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通过置入支架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但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 题。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
栓塞材料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根据动脉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胶状物质等。
闭塞程度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中监测与处理
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以及造影剂的反应等情况。
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管 痉挛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 手术安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长期随访研究
加强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 情况。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整体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吸烟、酗酒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 力学改变、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眼睑下垂、 视力障碍等。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 检查进行诊断。
人员配置
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04
介入治疗的过程
手术入路与血管造影
手术入路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 手术入路,如股动脉入路、颈动脉入路 等。
VS
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以清晰显 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 血管的关系。
动脉瘤栓塞与闭塞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
对于儿茶酚胺风暴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患者,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2019/11/19
15
b.全身麻醉是血管内介入操作首选麻醉方案, 可以保证患者无体动,使数字减影成像更 加清晰。
喉罩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用于Ⅰ 到Ⅱ级需早期拔管行神经功能评估的患者, 但可能存在漏气和误吸风险。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 尼莫地平全程足量使用。
2019/11/19
24
2019/11/19
25
2019/11/19
26
对于急诊饱胃患者推荐实施快速顺序全身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2019/11/19
16
c.围术期应重视颅内压管理,可用甘露醇, 注意输注时间>20min,根据临床表现4—8 小时重复,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谨慎使用。 呋塞米可以同时使用。
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Hg可以通 过脑血管收缩效应减少脑容积,适用于轻 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
麻醉期间不推荐浅低温,低温会增加老年 患者的死亡率。
严格控制血糖,低血糖会加重脑血管痉挛。 建议维持血糖4.4—11.1mmol|L。
2019/11/19
19
f.存在儿茶酚胺风暴导致心律失常及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患者,可考虑持续输注B1受体 阻滞剂控制窦性心动过速,如艾司洛尔; 如果伴发低血压,可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 素。
2019/11/19
17
d.氧化亚氮及高浓度吸入性麻醉药因扩张脑 血管应避免使用;除氯胺酮外大部分静脉 麻醉药均抑制脑代谢。
围术期应防止低血压,因其会增加神经功 能损害风险。
2019/11/19
18
e.围术期需保证患者足够的肌肉松弛。使用 过弹簧圈栓塞过程中,确保患者无体动反 应,建议监测肌松程度。
2019/11/19
15
b.全身麻醉是血管内介入操作首选麻醉方案, 可以保证患者无体动,使数字减影成像更 加清晰。
喉罩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用于Ⅰ 到Ⅱ级需早期拔管行神经功能评估的患者, 但可能存在漏气和误吸风险。
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逸的弹簧圈; 尼莫地平全程足量使用。
2019/11/19
24
2019/11/19
25
2019/11/19
26
对于急诊饱胃患者推荐实施快速顺序全身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2019/11/19
16
c.围术期应重视颅内压管理,可用甘露醇, 注意输注时间>20min,根据临床表现4—8 小时重复,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谨慎使用。 呋塞米可以同时使用。
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Hg可以通 过脑血管收缩效应减少脑容积,适用于轻 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
麻醉期间不推荐浅低温,低温会增加老年 患者的死亡率。
严格控制血糖,低血糖会加重脑血管痉挛。 建议维持血糖4.4—11.1mmol|L。
2019/11/19
19
f.存在儿茶酚胺风暴导致心律失常及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患者,可考虑持续输注B1受体 阻滞剂控制窦性心动过速,如艾司洛尔; 如果伴发低血压,可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 素。
2019/11/19
17
d.氧化亚氮及高浓度吸入性麻醉药因扩张脑 血管应避免使用;除氯胺酮外大部分静脉 麻醉药均抑制脑代谢。
围术期应防止低血压,因其会增加神经功 能损害风险。
2019/11/19
18
e.围术期需保证患者足够的肌肉松弛。使用 过弹簧圈栓塞过程中,确保患者无体动反 应,建议监测肌松程度。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课件
复查时间
出院后第1、3、6个月应进行复查 ,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内容
进行CTA或MRA等影像学检查, 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血管通畅情 况。
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症状,如头痛、呕吐、视 觉障碍等,应及时就医复查。
生活及饮食调整
