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错理论(复习1)
位错理论1-位错的结构
把位错环分成几段,而每一段有它自己不
同的柏氏矢量。
48
Conservation of Burgers vector
柏氏矢量守恒性的推论3
描述:位错线不可能中断于晶体内部
中断于:dis. Ring; dis. node; surface of crystal
证明:
设位错AB的柏氏矢量为b,其中断于B点 I区——已滑移区;II区——未滑移区 所以:未涉及的III区只能是两情况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刃型位错的基本特点:
位错线(dislocation line)是多余半原子 面和滑移面的交线,但位错线不一定就是 直线
直线 折线 位错环
19
Edge Dislocation
刃型位错的基本特点:
刃位错的点阵畸变相对于多余半原子面是左右对 称的
对于正刃位错:滑移面上部位错线周围原子受压, 向外偏离平衡;滑移面下部位错线周围原子受拉, 向内偏离平衡。
20
Edge Dislocation
刃型位错的基本特点:
位错线垂直于滑移矢量
b
21
目录
位错理论之序 滑移和位错 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柏氏矢量及其守恒性 混合位错
22
Screw Dislocation
螺型位错的结构
ABCD面为滑移面:在 t作用下发生滑移 EF:位错线
最新文档-位错复习-new-PPT精品文档
z
A
D
b
B
C
0
y
x
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
1. 螺位错弹性应力场
xyz0
x y0xz G 2 (x2 b yy2) yz G 2 (x2 b xy2)
2. 刃位错弹性应力场
x
2(G 1b)
y(3x2y2) (x2y2)2
y
Gb
2(1)
Glb 2 ln( R ) Gb 2l 4 (1 ) r
2. 螺位错的弹性应变能
We
Glb2
4
ln(R) r
3. 混合位错的弹性应变能
l
bcos
G (bsin )2l G (bco )2 sl R
W mi x[ 4(1)
4
]ln() r
bsin
b3
思考与讨论
1. 位错线只能从晶体表面入出,或终止于晶界、相 界、其它位错,或形成封闭环。
2. 一个位错环,能否各部分都是螺位错,能否各部 分都是刃位错,为什么?
3. 单晶体中的位错环运动到表面,晶体外形发生什 么变化。
刃位错的滑移运动
刃位错的攀移运动
① ② ③
位错沿着
vl
运动平面
y(x2y2) (x2y2)2
z(xy)
xy2(G 1b )(xx (2 x2 yy 2)22 ) zxzy0
1. 刃位错的弹性应变能We.
Rb
W (l d x) d b
e
xy
ro 0
lG b 1 d x d b
2 (1 ) x
b
► 线张力
linte ensiTod nW eG2b
材料科学基础位错理论
材料科学基础位错理论位错理论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位错理论与晶体缺陷之间相互关联的核心。
本文将从位错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出发,进一步介绍位错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位错是固体晶体结构中的一种缺陷。
当晶体晶格中发生断裂、错位或移动时,就会形成位错。
位错可以被看作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异常,它具有一定的形态、构型和特征。
根据位错发生的方向和类型,位错可分为直线位错、面位错和体位错。
直线位错是沿晶体其中一方向上的错排,常用符号表示为b。
直线位错一般由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两个参数来表征。
滑移面是指位错的平移面,滑移方向是位错在晶体中的移动方向。
直线位错可以进一步分为边位错和螺位错。
边位错的滑移面为滑移方向的垂直面,螺位错则是在滑移面上存在沿位错线方向扭曲的位错。
面位错是晶体晶格上的一次干涉现象,即滑移面上的两部分之间发生错排。
面位错通常由面位错面和偏移量来描述。
面位错可以是平面GLIDE面位错、垂直GLIDE面位错或螺脚面位错。
体位错是沿体方向上的排列不规则导致的位错。
体位错通常是由滑移面间的晶体滑移产生的。
位错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研究位错在晶体中的移动机制和相互作用,来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力学行为。
位错理论最早由奥斯勒(Oliver)于1905年提出,他认为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由于位错在晶体中游走和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位错理论奠定了基础。
位错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材料加工和设计中,位错理论被广泛用于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通过控制位错的生成、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
同时,位错理论也被用于研究材料的磁性、电子输运和热传导性能等方面。
此外,位错理论也在材料的缺陷工程和腐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控制位错的形态和分布,在材料中引入有利于抵抗腐蚀的位错类型,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位错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材料的断裂行为和疲劳寿命等方面。
总结起来,位错理论是材料科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位错考试期末考试.docx
一、解释概念(4X5=20分)1・空位:晶格屮某格点上的原子空缺了,则称为空位,这是晶体中最重要的点缺陷。
脱位原子有可能挤入格点的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原子。
2.刃型位错:有一多余半原子面,好象一把刀插入晶体中,使半原子面上下两部分晶体Z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
其半原子而与滑移面的交线为刃型位错线。
3.螺型位错:晶体沿某条线发生上下两部分或左右两部分错排,在位错线附近两部分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所以把这种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4.攀移: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的运动称作攀移。
