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行_黄老政治_原因再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金春峰先生认为 “: 1973 年 12 月 ,长沙马 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 ,乙卷本 前有《经法》、《十六法》、《称》、《道原》四篇古佚 书”。[2“] 学术界一致认为可作为研究西汉黄老思 想的资料”。[3]熊铁基先生则认为 “: 秦汉之际的 道家 ,应该被称为‘新道家’《, 吕氏春秋》和《淮南 子》这两部书是新道家的代表作 。”[4] 虽然如此 , 黄老思想的实质是“人们按照传统的《老子》的思 想加以时人己意之作”[5]的观点 ,却又是相同的 也是正确的 。所以 ,黄老之学是对老子的思想的 一种发展或改造 ,其实质和核心还是老子的思 想 。而老子思想的主旨是“无为而无不为”。这 又是西汉初年“黄老政治”的核心所在 。上述是 本文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 。
对此一点 ,也普遍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如 张传玺先生在论及如何评价刘邦时指出 :人们 “受传统保守观点的影响 ,尤其受为儒者所不齿 的所谓‘无赖’、‘好酒及色’、‘溲溺’儒冠等记载 的影响 ,总认为他行为不端 。”[15] 翦伯赞先生所 著《秦汉史》也认为刘邦是“一位‘以儒冠为溺器’ 的长者”。[ 16 ] 庞朴先生主编的《中国儒学》第一卷 在论及汉初儒学不独尊时也指出 “: 农民出身的 开国皇帝刘邦 ,不仅对儒家学说有一种本能的反 感 ,而且似乎对所有的既成学说都不屑一 顾 。”[17 ]
前引丁原明《黄老学论纲》总结说“黄老学在 汉初得以兴盛 ,既有其政治来自百度文库、经济上的原因 ,又有 其赖以存在的思想文化环境 。说到底 ,它能满足 当时 社 会 的 客 观 需 要 是 汉 初 特 定 时 代 的 产 物 。”[14 ]
且不论先秦诸子思想中自当有共同之处 ,学 派之划分也未必泾渭分明 。尤其对黄老之学 、之
初 ,沛公引兵过陈留 ,郦生踵军门上谒曰 : “高阳贱民郦食其 ,窃闻沛公暴露 ,将兵助楚 (讨) 不义 ,敬老从者 ,愿得望见 ,口画天下便事 。”使者 入通 ,沛公方洗 ,问使者曰 “: 何如人也 ?”使者对 曰“: 状貌类大儒 ,衣儒衣 ,冠则注 。”沛公曰 “: 为 我谢之 ,言我方以天下为事 ,未暇见儒人也 。”
二 、汉初行“黄老政治”原因再认识 暴秦二世而亡 ,群雄竞起中 ,出身下层的刘 邦虽骁勇不及贵族出身的项羽 ,但在众多文臣武 将的襄助之下 ,终于逼得西楚霸王在垓下自尽 , 并建立了西汉政权 。林剑鸣先生《秦汉史》指出 : “从 刘 邦 称 帝 开 始 经 惠 帝 ( 前 194 年 ~ 前 188 年) 、高后 (前 187 年~前 180 年) 、文帝 (前 179 年 ~前 157 年) 、景帝 (前 156 年~前 141 年) 五代 , 约六 十 余 年 ( 史 称‘汉 兴 七 十 余 年’) , 是 为 汉 初”。[6]这六 、七十年加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 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议之前的时间里 ,西汉统治 者采取了以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为指导的 “黄老政治”为治国之策 。此乃人所共知 。 关于汉初缘何取“黄老之学”为其政治指导 ,
考刘邦身世 ,除了其出身农民 ,行为多近无 赖而外 ,我们似乎忽略了对刘邦“及壮 ,试为吏 , 为泗水亭长”《( 史记·高祖本纪》) 这一事实的思 考 。刘邦任的是秦的亭长 ,曾为秦官府押送刑徒 到骊山修皇帝陵 。他的起义 ,正是在秦政府风雨 飘摇中再次押送刑徒时逃跑开始的 。刘邦曾在 壮年时担任过秦的泗水亭长 ,这一事实到底与其 “本能的反感儒家”有没有关系呢 ? 我们突然意 识到 ,秦的最高统治者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 过 ! 翦伯赞先生以无比遗憾的笔触这样叙写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 “: 始皇三十四年 (公元 前 213 年) 的某一天 ,在秦代首都咸阳市的广场 上 ,纵起了焚书的烈火 。接着 ,这样的烈火 ,在全 国各郡或先或后被点燃了 ,而且在一个月内 ,没 有熄灭过 。在普遍全国的大火中 ,秦以前的中国 古典文献 ,除自然科学 (医药 、种树) 及神学 (卜筮 文献) 以外 ,全部变成了黑灰 。第二年 ,服务于秦 代政府的文化机关中的诸生 ,又有四百六十余人 被活埋 ,七百余人被屠杀 ,无数的被流放到边远 荒僻的地方 。这两件事 ,历史家称之曰‘焚书坑 儒’”。[19]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 ,我们已无法确切 地查找出公元前 213 、214 年的刘邦的行踪了 。 史家对他的记载也只是从他起兵之年开始才算 有了较明确的纪年 。刘邦起兵是在公元前的 208 年 ,距焚书坑儒结束有五 、六年的时间 。林 剑鸣先生对刘邦曾做过这样的描述 “: 刘邦于公 元前 256 年出生在沛县西丰邑的中阳里 ,比秦始 皇小三岁 。起义前刘邦任过秦的亭长 ,妻儿耕于 家 ,占有一块土地 。青年时代的刘邦不事‘生产 作业’,且‘好酒及色’《( 史记·高祖本纪》) ,未必 对秦有多少仇恨 ,甚至对秦始皇既羡慕又崇拜 。 有一次他在首都见到秦始皇出巡时的威风 ,竟情 不自 禁 的 喟 然 叹 息‘嗟 乎 , 大 丈 夫 当 如 此 矣’
