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物质油脂教案
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和油脂教学设计

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和油脂教案一、蛋白质1. 蛋白质的存在和组成1.存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
2.组成: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高分子2. 蛋白质性质(1) 蛋白质的水解反应蛋白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水解反应多肽――――――→水解反应氨基酸(最终产物)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 案(2)蛋白质具有两性观察甘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结构简式,辨认其中的官能团,并说明其结构的共同点。
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氨基(一NH 2)和羧基。
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多肽, 进而构成蛋白质。
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酶的作用下, 经过水解反应生成各种氨基酸。
教案以上两个反应均可用于鉴别部分蛋白质多用灼烧法鉴别羊毛或蚕丝织物的真伪。
3. 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1.蛋白质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2.毛和蚕丝的成分都为蛋白质,可以制作服装。
3.从动物皮、骨中提取的明胶可作食品增稠剂,阿胶可作中药材等。
4.绝大多数酶也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二、油脂1.油脂的组成、结构及分类(1) 组成元素:碳、氢、氧(2) 结构: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教案兴城市高级中学油脂结构R1、R2、R3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相同时称为单甘油酯,不同时称为混甘油酯。
(3)分类:①油(液态)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主要是熔、沸点较低的植物油②脂肪(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主要是熔、沸点较高的动物脂肪2.油脂的性质(1) 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黏度较大,触摸时有明显的油腻感,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食品工业中常使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嗅,无味。
一般油脂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天然油脂大多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2)化学性质①水解反应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教案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个反应来制造肥皂。
基本营养物质油脂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3.1 基本营养物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2.掌握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淀粉、油脂、蛋白质的化学性质的描述,进步树立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辩证认识教学重难点: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油脂的水解反应教学过程【引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的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回答】加入碘酒,有蓝色的字迹出现【板书】 2、淀粉的特征反应【学生实验 3-2】将碘酒滴到淀粉溶液里【实验现象】淀粉变蓝【板书】常温下,淀粉与碘单质变蓝色。
【过渡】市场的衣物是由不同的化学材料做成的,比如说有的是天然的蚕丝(蛋白质),也有的是有棉花纤维,怎样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花纤维【回答】灼烧或用浓硝酸【板书】 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颜色反应【学生实验 3-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
【实验现象】:鸡皮变黄色。
【提问】不小心把硝酸溅在皮肤上,会有什么变化?【回答】皮肤变黄色。
【板书】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强调】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
蛋白质变黄说明蛋白质含有苯环,只有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才有颜色反应。
【板书】(2)蛋白质的灼烧【学生实验】用简单实验方法区别桌上放的毛织物和棉织物。
【提问】鉴别方法 ?解释原因。
【讲解】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根据气味可鉴别蛋白质产品。
(二)、蛋白质、油脂的水解反应【板书】 (1)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水解反应 ( hydrolysis reaction)【思考与交流】如何证明淀粉没有水解?如何证明淀粉部分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完全水解?【回答】1、用银镜生成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检验淀粉尚未水解2、用银镜生成,用碘水显蓝色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3、用碘水——不显蓝色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提问】我们吃馒头时,咀嚼时为什么会感到有甜味?【回答】淀粉水解后生成还原性单糖【讲解】不论是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在稀酸作用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第一节:油脂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基本概念;2.了解油脂在食品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组成成分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的图像,引起学生对油脂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油脂是一类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制得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脂质。
油脂可以分为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两大类。
动物性油脂:比如牛油、猪油等植物性油脂: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油脂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
3.讲解油脂的组成成分:油脂中一般含有甘油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长链碳原子构成。
4.讲解油脂的应用:油脂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用油的加工、烹调和调味品的制作;在工业中可以作为机械油和润滑剂,也可以用于生产肥皂、化妆品等。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节:油脂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油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注意。
2.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是非极性物质,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
油脂的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体状。
油脂的密度较小,浮于水面。
3.讲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和有味物质。
这是由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空气中的氧气攻击。
油脂也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水解反应可以由碱或酸催化。
4.讲解氧化反应的原理:氧化反应是油脂的主要变化过程,会造成油脂发酸、变质。
初中油脂教案

初中油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3. 培养学生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分类和功能。
2.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难点:1.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
2. 食品样品、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哪些油脂?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有植物油、动物油等。
二、油脂的分类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分类:植物油、动物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植物油和动物油的特点和区别。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
