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电类专业课教学生动性的探究
摘要:本文以职校生为研究对象,以机电类专业课为切入点,尝试从转变教学模式、设置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教师教学魅力等四个方面探究如何使职业教育中工科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动性;寓教于乐;五官参与;技术手段
一、职校生机电专业课堂学习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中,初中毕业生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文化层次较低,数理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以技术为主的工科专业,没有太多的“罗曼蒂克”和诗情画意,尤其是机电类专业,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反映专业课枯燥无味,没意思,听不懂,学不会,越不听越不会,越不会越不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思想“抛锚”,听课质量不高,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学,大幅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探究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机电类专业课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忍受学习为享受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在乐趣中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
重大意义。

三、增强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和途径
1.转变教学模式
打破“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用到尾”的旧传统,提倡导学自主,还课堂主人翁地位于学生,不仅是听,还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调动一切资源和手段,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趣味性,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教学贴近学生,增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变“同学们听懂了吗”为“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重视反馈,听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2.精心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要吸引住学生的眼睛。

新课的导入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的焊条电弧焊,用视频引入,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仿佛身临操作现场,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效果显著。

(2)开发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以《机械基础》中四杆机构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它的变形及特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机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学生觉得新鲜好奇,反应热烈,很容易就掌握了且印象深刻,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他需要理解的内容情况类似。

(3)口诀(或称顺口溜)的运用也有助于实现教学的诗情画意。

例如《电工学》中发电机原理和右手定则就可以运用口诀强化记忆:导线切割磁力线,感应电磁生里面。

导线外接闭合路,就有电流流其间。

判断流向用右手,伸开右手成平面。

导线运动拇指向,手心面对N极端。

四指方向即电流,该端也是正极端。

3.辅助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信息网络的影响下,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教学应当顺应这种变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新型课程教学。

如《液压与气压传动》中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讲解,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枯燥的工作原理可视化,提高了感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工作原理的“瓶颈”。

4.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
教师个人高尚的学术品质、精湛的专业素质、深厚的学识涵养和教学激情等综合因素体现在教学中,都能使学生对专业课充满兴趣。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就业为中心,穿插加入本专业劳模人物事迹、行业科技前沿、
相关企业和岗位介绍、就业前景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信息。

教育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爱与知识的传递,教学要重视互动,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如此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给人以美的享受,试问学生又岂会昏昏欲睡?
四、结语
总之,所有一切可以吸引学生“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上面仅简述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但忌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令学生眼花缭乱,混淆了教学目的,忽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

只有这样,才能既留住学生的身,又留住学生的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