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
人准备:仰卧位,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吸氧。 ②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植入IABP,下壁心梗病人安装临 时起搏。 ④行梗死相关血管紧急PCI。 ⑤将指引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 ⑥导引钢丝通过病变后放置于血管远端。 ⑦球囊导管的插入和到位,球囊扩张。 ⑧支架的到位和扩张。(即支架的置入) ⑨重复重要体位的冠脉造影。 ⑩术后根据病情拔除鞘管。
【并发症】 ①严重心律失常 ②慢血流和无血流 ③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导致冠状动脉 再闭塞。 ④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 血管穿刺并发症;迷走反射,腹膜后血肿, 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
【注意事项】 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必须由操作熟练, 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手术医生年手术量必须 大于75例。 ②术前、术中、术后必须充分抗凝,抗血小板治 疗,以防形成急性或亚急性血栓。 ③时间是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病 人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一般需小于90分钟。 ④术中应密切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
适应症 ① 高危UAP或NSTEMI反复发作,病情危重 ② STEMI发病在6小时以内,需立即行PCI ③ STEMI发病在6-12小时,仍有明显胸痛 ④ AMI后反复发作胸痛或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 制,需立即行PTCA或CABG。 ⑤ AMI合并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需立即行 外科手术。 ⑥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病时间在36小时内 ⑦ AMI溶栓后冠脉血流评价及挽救性PTCA ⑧ 血管重建后疑有亚急性血栓形成者。 ⑨ 胸痛剧烈而不能与AMI鉴别,防止盲目溶栓。
【禁忌症】 ①不能控制的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 ③发热及感染性疾病。 ④碘过敏。 ⑤急性心肌炎。 ⑥凝血功能障碍。 ⑦低钾血症。 ⑧STEMI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无明显症状,血 流动力学及电学稳定。 ⑨严重的心理或躯体疾病,如肿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手术部位:通过检查结果确定病患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 术前检查:对病患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确认手术的可行性。

- 术前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手术室环境卫生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2. 麻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以下是麻醉的具体步骤:
- 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病患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 镇静药物:根据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病患镇静药物,使其保持舒适和松弛状态。

3. 手术操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穿刺: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将导丝引入冠状动脉。

- 导丝引导: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定位到狭窄或闭
塞的部位。

- 扩张治疗:使用导丝引导下的球囊扩张器,扩大血管狭窄处
的通路。

- 植入支架:将支架导入扩张的血管,使血管保持通畅。

- 结束手术:确认支架位置和血流情况,将导丝和导管取出,
处理穿刺口。

4. 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病患需要适当的术后护理:
- 监测:密切观察病患的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

- 保持休息:手术后病患需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

- 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 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检查血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情况。

以上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大致操作步骤,具体操作应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手术前和术后的细节护理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相对禁忌证包括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在选择器材方面,常用Juakins型引导导管。

对于左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为了增强导管支撑力,还可以选择AmplatzL、XB、EBU等类型的导管。

对于右冠状动脉呈钩形向上的情况,为了增强导管支撑力,可以选择AmplatzL型引导导管,但是
操作必须非常谨慎,因为容易发生血管开口部和近端夹层。

对于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患者,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类型的引导导管。

球囊扩张的基本操作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将球囊导管引入病变部位,将球囊充气达到指定的直径,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放气,最后将球囊导管取出。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球囊导管的位置和充气压力,避免损伤血管壁和出现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径路使用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1.指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且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其他冠心病相关症状。

2.检查与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3.手术准备和操作:介入治疗需要在心导管室进行,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手术过程涉及导丝的穿刺、导丝导入冠脉、放置气囊扩张支架等步骤。

4.术后管理和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并
发症,如血管穿孔、血肿、心律失常等。

5.抗血栓治疗: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以预防再狭窄和血栓
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指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式,该治疗通过介入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改善血液供应和心肌缺血所致的症状,并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PCI操作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治疗,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一系列器材和设备。

为确保PCI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标准,本文就此进行介绍。

一、PCI手术前的准备1、患者评估:在进行PCI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病情、体检、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检查等,以确定该患者是否适合进行PCI手术。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资料,准确判断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

3、器材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导管、支架、球囊等器材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二、PCI手术操作流程1、局麻醉和血管插管:手术前先对患者施行局麻醉,然后进行血管插管,一般以股动脉为主。

2、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血管中,准确将导管引导到近端冠状动脉。

3、球囊扩张:在支架植入前,通过心脏导管将球囊输送到狭窄的部位,通过扩张球囊来扩大狭窄部位的狭窄。

4、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将支架腔输送到扩张的部位,在需要扩张的位置放置支架,并使支架与血管壁贴合。

