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噎膈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附:反胃)

噎膈是由饮食、七情内伤和久病年老导致气、痰、瘀阻滞食道,津枯血燥,食管狭窄,食道干涩,临床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故往往以噎膈并称。

膈之病名,始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三阳结谓之膈。”《素问·通平虚实论篇》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灵枢·四时气论》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胃、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影响较大。《景岳全书·噎膈》则认为与“酒色过度”有关,并谓“少年少见此证”,对于病因的认识有一定的发展。关于噎膈的病理,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有强调热结津血亏耗者,如《局方发挥》“血液俱耗,胃脘干槁”致生噎膈之论;有认为以阳气衰弱为主者,如《景岳全书·噎膈》说,此证“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正以命门无火,气不化精,所以凝结与下而治节不行……即噎膈之属也”。《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提出“脘管窄隘”。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噎膈》则认为,噎由气滞、血瘀、火炎、痰凝、食积五种,均由七情之变所

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中也指出:“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矣”,并提出“治宜调养心脾,以舒结气,填精益气,以滋枯燥”的治法。

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症,食道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胃神经官能症等,出现本病证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久病年老有关,致使气、痰、瘀交阻,津气耗伤,胃失通降而成。

(一)病因

1.饮食所伤长期食用霉变食品、腌制熏烤之物,恣食辛辣、煎炒油炸食物;或进食过热、过快、粗糙食物,或饮烈酒无度,既可损伤食管、内伤脾胃、耗损胃阴,又可助湿生痰,酿成痰热,化热伤阴,导致食管干涩,胃气不降;痰热瘀阻食管胃口,妨碍吞咽而发生噎膈。

2.七情内伤因情志因素而致噎膈者,多由忧思恼怒而成。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痰气相搏,阻于食道;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停,瘀血阻滞食道,气滞、痰阻、血瘀郁结食道,饮食噎塞难下而成噎膈。

3.久病年老胃痛、呕吐等病变日久,损伤脾胃,饮食减少,气血化源不足,津竭胃脘枯槁;或年高体衰,精血

亏损,气阴渐伤,津气失布,痰生气阻,气滞血瘀,痰瘀互阻,而成本病。

(二)病机

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年老久病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为胃代行津液,脾之功能失调,健运失司,脾不运化水湿,可聚湿而为痰;脾失健运,则气血化源不足,津血枯竭则胃脘枯槁;肝之疏泄失常,则气失条达,可致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足,肾之阴精不能循足少阴之脉濡养咽嗌,。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土,脾运失司,痰浊内生。以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道狭窄,胃失通降,津液干枯失濡而成噎膈。

1.基本病机主要是气滞、痰阻、瘀血阻滞于食道,津枯血燥,而致食管狭窄,食道干涩。

2.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3.病理性质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标实为气滞、痰阻、血瘀,本虚为津枯血燥,阳气衰微。标本之间可相互影响,在不同阶段;标本虚实側重有异。

4.病机转化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和胃,故吞咽之时梗噎不顺,噎塞难下,食入即吐。久则气郁化火,或痰郁生热,伤阴耗液,或气郁血滞,痰瘀蕴结,病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由轻转重。以至阴津日益枯槁,胃腑失其濡养,晚期不能输布津液,痰气郁结倍甚,

多形成虚实夹杂之候。可导致后天之气败绝的危重衰竭之候。

5.预后本病的预后,与病情的发展有关。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哽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一般预后尚好。若病情继续发展成膈,后期阴津枯槁,阴伤及阳,中气衰败,胃虚不能受纳,脾虚失其健运,后天之气败绝,预后极差。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异物感,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感。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2.病史起病缓慢,常表现由噎至膈的病变过程,常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多发于中老年。 3.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X线上消化道钡餐,食道脱落细胞检查,CT等检查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噎膈与反胃两者都有食人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梗塞不下,即食即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系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人,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无吞咽困难,梗阻症状,进

食不困难。

2.噎膈与梅核气二者都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多为痰、血瘀阻食道,系有形之物淤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为痰气郁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即咽中有梗塞不舒的感觉,无食物梗噎不顺,或吞咽困难,食人即吐的症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虚实因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而致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者为实;因热邪伤津,房劳伤肾,年老肾虚,而致津枯血燥,气虚阳微者属虚。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膈胀痛者多实;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者多虚。然而临证时,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尤当详辨。

2.分别标本噎膈以正虚为本,夹有气滞、痰阻、血瘀等标实之证。初起以标实为主,既可见梗塞不舒、胸膈胀满、暖气频作等气郁之证;又可见胸膈疼痛,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等瘀血之候,以及胸膈满闷、泛吐痰涎等痰阻的表现。后期以正虚为主,出现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红少津等津亏血燥之候;或面色无华、形寒气短、面浮足肿等气虚阳微之证。临床辨证时应仔细辨明标本的轻重缓急。

(二)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