饮食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
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活动与休息
适当休息,逐渐恢复活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
CHAPTER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及血栓的预防
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情况,保持血压稳定;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血栓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术后恢复时间及预期效果
恢复时间
术后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 需要3-6个月左右。
预期效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降低复发和再次破裂的风险。同时,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会得到提 高。
CHAPTER 02
术后常规护理
伤口护理
01
02
03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 感染。
敷料更换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 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练习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以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护理及疏导
出院后第1、3、6个月应进行复查 ,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内容
进行CTA或MRA等影像学检查, 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血管通畅情 况。
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症状,如头痛、呕吐、视 觉障碍等,应及时就医复查。
生活及饮食调整
饮食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
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活动与休息
适当休息,逐渐恢复活动量,避免剧 烈运动。
CHAPTER 0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及血栓的预防
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情况,保持血压稳定;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血栓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 血倾向。
术后恢复时间及预期效果
恢复时间
术后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 需要3-6个月左右。
预期效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降低复发和再次破裂的风险。同时,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会得到提 高。
CHAPTER 02
术后常规护理
伤口护理
01
02
03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避免 感染。
敷料更换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 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的练习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以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护理及疏导
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课件
• • • • 自然愈合:没有遇见 保持不变:有 持续生长:多数如此 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脑动脉瘤人群)1% ~ 1.9%每年 脑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 发生率(全部人群)为6/10万 ~ 10.5/10万 • 。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1. 发育不良学说:血管分叉处,前、后交 通动脉管壁肌层存在发育上的缺陷, (肌层缺陷,代之以胶原纤维)。局部 管壁薄弱、弹力下降
动态观察: 间隔4~6月---无变化,再议 观察期间,动脉瘤生长---处理动脉瘤 病情变化,随时检查 患者心理难以承受---处理动脉瘤 充分讲明:观察期间发生破裂,低概率事 件、动脉瘤破裂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防 性。(医生免责)
开颅 手术夹闭
微创 介入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覆膜支架 密网支架 载瘤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 CT平扫 • MRI • CFS
DSA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1. 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 2. 瘤颈宽窄 3. 瘤体伸展方向 4. 瘤腔内血栓 5. 载瘤动脉情况 6. 动脉痉挛情况 7. 3D-DSA显示更佳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 1. 造影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非常罕 见(1/5484) 2. 造影剂注射速率控制在6ml/sec以下可避 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正常
SAH
治疗
1 未破裂动脉瘤治疗 动态观察 或 介入栓塞 或 手术夹闭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 生命支持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止在破裂(夹闭 or 栓 塞) • 积血的处置
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 动态观察:没有手术 风险,破裂风险、生 长增大 • 积极治疗:手术并发 症2%以下(年破裂发 生率2%) 破裂动脉瘤—SAH • 支持营养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 止再破裂,再破裂死 亡率40%~70%(介 入栓塞or开颅夹闭 ) • 积血的处置 • 脑积水 • 等等
脑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1. 发育不良学说:血管分叉处,前、后交 通动脉管壁肌层存在发育上的缺陷, (肌层缺陷,代之以胶原纤维)。局部 管壁薄弱、弹力下降
动态观察: 间隔4~6月---无变化,再议 观察期间,动脉瘤生长---处理动脉瘤 病情变化,随时检查 患者心理难以承受---处理动脉瘤 充分讲明:观察期间发生破裂,低概率事 件、动脉瘤破裂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防 性。(医生免责)
