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邻近效应与环境污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邻近效应与环境污染

摘要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是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但税收政策的空间邻近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三地区的局部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得出降低本地税率会增加本地环境污染,而邻近地区提高税率也会导致本地环境污染加剧的命题。接着采用2001―2015年30个省(市)空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分析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①降低本地实际税率会导致该地区污染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本地实际税率会导致该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地方政府实际税率竞争采取的是“逐底竞争”策略。②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即邻近地区降低实际税率水平会使本地的环境污染水平下降,而邻近地区提高实际税率会增加本地环境污染水平。

③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导致污染企业转移具有“亲市场环境”、“亲空间距离”的特性,而对邻近地区综合技术水平不敏感。即在同等条件情况下,受税收政策的空间邻近溢出影响,污染企业转移会首先考虑市场环境较好的地区,其次是当前企业所在地与转移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这意味着,在区域环境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应改变唯GDP的考核体制,建立“绿色官员”晋升渠道。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

过程中除做好顶层设计之外,还应使地方政府意识到单个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无助于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区域间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共识。最后,地方政府还应意识到单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但较难吸引到有竞争力企业,而且还可能会加剧地区环境污染。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等,以吸引到合适的企业,并促使其使用绿色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关键词税收竞争;邻近效应;环境污染;空间自滞后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6-0140-09DOI:10.12062/cpre.201712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978―2015年38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7%,创造了世界奇迹。众多研究表明,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政府为增长而展开的竞争是中国经济保

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1-2]。税收竞争作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地区的实际税率水平,吸引资本与劳动等要素流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3],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的非良性增长[4],为获得更多资源,地方政府不惜牺牲环境,从而导致中国环境状况逐年恶化[5]。为治理环境,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中国基本国策、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等,然而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没有产生较好的效果。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返还[6]、降低税收征管效率[7]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从而降低环境执行标准,吸引污染企业向低税率地方转移[8],这是中央政府环境治理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此外,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往往被忽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造成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就近转移不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规模效应[9],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区域环境质量[10],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那么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及其税收政策邻近效应引起环境污染具体作用机理是什么?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逐底竞争”还是“逐顶竞争”?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是否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本文通过一个包含三地区的局部均衡模型,从理论角度阐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及其邻近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通过构建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从而验证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税收政策的邻近效应是否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状况。

1 文献综述

围绕着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且基本得到一致结论,即在税收竞争过程中,降低实

际税率会加剧环境污染,而提高实际税率会改善环境质量。Oates 和Schwab[11]通过构建两区域模型对区域政府竞争进行分析,发现税收竞争会影响企业决策,企业会从高税收地区迁移到低税收地区,从而加剧企业迁入地的环境污染,而企业迁出地政府有进一步减税动机。Chao 和Yu[12]考察了资本税、环境标准的社会福利效应,发现政府的目标权重决定了资本税率和环境标准的严格程度。Kim和Wilson[13]指出税收竞争会使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并且导致环境标准“逐底竞争”,加重环境污染。Wilson[14]指出税收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稀缺的”流动资本,为达到目的,税收竞争往往与其他政策结合使用,如降低环境标准、减少福利支付等,地方政府间通过缺乏效率的宽松的环境政策进行激烈的竞争,加重了环境污染,最终出现“趋劣竞争”现象。Cremer 和Gahvari[15]指出,降低企业的产出税会导致污染物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进而导致总的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增加排放税又会提高产品的消费价格,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企业改用绿色生产技术,环境质量会得到?M一步改善,最终的作用结果取决于上述力量之间的均衡。Chirinko 和Wilson[16]指出美国并不存在税收的“逐底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地方政府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即实施“骑蹊跷板”策略。Hadjiyiannis等[17]通过引入包含资本流动与跨国污染的两国模型,发现资本税竞争而引起的资本跨国流动会增加资

本输入国的环境污染,而有利于资本输出过的环境治理。

国内关于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文献结论不

完全相同。崔亚飞和刘小川[18]从税种及其设置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税收经济与环境污染关系,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治理整体上采取了“骑蹊跷板”策略,对不同污染物治理策略不相同,加强了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治理而放松了对工业废气的监管,排污收费制度对二氧化硫治理效果不明显,工业二氧化硫治理表现出明显的“逐底竞争”策略。刘洁,李文[19]采用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和环境相关税费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指标,并考虑环境污染外溢特性,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发现降低税负会增加环境污染,而环境税费的减少会增加工业废水排放,减少工业废气与固体废弃物排放,呈现出工业废水的“趋劣竞争”,工业废水与固体废弃物的“趋优竞争”。张宏翔等[20]采用各省企业相对实际税率来衡量地方政府竞争程度,并将污染物分为全国性污染物、外溢性污染物和区域性污染物三类,通过实证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倾向于增加全国性和外溢性污染物排放,减少区域性环境污染物排放,政府分权并没有明显恶化环境质量。李佳佳,罗能生[21]选用宏观税负以及与环境相关的税收规模指标来衡量税收安排,采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市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发现在地方政府竞争中,宏观税负与工业废水、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