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导学案附答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附答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附答案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 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

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是的,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

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 2. 作品链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 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 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 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 有 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 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 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到达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 古今异义

(1 )不知其旨 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 然后能自强.(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

(3)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今义:困难 )

5.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 宾语“此”前置了,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6. 翻译下列句子。 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 我想,

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 动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 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y ao )

自强(qi ang ) 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 。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 ,寻找答案吧! 兑命(yu & 学学半(xi co )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交流点拨】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交流点拨】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理解不了。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自我勉励。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2.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比喻:如开头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

好坏。引用:如结尾,作者为了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弓I用了《尚书?兑命》篇中的话,以

此来增强说服力。

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二)深层探究

1.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2?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交流点拨】作者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也”。它告诉我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3?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

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不足。

4.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句:采用比喻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三句:阐述教学相长,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

第四、五句:弓I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嘉肴——弗食不知旨

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学——知不足(自反)

J 教学相长

教—一知困(自强)

1.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交流】

重视实践

虽有嘉肴 至道 弗学不知善 实践出真知

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明辨之,笃行之。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案设计: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钱维胜 学习目标:用“/”标示课文的朗读停顿节奏;联系书下注释弄懂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如文中的“虽”“嘉肴”“强”“至道”“长”“兑”“是故”“学”等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教学相长”道理;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学习过程: 一、查找资料,完成下列填空题 1、《虽有嘉肴》选自,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3、孔子,名,字,(朝代)鲁国人。 4、“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嘉()肴()自强()弗食()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 三、注音并组词 嘉(); 强();() 长();()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五、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 ..()善.()

困.()是故 ..() ..()自强 自反 ..()《兑.命》()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故曰:教学相长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七、尝试翻译课文 八、思考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选做) 九、拓展延伸 李明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可当同学们学习上有疑难问题问他时,他因担心花费时间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不情愿回答。假如你是李明的好朋友,如何结合《虽有嘉肴》一课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乐意解答同学们的疑难问题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导学案汇编

第二十课《虽有佳肴》 《礼记》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预习自测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情境导入 在《论语》中孔圣人曾经告诉我们一些让我们终生都可以运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一次聆听有关学习的至理名言。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些有关学习的教诲,会让我们一生受益。那么究竟是什么至理名言呢? 质疑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二、合作交流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 精彩开篇词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是的,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也是难以做好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自强.() 兑.命() 学.学半() 2.作品链接 《》,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 旨: 至道: 善: 自反: 是故: 教学相长: 兑: 4.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2)然后能自强.(古义:;今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5.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宾语“”前置了,原顺序应为“”。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2. 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3.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二)深层探究 1.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2.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3.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20《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20、《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内容】 一、作品简介:《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收集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本文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二、读准字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yuè命学xiào学半 三、齐读课文,读出古汉语的韵律美,注意停顿(结合课后练习“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四、自由诵读 五、诵读展示(学习小组形式展示)

六、文意疏通解释加点的词,及翻译句子(学习小组形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解词:即使美味的菜不吃它甘美停顿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词:即使最好的道理不它好停顿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词:所以理解不了(的地方)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解词:反省自己停顿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词:自我勉励停顿 译文: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词:所以说互相增长停顿 译文: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解词:教(人)学习 译文:《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解词:表示推测,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译文: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七、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虽有嘉肴》导学案(无答案)

《虽有佳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 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 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会背诵。 三、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四、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下列题目。 1 重点实词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故曰 (9)教学相长 (10)学学半 2 一词多义 (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2)学学学半弗学,不知其善也 3 通假字 《兑命》曰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古义:今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礼记》二则 导学案

《礼记》二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理解“虽有……”、“其……乎?”的句式;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和学的关系,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重点) 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句。 5、合作探究 (1)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2)从学习的角度来谈,“教学相长”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 1.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2)旨:(3)至道:(4)自反:(5)是故:(6)教学相长:(7)学学半: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5、背诵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虽有嘉肴》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预习学案

22《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面) 3、读课文4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用铅笔划在书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______》。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学记》选自《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的论著。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弗()自强() 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虽有至道()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教然后知困() 7、然后能自反也()8、教学相长也()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五、主旨理解。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三、初步探究,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2、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我的疑难】:

《虽有嘉肴》导学案(教师版)

