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一、开设背景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

经讨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施制订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1 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基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分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其中,“文学欣赏、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素养的落实,体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重视。

而“自然科技、音乐、体育、美术领域”等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实行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

四、课程实施的条件(二)实施流程教师申报----教务处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导处编班调整----课程开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三)实施过程1.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课目。

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

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2.教务处负责审定、汇编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

2教务处指导教师认真编撰校本教材,准备教案讲义并分析教法、学生和实践,力争讲义在一年内逐步形成校本教材。

幼儿园兴趣拓展课教案

幼儿园兴趣拓展课教案

幼儿园兴趣拓展课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兴趣拓展课在幼儿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份兴趣拓展课教案。

第二部分:课程背景和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需要明确课程背景和目标。

幼儿园兴趣拓展课的目标是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一课程旨在通过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引导幼儿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兴趣拓展课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和内容,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手工制作等。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选择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们亲身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自然规律。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在设计兴趣拓展课教案时,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们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需要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这可以包括实验器材、图书、艺术材料等。

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源,可以为幼儿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六部分:教学时长和安排兴趣拓展课可以在正常课程之外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当的教学时长。

一节兴趣拓展课通常持续30-45分钟,这样可以保证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不会过于疲劳。

第七部分: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幼儿们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

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八部分:家长参与在兴趣拓展课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课程活动,例如观摩展示和家庭作业互动。

通过家长的参与,可以增强幼儿们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小学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小学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小学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除了基础学科知识的教学外,拓展课程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课程是指在学校正常课程之外,对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的拓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拓展课程的定义和意义拓展课程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扩展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等。

拓展课程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展课程的目标拓展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拓展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拓宽视野。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拓展课程,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其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热爱。

4. 增加学生的竞争力: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将来的升学和就业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三、拓展课程的内容拓展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学科拓展和特色拓展。

1. 学科拓展:即在基础学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的课程,包括数学的竞赛班、物理实验班、化学探究班等。

这些课程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2. 特色拓展: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的拓展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舞蹈、戏剧等。

这些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拓展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针对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拓展课程。

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2. 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例如,在化学探究班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的魅力。

拓展课堂互动(教案)

拓展课堂互动(教案)

拓展课堂互动(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拓展课堂互动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拓展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准备工作1. 教师准备:熟悉课程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并准备参与互动的心态。

四、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为后续的互动铺垫基础。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比较和总结各组的答案和思路。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在其中指定不同的角色给学生,让他们在角色中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

这样既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 游戏活动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游戏活动。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设计一个单词拼写比赛,在学习数学时,可以设计一个计算题竞赛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质量以及课堂游戏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单一的书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成为了新时代的趋势。

针对此现状,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科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并使学生们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与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及科学探究意识;3. 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科学技能;4. 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科学知识面;四、教学方法1. 理论研究法:讲解科学知识,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2. 实践操作法: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 观察法:提醒学生关注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观察现象的规律性。

五、教学内容1. 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和天体的基本概念;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季节及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生命科学—人体骨骼、肌肉、血液和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4. 物质与能量传递、天气变化及环境保护等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法: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表现给予评估,获取数据;2. 问答评价法:通过提问,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作品展评价法:在学期末,通过展出学生的科学创新作品,评估和表彰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七、教学流程安排1. 讲授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和天体的基本概念。

2. 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开展天体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提醒学生关注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观察现象的规律性。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次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竹蜻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常见的拓展性课程之一,它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的通用版,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通过竹蜻蜓的制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竹子、麻绳、纸、牙签等制作竹蜻蜓所需材料;2. 小组桌子和凳子,以方便学生合作制作;3. 演示用竹蜻蜓,以供学生观察参考;4. 真实竹蜻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对竹蜻蜓的了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竹蜻蜓的真实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并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是什么?它是如何飞行的?2. 知识讲解通过对竹蜻蜓的形态、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知识。

例如,竹蜻蜓由竹子和纸做成,通过拉动牙签使其展翅飞行。

3. 制作竹蜻蜓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教师向学生演示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并逐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竹蜻蜓,再引导他们逐步完善设计和加强飞行效果。

