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导学案新人教版
认真思考“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呢?
训练达标
任选一题: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田园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2、自选一角度(如语言、意象、意境等),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诵和默写《归田园居》(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
当堂做好训练达标试题,举手抢答,小组抢答。
总结反思
《归园田居其三》
课题
诗四首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四课时
第1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四首参考答案:*“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愿”?这里指的是意愿,也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使至塞上》诗句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人教版《诗四首》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熟读成诵,会默写,体会诗歌达的语言美、意境美。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写明学法1.独立自学:(资料链接:作者、文学知识提示等;字词学习;整体感知:根据文体设置)学法:自主学习,教师点拨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重点)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2.合作探究:(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问题要体现阶梯性、层次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注重思维培养)(1)《归园田居(其三)》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重点点拨)(3)《渡荆门送别》颔联与颈联的关系?(4)《登岳阳楼(其一)》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二、展示交流(展示案)3.分组展示: (注重参与的广度,有效学习的程度,互动方式)把第一题交给程度稍差点的小组,把第二题交给程度较好的小组;教师在学生探讨的时候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聆听及指导,各组大多数能积极主动的参与。

4.质疑解析: (明确重点、归纳学习方法)(1)记住基础知识能达到会背会写的程度。

(重点)(自主学习)(2)掌握律诗的相关知识。

(自主学习)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学练结合)杜甫《登岳阳楼》学生各抒己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检测反馈6.对标巩固: (紧扣学习目标分层设置,题量适度,精练)对于杨学宇、王远坤、刘天明、门伟博等程度差点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对课文会背会写就可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30 诗四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理荒秽.(huì) 荷.锄归(hè) 使至塞.上(sài)逢候骑..(hòu jì) 燕.然(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①道狭草木长(zhǎng动词,生长)②长河落日圆(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3.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三、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

(二)《归园田居》介绍作者: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

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

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三)朗读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律。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2.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方法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自学时间】:4分钟(四)整体感知,概述诗意。

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1.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2.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方法指导】: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2.结合背景和《全品》资料,将自己的见解旁批课本。

【自学时间】:6分钟【明确】:1.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

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2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知识链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程中的《诗四首》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及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课程分析1.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和体现文学特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章的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对精品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学鉴赏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四首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元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唐代王昌龄的《登科后》和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四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和文学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四首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设计1.预习导入(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有利于跟上教学节奏。

2.课堂解读(30分钟)首先,教师提问《登鹳雀楼》中“九州生气”的意思,借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诣和历史背景。

其次,针对《青玉案·元夕》和《登科后》中的词句进行解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充满着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使学生理解到古代文人的境遇和生活方式。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环佩玉琮,珮玉绿鸳鸯”则体现了唐代诗歌华贵的写作特点。

3.探究主题(20分钟)以《登科后》为例,分析其主旨是“顺应历史走向”。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什么角度出发来理解这句话,从中发现对未来的启示。

4.创新呈现(30分钟)由学生分组完成创新呈现,可以是演讲、朗诵、影视剪辑等等形式,重点是展现学生个人感悟和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
”字的含义。

做官,
我们就来学习诗四首,
总结三个问题的完成情况,表扬答案、思路、拓展比较完整的学生,指出几个典型。

诗歌的语
状态。

重点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提醒
原文的诗句回答)
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
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描绘画面时,也应该整体的把握诗词
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
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厚情思。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30分钟、小组交流展示5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归园田居》(其三),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的决心。

2、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一说绵州昌隆人。

是既屈原之后的又一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宋宋高宗绍兴八年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
( )
《渡荆门送别》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
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
在上课前,有目的的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

在课后举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30《诗四首》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30《诗四首》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学习《归园田居》(其三)一、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正音,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 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理解内容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思考问题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3.齐背课文学习《使至塞上》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介绍三、读课文,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2. 注意字音并自由朗读课文。