《史记·郦生陆贾传》有刘邦“不好儒”的记 载: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 ,沛公麾下骑士适 郦生里中子也 ,沛公时时问邑中豪俊 。骑士归 , 郦生见谓之曰 “: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 ,多大略 ,此 真吾所愿从游 ,莫为我先 。若见沛公 ,谓曰‘臣里 中有郦生 ,年六十余 ,长八尺 ,人皆谓之狂生 ,生 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 “: 沛公不好儒 ,诸客冠 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 ,与人言 ,常 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
林先生认为有如下两点原因 : 其一 ,暴秦速亡的经验总结使然 ; 其二 ,战乱之后凋敝的社会经济恢复之需
要 。[7 ] 杨育坤先生《略论汉初的黄老之学》一文则
指出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 ,汉建立后“农民与 地主阶级间矛盾日益表面化 ……奉行黄老的西 汉统治者 ,采取的‘简宽刑政’,比之于剑拔弩张 的暴力更能收到征服人心 、愚昧‘群氓’的效果”。 且“ ……主张退让的黄老 ,在统治集团权力的争 斗中成为一部分人保命存身 ,等待时机的一种手 段 。”[8]另外还有“汉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 ,”[9]如 曹参 、萧何 、陈平 、文帝皇后窦氏等 。
对此 ,熊铁基先生也有注意 “: 黄老之学在汉 初的兴盛 ,也是渊源有自的 ……齐国灭亡之后 , 稷下黄老的学士分散了 ,他们有的还在别的地方 继续宣传黄老之学 ,有的已经去世 ,但留下了著 作 ,发挥着影响”; [12“] 刘邦在群雄逐鹿中夺取了 天下 ,建立了汉朝 ,打天下时需要人运筹帷幄 ,坐 天下时更需要人帮他出谋划策 。有这种需要 ,也 就自然有人来出谋献策 ,所以从打天下时开始 , 刘邦周围就逐渐聚集了一批谋士 。这批谋士中 的很大一批人 ———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批人 ,从其 思想根源看 ,都是黄老新道家的信仰者 。”[13]
— 69 —
学派而言 ,更是如此 。但“黄老”的实质是老子道 家学派的 ,是主张清静无为的 ,在政治上是体现 为宽刑简政的 。不管上列各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 全面 ,我们都发现 :作为“汉初”的始作俑者的刘 邦 ,被不同程度地忽略了 ———这是本文欲加探考 的地方 ,也是“汉初行黄老政治原因再探”所探的 地方 。
上引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在同意林先生意 见的基础上 ,又主张 “: 汉初黄老思想 ,主张清净 无为 ,对秦代的严刑苦诛来说 ,似乎确是一百八 十度的大转变 。但是 ,它的实质仍然是严酷而毫 不放松控制与镇压的‘法治’”。[10“] 历史的经验 表明 ,法家思想仍然是这段时期适合社会需要的 政治指导思想 。儒家式的崇尚仁恩 ,宗法情谊 , 妇人心肠 ,不仅不适合于战争时期的形势 ,也不 适合战后建立社会秩序 ,奠定统治基础 ,削平反 抗的尖锐复杂的政治 、军事斗争的需要 。因此汉 代统治者采用外具宽容 、清净而内行严厉法治的 黄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是很自然的 。”[11]
由法家而儒家的历史过渡中 “, 黄老”道家学 说 (而不是墨家学说) 脱颖而出 ,成为统治者的首
选 。个中原因何在呢 ? 虽则学界对此早有论说 ,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个问题的解答 ,似乎也应 有其新的发展 。本文不揣浅陋 ,意在所学之内对 此再做探考 。恳请时贤方家不吝赐教 。
一 “、黄老”释义 众所周知 “, 黄老”连称之中的“黄”指黄帝 , “老”指老子 。然而对西汉“黄老”学说的产生时 间 、代表人物 、代表性文字著作等问题 ,学界尚未 形成统一认识 。正如丁原明先生《黄老学论纲》 指出的那样 : “黄老学”,过去通称“黄老之学”或“黄老道 家”。自 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经法》、 《十六经》《、称》《、道原》四种古佚书后 ,学术界开 始重新审视和检讨“黄老学”。有的学界同仁根 据四种古佚书的内容特色 ,将其称为“黄学”或 “黄帝学”, 而把老子一派道家的学说称为“老 学”。还有的学界同仁根据四种古佚书 《、慎子》 以及《管子》中某些篇章的道 、法结合特点 ,将这 类学说统称为“道法家”。这样一来 ,便有一个对 战国以来的那派托黄帝 、宗老子的道家应当如何 称谓的问题 。 我认为对中国古代学派的称谓要以原典为 是 ,应符合历史的本真记录 。查阅先秦典籍 , 黄