通常把多余半原了•面向上运动称为正攀移,向下运动称为负攀移。
攀移可视为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可通过物质迁移即空位或原子扩散來实现。
5.割阶:一个运动的位错线特別是在受到阻碍的悄况下,冇可能通过其屮一部分线段首先进行滑移。
若该曲折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为割阶6.层错:实际晶体结构中,密扌*而的正常堆垛顺序遭到破坏和错排,称为堆垛层错,简称层错。
7.晶界:属于同一固相但位向不同的晶粒Z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扭折:一个运动的位错线特别是在受到阻碍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其屮-•部分线段首先进行滑移。
若rh此形成的illi折在位错的滑移面上时,称为扭折。
9.柏氏矢量:用來表征位错特征,揭示位错本质的物理量。
莫人小表示位错的强度,方向及与位错线的关系表示位错的正负及类型。
10.扩展位错:通常把一个全位错分解成两个不全位错,屮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二、填空(1X12=12 分)1.螺位错的滑移矢量与位错线(平行),凡是包含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它的滑移面。
但实际上,滑移通常是在那些原子(密排)而上进行。
2.两柏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与螺型位错相交,会在刃型位错上形成(割阶),在螺型位错上形成(扭折)。
柏氏矢量的大小,即位错强度。
同一晶体中,柏氏矢量愈人,表明该位错导致的点阵畸变(愈大),它所处的能量也(愈强)。
位错习题答案
位错习题答案位错习题答案位错是晶体中晶格的缺陷,它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位错习题是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中位错概念和位错运动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给出一些位错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位错的性质和行为。
1. 位错的定义是什么?答:位错是晶体中晶格的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一种异常。
它是由于晶体中原子的错位或错配而引起的,可以看作是晶体中的一条线或面。
位错的存在会导致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出现错位,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2. 位错的分类有哪些?答:位错可以分为线状位错和面状位错两种类型。
线状位错是指晶体中原子排列出现线状缺陷,常见的有边错和螺旋错。
面状位错是指晶体中原子排列出现面状缺陷,常见的有晶格错和堆垛错。
3. 位错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答:位错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刃位错的滑移和螺位错的螺旋运动。
刃位错的滑移是指位错沿晶体中某个晶面方向滑动,从而改变晶体中原子的排列。
螺位错的螺旋运动是指位错沿晶体中某个晶面形成螺旋线运动,从而改变晶体中原子的排列。
4. 位错对材料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答:位错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位错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形,使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位错也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此外,位错还会影响材料的电学、热学和磁学性能。
5. 如何通过位错来改变材料的性能?答:通过控制位错的类型和密度,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
增加位错密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可加工性,但会降低材料的强度。
减小位错密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材料的可塑性。
此外,通过引入位错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学、热学和磁学性能。
6. 位错的观测方法有哪些?答:位错的观测方法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位错的形貌和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位错的表面形貌。
X射线衍射可以通过位错对X射线的散射来确定位错的类型和密度。
1 位错理论(复习1)
▲ 交滑移
主滑移面
刃型
交滑移面
b b b
1.6 位错在应力场中的受力
外力使晶体变形做的功=位错在F力 作用下移动dS距离所作的功。
1.7 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位错的弹性应力场间发生的 干涉和相互作用,将影响到位错 的分布和运动 。
两平行的螺型位错间的相互作用(滑移):
作用是中心力,位错同号相斥,异号相吸,大小与位错间 距成反比,和两条带电导线的相互作用相似。
(4)当y=0时,σxx=σyy=σzz=0,说明在滑移面上,没有正应力, 只有切应力,而且切应力τxy 达到极大值
(5)y>0时,σxx<0;而y<0时,σxx>0。这说明正刃型位错的位错滑移 面上侧为压应力,滑移面下侧为拉应力。
(6)在应力场的任意位置处, 。 (7)x=±y时,σyy,τxy均为零,说明在直角坐标的两条对角线处,只有 σxx,而且在每条对角线的两侧,τxy(τyx)及σyy的符号相反。
扩展位错: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半位错和它们中间夹的层错带 构成的位错。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
1 1 1 如: a 1 10 a 1 2 1 a 2 11 2 6 6
1 a 1 10 2
1 a 121 6
1 a 2 11 6
式中
;
G为切变模量;ν为泊松比; 为b柏氏矢量。