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 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学习难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学法、研讨法。 学习准备:了解初中议论文中的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中的类比认证和比喻认证。学习课时: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记得学《〈论语〉十二章》时老师给你们提过的四书是指哪些书籍吗?请同学们回忆出来。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二. 走进新课 1.请你介绍《学记》《礼记》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学习课文 (一)读 (1)听录音,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朗读:练-试—评。 (二)译 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味道甘美)(2)至道 ..(因此)(5)知困...(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好处)(4)是故 (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 ..(自我反省)(7)自强 ..(自我勉励)(8)教学相长.(促进)(9)学.学半(教学) ②准确翻译课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研讨 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点句?) 故曰:教学相长也。 2.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试背全文 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同学们,刚才我们明白了《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自身的“学”和“教”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使得教师不断进步。那同学们想想看,“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否也可以针对我们自己而言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积累了本课的重点词语,也疏通了文意。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至道”类比,引入对“教”和“学”的关系的推理,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层次十分清晰谨严,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检测 一,填空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教学相长(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fú)( zhǐ)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xúe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最新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难点〗 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有关资料 1、有关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礼记》与《学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

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设计 1、请把李白的《渡远荆门外》一诗补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按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⑵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不预则废。 ⑸博学之、审问之、________、明辨之、________。 ⑹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⑴温故而知新⑵博学而笃志⑶孤陋而寡闻⑷凡事预则立⑸慎思之笃行之。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根据提示填空 ⑴《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北冥有鱼中》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对庄子的话提出了质疑的句子是______,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0+虽有嘉肴(学生版)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

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教学相长()弗.食,不知其旨也()() 自强()兑命() 学学半()()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三、释文意。 1.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的翻译,并将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抽出每组小组长,每人翻译一句话;其他小组有不懂的字词可举手提问。 3、重点词语 虽:弗:其: 善:然后:故:长: 4、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教然后只困.。 (5)教学相长.也。

虽有嘉肴导学案附答案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 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 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是的,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 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 2. 作品链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 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 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 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 有 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 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 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到达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 古今异义 (1 )不知其旨 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 然后能自强.(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 (3)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今义:困难 ) 5.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 宾语“此”前置了,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 6. 翻译下列句子。 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 我想, 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 动呢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 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y ao ) 自强(qi ang ) 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 。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 ,寻找答案吧! 兑命(yu & 学学半(xi co )

《虽有嘉肴》的复习

《虽有嘉肴》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复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典章制度的书籍,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该书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整体把握 课文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值得重视。 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正因为学习是体验“至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只有学习了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把知识

教给别人,也才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真正懂了,哪些地方还不懂,而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鞭策,更努力地去弄懂。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这里,由讨论“学”,过渡到了“教”,粗看起来,逻辑并不严密,但仔细思索玩味,不乏辩证的思维: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所以我们看到《兑命》中“教”和“学”字形上都用的是“学”字,正印证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三、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乎:是一种固定倒装句式,正常语序是:其谓此乎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yue,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八.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3)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九.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益处。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导学案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 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导学案

22虽有嘉肴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虽有嘉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准确地翻译、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比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目标教学法: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是课堂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之一。 2、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合作探究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 学法: 1、朗读法:朗读将贯穿整个课堂,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引起共鸣。 2、品析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品析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巧引入、知作品、齐诵读、释文意、析文章、妙拓展1、巧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美食图片,问学生的第一反应(想吃),再问如果不吃能知道它的味道吗?(不知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虽有嘉肴》,去品一品这节课要让我们尝到哪道美味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作品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礼记》、《学记》的资料。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3、齐诵读 (1)范读:(听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个人读、师生评价) (通过各种方式去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 4、释文意 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出示重点字词助理解

虽有嘉肴导学案附答案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是的,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也是难以做好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 ..(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这部九万字左右的着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到达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然后能自强.(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今义:困难) 5.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宾语“此”前置了,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有关作品; 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地诵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文常填空。 节选自(《礼记集解》)。《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礼记》和合称“三礼”。 2

2、给加线红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不知其旨()教学相长()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旨() 至道() 是故()知困 ()自反() 自强()兑命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 4、练习一背诵课文。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3

4

这一论点的?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听读、诵读课文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疏通文意 虽.()有嘉.(好、美)肴,弗食. (),不知其旨.(甘美)也; 译文: 虽有至.(达到极点)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是故.(所以)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5

译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 译文: 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兑.(通“说”,指傅说)命》曰:“学.(教)学半。” 译文: 其.()此之谓.(说)乎? 译文: (二)问题探究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