开颅 手术夹闭
微创 介入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覆膜支架 密网支架 载瘤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 CT平扫 • MRI • CFS
DSA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1. 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 2. 瘤颈宽窄 3. 瘤体伸展方向 4. 瘤腔内血栓 5. 载瘤动脉情况 6. 动脉痉挛情况 7. 3D-DSA显示更佳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 1. 造影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非常罕 见(1/5484) 2. 造影剂注射速率控制在6ml/sec以下可避 免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正常
SAH
治疗
1 未破裂动脉瘤治疗 动态观察 或 介入栓塞 或 手术夹闭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 生命支持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止在破裂(夹闭 or 栓 塞) • 积血的处置
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 动态观察:没有手术 风险,破裂风险、生 长增大 • 积极治疗:手术并发 症2%以下(年破裂发 生率2%) 破裂动脉瘤—SAH • 支持营养 • 抗血管痉挛 • 尽早处理动脉瘤。防 止再破裂,再破裂死 亡率40%~70%(介 入栓塞or开颅夹闭 ) • 积血的处置 • 脑积水 • 等等
内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PPT课件
6
胃-十二指肠动脉巨大动脉瘤:
CT及DSA造影表现
7
胃-十二指肠动脉巨大动脉瘤:
栓塞治疗后复查肝动脉、SMA造影表现
8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部巨 大假性动脉瘤:胰头癌Whipple’s术后、造影
显示造影剂溢入腹腔
9
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
10
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
11
胰腺炎致脾脏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0.5%~5%),包括动脉瘤破裂、栓塞后综合征、 异位栓塞、动脉瘤内感染、胰腺炎、穿刺部位血肿等, 除少数并发症需要外科干预,绝大多数无严重后果。
内脏动脉瘤做血管内栓塞后再通或存在持续血流者占 5%~10%,多数与栓塞技术应用不当、栓塞不彻底、 侧枝再通及凝血机能低下有关。
介入栓塞方法
①“三明治”法,即分别栓塞动脉瘤的近侧动脉和远侧动 脉。
②填塞法,即用弹簧圈将动脉瘤腔填满,同时栓塞动脉瘤 近端供血动脉。
③对于肝脏、盆腔等部位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的动脉瘤, 若因各种原因导管无法到达靶部位,未能将动脉瘤的近 侧动脉和远侧动脉完全闭塞,则必须将周围潜在的侧支 动脉彻底栓塞,亦可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认为,任何导致动脉血管壁破裂的致病因素均可能形成假性动脉
瘤:创伤、各种医源性操作、炎症或感染、肿瘤等。
医源性操作是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首要因素,手术、活检术包括各种血 管插管术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或术后感染间接形成假性动脉瘤,文 献报道,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占78.4%。
肿瘤所致的假性动脉瘤相对少见, 良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如骨软骨 瘤可致血管壁变性、或侵犯邻近血管壁;一些富血管性恶性肿瘤并 发致命性出血可导致假性动脉瘤发生,如绒毛膜癌,其他肿瘤如白 血病或淋巴瘤直接破坏血管病而形成假性动脉瘤。
胃-十二指肠动脉巨大动脉瘤:
CT及DSA造影表现
7
胃-十二指肠动脉巨大动脉瘤:
栓塞治疗后复查肝动脉、SMA造影表现
8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部巨 大假性动脉瘤:胰头癌Whipple’s术后、造影
显示造影剂溢入腹腔
9
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
10
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
11
胰腺炎致脾脏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0.5%~5%),包括动脉瘤破裂、栓塞后综合征、 异位栓塞、动脉瘤内感染、胰腺炎、穿刺部位血肿等, 除少数并发症需要外科干预,绝大多数无严重后果。
内脏动脉瘤做血管内栓塞后再通或存在持续血流者占 5%~10%,多数与栓塞技术应用不当、栓塞不彻底、 侧枝再通及凝血机能低下有关。
介入栓塞方法
①“三明治”法,即分别栓塞动脉瘤的近侧动脉和远侧动 脉。
②填塞法,即用弹簧圈将动脉瘤腔填满,同时栓塞动脉瘤 近端供血动脉。
③对于肝脏、盆腔等部位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的动脉瘤, 若因各种原因导管无法到达靶部位,未能将动脉瘤的近 侧动脉和远侧动脉完全闭塞,则必须将周围潜在的侧支 动脉彻底栓塞,亦可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认为,任何导致动脉血管壁破裂的致病因素均可能形成假性动脉
瘤:创伤、各种医源性操作、炎症或感染、肿瘤等。
医源性操作是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首要因素,手术、活检术包括各种血 管插管术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或术后感染间接形成假性动脉瘤,文 献报道,外伤和医源性损伤占78.4%。
肿瘤所致的假性动脉瘤相对少见, 良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如骨软骨 瘤可致血管壁变性、或侵犯邻近血管壁;一些富血管性恶性肿瘤并 发致命性出血可导致假性动脉瘤发生,如绒毛膜癌,其他肿瘤如白 血病或淋巴瘤直接破坏血管病而形成假性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后护理ppt课件
4、穿刺部位血肿。 – 穿刺点局部血肿易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其原
因是,动脉硬化、血 管弹性差、术中抗 凝治疗或凝血障碍、 术后穿刺肢体活动 频繁等。术后观察 穿刺点局部有无渗 血,淤斑、血肿等情况。
出院指导
•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 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感冒。
• 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 饮食要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3] 吴秀华,潘福璎.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理 论与实践,2009,22(1).