三、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消化过程:口腔、胃、小肠。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消化过程。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吸收过程:小肠。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吸收过程。
5. 教师讲解油脂的利用过程:储存、运输、供能。
6.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利用过程。
四、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10分钟)1. 教师讲解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
3.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摄入油脂:适量、多样化、选择健康油脂。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如何正确摄入油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油脂食品,了解其营养成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和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油脂的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和使用油脂?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我们在生活中通过食用各种食物摄入油脂。
二、学习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油脂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 油脂的分类:介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油脂产品,如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3. 油脂的性质: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氢化性)。
三、学习油脂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提取法:介绍从动植物体内提取油脂的方法,如压榨法、蒸馏法等。
2. 合成法:讲解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油脂的方法,如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四、学习油脂的用途(10分钟)1. 食用用途:介绍油脂在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烘焙油脂等。
2. 非食用用途:讲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润滑剂等。
五、生活应用与健康(10分钟)1. 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引导学生了解日常饮食中油脂的来源和摄入量。
2. 油脂与健康:讲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适量摄入有益于人体,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尝试制备油脂。
2. 开展课后调查,了解生活中油脂的摄入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油脂在生活中的摄入和健康影响。
基本营养物质之油脂学案

R —C —O —RO=《 基本营养物质 》学案设计第( 2 )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油脂、蛋白质的简单分类。
2、掌握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3、掌握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的检验方法;4、掌握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及反应条件对油脂水解产物的影响。
5、了解油脂、蛋白质的来源及应用 二、学习重点1、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2、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的检验方法;3、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及反应条件对油脂水解产物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及反应条件对油脂水解产物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开心自测:1、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设想怎样去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2、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3、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4、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的关系答:羧酸酯的一般通式为 ,其特征性结构是: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互为 ,该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 状态。
酯水解时的催化剂可以是 ,也可以是 。
但是,当 作催化剂时,由于 ,使原来的可逆反应变为不可逆反应。
方程式: (1)酸性条件下 :RCOOR 1 + H 2O(2)碱性条件下: RCOOR 1 + NaOH【我能自学】首先请仔细阅读思考教材75——80页相关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及步步高学案45页的填空:不明白的地方可与同学讨论。
(一)、油脂 1、油脂的组成和分类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资料:高级脂肪酸:甘油:丙三醇(1)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 物质。
(2)油脂的化学性质:能发生 反应。
加热稀硫酸加热(3)水解条件对水解产物的影响:1)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2)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和。
该反应可用于制取和。
因此该反应又称为。
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方程式:4、油脂的存在和用途(1)存在:油脂的分布,各种植物的、动物的组织和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油脂,特别是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油脂含量丰富。
《专题三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油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油脂的组成、分类和常见种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油脂的物理性质,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油脂的组成和分类。
2. 教学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及实验观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油脂的组成、分类、常见种类等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等,用于观察油脂的物理性质。
3. 准备油脂样品,如食用油、肥皂等。
4.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用于展示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代谢过程。
5.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油脂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掌握油脂的分类和鉴别方法,以及油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展示各种油脂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和气味等特征。
(2)介绍油脂的化学组成,包括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概念。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油脂的水解反应,加深对油脂结构的理解。
2. 油脂的分类和鉴别(1)介绍油脂的分类,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别。
(2)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3)介绍油脂的鉴别方法,包括颜色、气味、燃烧现象等。
3. 油脂的性质和应用(1)介绍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和氢化程度对食品加工和储藏的影响。
(2)介绍油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肥皂、润滑剂、油漆等。
(3)引导学生讨论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摄入油脂。
(三)课堂互动1. 提问:请列举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油脂制品?2. 讨论: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摄入油脂?3. 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油脂的水解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通用8篇)导语:化学科目在很多时候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看完这篇《基本营养物质》教案,可能你就明白了。