刃型位错应力场的特点: (1)同时存在正应力分量与切应力分量,而且各应力分量的大小 与G和b成正比,与r成反比,即随着与位错距离的增大,应力的 绝对值减小。 (2)各应力分量都是x,y的函数,而与z无关。这表明在平行 与位错的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均相同。 (3)刃型位错的应力场对称于多余半原子面(y-z面),即对称于 y轴。
1-位错的定义及柏氏矢量
1947年 Cottrell阐明溶质原子和位错的交互作用并用以解释低碳纲的
屈服现象,第一次成功地利用位错理论解决金属机械性能的具体 问题。 同年 Shockley描绘了面心立方形成扩展位错的过程。 1950年 Frank和Read共同提出了位错的增殖机制。 上面所列出的是早期位错理论的发展的重要过程,到那时,对于 单个位错的运动规律,位错的交互作用等理论基本已经解决。 1953年Nye和1954年Bilby以及以后的kröner提出的无限小位错连续分 krö 布模型,为研究更复杂位错组态提供方法。 在解决任意形状的位错线的性质方面,由Burgers在1939年提出 的位移公式、Peach和kröner在1950年提出的应力场公式和位错受力 公式及Blin在1955年提出的交互作用能公式等基本上能得到解决。 1956年 Menter直接在电镜观察了铂钛花青晶体中位错的存在,同年, Hirsch等应用相衬法在电镜观察到位错的运动,位错理论就在更坚 实的基础上发展了。 近几十年,随着实验设备和计算机的发展,研究位错核心的 组态以及在复杂结构中的位错方面取得很多很有成效的结果。
理论强度 /实强度
~7×103 ~3×103 ~8×103 ~2×103 ~3×102 ~2×102 ~1×102 ~4×103 ~4×10 ~3×102 ~8×103 ~2×102
晶体的实际强度和理论计算的强度相差几个数量级,人们就 设想晶体中一定存在某种缺陷,因它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引起晶体 的晶体的永久变形。 晶体变形的宏观现象: 晶体变形的宏观现象: ①形变的晶体学性(即晶体在固定的晶面和晶向滑移); 形变的晶体学性(即晶体在固定的晶面和晶向滑移); ②形变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即变形不是在整个晶体各处发生; 形变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即变形不是在整个晶体各处发生; ③形变滑移的传播性,形变时,观察到滑移线(带)是从无到有, 形变滑移的传播性,形变时,观察到滑移线(带)是从无到有, 由浅到深,由短到长(即),数目由少到多; ④滑移服从临界分切应力定律(以后会介绍,对于体心立方晶体, 滑移服从临界分切应力定律(以后会介绍,对于体心立方晶体, 会发生例外) ⑤温度对临界分切应力有显著的影响,等等。 温度对临界分切应力有显著的影响,等等。 设想的这种缺陷结构及特性必需和上述观察到的宏观变形现象相 符。
《材料成型金属学》教学资料:第一章位错理论基础
晶界特点
1) 晶界—畸变—晶界能—向低能量状态转化—晶粒长大、 晶界变直—晶界面积减小; 2) 阻碍位错运动— 流变应力↑ 细晶强化; 3) 位错、空位等缺陷多—晶界扩散速度高; 4) 晶界能量高、结构复杂—容易满足固态相变的条件— 固态相变首先发生地; 5) 化学稳定性差—晶界容易受腐蚀; 6) 微量元素、杂质富集。
1 位错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dislocation theory
理想晶体 完全按照空间点阵有规则排列
实际晶体 不可能完全规则排列,存在晶格缺陷 lattice defect
1.1 晶体缺陷概述
晶体中的缺陷: 原子排列偏离完整性的区域
点缺陷-在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 线缺陷-在二个方向上尺寸很小 面缺陷-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
Ae-q / kT
空位迁移速度与绝对温度T和空位迁移能量q的关系 式中:A为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点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格畸变:点缺陷引起晶格局部弹性变形。
空位缺陷
间隙粒子缺陷 杂质粒子缺陷
点缺陷引起的三种晶格畸变
点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点缺陷的存在会使其附近的原子稍微偏离原结点位置才能平 衡,即造成小区域的晶格畸变。
Low Angle Grain Boundary -小角晶界
(a)倾侧晶界模型;(b)扭转晶界模型
小角晶界可理解为位错墙 位向差θ<10°
亚结构
变形→位错密Leabharlann 增加→位错缠结 高位错密度区将位错密度低的区域隔开 → 晶粒内部出现“小晶粒” ,取向差不大→ 胞状亚结构
.
透射电镜 (TEM)
大角晶界
理想晶体原子 面堆积
含有刃型位错晶 体原子面堆积
位错的弹性性质(考试重要)
2.4位错的弹性性质位错的弹性性质是位错理论的核心与基础。
它考虑的是位错在晶体中引起的畸变的分布及其能量变化。
处理位错的弹性性质有若干种方法,主要的有:连续介质方法、点阵离散方法等。
从理论发展和取得的效果来看,连续介质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
我们仅介绍位错连续介质模型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计算结果,详细的数学推导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进一步阅读教学参考书。
一、位错的连续介质模型早在1907年,伏特拉(Volterra)等在研究弹性体形变时,提出了连续介质模型。
位错理论提出来后,人们借用它来处理位错的长程弹性性质问题。
1.位错的连续介质模型基本思想将位错分为位错心和位错心以外两部分。
在位错中心附近,因为畸变严重,要直接考虑晶体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因而,在处理位错的能量分布时,将这一部分忽略。
在远离位错中心的区域,畸变较小,可视作弹性变形区,简化为连续介质。
用线性弹性理论处理。
即位错畸变能可以通过弹性应力场和应变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此,我们仅作一般性的了解。
2.应力与应变的表示方法(1)应力分量如图1所示。
物体中任意一点可以抽象为一个小立方体,其应力状态可用9个应力分量描述。
它们是:图1物体中一受力单元的应力分析σxx σxy σxz σyx σyy σyz σzx σzy σzz其中,角标的第一个符号表示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第二个下标符号表示该应力的指向。
如σxy 表示作用在与yoz 坐标面平行的小平面上,而指向y 方向的力,显而易见,它表示的是切应力分量。