5、药物输注:在支架植入后,需要输送药物来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生。

一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栓的形成。

6、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包括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等。

三、PCI手术的注意事项1、手术时应保持手术操作区域清洁,保证手术无菌。

2、手术时应当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过敏体质等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准确的控制。

3、操作时应谨慎,保证操作技能熟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防止手术操作错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一、临床用途
1、主要用于血管疾病手术,如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性
狭窄等。

2、本方法可用于治疗经皮动脉硬化性狭窄,症状主要表现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其它腿部血管病变,如慢性足跟动脉硬化性狭窄症、动脉粥样
硬化性血管炎、冠脉囊肿等。

3、可以用于血管瘤、动脉瘤及其他血管结构出现的病变。

二、操作规范
1、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应评估患者的治
疗方法,以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2、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医生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家庭史、病史、临床检查、心电图、血管造影及心脏功能检查等,以诊断患者
的冠状动脉病变。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介入治疗的基础,主要用于确定介入治疗
的方向、部位及数量,并以此来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器械及药物。

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对患者情况的评估,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用于介入治疗的器械及药物等。

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及医生的判断,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经皮冠状动脉穿刺:将针头从胸骨中间的胸膜周围经皮冠状动
脉血管穿刺。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简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该治疗方法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治疗适应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后梗死的急性介入; 3. 冠状动脉狭窄:可用于单狭窄、双狭窄和三支或多支狭窄等; 4. 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包括斑块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治疗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1. 皮肤消毒; 2. 静脉插管,静脉注射抗凝药物; 3. 插入导管; 4. 冠脉造影; 5. 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放置支架等;
6. 导管拔出;
7. 停止抗凝治疗;
8. 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 1. 立即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 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 3. 慢性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4. 鼓励恢复活动和锻炼。

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 1. 出血:发生率为
0.5%~4%; 2. 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5%~2%; 3.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为
0.1%~0.3%; 4.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术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同时,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处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06
CATALOGU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与随访
短期疗效评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短期疗效评估是对PCI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及 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短期疗效评估通常在术 后1-3个月内进行,主 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有无 并发症,如心包积液、 支架血栓形成等。
手术过程
血管入路
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通 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射 造影剂,以明确病变部位 和程度。
介入治疗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 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拔除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
PCI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旋磨等技术,其中支架植入是最常用的方法。
PCI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PCI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 时主要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
1987年,第一个裸金属支架(BMS )问世,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ES)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CI的治疗效果 。
疗。
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进行紧急PCI或
血栓抽吸。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04
心包填塞
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进行 心电监护和补液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PCI或溶栓治疗,必要时 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要脏器栓塞

pci手术流程 -回复

pci手术流程 -回复

pci手术流程-回复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本文将详细介绍PCI手术的流程。

一、术前准备1. 评估患者: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2. 术前讨论:相关医务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是否适合进行PCI手术,并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二、手术准备1. 特殊检查:在手术前一天,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宜手术。

2.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物:手术室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物,包括导管、支架、球囊扩张器、血管闭合器、止血药物等。

三、手术操作1. 局部麻醉:手术开始前,医生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接受手术的部位,以确保患者不会感到痛苦和不适。

2. 动脉穿刺:医生选择一条适当的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通常在股动脉或桡动脉处进行穿刺,然后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

3. 冠状动脉造影:医生通过向血管内注入一种叫做造影剂的物质,通过X 射线检查来观察冠状动脉的状况,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4. 支架植入:医生使用导管将支架送入到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然后通过扩张器将支架扩张并释放,使其固定在血管壁上,改善血流。

5. 心肌血流恢复:在支架植入后,血流将恢复到心肌,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

四、术后护理1. 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监护室观察,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 疼痛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医生会给予适当的药物以缓解疼痛。

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生会提供必要的关于饮食、药物、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

尽管PCI手术是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和过敏反应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它通过经皮途径将血流受阻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开来,并可以同时进行血管成形术或导管置入术。

由于这种方法减少了病人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术后康复时间较短,所以它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下面将会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一、治疗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和手术单独风险,获取患者和家属授权同意。

2.安排适当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3.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以及必要的应激剂和麻醉措施。

二、治疗过程1.麻醉:在治疗区域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动脉穿刺:在鹰嘴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插入导管。

3.导管操作:导管插入冠状动脉,以影像学指导操作,进行针对性的扩张和切割。

4.检查和确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动脉压力和牵引力度,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并发症。

