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的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颜氏家训· 勉学》:“吾在益州,与数人同 坐,初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 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逼耳。’ 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乃小豆也。 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 ‘《三苍》、《说文》,此字白下篇匕,皆 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 • 按:豆逼的逼字是假借字,致令 文人雅士们 “相顾愕然”,《说文· 皀部》:“皀bī,谷 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或说:皀, 一粒也。”颜之推根据《三苍》、《说文》 找出了逼的本字是皀,于是“众皆欢悟”。这 也是破假 借的一个好例。
• 如: • 《史记· 张仪列传》:因而数让之。 • 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谓数设词而让之。让亦责也。 数音朔。 • 王念孙《读书杂志· 史记第四》“数让之”条:小司马读 数为频数之数,非也。秦初不见仪,至是始一见,即责 以数语而谢去之,未尝数数责之也。数读如‘数之以王 命’之数,高注《秦策》曰:“数让也。”《广雅》 曰:“数、让,责也。”数让连文,犹诛让连文,古人 自有复语耳。” • 按:王念孙根据《尔雅》和《战国策· 秦策》高诱注, 指出数有责的意思,数责是同义复词,司马贞解数为频 数之数,非是。 • 这便是据古训(包括辞书和古注) 以释词的一个例证。
一、据古训
Baidu Nhomakorabea• 据古训,就是求取证据。 • 遇到一个古语词或句子,如果只凭臆测,一定会 犯“凿空逃虚”的毛病,那是和训诂的根本原则 相违背的。 • 古人的解释虽然未必全对,但他们距离古文献写 成的时代比我们近,而且,严肃的训诂学家,凡 有解说多有所本。 • 况且,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前人做过的大量工作, 而去凭空臆想,那么,即使古人讲错了,我们也 不知错在哪里,还有可能重复前人的错误。 • 所以,据古训是训诂极为重要的第一步的工作。
• 举例来看:《鹖冠子· 学问》:“中流失船,一 壶千金。” • 什么是“一壶千金” 呢?是不是说,一壶老酒值 得千金的价钱呢?不是。 • 壶字在此乃是瓠的假借,古者以瓠济渡,《庄 子· 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乎江湖”是也。“中流失船,一壶千金”, 是说人在江河中心掉进湍急的水流里,这时为了 救命,一 只大瓠便值得千金的价钱。 • 崔豹《古今注· 音乐》云:“有一白首狂夫,披 发提壶,乱流而渡。”这个壶也是瓠的假借,提 壶谓提着渡水的用具。
• 《汉书· 贾谊传》:“臣闻圣主言问其臣, 而不自造事。” • 颜师古注:“欲发言,则问其臣。” • 王引之谓“师古以言为发言,非也。言 亦 问也,连言言问者,古人自有语耳”。 (《读书杂志· 汉书第九》“言问其臣”条) • 王引之就是根据《尔雅》郭璞注、《广雅》、 《聘礼》郑注等古注古说,从而指出言有问 义。
• 《九章· 惜诵》:“壹心而不豫兮。”孙诒 让排比归纳了如下一 些语言材料,证明豫 有诈义: • 《晏子春秋· 问上》:“公市不豫。” • 《盐铁论· 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 • 《盐铁论· 禁耕》:“教之以礼,(则)工商不相 豫。” • 《周礼· 司市》郑注:“定物贾,防诳豫。”
二、破假借
训诂的方法
• 训诂的方法,主要是指释词的方法。就是 指一字当前,我们用什么办法使它由未知 变为已知? • 总起来看,解释一个字词,首先要找证据; 为了求本字,还要破假借;为把词语或词 族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还要去探求语根或 同源字;同时,说明语法修辞现象和古书 文例也是重要的。 •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 《论衡· 定贤》:“或骨体娴丽,面色称媚。” 娴丽、称媚为对文,娴丽是同义复词,则称 媚也应是同义复词,称亦媚也。 • 《论衡· 幸遇》:“无德薄才,以色称媚。” 以色称媚即是以色取悦于主上之意,称、媚 乃同义复词,称决不作称赞解。 • 《荀子· 礼论》:“吏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 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也。”称、好 对文,是称亦好也,好、媚义近,则称、媚 亦义近。 • 根据以上语言材料,并加以类比推勘,我们 得出了“称有媚义”的结论。
• 通古音,破假借,求本字,晓文意,是训诂极 端重视的问题。 • 王念孙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 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 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焕然冰释;如其假借 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为病矣。” • 王引之也说:“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 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 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 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经义述闻》卷32)
• 有时,不依靠辞书和古注,而通过排比、归纳 语言材料的办法,也可以得到某些疑难词语的确 解。例如: • 《论衡· 宣汉》:“非以身生汉世,可褒增颂叹, 以求媚称也。” 有的本子注释道:“媚,喜爱, 宠幸。称,称赞。“ • 按:此注 以称字为称赞之义,非是。称也是媚 的意思,媚称乃同义复词 。以下是排比的语言 材料:《论衡· 逢遇》:“偶以形佳骨娴,皮媚 色称。”这里佳与娴、媚与称各为对文,均是形 容词,娴亦佳也,称亦媚也。同篇又云:“或以 丑面恶色称媚于上。”这里称媚即是媚称,因为 称、媚二字同义,故词序可以颠倒,意思不变。
• 《史记· 刺客列传》:“因自皮面决眼。” 司马贞《索隐》曰:“皮面,谓刀 割其面皮, 欲令人不识。” • 王念孙《读书杂志· 史记第五》“皮面”条指 出:“如小司马说,则当云割面皮,,不当 云皮面矣。《广雅》曰:‘皮,离也。’又 曰:‘皮,剥也。’然 则皮面者,谓以刀自 割其面也。” • 按:王念孙之所以知道皮有剥、离之义,是 根据古代《广雅》这部辞书。
• 枚乘《七发》:“ 犹将销铄而挺解也。”李 善注引高诱《吕氏春 秋》注曰:“挺,犹动 也。” • 王念孙《读书杂志· 余编下》指出:“李训挺 为动,则分挺与解为二义矣。今按铄亦销也, 挺亦解也。《吕氏春秋· 仲夏纪》:‘挺 众囚, 益其食。’高注曰:‘挺,缓也。’…… 《后汉书· 臧宫传》„宜小挺援’,《傅燮传》 „贼得宽挺’,李贤注并云:‘挺,解也。’” • 按:王念孙之所以知道挺有缓解之义,是根 据《吕氏春秋》高诱注和《后汉书》李贤注 这两条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