同样的分析可以知道:σxx ,σyy ,σzz 3个分量表示正应力分量,而其余6个分量全部是切应力分量。
平衡状态时,为了保持受力物体的刚性,作用力分量中只有6个是独立的,它们是:σxx ,σyy ,σzz ,σxy ,σxz 和σyz ,而σxy =σyx ,σxz =σzx ,σyz =σzy 。
同样在柱面坐标系中,也有6个独立的应力分量:σrr ,σθθ,σzz ,σrθ,σrz ,σθz 。
位错理论
《位错与位错强化机制》杨德庄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1-2 位错的几何性质与运动特性一、刃型位错2.运动特性滑移面:由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构成的平面叫做滑移面。
刃型位错运动时,有固定的滑移面,只能平面滑移,不能能交叉滑移(交滑移)。
刃型位错有较大的滑移可动性。
这是由于刃型位错使点阵畸变有面对称性所致。
二、螺型位错1. 几何性质螺型位错的滑移面可以改变,有不唯一性。
螺型位错能够在通过位错线的任意平面上滑移,表现出易于交滑移的特性。
同刃型位错相比,螺型位错的易动性较小。
、位于螺型位错中心区的原子都排列在一个螺旋线上,而不是一个原子列,使点阵畸变具有轴对称性。
2.混合位错曲线混合位错的结构具有不均一性。
混合位错的运动特性取决于两种位错分量的共同作用结果。
一般而言,混合位错的可动性介于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之间。
随着刃型位错分量增加,使混合位错的可动性提高。
混合位错的滑移面应由刃型位错分量所决定,具有固定滑移面。
四、位错环一条位错的两端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只能终止于晶界、相界或晶体的自由表面,所以位于晶体内部的位错必然趋向于以位错环的形式存在。
一般位错环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1. 混合型位错环在外力作用下,由混合型位错环扩展使晶体变形的效果与一对刃型位错运动所造成的效果相同。
2. 棱柱型位错环填充型的棱柱位错环空位型棱柱位错环棱柱位错环只能以柏氏矢量为轴的棱柱面上滑移,而不易在其所在的平面上向四周扩展。
因为后者涉及到原子的扩散,因而在一般条件下(如温度较低时)很难实现。
1-3 位错的弹性性质位错是晶体中的一种内应力源。
——这种内应力分布就构成了位错的应力场。
——位错的弹性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的计算,进而还可以推算位错所具有的能量,位错的线张力,位错间的作用力,以及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一些特性。
——一般采用位错的连续介质模型(不能应用于位错中心区),把晶体作为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来处理,直接采用胡克定律和连续函数进行理论计算。
高等金属学(位错理论)
一、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晶体结构:结构不同,扩散系数不同3、固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固溶体,溶质原子扩散激活能不同,间隙原子扩散激活能比置换原子的小所以扩散速度比较快4、晶体缺陷:晶界,位错,空位都会对扩散产生影响。
5、固体浓度:浓度越大,扩散越容易二、什么是柯肯达尔效应,如何解释柯肯达尔效应。
(1)由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对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标记移动的不均衡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2)把Cu ,Ni 两金属对焊在一起,并在焊接面钨丝作为晶界标志,加热且长时间保温后,晶界向Ni 一侧移动了一段距离,表明Ni 向Cu 一侧扩散过来的原子数目比Cu 向Ni 一侧扩散过来的原子数目多,过剩的Ni 原子使Cu 侧发生点阵膨胀,而Ni 侧原子减少的地方发生点阵收缩导致界面向Ni 一侧漂移,这就是柯肯达尔效应三、若已知跳跃频率为ν,晶格常数为a ,求简单立方晶格金属和面心立方晶格金属的自扩散系数。
设浓度分别为C 1和C 2,扩散的单位间距为α则面密度为n 1=C 1α n 2=C 2α扩散通量为()dx dC k dx dC k C C k n k n k J 22121ναανανανν-=⎪⎭⎫ ⎝⎛-∙=-=-= 其中k 为原子跳过扩散面的概率又根据菲克第一定律:J=-D dxdC ,则2ναk D = 在简单立方晶格中,k=1/6,a =α,所以D=1/62a ν在面心立方晶格中,k=1/4,a 33=α,所以D=1/122a ν 四、位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面心立方晶格金属中[][]a a a 110211121266-⎡⎤→+⎢⎥⎣⎦能否进行? 1,几何条件:根据柏氏矢量b r 守恒性,反应后诸位错的柏氏矢量k b 之和应等于反应前诸位错 的柏氏矢量i b 之和 即 k b ∑=ib ∑ 能量条件:位错反应必须是一个伴随着能量降低的过程即反应后各位错能量之和小于反应 前各位错能量之和,由于位错能量正比于其柏氏矢量的平方故2i b ∑>2k b ∑2,几何条件a a a 1=21266⨯⨯+⨯ a a a 1=12266⨯⨯+⨯ a a a 0=11266⨯⨯-⨯从几何条件看b r =1b r +2b r 满足,从能量条件看2a 2>2a 6+2a 6=2a 3。
《材料成型金属学》教学资料:1 位错理论(复习1)
生应力场。
位错与溶质原子的弹性相互作用-应力场
发生作用。
科氏气团
溶质原子~刃型位错
1.9 位错的交割
割阶与扭折
割阶的形成增加了位错线长度,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交割对位错运动是一种阻碍。增加变形困难,
产生应变硬化。
刃型位错的交割/割阶的类型
1.10 位错的增殖与塞积
1.5 位错的运动及晶体的塑性变形
派—纳力(Peirls- Nabarro),此阻力来源于周期 排列的晶体点阵。
式中,b为柏氏矢量的模,G:切变模量,v:泊松比 W为位错宽度,W=a/1-v,a为滑移面间距
1)通过位错滑动而使晶体滑移,τp 较小 , 设a≈b,v约为0.3, 则τp为(10-3~10-4)G,仅为理想晶体的1/100~1/1000。
1.6 位错在应力场中的受力
外力使晶体变形做的功=位错在F力 作用下移动ds距离所作的功。
1.7 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1)写出位错间作用力的表达式(不要求计算) (2)分析位错的受力
同符号刃型位错:
/2 稳定平衡位置; /4不稳定平衡位置。
1.8 位错与溶质的交互作用
溶剂原子、溶质原子体积不同,晶体中的
位错的攀移及驱动力