5.冠脉造影结束后,确认球囊扩张位置、程度,讨论是否有副作用及可行手段。

如果需要扩张多处,应采用不同导管进行操作。

三、术后处理1.检查导管通畅性和穿刺点出血情况。

2.安排患者观察,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3.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

4.开具相关治疗指导和药物处方,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康复注意事项。

以上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和手术风险,采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导管操作,并不断检查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对于治疗后的术后处理,应安排患者观察,确保出血情况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应症
• 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旳 血管供给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中旳存活心肌旳 病人。
• 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旳客观 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明显,病变血管供给中到 大面积存活心肌旳病人。
• 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狭窄旳病人。 • 急性心肌梗死
术前:1)术前指导:
阐明手术 训练呼吸 训练大小便 2)口服抗血小板汇集药物 3)拟行桡动脉穿刺者
一、心脏血管视图
二、动脉导管途径
三、心脏血管 狭窄部位和X线 显像
四、球囊进入狭 窄部位和球囊扩 张
五、支架进入及 释放过程
六、造影剂显像 确认冠脉处理效 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
经皮冠状A腔 内成形术 PTCA
经皮冠状A内 支架置入术
冠状A内旋切 术、旋磨术 和激光成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了解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定义 熟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过程及适应症 掌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 是用心导管技 术疏通狭窄甚 至闭塞旳冠状 A管腔,从而 改善心肌旳血 流灌注旳措施。
冠脉介入手术过程简图
护理
术中:
• 1)心悸不适 • 2 ) 监测
护理
护理
术后:
1)心电监护 2)心电图 3)拔除鞘管 4)活动 5)吃喝 6)抗凝 7)抗感染
8)并发症
讲课结束!谢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A内径,解除其狭窄,使 相应心肌供血增长,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旳 一种非外科手术措施。是冠状入治疗最基 本手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5.2.2 5.2.3 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5.2.3.1Q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直接PCI:5.2.3.1.1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5.2.3.1.2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在休克发生18h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AMI,发病在12h内,能在就诊后90minAMI,发病36h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可PCI 者。

5.2.1.3 目的1.1定制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5.2.1.4 范围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5.2.1.5 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5.2.1.6 职责无5.2.1.7 标准5.1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人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

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5.2适应证: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

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

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5.2.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521.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5.2.1.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 手术风险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流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流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流程
本文档旨在描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1. 确认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

2.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确定手术方案。

3. 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在手术室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5.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手术步骤
1. 在导管室或手术室进行心血管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

2. 洗手、穿戴手术衣和手套,进行无菌操作。

3. 确定手术入路(通常为桡动脉或股动脉),消毒和铺巾。

4. 麻醉皮肤,并进行小切口,插入导丝和导管。

5. 通过导管和导丝将介入治疗器械送达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部位。

6. 进行血流重建或扩张手术,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7. 导管取出,切口闭合,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术后护理
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监测。

2. 监测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

3. 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4.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

5. 提供必要的疼痛缓解和舒适护理。

6. 指导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和饮食调整。

请注意,本文档仅介绍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并不涉及具体的医学细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操作和护理。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流程应遵循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专业指导。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原理】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适应证】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4)未控制的高血压;(5)急性脑卒中;(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7)急性心肌炎;(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

5.如有PCI准备,需术前阿斯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使用三天以上,不足三天,氯吡格雷须负荷300mg一次。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

7.建立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1.血管入路:可采用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等入路。

2.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动脉并置入动脉鞘管,酌情给予肝素2000~3000U,高凝状态或操作时间延长(超过lh),可追加肝素。

经常抽吸动脉鞘侧管,观察有无血栓阻塞。

3.在X线透视下和导引钢丝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中部,不要过深,以免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入冠状动脉。

急诊pci流程

急诊pci流程

PCI手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主要流程包括局部消毒、麻醉、穿刺、检查、治疗、术后护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局部消毒:选择穿刺血管,并对周围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可以扩大至15厘米左右,并在消毒后铺上洞巾以确保手术场地清洁。

二、麻醉:可以选择对术区进行局麻处理,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三、穿刺:经穿刺部位引入导丝,并通过导丝送入鞘管。

然后拔除导丝及内鞘,仅留下外鞘以建立通路。

四、检查:通过鞘管置入造影导丝,对具体狭窄部位进行检查。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五、治疗:在确诊具体狭窄部位后,经由导引导丝及导管对病变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可以通过充气球囊来扩张狭窄血管,以恢复正常的血流。

而支架置入则是通过植入金属支架来扩张血管并保持其通畅状态。

六、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对伤口进行止血,并在早期避免过多接触水和太过剧烈运动。