化学科目《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了解糖类、油脂的分类;(2)认识单糖、双糖、多糖的代表物;认识单糖、双糖的同分异构现象;(3)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4)掌握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鉴别方法;(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和社会调查,分组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增强“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意识,体会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2、油脂的水解反应。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第二课时: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思路:【展示】各类美食图片,复习食物中包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阅读、交流】学生阅读课本71页表3—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质的化学组成讨论:单糖、双糖、多糖在分子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别含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实验】课本72页实验3—5,补充葡萄糖的银镜反应、灼烧毛线或头发,葡萄糖固体可直接用葡萄糖溶液代替,鸡皮可用豆腐渣代替。
【归纳并板书】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银镜反应(对程度好的班级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则只要求掌握实验的现象;讲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时引出尿糖的检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评价】
1.糖类的概念是( )
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B.符合通式Cn(H2O)m的化合物
C.有甜味的物质D.一般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2.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
(1)颜色反应【学生实验3-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
【实验现象】:鸡皮变黄色。
【提问】不小心把硝酸溅在皮肤上,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皮肤变黄色。
【板书】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强调】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蛋白质变黄说明蛋白质含有苯环,只有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才有颜色反应。
【讲解】油脂的水解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一样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和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我们先学习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
【提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什么?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讲解】油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由于此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讲解】不论是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在稀酸作用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再者纤维素也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只不过比淀粉更困难。
【讲解】淀粉在人体内也进行水解:唾液淀粉酶,胰液淀粉酶。但人类不能消化纤维素,而动物能。
【过渡】因油脂属酯类化合物,故油脂和酯一样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板书】2、油脂的水解
C、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猪油皂化反应完全后,反应液静置分为两层
板书设计
1、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颜色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2)蛋白质的灼烧
2、油脂的水解反应
(1)酸性条件下:
(2)碱性条件下
(3)皂化反应(saponification):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讲解】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可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刚才我们学习了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下面我们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
【提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什么?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讲解】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由于此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故反应能进行到底。
【思考与交流】如何证明淀粉没有水解?如何证明淀粉部分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完全水解?
【回答】1、用银镜生成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2、用银镜生成,用碘水显蓝色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3、用碘水——不显蓝色检验淀粉已经】淀粉水解后生成还原性单糖
【讲解】因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我们把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板书】皂化反应(saponification):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讲解】油脂可以发生氢化反应,也叫油脂的硬化。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叫硬化油。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氢化反应把多种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A.在糖类结构中最简单B.在所有糖类中碳原子数最少
C.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D.不能再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3.青苹果汁遇碘水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在纯水中易水解
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5.1998年江西曾发生误食工业用猪油的中毒事件,调查原因是工业品包装中混入有机锡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猪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辩证认识
教学重难点:
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
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
的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
【回答】加入碘酒,有蓝色的字迹出现
【板书】(2)蛋白质的灼烧
【学生实验】用简单实验方法区别桌上放的毛织物和棉织物。
【提问】鉴别方法?解释原因。
【讲解】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根据气味可鉴别蛋白质产品。
(二)、蛋白质、油脂的水解反应
【板书】(1)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2)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板书】2、淀粉的特征反应
【学生实验3-2】将碘酒滴到淀粉溶液里
【实验现象】淀粉变蓝
【板书】常温下,淀粉与碘单质变蓝色。
【过渡】市场的衣物是由不同的化学材料做成的,比如说有的是天然的蚕丝(蛋白质),也有的是有棉花纤维,怎样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花纤维
【回答】灼烧或用浓硝酸
【板书】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3.1基本营养物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2.掌握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淀粉、油脂、蛋白质的化学性质的描述,进步树立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