开大3~4CM产程停 滞除外头盆不称可行人工 破膜,静注缩宫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