[4] 施婷婷,汤俭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0.
[5]王金霞, 贾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 理[J]. 医药卫生:2016,6(1).
孔、语言及四肢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
2、术后去枕平卧,清醒后给予高位,绝对卧
床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利呼吸,以减 少脑水肿和脑细胞耗氧; 3、严密观察要点: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 化,注意有无出现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尽早发现脑出血及脑血栓的形成。
穿刺肢体的护理
1、 避免曲膝和屈髋: 手术后患者股动脉穿 刺口留有股动脉鞘管,为防止鞘管弯曲、移位 、滑脱或折断而制动24小时 2、加压包扎:拔除股动脉鞘管后沙袋加压6小 时,注意末梢血运情况。穿刺侧肢体伸直并制 动24小时,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预 防压疮。
• (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见于 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 (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有时引起癫痫、轻偏瘫。 • (4)椎基底动脉瘤可出现肢体不对称的瘫痪,锥体束征
,甚至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39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国际研究(ISUIA)调 查了夹闭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发现一年致 残率为15.7%,高于之前的数据
几个大型的研究估计栓塞的风险为3.75.3%致残率和1.1-1.5%死亡率 (Brilstra, 1999; Henkes, 2004).
40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
英国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研究 (ISAT)表明栓塞比夹闭更加安全 (Molyneux, 2002) 在这个研究中,2143个考虑是动脉瘤的 SAH病人被随机的选择栓塞或夹闭手术
的弹簧圈 加固血管壁 充盈并包扎 使血管结构正常
无颈部
30
弹簧圈:Coil:
MDS – Balt 公司,1993年用于临床。(Prof. J-Moret) GDC – Boston 公司,G. Guglielmi 发明。 EDC – ev3 公司 Orbit – Cordis 公司 Hydrocoil – MV 公司 Cerecyte – Micrus 公司
液体栓塞材料:
Onyx HD-500 -- ev3 公司
31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球囊在动脉瘤颈部前膨胀,造成动脉瘤颈部和主血管 的暂时性栓塞,而所选的弹簧圈部分推进动脉瘤。
32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弹簧圈充分展开, 球囊缓慢放气
然后弹簧圈分离,重复上述步 骤,直到动脉瘤闭塞。
33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30% 栓塞性(心脏病/动脉硬化)
早期、快速、大面积产生(大脑中动脉)
20% 出血性
大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 – 高血压/先天性疾病
6
血管狭窄和血栓
动脉血管变窄
栓塞
血块移动并行进到 动脉末梢,阻塞血 管
夹闭和栓塞的风险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国际研究(ISUIA)调 查了夹闭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发现一年致 残率为15.7%,高于之前的数据
几个大型的研究估计栓塞的风险为3.75.3%致残率和1.1-1.5%死亡率 (Brilstra, 1999; Henkes, 2004).
40
夹闭和栓塞的比较
英国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研究 (ISAT)表明栓塞比夹闭更加安全 (Molyneux, 2002) 在这个研究中,2143个考虑是动脉瘤的 SAH病人被随机的选择栓塞或夹闭手术
的弹簧圈 加固血管壁 充盈并包扎 使血管结构正常
无颈部
30
弹簧圈:Coil:
MDS – Balt 公司,1993年用于临床。(Prof. J-Moret) GDC – Boston 公司,G. Guglielmi 发明。 EDC – ev3 公司 Orbit – Cordis 公司 Hydrocoil – MV 公司 Cerecyte – Micrus 公司
液体栓塞材料:
Onyx HD-500 -- ev3 公司
31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球囊在动脉瘤颈部前膨胀,造成动脉瘤颈部和主血管 的暂时性栓塞,而所选的弹簧圈部分推进动脉瘤。
32
球囊辅助弹簧圈闭塞
弹簧圈充分展开, 球囊缓慢放气
然后弹簧圈分离,重复上述步 骤,直到动脉瘤闭塞。
33
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
30% 栓塞性(心脏病/动脉硬化)
早期、快速、大面积产生(大脑中动脉)
20% 出血性
大脑内腔或蛛网膜下腔 – 高血压/先天性疾病
6
血管狭窄和血栓
动脉血管变窄
栓塞
血块移动并行进到 动脉末梢,阻塞血 管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解析ppt课件
Microplex 11X28
Hydrocoil 8X15
6X10 Hydrocoils
Insert Hydrocoil 6X15 , 15min later
Microplex 5X15 /4X10/2X6
Final result
先治疗责任动脉瘤 再治疗合并的动脉瘤
适当微导管塑形
S
J
指向上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和眼动脉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有特殊性 微导丝操作有特殊性
瘤颈扩大
再次治疗有时是比较具有风险的
再次治疗
二次治疗达到致密栓塞
术后3D DSA 动脉瘤消失
术前MRA
对侧A1缺如
微导管准确塑型
术前
术后
微导丝辅助技术
栓塞过程
微导丝辅助技术
微导丝辅助技术
最后结果
前交通宽颈动脉瘤
微导丝辅助技术
微导丝辅助技术
过程1
微导丝辅助技术
过程2
结
微导丝辅助技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技术解析
导引导管: 1、尽量高,特别是前交通动脉瘤和远端动脉瘤 2、可以通过交换导丝技术或125cm造影管辅助
导引管技术 3、为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可以在导引导管内
增加超硬导丝
工作角度 是指栓塞动脉瘤过程中所选择的 载瘤动脉和瘤颈显示最佳的角度, 目的是达到既安全栓塞动脉瘤, 又最好地保护载瘤动脉通畅。
决定微导管头端塑形角度的依据是 瘤体纵轴和载流动脉的夹角 决定微导管头端塑形长度的依据是 动脉瘤长径和载流动脉的直径
微导管并能帮助微导丝通过某些特殊部位
微导管
帮助支架顺利放置,手术得以完成
ACoA-AN
微导管45度塑形, 微导管头端位于1/2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PPT课件
缺点:创伤大,需开颅、对脑组织损伤 分离动脉瘤时有破裂可能, 手术总体危险大
18
血管内栓塞
• 球囊栓塞 (Serbinenko 1973) • MDS栓塞 (Hilal 1988) • GDC栓塞 (Guglielmi 1991) •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Higashida
1997) • ONYX液体栓塞系统 (Mawad 2000)
9
2.对症处理
• (1)降颅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 速尿。
• (2)调控血压:一般将收缩压控制在 160mmHg以下,可选a-R阻滞剂,如 乌拉地尔,注意不要选择硝酸甘油、 硝普钠。
• (3)镇痛、镇静、镇吐: • (4)控制精神症状、抗抽搐、纠正电
解质
10
3.防治再出血药物的应用:
(1)6-氨基己酸(EACA): (2)止血芳酸(PAMBA):0.20.4g入液静滴,每日2次,维持2-3周。 (3)止血环酸(氨甲环酸):每 次250-500mg入液静滴,每日1-2次。
19
3维型
弹簧圈的类型
双直径型
标准型 GDC UltraSoft™
柔软型
SR
TriSpan™*
*仅在美国境外销售
20