化学力:如晶体中有过剩的点缺陷,如空位,单位时 间内跳到位错上的空位(原子)数就要超过离开位错 的空位(原子)数,产生驱动力;
弹性力:多余半原子面缩小、膨胀过程中,如果有垂 直于多余半原子面的弹性应力分量,它就要作功。
位错攀移的驱动力为两者之和。
▲ 交滑移
主滑移面
b
b
刃型
交滑移面 b
1.位错理论基础
1.1 晶体缺陷的类型
第3节 原子的不规则排列-位错1
ρ
22
三、位错的观察
1.浸蚀法——利用显微镜观察位错露头处的腐蚀坑 位错露头处的腐蚀坑形 位错露头处的腐蚀坑 貌(如三角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几何外形,且呈有规 律分布)。 适合于位错密度很低的高纯度晶体或者化合物晶体 的位错观察。 2.透射电镜——位错线的实际形貌
23
3
位错理论发展的历史
• 1907年有人在弹性力学中提出了位错的概念,并讨论了位错的应 力场; • 1934年,Taylor、Polanyi和Orowan几乎同时从晶体学角度提出位 错概念,把位错和晶体塑性变形联系起来,开始建立并逐步发展 了位错理论模型; • 1947年,Cotterll在英国国际强度会议上报告了用溶质原子与位错 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碳钢的屈服点效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使 得从假设出发的位错理论在解决金属力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上获得 成功; • 1950年以后,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证实了位错的存 透射电子显微镜 证实了位错的存 在及其运动,位错理论从假设⇒实验证实⇒理论发展。 在及其运动
6
从这个角度看,晶体中的位错作为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 晶体中的位错作为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 边界,就不可能终断于晶体内部, 边界,就不可能终断于晶体内部,它们或者在表面露头, 或者终止于晶界和相界,或者与其它位错线交叉,或者 自行在晶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环,这是位错的一个重要 位错的一个重要 特征。 特征。
z O’ b
b1 = a[110]
a b2 = [110] 2
O a x
y
右图中的矢量Ob,其晶向指数也为[110],柏氏 矢量b2=1/2a+1/2b+1/2c,可简写为:
16
立方晶系柏氏矢量的一般表达式:
位错基本知识
上述结论对分析位错的绕过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节 位错间的作用力
实际晶体中往往有许多位错同时存在。任一位错在其相邻位错应力场作用下都会受到作 用力,此交互作用力随位错类型、柏氏矢量大小、位错线相对位向的变化而变化。 Peach-Koehler公式
第一节 直线位错的应力场
直线位错的应力场
⑴螺型位错
柱面坐标表示:
z
z
G z
Gb
2r
rr r rz 0
直角坐标表示:
式中,G为切变模量,b为柏氏矢量,r为距位错中心的距离
螺型位错应力场的特点: (1)只有切应力分量,正应力分量全为零,这表明螺型位错不引起晶体的膨胀和收缩。 (2)螺型位错所产生的切应力分量只与r有关(成反比),且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是轴对称
112
6
⑵两个肖克莱 (Shockley)位错间的作用力
的半位错.
F
Ga 2
16r
2
31
Ga 2
16r
两个肖克莱位错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使两个肖克莱位错分开,分开的距离r与层错能 (SFE)的表面张力有关,达到平衡时:
r
Ga 2
16 SFE
第四节 位错的攀移
攀移—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①刃位错才能攀移;②攀移引起晶体的体积变化。 攀移力FC——单位长度位错攀移时所需要的力
由位错间相互作用力公式,可得位错偶间的最大吸引力:
Fx max
0.25b
2 1
;y为割阶高度。 y
将位错偶分开的切应力:
c
Fx max
b
0.25b
位错基础
一般立方晶系中柏氏矢量可表示为 b=a/n<uvw>,其中n为正整数。
通常柏氏矢量的大小(即位错强度)还用下式
来表示。
| b |
a
u2 v2 w2
n
3. 柏氏矢量的守恒性(Conservation)
位错理论的发展历史较短,还存在一些不 完善之处。弗兰克和斯蒂兹(J.W.Steeds)在1975 年的一篇“晶体位错”的评论中指出:位错有 些理论是确切的,因为它们是纯几何的或纯形 貌的。有些部分显然是近似的,然而是可靠的。 但现在有意义的问题是不能确信那些已做的近 似的可靠性,因此必须依靠全部的理论方法以 及观察和推测来谋求进一步发展。除了这些 “近似”之外,在位错领域中迄今还没有完全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填补单个位错的性质和 位错集团的行为之间的鸿沟。因此,位错理论 尚有待今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混合型位错线是一条曲线,在A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 平行,因此是螺型位错;而在C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垂直, 因此是刃型位错。A与C之间,位错线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于滑移矢量,每一小段位错线都可分解为刃型和螺型两个 部分,因此是混合型位错。
由于位错线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 线,因此一根位错线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而 只能露头于晶体表面或晶界。
1939年柏格斯(J.M.Burgers)提出了螺型位错的概
念和柏氏矢量,使位错的概念普遍化,并发展了位错应 力场的一般理论,接着位错理论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1940年派尔斯(Peierls)提出半点阵模型,到1947年在 纳波罗(Nabarro)的帮助下,计算出使位错滑移所需 的临界切应力(P-N力)。 1949年柯垂尔(A.H.Cottrell) 提出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作用问题,用碳原子钉扎位错来 解释钢中屈服点的现象获得成功(Cottrell气团),弗兰 克尔的螺型位错促进晶体生长的理论预告获得了令人信 服的证实。而后许多人几乎同时独立地在显微镜下观察 到了位错的存在及其形状。
位错理论(复习)
3.