如果术后伤口周围出现血肿或明显疼痛,需要及时就医,并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适应证】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

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

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3)急性期后的PCI①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象者。

②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③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④急性期曾有过心力衰竭者。

⑤对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均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对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严重狭窄病变行PCI(若无缺血证据,建议在数天或数周后进行)。

⑥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相对禁忌证】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发病已超过12h,无心肌缺血症状,且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不应行PCI。

【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1)术前用药及准备①术前应继续口服原有抗心绞痛药物。

②抗血小板制剂:术前3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对未服用过阿司匹林而须急诊PCI者应于治疗前立即给予300mg水溶性制剂口服。

对计划行支架置人术者还应口服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

氯吡格雷应于6h前服用负荷剂量300mg(急诊PCI可于术前立即服用),此后每日75mg;噻氯匹定由于起效慢,应于术前72h开始给予250m g,2/d,2周后改为250mg,1/d。

噻氯匹定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症,必须定期复查血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包括急性ST段高心肌梗死)还可合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

③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于术前2~3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lOOml/h,直至术后10h或出现充足尿量。

对给予充足血容量后仍尿少或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给予适量呋塞米静脉注射。

④患者术前应备皮、行碘过敏试验、当日晨禁食(安排下午手术者可酌情进少量流食),接患者入导管室前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操作的大致过程及须与医师配合的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材的选择①引导导管:常用Juakins型引导导管。

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为了增强导管支撑力还可选用AmplatzL、XB、EBU等类型导管。

右冠状动脉呈钩形向上时,为增强导管支撑力可选用AmplatzL型引导导管,但操作须十分谨慎,因较易发生血管开口部及近端夹层。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者,还可选用一些特殊类型引导导管。

②导引钢丝:按尖端的软硬程度,可分为柔软钢丝、中等硬度钢丝和标准硬度钢丝三种类型。

一般非闭塞性病变或急性血栓性病变可首选柔软钢丝,对慢性闭塞性病变可试用中等硬度钢丝或标准硬度钢丝。

若不成功,对有经验的术者可使用专门用于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尖端变锐的硬钢丝,以利于通过病变。

此外,还有带亲水涂层的钢丝,适于严重不规则狭窄及部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加强支持(ex-trasu pport)钢丝,适用于严重纡曲的血管狭窄病变。

在使用时,导引钢丝尖端应根据血管走向、血管直径及病变特点弯成适当角度,以利于进入血管并通过病变。

③球囊导管:直径1.5~4.0mm,长度20ram者最常用,也有短球囊和长球囊,可根据病变长度进行选择。

球囊由于材料不同,其特性不同,可分为顺应性球囊、半顺应性球囊和低顺应性球囊。

这些球囊在一定压力(命名压)下达到指定的直径,以后对进一步增加压力引起的直径增加程度不一,术者必须对所使用的球囊特性有精确的了解。

④支架:多由医用不锈钢制成,按支架释放方式,可分为自膨胀型支架和球囊扩张型支架,后者按支架的基本设计又可分为管状裂隙支架、环状支架和缠绕形支架。

球囊膨胀型支架最为常用,一般在血管开口部和血管近端病变常选用径向支撑力好的管状支架,远端血管或病变处极度弯曲的病变常选用柔顺性好的环状支架,附近有大分支的病变选用有较大侧孔的支架。

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目前上市的药物洗脱支架有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

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及长病变时选用药物洗脱支架意义更大。

⑤其余器材及设备同冠状动脉造影。

2.基本操作方法(1)血管入路:可选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也可选用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进入(以右侧桡动脉常用)。

选用桡动脉途径者,必须行Alle n试验,证实手掌动脉弓通畅者方可进行穿刺。

对个别患者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均不能进入者,可考虑经肱动脉穿刺途径进入。

在相应动脉穿刺插入鞘管后,经鞘管注入肝素750 0~10000U(或根据体重调整用量lOOU/kg),使ACT维持在≥300s,手术每延长lh,补充肝素2500---3000U。

(2)球囊扩张的基本操作要点①将适宜的引导导管送入病变所在的冠状动脉开阴,在X线透视下调整引导导管,使之与血管近端呈良好同轴状态又不引起压力嵌顿。

选择能充分暴露病变、血管影无重叠的体位进行基础冠状动脉造影。

②X线透视下经引导导管送人导引钢丝,跨过狭窄病变,送至冠状动脉远端。

在推送导引钢丝过程中,动作应轻柔,边旋转引导钢丝边推送,不应有阻力。

对全闭塞病变,当导引钢丝跨过阻塞段后应造影确认其在血管真腔,再继续操作。

③沿导簪l钢丝送入球囊导管,对不拟进行支架置入的病变,可选择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I~I.i:1的球囊导管,球囊送至狭窄病变部位后即可开始加压扩张。

