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优秀课件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深切的亲情。
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 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 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整体感知
课文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文章结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诫 子
治学:志、静——学——才 (正面)
证明论点
(反面)
书
修身:俭、静(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谢谢 观看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明确 自己的志向。要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优秀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件:16 诫子书 (共12张PPT)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陇亩,后 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 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 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 誉之。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古今异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缓慢,与“快”相反)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灾难发生 的可能)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④意与日去(古义:岁月;今义:太阳或日子) ⑤悲守穷庐(古义:穷困;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⑥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快跑)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将复及何”)
内容探究
1.试简要分析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指明“静”“俭”对提高品德修养的意义, 点明文章的论点,在结构上总领全文。 2.品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妙处。 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既是对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 又是他对儿子的要求。这句话中,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 达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期望。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从反面论述修身的重要性,突出“淫 慢”“躁”的危害,强调“静”的作用,将“静”与“躁” 进行比较,增强了论述效果。
主旨梳理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特色品鉴
重难探究
1.“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心。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 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学、 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 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是成才的途径,品德修 养是成才的保障。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3张PPT)
创作背景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 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 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 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 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 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 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 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 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 山境内),享年54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 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公元263年魏国魏国攻打蜀国,魏将邓艾 写信给诸葛瞻“若降者必为琅琊王”,诸葛 瞻怒斩来使,其子诸葛尚和他一同为国捐躯, 战死沙场。
“见字如面”打开信写信人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结合课文内容 和你课前阅读的资料,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 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16 诫子书 课件(共23张PPT)
解题
劝诫、劝勉
诫子书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 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 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 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 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 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 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有《诸葛亮集》。
随堂小测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字 孔明 ,三国时期的政治 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 三顾茅庐,俗语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题目中,“诫”的 意思是 告诫、劝勉 ,“书”的意思是 书信 。
随堂小测
2.解释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疾行,指 迅速逝去。
岁月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 人住的陋室。 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 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课文解读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随堂小测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课件(2024)
哲理阐释
结合人生哲理,对诫子书 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阐释,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10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2024/1/30
11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体现
孝道精神
诫子书中强调孝道是家庭伦理的核心 ,要求子女尊敬父母,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情感,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的传统美德。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 ,增强气势。
拟人
将事物赋予人的性格、情感,使 之更加生动形象。
2024/1/30
17
情感表达技巧
细腻描绘
通过细腻的描绘,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展现真实 情感。
情感渲染
运用情感渲染手法,将观众带入到特定的情感氛 围中。
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共鸣点,触发观众的情感反应,达到情 感共鸣的效果。
22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30
23
学生朗读表演
2024/1/30
选取《诫子书》中部分内容进行朗读表演,展现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 会《诫子书》中所蕴含的家庭教育智慧。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现代元素和手段,打造具有时 代特色的朗读表演。
THANKS
2024/1/30
27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
01
(2024年)《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01获奖时间XXXX年02获奖等级一等奖03获奖机构市教育局《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介绍课件名称《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制作团队XX学校语文教研组课件内容围绕《诫子书》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和互动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强调文本解读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多媒体手段课件设计理念《诫子书》的背景、作者及时代意义文本解读与赏析,包括重点词句、修辞手法等文章所蕴含的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思想内涵01020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领略古代家训的文化内涵。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诫子书》的思想内涵和文本解读,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家训的文化内涵,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030201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家喻户晓的事迹:三顾茅庐 草船 借箭 赤壁之战 空城计,他被誉为 “智慧的化身”。
本课小结
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证明论点
(正面) 治学: 志、静-学-才
(反面) 修身:俭、静(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课后作业
1.将《诫子书》全文用白话文翻译 2.思考“任务4”中剩下的三个问题,分
享自己的看法 3.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16 诫子书 课件(共22张PPT).ppt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节
俭来培养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
诫
子
诸 葛
书
亮
情景导入
作者介绍
书法欣赏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
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成为儒家士人理想的人生规划, 而其中“修身”是基础。
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解内容: 反面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
求,强调与志向是相关的。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远"有哪些深层含义?
合作探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这两句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 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 享受而分神劳力。所以“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 的基础上的美德。7和能给你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本层次内容: 从反面论述:修身(诫躁) 说明了淡薄宁静的重要性。
翻译理解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
2024版《诫子书》课件(48张PPT)公开课获奖课件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才 干的重要途径,而静心专一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案例分析与思考
课件中提供了与《诫子书》相关的 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5 现场教学演示环 节
教师现场授课展示
引入课题
通过故事、案例或问题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诫子书》的兴趣和
思考。
讲解背景
介绍作者诸葛亮及《诫子书》的 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在处理问题时保持适度、避免极端。
当代家庭教育启示
01
02
03
04
重视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应注重品德培养,引 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
培养良好习惯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习和生活习惯,为其未来发展
奠基础。
激发内在动力
家长应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诫子书》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 家庭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文化精髓,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02 《诫子书》原文 解读
原文内容概述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旨在告诫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 习、如何做事。
全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强调了学习的 重要性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诸葛亮提倡节俭以培养品德,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修养身心。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
结局问题
总结论题 提出号召 诚恳告诫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谆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
诫
子
分析观点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教 诲 、 无
能治性(反)
限 期
望
殷切叮咛: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根据本课内容,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__连_词__,__表__目__的_,__来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振__奋__精_神____________
古文探究
①年与时驰(chí):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③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⑤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⑥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用庄重、慈爱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 本文朗读节奏划分 示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 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 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 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整体感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 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
明志
静
学
广才
惜 时
志
修身、养德
立志
诫
君 子
治学
惜时
明——君子之“行” 诸葛亮身为父亲,有没有做好表率呢?
JIE ZI SHU
君子之行的表率——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古代第一贤相”,被后代封建 统治者推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诫子书》 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明——君子之“行” 诸葛亮身为父亲,有没有做好表率呢?
JIE ZI SHU
君子之行的传承——家风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 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出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
后退守今天的绵竹。邓艾派人来劝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 被诸葛瞻大骂,并斩杀使者,与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只有节俭可以帮助一个人廉洁清明,只有宽恕可以培养一个人 应有的良好品德。)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JIE ZI SHU
欧阳修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曾国藩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颜之推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 肆,久而自臭也。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朱柏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平和安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指操守,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译文: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的 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 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疏通文意
接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 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 贡献,等到可悲地守着贫寒的 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思考回答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 (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 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 望。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 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 衰,没有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 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 想,才能保证自己会去学习,而在 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才 能学业有成。
拓展延伸
• 为本文补充论据
道理论据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谚语)
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 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 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 的美德。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 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内心恬淡,看 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身心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这 句话告诉我们:守得信淡泊,耐得住宁 静,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这 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 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检测巩固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 点是 , 。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 , 。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 系的句子是 。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 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 是 。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译文:
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 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 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 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学习。
广才:增长才干。
志:立志。
成学:成就学业。
译文:
学习必须静心,才干需 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 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 能成就学业。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事实论据:
• 立志: 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 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 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 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 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 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 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 系是如何理解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
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 师表》《诫子书》等。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 葛瞻的一封家书,目的在于告诫儿 子要生活节俭,注重修身养性,以 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 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