4. 观察竹蜻蜓学生在制作完成后,观察自己制作的竹蜻蜓。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结构和飞行过程。

例如,竹蜻蜓的翅膀形状对飞行有什么影响?拉动牙签的力度对竹蜻蜓的飞行距离有什么影响?5. 总结和讨论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讲述他们发现的规律和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6. 拓展活动对于对制作竹蜻蜓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来延伸学习。

例如,让学生设计不同形状的翅膀,观察其对竹蜻蜓飞行的影响。

或者让学生尝试改变竹蜻蜓的重心位置,观察其对飞行轨迹的影响等。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2. 检查学生制作竹蜻蜓的结果,评估其制作的质量和飞行效果;3. 对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进行评估,例如,他们能否发现竹蜻蜓飞行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自制排箫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箫的基本结构:介绍排箫的组成部分,如吹嘴、吹孔、共鸣腔等。

2. 排箫的制作方法:讲解制作排箫的步骤,包括选材、切割、打磨、组装等。

3. 排箫的演奏技巧:教授排箫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指法、吹奏力度、音色控制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优美的排箫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排箫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介绍排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排箫有初步的认识。

3. 制作实践: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自制排箫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演奏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制排箫的演奏效果,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制排箫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制作的排箫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如结构完整、音色准确等。

2. 学生演奏排箫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排箫制作指南、排箫演奏技巧教程等。

2. 材料:排箫制作所需的木材、吹嘴、吹孔塞等。

3. 工具:切割工具、打磨工具、组装工具等。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排箫音乐和录音。

5. 展示平台:用于学生演奏展示和作品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制作排箫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2.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排箫的制作步骤,并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自制排箫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演奏练习:学生使用自制排箫进行演奏练习,教师指导演奏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排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 激发学生对自制排箫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排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展示排箫的不同种类和演奏效果。

3. 讲解排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材料。

教学活动:1. 播放排箫音乐,让学生感受排箫的美妙音色。

2. 引导学生讨论排箫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自制排箫的方案。

第二章:自制排箫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制排箫所需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制作材料。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制排箫所需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演示如何准备和处理材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材料的音色和耐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3. 教师演示如何准备和处理材料。

第三章:自制排箫的制作过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自制排箫的基本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自制排箫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排箫。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制作排箫的示范视频。

2. 学生分组实践,制作自己的排箫。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自制排箫的演奏与调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排箫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排箫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排箫演奏,并进行调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学习排箫的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进行排箫演奏,教师进行指导和调试。

3. 学生分组进行排箫合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自制排箫的创意与展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自制排箫展示自己的创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制排箫展示自己的创意。

2. 学生进行创意排箫制作和展示。

小学科学创意热缩片(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创意热缩片(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创意热缩片(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科学创意热缩片是一种有趣而实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理解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通用版的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其中包含了创意热缩片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物质热胀冷缩现象并不容易。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创意热缩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并提供他们亲手动手制作的机会。

二、教学准备为了完成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设备:1. 热缩膜:透明的塑料薄膜,可以在受热时收缩。

2. 剪刀:用于裁剪热缩膜。

3. 热风枪:用于加热热缩膜。

三、课程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导入。

例如,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被加热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一个能够变小的东西呢?步骤二:讲解热胀冷缩现象在导入活动之后,老师可以简要讲解热胀冷缩现象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例如铁轨在夏天会因为膨胀而发生变形,还可以提及一些经典实验,如放置一个金属圈在热水中观察变化等。