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21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22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 瘤
术前
支架植入
术后
术后
23
球囊辅弹簧圈栓塞术
24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前
术中
术后
25
4
【辅助检查】
1. 头颅CT:首选 2. 腰穿检查脑脊:高度怀疑且CT阴性时应考虑。均匀血性脑脊
18
血管内栓塞
• 球囊栓塞 (Serbinenko 1973) • MDS栓塞 (Hilal 1988) • GDC栓塞 (Guglielmi 1991) •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Higashida
1997) • ONYX液体栓塞系统 (Mawad 2000)
9
2.对症处理
• (1)降颅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 速尿。
• (2)调控血压:一般将收缩压控制在 160mmHg以下,可选a-R阻滞剂,如 乌拉地尔,注意不要选择硝酸甘油、 硝普钠。
• (3)镇痛、镇静、镇吐: • (4)控制精神症状、抗抽搐、纠正电
解质
10
3.防治再出血药物的应用:
(1)6-氨基己酸(EACA): (2)止血芳酸(PAMBA):0.20.4g入液静滴,每日2次,维持2-3周。 (3)止血环酸(氨甲环酸):每 次250-500mg入液静滴,每日1-2次。
19
3维型
弹簧圈的类型
双直径型
标准型 GDC UltraSoft™
柔软型
SR
TriSpan™*
*仅在美国境外销售
20
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术前
术中
术后
21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22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 瘤
术前
支架植入
术后
术后
23
球囊辅弹簧圈栓塞术
24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前
术中
术后
25
4
【辅助检查】
1. 头颅CT:首选 2. 腰穿检查脑脊:高度怀疑且CT阴性时应考虑。均匀血性脑脊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培训课件
• 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应立即将球囊 充盈止血,迅速连续填塞几个弹簧圈进入瘤 囊止血,使患者出血量最小化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40
注意事项
• 不要使球囊扩张持续5分钟以上 • 不要过度扩张球囊,以免造成载瘤动
脉的损伤 • 球囊在使用过程中,导丝始终保留在
球囊导管内 • 如果在X线透视下不能看到球囊充盈,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1
临床分级
改良Fisher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8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9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9
球囊Remodeling技术
• 透视下,先放入一个球囊导管到瘤颈部,然 后再放置一个微导管
• 弹簧圈放置前将球囊扩张,弹簧圈定位后, 卸掉球囊确定弹簧圈稳定、成篮形状好之后, 将球囊再次充溢扩张,重新调整弹簧圈的位 置直到其稳定。再次卸掉球囊, 直到造影能 够确认圈稳定后即可解脱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3
治疗手段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40
注意事项
• 不要使球囊扩张持续5分钟以上 • 不要过度扩张球囊,以免造成载瘤动
脉的损伤 • 球囊在使用过程中,导丝始终保留在
球囊导管内 • 如果在X线透视下不能看到球囊充盈,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1
临床分级
改良Fisher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8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9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9
球囊Remodeling技术
• 透视下,先放入一个球囊导管到瘤颈部,然 后再放置一个微导管
• 弹簧圈放置前将球囊扩张,弹簧圈定位后, 卸掉球囊确定弹簧圈稳定、成篮形状好之后, 将球囊再次充溢扩张,重新调整弹簧圈的位 置直到其稳定。再次卸掉球囊, 直到造影能 够确认圈稳定后即可解脱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3
治疗手段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课件
(蛇形动脉瘤属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特殊表现)
按性质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细菌性颅内动脉瘤
2021/5/18
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分类
囊状
梭形 夹层
假性
.
临床表现
•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查体可见 颈强直,Kernig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出 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 力障碍。广泛脑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 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人脑子里有动脉瘤。
流行病学特点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是1%。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一旦破裂了,它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有1/3的人当 时就死亡,来不了医院。还有1/3的人在医院里头度过了很 艰难的一段时间,还是不能活着走出医院,或者留下重度残 疾。只有1/3经过医生的努力,有可能使他能回到正常的生 活和工作中。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 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 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多发部位
国外3898例统计,依次分别为颈内动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等。
颅内动脉瘤的分类
按病史分类
✓血管内(介入)治疗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AA
微 微导 导管 管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BB
填 填塞 塞的 的弹 弹簧 簧圈 圈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CC
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机理 机械性填塞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继发血栓形成
按性质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细菌性颅内动脉瘤
2021/5/18
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分类
囊状
梭形 夹层
假性
.
临床表现
•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查体可见 颈强直,Kernig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出 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 力障碍。广泛脑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 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人脑子里有动脉瘤。