,常用金属材料的约为1/3,故螺型位错
的弹性应变能约为刃型位错的2/3。
4.位错的存在均会使体系的内能升高,使晶体处于 高能的不稳定状态,位错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晶 体缺陷。
线张力
位错应变能与位错线长度成正比。为降 低能量,位错线具有尽量缩短其长度的倾向, 从而使位错产生线张力。
其作用是使位错变直—降低位错能量 类似于液 体为降低表面能产生的表面张力。
与位错的畸变相对应,位错的能量也可分为两部分: 1. 位错中心畸变能Ec; 2. 位错中心以外的能量即弹性应变能Ee。 假设其为一个单位长度位错线,为造成这个位错克服切应力 τθr所做的功为单位长度刃型位错的应变能:
进一步简化得单位长度位错的总应变能:
1.位错的能量包括两部分:Ec和Ee。 2.位错的应变能与G和b成正比。
原子扩散离开(到)位错线—半原子面缩 短(伸长)—正(负)攀移空位扩散离开 (到)位错线—半原子面伸长(缩短)— 负(正)攀移
刃型位错的攀移
位错的正攀移过程
位错攀移的驱动力及产生
化学力:如晶体中有过剩的点缺陷,如空位,单位时 间内跳到位错上的空位(原子)数就要超过离开位错 的空位(原子)数,产生驱动力;
位错滑移时的晶格阻力
处于1或2处的位错,其两侧原子处于对称状态,作用在位错上 的原子互相抵消,位错处于低能量状态,而位错由1→2 经过不 对称状态,位错必越过一势垒才能前进。
位错移动受到一阻力——点阵阻力,又称派—纳力(Peirls- nNabarro), 此阻力来源于周期排列的晶体点阵。派—纳力(τp)实质上是周期点阵中移 动单个位错所需的临界切应力,近似计算得:
1.位错理论
刃型位错
特征: 有一个多余的半原子面; 是晶体中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线,
第一章:位错理论
第一章 位错理论(补充和扩展)刃位错应力场:22222)()3()1(2y x y x y Gb x ++--=νπσ22222)()()1(2y x y x y Gb y +--=νπσ)(y x z σσνσ+=22222)()()1(2y x y x x Gb yxxy +--==νπττ滑移面:xGb yx xy 1)1(2νπττ-==攀移面 y Gb x 1)1(2νπσ--=螺位错应力场:r Gb z z πττθθ2==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及张力221Gb T W ==单位长度位错线受力 滑移力:b f τ=攀移力: b f x σ=位错线的平衡曲率θθd 2d sin 2R f T =当θd 较小时2d 2d sin θθ≈,故τ2Gb f T R ==R Gb 2/=τ两个重要公式:Frank -Read 源开动应力l Gb /=τOrowan 应力λτ/Gb =位错与位错间的相互作用1. 不在同一滑移面上平行位错间的相互作用(1)平行刃型位错.)()()1(2222222y x y x x b Gb b f yx x +--'±='±=νπτ式中正号表示b 和b '同向;负号表示b 和b '反向。
沿y 轴的作用力y f 即攀移力.)()3()1(2222222y x y x y b Gb b f x y ++-'='=νπσ)-(b b ', 同号: 0>y f 正攀移 b b ', 反号: 0<y f 负攀移(2)平行螺位错r b Gb b f z r πτθ2'±='±=(3)平行混合型位错可以先将混合型位错分解成纯刃型和纯螺型的两个分量,分别计算刃-刃和螺-螺之间的作用力,最后叠加起来就得到总的作用力。
刃-螺之间无作用力2. 在同一滑移面上平行位错间的弹性相互作用位错的塞积群令第一个位错在0=x的地方,若此障碍只同领先的位错有交互作用,则每一位错所受的作用力j f 可写成01)1(2012=b x x Gb f n i ji i ij j τνπ∑=≠=---=平衡时j f 应为零,可得n -1个联立代数方程(不包括第一个位错)∑=≠=-=ni ji i ij x x D 10,1τ )1(2νπ-=GbD当n 很大时,求解联立方程的近似解,得到各位错的平衡位置202)1(8-=i n D x i τπ塞积群总长度0028τατπnDD n x L n ≈≈=单位长度上的位错数 0d d i L x D xτπ= 利用)1/4(≈π◆ 塞积群施加在障碍上的切应力设在外切应力0τ作用下,整个塞积群向前移动x δ的距离,外应力作功为x b n δτ0,而障碍对领先位错的作用力作功为x b δτ。
位错反应与层错理论
力求把两个不全位错的间距缩小,
则相当于给予两个不全位错一个吸
力,数值等于层错的表面张力γ(即
单位面积层错能)。
❖ 两个不全位错间的斥力则力图增加
宽度,当斥力与吸力相平衡时,不
全位错之间的距离一定,这个平衡
距离便是扩展位错的宽度 d。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扩展位错
(1)扩展位错的宽度
两个平行不全位错之间的斥力
故 b 和 b 为肖克莱不全位错。也就是说,
1
2
b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
一个全位错
b2 和 b1,全位错的运动由两个不全位错的运
动来完成,即
b b1 b2
这个位错反应从几何条件和能量条件判断均是可行的,因为
a
a
a
110 12 1 211
bs
❖ 纯螺位错在 ( 1 11) 面上分解
_
a
a
a
[110] [211] [121]
2
6
6
❖ 运动过程中,若前方受阻,
两个偏位错束集成全位错。
当杂质原子或其它因素使层
错面上某些地区的能量提高
时,该地区的扩展位错就会
变窄,甚至收缩成一个结点,
又变成原来的全位错,这个
现象称为位错的束集。 束集
可以看作位错扩展的反过程。
a
[211]
6
a
[110]
2
_
a
[12 1]
6
( 1 11)
a
[211]
6
_
a
[12 1]
6
( 1 11)
a
[211]
位错基本理论
晶体在一定温度下,有一定的热力学平衡浓度,这是点缺陷 区别于其它类型晶体缺陷的重要特点。
CUv n N 13
晶体中空位缺陷的平衡浓度: 设温度 T 和压强 P 条件下,从 N 个原子组成的完整晶体中
取走 n 个原子,即生成 n 个空位。
24