步骤三:制作热缩片在学生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之后,开始制作热缩片。

首先,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块透明的热缩膜,并用剪刀将其剪成任意形状的小块。

然后,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例如动物、植物、数字等。

步骤四:加热热缩片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创意设计后,接下来就是加热热缩片了。

老师的工作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安全地使用热风枪。

学生们需要小心地将热风枪对准自己的热缩片,持续加热一段时间,直到热缩片收缩稳定为止。

步骤五:观察和讨论当热缩片冷却下来后,学生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变化。

他们会注意到自己设计的图案因为热胀冷缩现象而发生了变化,图案变小了。

在观察完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解释这一变化背后的原理。

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本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感知能力3.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让学生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乐器和声音去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形式的音乐表演- 音乐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和体验音乐4. 教学方法- 听觉教学法:通过听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5.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评估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现- 设计简单的测验或问卷,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组织小型音乐演出或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成果6.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教具:选用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和教具,如音乐乐谱、乐器等-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和展示音乐作品- 教室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研究环境,如布置音乐角、创造音乐氛围等7. 教学安排- 每周一节音乐课,每节课45分钟- 分阶段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等活动- 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确保课程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8. 教学亮点- 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的音乐表达和创作- 多元化教学: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互动性教学:通过合作研究和音乐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9. 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设计音乐作品展示或音乐会,展示学生的音乐成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研究体验和满意度10.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意骰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创意骰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创意骰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导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设计,即小学科学创意骰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前期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骰子,骰子上的每个面都有不同的科学问题或任务,如观察昆虫、制作简易电路、探索声音等。

为每个任务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器材。

2. 导入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3. 制作骰子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自己制作骰子。

可以使用纸板或卡纸,将每个任务写在骰子的一个面上。

学生们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设计。

4. 游戏规则讲解老师向学生解释游戏的规则,每个学生轮流掷骰子,然后根据骰子上的任务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行。

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任务,或是挑战一些新的任务。

5.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掷出的骰子结果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行。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鼓励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和讨论。

6. 结果展示与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结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图片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分享给全班同学。

7. 总结与延伸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特点1. 拓展性课程设计:通过骰子游戏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展到拓展性课程领域。

学生可以在拓展性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

2.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训练教案

拓展训练教案

拓展训练教案一、引言拓展训练是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通过拓展训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二、目标本拓展训练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本拓展训练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水平的项目。

2.学习资料:老师根据学生选题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

3.活动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所选的项目,进行实践活动和研究。

4.结果展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报告。

四、教学方法本拓展训练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研究导向: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研究和实践活动。

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掌握更多的技能。

2.团队合作: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进行合作研究和实践活动。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创新思维:学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鼓励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

通过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水平的项目。

2.学习资料:老师根据学生选题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

3.活动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所选的项目,进行实践活动和研究。

4.结果展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报告。

六、教学评估本拓展训练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活动报告:学生应根据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活动报告,包括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内容、结果和结论等。

2.学生的展示效果:学生应根据规定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自制排箫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排箫的起源和发展2. 排箫的构造和原理3. 自制排箫的材料和工具4. 自制排箫的步骤和方法5. 排箫的演奏和保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箫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排箫的制作步骤和音色的调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排箫样品、制作材料、工具、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一把剪刀、一把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排箫样品,引导学生了解排箫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讲解排箫的构造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排箫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制作:教师示范自制排箫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演奏:教师讲解排箫的演奏技巧,学生练习演奏。

注意事项:1.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锐利的工具。

2. 在演奏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4.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演奏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制作技巧。

七、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老师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了解排箫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排箫音乐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演奏技巧。

3.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科学比赛,展示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发展。

拓展性课程:日晷教学设计

拓展性课程:日晷教学设计

拓展性课程:日晷教学设计日晷》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晷的原理及组成,以及如何计时。

2.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亲手经历制作日晷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探索利用日晷计时的兴趣。

器材说明: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活动要点:在制作日晷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有关日晷的认识和想法。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制作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应用和拓展,设计出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你听说过日晷吗?为什么叫日晷?日晷有什么用?学生自由展开有关日晷的讨论。

2.介绍中国古代的日晷,播放日晷视频。

二、问题与聚焦1.介绍日晷的原理和组成: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它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2.引出活动:XXX小时候就为村里做了一个日晷,让我们也来做日晷吧!三、分析与设计1.过渡:要做一个日晷,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呢?2.观察阳光下旗杆、树木等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对我们制作日晷有什么启发?3.PPT出示:模拟阳光下物体一天中的影子变化。

得出结论:同一物体,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四、材料与工具1.提供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2.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介绍,学生可随机提问了解。