2003 年第 5 期 (总第 100 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 5 ,2003 General No. 100
汉初行“黄老政治”原因再探
侯富芳
— 70 —
柯林武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中指出 “: 历史 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 ,而是行动的过程 , 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而 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 ,一切历 史都是思想史 。”[18] 汉初历史过程中行“黄老政 治”的思想方面的原因 ,是值得注意的 。我们应 当承认 ,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在汉初的国家机器建 立和思想文化确立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 是毫无疑问的 。汉初行“黄老政治”也必和刘邦 有着很大甚至直接的关系 ,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
我们发现 ,对汉初实行黄老政治原因的探 析 ,是逐步走向深入细致的 。学者们先前只注重 社会历史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后来就把这一原因 的探究推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微观方面 。但目下 所及的研究者对此问题的探析 ,予以刘邦的注意 却仍然少之又少 。仅仅停留在他“不好儒”、“溲 溺儒冠”等历史事实的描述上 ,却未做更进一步 的分析 ,即 :刘邦为何对儒家有这种本能的反感 呢 ? 这与汉初行“黄老政治”有无关系 ?
[ 收稿日期 ]2003 - 05 - 28 [ 作者简介 ]侯富芳 (1974 - ) ,女 ,汉族 ,青海人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
— 68 —
帝和老子都是单独提到的 。而把他们集合成一 个名词 、名称或概念 ,则是出自汉人之手 。《史》、 《汉》所谓或言“黄老之术”“、黄老术”,或言“黄老 之言”“、黄老言”,以及“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皆 学黄老道德之术”等记载 ,就证明“黄”“、老”并称 或合称 ,是汉时人的习惯 。然而 ,从先秦将黄帝 、 老子单独记述到汉初出现“黄”、“老”并称或合 称 ,并非仅是名称的改变 ,而是暗含着一个时代 的学术思想的变迁 ,意谓着一个新学派的成熟 。 既然汉人将“黄”、“老”并称或合称 ,那么就证明 这个“黄老”,已作为对象性存在而活动着 ,既然 这个作为对象性存在的“黄老”有“言”有“术”,那 么就证明它已经自成一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我们才提出用“黄老学”这个概念 ,来称谓那个时 代的“黄老术”“、黄老言”的 。[1]
[ 关键词 ]汉初 ;黄老政治 ;刘邦 ;下级官吏 [ 中图分类号 ] K23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5102 (2003) 05 - 0068 - 05
秦汉史中有这样一个事实 :以法家思想为治 国之策的秦王朝 ,秉承秦文化传统 ,在秦始皇统 一六国之后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借以巩固其政 治统治 ,在公元前 213 、214 年先后进行了令人扼 腕的焚书坑儒之举动 ,对儒家进行了残酷打击 。 承秦亡而建的西汉王朝 ,在其立国之初 ,虽然在 政策上与秦相反 ,废除苛法严刑 ,宽以待民 ,颇行 “仁”政 。但在思想领域却并没有立刻把儒家思 想作为其统治思想 ,反而大力推行起从未受统治 者重视和实践过的“黄老政治”达六 、七十年之 久 。此后 ,儒学才在汉武帝的支持和推行下 ,取 代“黄老”,取得文化一元独尊之地位 ,影响至深 至远 。可以看出 ,从先秦多元文化到儒学独尊的 历史进程中 ,主要的诸子思想 :法家 、道家 、儒家 都先后受到了历史实践的检验 。前二者由于不 合时势 :或过于严酷 ,或太过放任 ,皆不能适应统 治者的需求而被迫淡出历史主流文化之外 ,或以 “儒表法里”的形式得到运用 ,或以社会主流文化 的辅助成分的形式存在 。历史选择了儒家文化 做自己的主血脉流淌了几千年 ,直至今日仍清晰 可见其历史之踪迹 。
(淮阴师范学院 图书馆 ,江苏 淮安 223001)
[ 摘要 ]汉初行“黄老政治”的原因 ,除了其社会历史大背景方面的宏观原因而外 ,尚有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邦及其功臣个人方面的原因 。刘邦原是秦朝的小官吏 ,他崇拜秦始皇 ,深受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的影 响 ,故而“不好儒”。他身边的谋士 、功臣亦同 。所以 ,汉初会有一个推行黄老政治的时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