流行病学特点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是1%。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一旦破裂了,它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有1/3的人当 时就死亡,来不了医院。还有1/3的人在医院里头度过了很 艰难的一段时间,还是不能活着走出医院,或者留下重度残 疾。只有1/3经过医生的努力,有可能使他能回到正常的生 活和工作中。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 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 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多发部位
国外3898例统计,依次分别为颈内动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等。
颅内动脉瘤的分类
按病史分类
✓血管内(介入)治疗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AA
微 微导 导管 管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BB
填 填塞 塞的 的弹 弹簧 簧圈 圈
模 模拟 拟栓 栓塞 塞过 过程 程CC
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机理 机械性填塞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继发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课件
术后苏醒与恢复管理
术后苏醒
在手术结束时,使用适当的药物和方法促进患者的苏醒,并确保患者在苏醒过 程中安全无并发症。
恢复管理
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进行必要的恢复管理,如监测生命体征、处理疼痛和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等。
0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仅对手术部位周围神经进行麻醉, 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适用于小 型、表浅的手术,如小型颅内动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了解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评估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 和风险。
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术 前用药,如镇静药、镇痛药、抗焦虑 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 状态。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已经禁食禁饮足够 的时间,以减少术中误吸的风险。
麻醉药物选择与剂量控制
总结词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是麻醉管理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导致血压骤降、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为预防过敏反应,麻醉前应详细询问患 者的药物过敏史,并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麻醉药物。
呼吸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麻醉管理中常见的并 发症,可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合并疾病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VS
详细描述
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 通气不足、支气管痉挛等。为预防和减少 呼吸系统并发症,麻醉前应进行严格的呼 吸道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密切监测 患者的呼吸功能。
循环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护理ppt课件
弹簧圈和支架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手术步骤和护理配 合
手术步骤:
1.患者入室 三查七对;心理护理;协助病 人上床,摆体位,保护病人隐私; 接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状况; 建立静脉通道(3个三通)。
全麻及术前准备
麻醉诱导完成后导尿;准备 消毒液;协助铺单;准备加压输 液装置,排气;准备介入材料, 大腔、微导管、微导丝、Y阀等。 微导管如需塑形,准备电磁 炉烧水。
弹簧圈 :
水解圈: microvention 水解注射器 cordis orbit 水解泵 电解圈:进口 microvention 电解器 GDC matrix2 BOSTON 电解 器 国产 加奇 机械圈:AXIUM 机械解脱器
必要时要支架 neroform 或 cordis enterprise 其它: 5ml注射器 10ml注射器 1ml可能取出,万一失败则应 尽可能保证重要血管的通畅。
6、动脉瘤再生长
80% 一次即可 20% 需多次治疗 原因:急性期的分阶段治疗,弹簧圈 之间的血流再通导致动脉瘤再生长。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 理;费用高,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等
避免一切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因素
环境安静,镇静、镇咳、通便、血 压平稳,避免嘈杂及各种情绪激动因素
术前训练排尿
术中护理 麻醉及手术体位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肝素,液体
常用器材和物品
正确、快速传递手术所用介入材料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 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观察 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 避免肾功能损伤
Y
o
u
r
B
u
s
i
n
e
s
s
C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可能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 • 5级:去大脑强直,濒死。
临床分级
• Hunt&Hess分级(1968,1974): • 1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项强直。 • 2级:中度头痛,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 • 3级: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 • 4级:昏迷,中-重度偏瘫,去大脑强直早期。 • 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
血
3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
57%
实质内血肿4ຫໍສະໝຸດ 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57%
池较厚积血
疾病分类
• 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 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 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 大型。
•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 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 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1.Seldinger法穿刺