理论切变强度与实际切变强度间的巨大差异: 从根本上否定理想完整晶体的刚性相对滑移的假设,即实际
晶体是不完整的,而有缺陷的。 滑移也不是刚性的,而是从晶体中局部薄弱地区(即缺陷处)
开始,而逐步进行的。
待变形晶体
弹性变形
出现位错
晶体的逐步滑移
位错迁移
晶体形状改变,但未断 裂并仍保留原始晶体结
作热振动。在一定温度下,原子热振动平均能量是一定,但 各原子能量并不完全相等,经常发生变化,此起彼伏。
在某瞬间,有些原子能量大到 足以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就 可能脱离其原平衡位置而迁移 到别处。结果,在原位置上出 现空结点,称为空位。
7
离开平衡位置的原子可有两个去处: (1)迁移到晶体表面,在原位置只形成空位,不形成间隙
定义晶体中空位缺陷的平衡浓度为:
Cv n N
e e C
U kT
U RT
U -为空位的生成能,K-玻尔兹曼常数。
空位和间隙原子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 呈指数关系。
14
非平衡点缺陷: 在点缺陷平衡浓度下,晶体自由能最低,也最稳定。 但在有些情况下,晶体中点缺陷浓度可高于平衡浓度,此点
晶体相对下部发生位移为x。则所需的τ设为周期函数:
m
sin( 2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 右图为fcc晶体的 1 11 面,
C层以上原子相对于B层作滑
移,使C→A→B→ A→B , 此时滑移是局部的,即滑移 中止在晶体内部,这样就在 局部地区形成层错。其与完
整晶体的交界区域即为
Shockley不全位错。
弗兰克(Frank)不全位错
fcc晶体中插入或抽走一层 面,形成堆垛 1 11
溶剂原子、溶质原子体积不同,晶体中的 溶质原子会使周围晶体发生弹性畸变,产 生应力场。 位错与溶质原子的弹性相互作用-应力场 发生作用。
位错与点缺陷的交互作用
晶体内同时含由位错和点缺陷时(特别是溶入的异类原子) 它们会发生交互作用。
科氏气团
位错与溶质原子交互作 用-溶质原子相位错线 聚集-溶质原子气团;
位错应变能
位错中心处原子严重错排,周围原子偏离 中心位置-位错周围产生应力场,晶体的 内能也增加。
因晶体中存在位错而使晶体增加内能-位 错的应变能。
与位错的畸变相对应,位错的能量也可分为两部分:
1. 位错中心畸变能Ec; 2. 位错中心以外的能量即弹性应变能Ee。 假设其为一个单位长度位错线,为造成这个位错克服切应力 τθr所做的功为单位长度刃型位错的应变能:
定义:每增加单位长度的位错线所做的功或增加的位错能 -位错的线张力。
如果受到外力或内力的作用,晶体中的位错将呈弯曲弧形。 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位错弯曲所受的作用力与其自身的 线张力之间必须达到平衡。
因为ds=Rdθ ,dθ 较小时, 所以
取α =0.5, 则:
其中,τ 为外切应力,R是位错曲率半径。 保持位错线弯曲所需的切应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 所需的切应力越大,这一关系式对于位错的运动及增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式中
;
G为切变模量;ν为泊松比; 为b柏氏矢量。
刃型位错应力场的特点: (1)同时存在正应力分量与切应力分量,而且各应力分量的大小 与G和b成正比,与r成反比,即随着与位错距离的增大,应力的 绝对值减小。 (2)各应力分量都是x,y的函数,而与z无关。这表明在平行 与位错的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均相同。 (3)刃型位错的应力场对称于多余半原子面(y-z面),即对称于 y轴。
螺型位错应力场
按弹性理论,可求得螺型位错周围只有一个切应变:
所以相应的各应力分量分别为:
其中:G为切变模量,b为柏氏矢量,r为距位错中心 的距离或者用直角坐标表示:
刃型位错应力场
刃型位错的应力场比螺型位错复杂的多。根据模型所 示,经计算可得刃型位错周围各应力分量以圆柱坐标表示 为:
与螺型位错模型一样,因为位错中心畸变区不符合连续介质模型, 所以用一个中空的园柱体来进行讨论。移动鼠标直角坐标表示为:
(4)当y=0时,σxx=σyy=σzz=0,说明在滑移面上,没有正应力, 只有切应力,而且切应力τxy 达到极大值
(5)y>0时,σxx<0;而y<0时,σxx>0。这说明正刃型位错的位错滑移 面上侧为压应力,滑移面下侧为拉应力。
(6)在应力场的任意位置处, 。 (7)x=±y时,σyy,τxy均为零,说明在直角坐标的两条对角线处,只有 σxx,而且在每条对角线的两侧,τxy(τyx)及σyy的符号相反。
滑移的特点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均可滑移; 只有切应力才能引起位错滑移; 刃型位错只有一个滑移面,螺型位错有多 个滑移面; 滑移运动是保守运动,即不改变晶体的体 积。
位错攀移 dislocation climb
原子扩散离开(到)位错线—半原子面缩 短(伸长)—正(负)攀移空位扩散离开 (到)位错线—半原子面伸长(缩短)— 负(正)攀移
▲ 交滑移
主滑移面
刃型
交滑移面
b b b
1.6 位错在应力场中的受力
外力使晶体变形做的功=位错在F力 作用下移动dS距离所作的功。
1.7 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位错的弹性应力场间发生的 干涉和相互作用,将影响到位错 的分布和运动 。
两平行的螺型位错间的相互作用(滑移):
作用是中心力,位错同号相斥,异号相吸,大小与位错间 距成反比,和两条带电导线的相互作用相似。
位错b2受力:
Fr b1施以的应力 b2的矢量强度
位错b1也要受b2加给它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平行刃型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攀移与滑移):
Fy使位错b2受到攀移力,
Fx使位错b2受到滑移力。
同符号刃型位错:
/2 稳定平衡位置; /4不稳定平衡位置。
1.8 位错与溶质的交互作用
位错更加稳定-“钉轧”;