压力应在X线透视下逐渐增加,赢至球囊上病变的压迹消失,一般6,--10个大气压(取决于球囊特性、所选用球囊与血管直径的比例及病变特征)。

若拟置入支架,可用小一号(或焉直径2.5ram)的球囊进行预扩张,可减少由于球囊扩张所致的夹层的发生。

(3)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基本操作要点:支架一般在球囊预扩张之后沿弓l 导钢丝送入。

在较周限、非完全闭塞、近端血管无严重纡曲、无显著钙化的病变,也可不经球囊预扩张,直接墨入支架。

支架直径的选择一般与血管直径之比l~ 1.1:1(血管直径的估计应在注入硝酸甘油之后进行)。

经造影确定支架准确定位予病变部位之看,加压扩张,直至在X线透视下见支架球囊充分扩张,一般扩张压力11~--13个大气压。

压力的大小应根据病变特征、所选支架直径与血管直径之比等综合决定。

对加压至16个大气压仍不能使支架满意扩张者,可使黑短的j≥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以免造成近、远端血管撕裂、夹层。

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应注意支架须覆盖全部病变,旦裔扩张的球囊不能超过支架近远端边缘,以免出现边缘再狭窄。

支架置入后应多体位(至少嚣个互相垂直的体位)投照,观察支架是否满意扩张,病变或夹层是否被支架充分覆盖,病变处残余狭窄情况等。

血管内超声(IVUS)有助于精确判断血管直径、病变特性,从而选择适宜直径的支架,并判断支架扩张是否充分和满意,但临床上一般并非必须,有条件者可考虑应用。

3.术后处理(1)术后一般不必常规应用肝素,4h后ACT%150,---180s可拔除股动脉鞘管,桡动脉内鞘管可在术后立即拔除,加压包扎。

(2)继续抗盎小板治疗:应长期服用阿司匾林l00,--300mg/d(3个月后通常可服用lOOmg/d),置入裸金属支架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 5mg/d,至少1个月,置入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者至少服用3个月,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者至少6个月,有条件者最好服用12个月以上。

术前服用噻氯匹定者,术基250mg,2/d,2周后改为2 50mg/d,服用时间同前,但要严密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非完全血管重建的患者应继续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4)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特征,。

复查心电图、记录尿量,注意血容量的补充。

注意穿刺部位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术中或术后有可疑缺血征象者如长时间胸痛、分支闭塞、心电图ST-T改变或盎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于术后6~8h和24h复查壶清标志物TnT或TnI、CK-MB和CK。

【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1.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每次l00~---300~g,必要时可重复应用,也可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每次0.1~0.2mg,总量1.0~1.5mg;或地尔硫革每次0.5~2.5mg,总量5~10mg。

2.冠状动脉夹层轻度内膜撕裂通常不影响手术结果。

严重的夹层,如造影剂在管腔外滞留成“帽状”、螺旋状夹层、管腔内充盈缺损、血流减慢或完全闭塞者,应紧急置入支架。

3.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动脉夹层或上述三个因素间的组合所引起。

在术中发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应立即在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除外冠状动脉痉挛。

若不能缓解,可重新沿导引钢丝插入球囊导管,在闭塞处扩张,使血管再通,并置入支架。

对急性血栓闭塞可静脉注射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药。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除用升压药物外,应立即经皮穿刺插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

对急性闭塞造成大面积心肌缺血,尤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若介入治疗不能使之再通,应及早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若闭塞血管较小或在血管远端,心肌梗死范围小,一般情况良好,试图血管再通不成功,也可内科药物治疗。

回病房后突发急性胸痛,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闭塞者,应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情况按上述原则分别处理。

4.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于冠状动脉夹层或急性闭塞所致,一部分与严重、长时间痉挛有关。

少数患者在成功的PCI后发生,可能由于治疗部位的血栓形成所致。

其处理原则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5.冠状动脉栓塞涵于术中引导钢丝或球囊导管周围形成的血凝块脱落,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导管碰撞或加压扩张而脱落所致。

一旦发生可重新插入球囊导管扩张栓塞部位。

为预防其发生,术中应充分抗凝,推送引导钢丝前进时尖端应保持游离状态。

6.分支闭塞小分支闭塞可无缺血症状,或有胸痛但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大分支闭塞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如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预防其发生。

术中应根据分支大小及分支开口部有无病变,决定是否应用双导引钢丝技术保护分支,或对吻球囊技术扩张分支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