• 经典Sel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 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 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 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 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 术。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 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1/3在就诊 前死亡,约1/3死于医院,仅1/3经治 疗存活,
流行病学特点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 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辅助检查
• 1.腰椎穿刺检查。 • 2.CT检查。 • 3.MRA及CTA检查。 • 4.DSA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分级
• Botterell分级(1956) • 1级:清醒,有或无SAH症状。 • 2级: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丧失。 • 3级:嗜睡,神经功能丧失,可能存在颅内
血肿。 • 4级: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老年
浅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 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最常见原因。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 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 上引起。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 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年发生率为6-35.6/10万人,成人中未 破裂动脉瘤约发生率约为1%-6%。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1973年前苏联Serbinenko首先使用可 脱性球囊治疗脑血管病,Debrun、 Taki等人进行了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
• 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 治疗颅内动脉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为铂金质地的GDC弹簧圈 。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1 1级:清醒,有或无SAH 无症状,或有
症状。
轻微头痛和颈
项强直
2 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 中度头痛,颈
丧失。
项强直,颅神
经麻痹。
3 嗜睡,神经功能丧失, 轻度局灶神经 可能存在颅内血肿。 功能缺失,嗜 睡或错乱
4 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 昏迷,中-重 能缺失,老年病人可能 度偏瘫,去大 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 脑强直早期 脑血管疾病
竭及心律不齐者。 •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使用材料
• 1.可脱球囊。 • 2.可控微弹簧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Seldinger 法穿刺股动
脉
造影导 管造影
经导引导 管将微导 管置入动
脉瘤腔
填塞弹 簧圈
1.Seldinger法穿刺
• Seldinger术是由Sven Ivar 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来的血管穿刺 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和 Seldinger改良法( Driscoll 1974 )。
临床分级
• Gotoh等的研究表明动脉瘤病人术后预 后与术前GCS评分有关。1988年在世界 神经外科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ealSocieties,WFNS)主 席Drake的主持下,提出了WFNS分级。
分级 Botterell分级(1956) Hunt&Hess分 级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临床分级
改良Fisher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38%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
者。 • 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
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查体可见颈强直,Kernig 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 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 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障碍。广泛脑 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 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 2.局灶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 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 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 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 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 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 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 视力视野障碍。
5 去大脑强直,濒死。 深昏迷,去大 脑强直,濒死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
GCS
运动功能障碍
15
无
13-14
无
13-14
存在
7-12
存在或无
3-6
存在或无
临床分级
• SAH Fisher分级 • 1级:CT未见出血。 • 2级:CT上发现弥散性出血,尚未形成血块。 • 3级:教后记学,垂直面厚度>1mm(大脑纵
治疗手段
•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4-21 天,头抬高30°,维持内环境稳定, 止血,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 脑血管痉挛(3H疗法)。
治疗手段
• 2.开颅夹闭术 • 3.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 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 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 的X线检查新技术。
临床分级
• Hunt&Hess分级(1968,1974): • 1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项强直。 • 2级:中度头痛,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 • 3级: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 • 4级:昏迷,中-重度偏瘫,去大脑强直早期。 • 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
血
3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
57%
实质内血肿4ຫໍສະໝຸດ 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57%
池较厚积血
疾病分类