变形时位错需“脱 钉”→“屈服平台”
1.9 位错的交割
当一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滑动时,会与穿过滑移面的其 它位错交割。位错的交割对材料强化有重要影响。 割阶(Jog)与扭折(Kink) 当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时,可能在某处遇到障碍,这 样,有可能其中一部分线段首先进行滑移,若由此造成 的曲折线段就在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为“扭折”。若该 曲折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为“割阶”。当然, 扭折和割阶也可由位错之间交割而形成。
刃型位错的攀移
位错的正攀移过程
位错攀移的驱动力及产生
化学力:如晶体中有过剩的点缺陷,如空位,单位时 间内跳到位错上的空位(原子)数就要超过离开位错 的空位(原子)数,产生驱动力;
弹性力:多余半原子面缩小、膨胀过程中,如果有垂 直于多余半原子面的弹性应力分量它就要作功。 位错攀移的驱动力为两者之和。
层错。若插入或抽走的只是一部分,层错与完
整晶体边界即所谓“Frank位错”。
抽出型:
负弗兰克不全位错
插入型: 正弗兰克不全位错
1.12 扩展位错
位错反应 位错反应:分解或合成
两个条件:
1)几何条件:反应前各位错柏氏矢量之和应等于反 应后各位错柏氏矢量之和。 即: Σb前=Σb后 2)能量条件:反应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 E∝b2 Σb2前≥Σb2后
或称“部分位错” 。
全位错和不全位错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1 11面是ABCABCABC堆垛。
1 11晶面
A C
1 110 2
晶体结构不变,但在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之间形成全位 错 b 1 2 110 。
1 1 11 晶面上C层相对于A层沿 110 晶向滑移 2 110 ,
刃型位错 割阶: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扭折和割阶:均为刃型位错
扭折:螺型位错
位错交割的过程: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刃位错AB,CD。假 定CD不动,AB向右扫过其滑移面,晶体上下两部分发生 b1的切变。CD被切成Cm和nD两段,并相对位移mn,整 条位错线变为折线CmnD。
因为mn不在原位错线的滑移面上,所以称为割阶。 mn是一段新位错,其柏氏矢量与CD相同,也是刃 位错,但滑移面AB相同。
混合型位错滑移
A、B、C、D分别为正、负、右、左位错。切应力作用下,各位错线分别向外扩展, 一直到达晶体边缘。晶体滑移由柏格斯矢量b决定,产生一个b的滑移,
位错密度
单位体积中位错的总长度:
L , cm / cm 3 V
将位错线看作于垂直某一平面的直位错线
nL n ,1 / cm 3 AL A
A、B两点固定不动
Si 单晶中的F-R源
位错的塞积
当位错在滑移过程中遇到沉淀相、晶界等 障碍物时,可能被阻挡停止运动,并使由 同一位错源增殖的后续位错发生塞积。塞 积使障碍处产生了应力集中。
障碍物可以是晶界、杂质 粒子、固定位错等。
不锈钢中晶界前塞积的位错
整个塞积群对位错源有一反作用力。当塞积位错的数目达到n时,这种反 作用力与外加切应力可能达到平衡。此时,位错源则会关闭;要想继续滑 移,就必须增大外力,这是应变硬化的机制之一。
扩展位错: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半位错和它们中间夹的层错带 构成的位错。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
1 1 1 如: a 1 10 a 1 2 1 a 2 11 2 6 6
1 a 1 10 2
1 a 121 6
1 a 2 11 6
1.4 位错的应力场及应变能
位错中心原子错排严重,且位错周围的原子也相应偏离平衡位置 -应力场 晶体内能增加
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 完全弹性体,服从虎克定律 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可以用连续函数表示基本假设 (连续介质模型) 对位错线周围r0以内部分不适用 — 畸变严重,不符合 上述基本假设。
1.11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1)形成 密排堆垛次序有误 形成 层错
堆垛层错
面缺陷
fcc晶体的层错类型:
抽出型:
插入型:
(2)特点
畸变很小,但仍有畸变能。 材料的层错能越低,层错数量越多。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
实际晶体中根据柏氏矢量的不同,可把位错分为以下几种
形式; (1) b 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称为“单位位错”。 (2) b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整数倍的为“全位错”。 (3) b 不等于单位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为“不全位错”
刃位错与螺位错、螺位错与螺位错之间交 割都要形成割阶,还可能形成难以运动的 固定割阶。 割阶的形成增加了位错线长度,要消耗一 定的能量,因此交割对位错运动是一种阻 碍。增加变形困难,产生应变硬化。
1.10 位错的增殖与塞积
F-R源的开动条件: 推动力(外力)> 位错运动点阵摩擦力和障 碍物阻力 当外力作用在两端不能自由运动的位错上 时,位错将发生弯曲。
式中b为柏氏矢量的模,G:切变模量,v:泊松比 W为位错宽度,W=a/1-v,a为面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