五、制作与优化1.利用器材进行制作,完成日晷的制作活动。

2.提问:如何制作日晷的晷针和晷面呢?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1) 沿卡纸的虚线将晷针剪下来;2) 沿实线对折,用双面胶粘住,根据当地的纬度,剪出晷面与晷针的夹角。

(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3) 将晷针粘在晷面中线上,测量时晷针要指向正北方向;4) 根据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1)将卡纸上的晷盘和纬度标度剪下来;2)再将两晷盘正反面的时间标度对齐粘起来;3)将竹签插进圆盘的中心,使竹签(晷针)与晷盘面垂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拓展课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切割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基本概念,会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计算体积。

但是,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独立完成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理解其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量筒、水等。

3.准备切割工具,如刀、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使用排水法和切割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在操作过程中解释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测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测量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方法。

其他学生对汇报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强调测量方法的要点。

幼儿园拓展课程教案设计精选

幼儿园拓展课程教案设计精选

幼儿园拓展课程教案设计精选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拓展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外,拓展课程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全面发展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个幼儿园拓展课程的教案设计,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 艺术探索: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学习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音乐等。

- 观察、分析和描述艺术作品。

- 鼓励幼儿通过自由绘画、雕塑和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图画、雕塑和音乐作品等,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艺术作品的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

3.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绘画、雕塑和音乐创作。

4.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大自然漫游: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活动目标:通过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让幼儿对自然环境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观察和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如叶子、花朵等。

-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状态变化等。

教学步骤:1. 带领幼儿到校园内的花坛或公园进行观察和探索。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带领幼儿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4.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将水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状态变化。

5.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科学原理。

3. 实用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实用生活技能,如梳头、穿衣、吃饭等,并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 学习个人卫生和健康知识。

-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整理房间、用餐等。

- 强调互助和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设置每日日程表,让幼儿按照时间表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穿衣等。

安徒生童话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安徒生童话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安徒生童话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安徒生童话》教学设计《安徒生童话》里有很多故事非常生动,我们老师制定教学设计的目的也是引导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安徒生童话》。

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童话,通过阅读来了解和感受童话的丰富性,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2.感受安徒生在作品中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1.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学生自由说说。

2.是的,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3.播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猜故事名字。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1.学生们交流有关安徒生的信息。

谈论你收集的信息。

2.集体交流,评估:谁收获最多。

3.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评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就没那么遥远了。

三、了解童话目录1.咱们班同学带来的《安徒生童话》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完整版等……2.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

拓展性课程水果电池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水果电池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水果电池教学设计(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果电池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电池的原理:介绍水果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以及它们与金属的反应。

2. 水果电池的制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水果电池,观察其发电效果。

3. 水果电池的应用:探讨水果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果(如柠檬、橙子等)、金属片(如铜片、锌片等)、导线、小灯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水果电池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故事或问题形式引入水果电池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水果电池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水果中的酸碱物质与金属的反应。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制作水果电池,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4. 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水果电池,并观察其发电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水果电池的应用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水果电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fruit battery 是否成功?2. 学生是否能解释fruit battery 的原理?3. 学生是否能提出一些关于fruit battery 的创新应用?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水果电池的原理和制作过程,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水果电池的创新应用,如用柠檬点亮小灯泡、用橙子充电手机等,显示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延伸:1. 探索更多水果电池的种类,如苹果、香蕉等。

2. 研究水果电池与其他类型的电池在性能上的差异。

3. 尝试利用水果电池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水果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案

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案

小学拓展型课程教案篇一:《口语交际》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篇二: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诗化杭州——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何瀛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

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

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

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

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

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

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

请看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泾外国语学校
拓展型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
一、拓展型课程理念
●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拓宽课程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初步
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步掌握各自感兴趣的学习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主
学习的意识,具有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态度和基本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关心国家大
事,关心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社会责任感。

三、修习方式
(1)限定选修
限定选修是指学生必须在指定的围选择的修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等限定拓展课程采用限定选修。

(2)自主选修
自主选修是指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自主选择的修习方式。

自主拓展课程采用自主选修的方式。

四、容举例
______课程的课程纲要
学生点名册
进度安排表
课程实施情况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