• 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 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 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 大型。
•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 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 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1.Seldinger法穿刺
• 经典Sel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 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 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 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 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ldinger 术。
•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 占总发生率的2/3。
•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1/3在就诊 前死亡,约1/3死于医院,仅1/3经治 疗存活,
流行病学特点
• 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 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辅助检查
• 1.腰椎穿刺检查。 • 2.CT检查。 • 3.MRA及CTA检查。 • 4.DSA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分级
• Botterell分级(1956) • 1级:清醒,有或无SAH症状。 • 2级: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丧失。 • 3级:嗜睡,神经功能丧失,可能存在颅内
血肿。 • 4级: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老年
浅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 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最常见原因。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 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 上引起。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 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年发生率为6-35.6/10万人,成人中未 破裂动脉瘤约发生率约为1%-6%。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1973年前苏联Serbinenko首先使用可 脱性球囊治疗脑血管病,Debrun、 Taki等人进行了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
• 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 治疗颅内动脉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为铂金质地的GDC弹簧圈 。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1 1级:清醒,有或无SAH 无症状,或有
症状。
轻微头痛和颈
项强直
2 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 中度头痛,颈
丧失。
项强直,颅神
经麻痹。
3 嗜睡,神经功能丧失, 轻度局灶神经 可能存在颅内血肿。 功能缺失,嗜 睡或错乱
4 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 昏迷,中-重 能缺失,老年病人可能 度偏瘫,去大 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 脑强直早期 脑血管疾病
竭及心律不齐者。 •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使用材料
• 1.可脱球囊。 • 2.可控微弹簧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Seldinger 法穿刺股动
脉
造影导 管造影
经导引导 管将微导 管置入动
脉瘤腔
填塞弹 簧圈
1.Seldinger法穿刺
• Seldinger术是由Sven Ivar 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来的血管穿刺 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和 Seldinger改良法( Driscoll 1974 )。
临床分级
• Gotoh等的研究表明动脉瘤病人术后预 后与术前GCS评分有关。1988年在世界 神经外科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ealSocieties,WFNS)主 席Drake的主持下,提出了WFNS分级。
分级 Botterell分级(1956) Hunt&Hess分 级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临床分级
改良Fisher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38%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
者。 • 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
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查体可见颈强直,Kernig 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 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 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障碍。广泛脑 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 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 2.局灶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 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 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 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 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 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 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 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 视力视野障碍。
5 去大脑强直,濒死。 深昏迷,去大 脑强直,濒死
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
GCS
运动功能障碍
15
无
13-14
无
13-14
存在
7-12
存在或无
3-6
存在或无
临床分级
• SAH Fisher分级 • 1级:CT未见出血。 • 2级:CT上发现弥散性出血,尚未形成血块。 • 3级:教后记学,垂直面厚度>1mm(大脑纵
治疗手段
•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4-21 天,头抬高30°,维持内环境稳定, 止血,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 脑血管痉挛(3H疗法)。
治疗手段
• 2.开颅夹闭术 • 3.介入栓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 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 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 的X线检查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