3. 划分节奏。

四、思考下列问题: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 背诵检查背诵。

五、揣摩语句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3. 齐读背诵。

学习《渡荆门送别》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

2. 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3. 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四、研读赏析,思考下列问题: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 怎样理解本诗的尾联?4.齐读背诵学习《登岳阳楼》(其一)一、导入新课二、作者、背景介绍1.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靖康之变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著有《简斋集》。

2. 写作背景:陈与义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国事多艰、时局动荡的时代。

该诗写于“靖康之变”的第三年。

此时诗人正处于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的苦涩生活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教与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见《金榜行动》二、,先熟读诗四首,再完成文言词汇知识表内容。

三、读、背诵四首诗五、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探究下面问题1、这首诗可分哪几层意思?“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3、“带月荷锄归”一句用语有什么特点?由此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印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表现诗人很不擅长种田的句子是:“”,“。

”表现诗人田间劳作很勤劳的句子是:“,。

”5、“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谈谈诗人之“愿”的含义。

(三)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问题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一句的含义。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其中“直”与“圆”二字展现了怎样的景观?4、“单车欲问边”中的“单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二、展示、评议三、课后作业见《金榜行动》第三、四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学习《渡荆门送别》(其三) 《登岳阳楼》(其一)(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探究下面问题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2、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思之愁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二、了解诗人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1)提出听读要求: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3、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______和 _______融于一体。
4、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 ,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 “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奇妙多姿, 艺术效
果十分强烈。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
之水
,怀着深情厚谊; “万里送行舟” 从另一面写来, 越发显
出自己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所展现的画面。
8、颔联中“随” 、“入”二字历来被人称道,请谈谈其好在何处。
6. 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7. 凭轩:倚着楼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诗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3.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4. 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5.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
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见《金榜行动》 二、,先熟读诗四首,再完成文言词汇知识表内容。
词类活用
词 征蓬



名词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
形容词作名词,原野
例句

译பைடு நூலகம்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一词多义


动词,慰问 问
动词,打听



动词,清除 理
名词,纹路《童趣》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可怜

高处
危险、危害
不足 不值得
不够
三、 读、背诵四首诗
五、课后作业 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
1
第二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学习《归园田居》 ( 其三 ) 《使至塞上》 (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其三 ) ,探究下面问题 1、这首诗可分哪几层意思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样的感情 ?
诗四首
教与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教时
课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星期
星期

日 星期


第四课时
星期
第五课时
训练
星期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 :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与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 自主、合作、探究。 )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 举止、心情 ) 找出自己最喜
3、“带月荷锄归” 一句用语有什么特点?由此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印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4、诗中表现诗人很不擅长种田的句子是: “
人田间劳作很勤劳的句子是: “
5、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
4
6、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 其一 ) 与 杜甫的《登岳阳楼》比较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 2.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5、“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 表现诗
。” 。谈谈诗人之“愿”的含义。
(三)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问题 1、出使人是谁 ?在什么情况下出使 ?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一句的含义。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作者怎 样的感情 ?
9、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简析“下”字的妙处。
(三)学习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其一)探究下面问题
1、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
了诗人的情感。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2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 景?其中“直”与“圆”二字展现了怎样的景观?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
4、“单车欲问边”中的“单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二、展示、评议
三、课后作业 见 《金榜行动》
教 与 学 反 思
第三、四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学习《渡荆门送别》 ( 其三 ) 《登岳阳楼》 (其一) (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探究下面问题
D 两首诗写作背景相似,题材相同,所营造的意境都源于诗人远大抱负。
(3)比较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作业 1 、见 《金榜行动》
2
、认真复习,准备在能力大练兵中获胜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2、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思之愁的句子是: “

。”
3、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
,再以天上云
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

。诗人以
的手法, 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
(1)从内容分析,上面两首诗都属于 _________(题材)诗。
(2)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诗的颔联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尽的景象十分逼真地描写出来。
B 两首诗意境开阔苍凉悲壮,感叹国家多难却又豪情满怀,“不以己悲”。
C 杜诗的“凭轩”与陈诗的“登临”都书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