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肿瘤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及影像表现

CPA第三大常见肿瘤为表皮样囊肿,它起源 于神经管闭合时正常的上皮细胞,其大小往 往随着肿瘤内衬鳞状上皮脱落所产生的角蛋 白和胆固醇结晶的增多而增大。匍匐样生长, “见缝就钻”为特征性表现,对邻近结构无 推压现象。
精选ppt
15
T1WI上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上略低于 脑脊液信号,内部信号通常不均匀,信号强 度取决于角蛋白和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增强 扫描无明显强化。
听神经瘤分为管内型和管外型。前者指肿瘤起源于听神 经的管内段,伴有内听道的扩大;后者指肿瘤起源于听 神经的管外段,主要在桥小脑角池生长,可不伴有内听 道扩大。
精选ppt
11
听神经瘤可以双侧发病,叫做神经纤维瘤病 Ⅱ型,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常伴发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其他神经系统 肿瘤。
精选ppt
14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多见于中 年女性,是CPA第二大好发肿瘤,大部分位 于颞骨岩部后面近内听道口。脑膜瘤血供丰 富,以宽基底与岩骨呈钝角相连。MRI表现 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变化较大,周 围可伴水肿,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如果肿 瘤细胞浸润邻近硬脑膜,可使其增厚,强化 可出现脑膜尾征
Ⅷ 左侧听力严重下降,AC<BC,右侧听力正 常,AC>BC,weber试验居中。
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运动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感觉系统:肢体痛温觉、触觉正常。深感觉 正常。
精选ppt
6
反射:腹壁反射对称引出,四肢腱反射正常, 双侧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
共济运动:Romberg征阴性,左侧指鼻实验 阳性,轮替实验阳性,跟膝径实验阳性。右 侧肢体正常。
病理反射:双侧Hoffman征阴性,Babinski征 阴性,Chaddock阴性。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累及内听道与听神经瘤的CT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累及内听道与听神经瘤的CT鉴别诊断

经瘤 的相 关鉴别诊断 ] 。笔者通过 分析 1 O 例脑膜 瘤累及 内耳道 的C T 及
MR I 表现并结合文献 ,旨在探讨 其影像 学表现特征。
于脑 膜动脉或脑 内动脉 ,肿块包膜完 整 ,分界清 晰。少数呈扁平状或 盘状 ,质地较软 ,呈薄层沿脑表面蔓延 ,范 围较广 。
桥 小 脑 角 区 的脑 膜瘤 主 要 和 听神 经瘤 鉴 别 ,不 仅 因为桥 小 脑 角肿瘤 中约8 0 %是 听神经瘤 ,还 因为 桥小 脑角 区的脑 膜瘤 和 听神经 瘤在 临 床表 现 和 影像 学 表 现上 很 相似 。通 常 听神 经 瘤 发病 年 龄在 2 O ~ 6 O 岁 ,临床上 以男性 多见 ,多 起源 于 听神经 前庭 支 的神经 鞘膜
符合 。1 O 例 中5 例肿块周 围可见脑脊液样 低密度影围绕 ,1 例伴 有颞骨
岩部 的骨质 增生 、硬化 ,行MR I 检 查 的4 例患者 中均 出现 了 “ 脑 膜尾
中图分 类号 :R 7 3 9 . 4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2 7 - 0 2 1 8 - 0 2
桥小脑角 区脑 膜瘤与听神 经瘤是桥小角角 区最常见的肿瘤 ,至今 报道 的病例较多 ,典型者 二者较易鉴别 ,脑 膜瘤向 内累及 内耳道较少
见 ,报道 不多 ,现作者 收集1 O 例累及 内耳道 的病例 ,着重探讨 与听神
上皮 型 、血 管瘤 型 、过渡型 、乳 头型 、透 明细胞 型 、化 生型 、混合 型 、砂砾体 型、合体细胞型 、脊 索型 、分泌型 、富含淋 巴浆细胞型 、 微囊型 、恶性脑膜瘤等 】 。 脑膜瘤 病理 巨检多为球 形或分叶形 ,质 地坚硬 ,血供 丰富 ,来源

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详细讲解

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详细讲解

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详细讲解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引言:CPA区肿瘤是指位于颅后窝、桥小脑角和外耳道间隙的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病理类型复杂,因此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详细讲解CPA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CPA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耳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面肌痉挛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出现面神经损伤、眼球运动异常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CPA区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常用的有头颅CT和头颅MRI。

头颅CT能清楚显示骨质改变和钙化灶等,对于颅底解剖结构的观察也较为准确。

头颅MRI对于软组织结构的分辨率较高,对于肿瘤的定位和性质的判断更为准确。

3. 集束电生理检查:集束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刺激和记录神经途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CPA区肿瘤的方法。

主要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面神经肌电图和眼动反应等,可以评估肿瘤对听神经和面神经的影响。

4. 细胞学检查:切取肿瘤组织行细胞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肿瘤组织,制作细胞学薄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常规染色,可明确病理类型。

5.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CPA区肿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肿瘤组织经过固定、包埋并切片后,经过病理学家的观察和染色,可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侵袭程度等。

此外,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肿瘤的分型和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常见CPA区肿瘤的鉴别诊断1. 听神经瘤和面神经瘤的鉴别:听神经瘤和面神经瘤是CPA区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

听神经瘤常见的症状是渐进性单侧听力下降和耳鸣,面神经瘤常见的症状是面肌痉挛和面神经麻痹。

在影像学检查中,听神经瘤常表现为桥小脑角区的占位病变,而面神经瘤常表现为内听道区的占位病变。

此外,集束电生理检查对两者的鉴别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2. 维斯塔梅乔细胞瘤和听神经瘤的鉴别:维斯塔梅乔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维斯塔梅乔突的细胞。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
范彦祥 郝 志斌 李红梅 马二 龙
【 摘要 】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 P 区肿瘤的 MR 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的 C A) I 20例 C A区肿瘤的 MR 表现 , 0 P I 并归纳分析其 MR 特征性表现。结果 2 0例 C A区肿瘤其 中听神经 / 0 P
瘤9 6例 , 脑膜瘤 3 , 6例 三叉神经瘤 6例 , 胆脂瘤 ( 表皮样囊肿 ) 0例 , 网膜囊 肿 8例 , 管母细胞瘤 8 3 蛛 血 例, 室管膜瘤 4例 , 小脑星形细胞瘤 6例 , 髓母细胞瘤、 脑脓肿、 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 2— 2岁。各种桥 8 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 。结论 MR 在 C 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 。 I P 【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 听神经瘤 ; 脑膜瘤 ; 三叉神经瘤 ; 胆脂瘤
2 结果
2 1 C A区肿瘤的类型 20例 C A肿瘤 中, 中良性肿瘤 . P 0 P 其 18例 , 8 恶性肿瘤 l ; 内肿瘤 2 , 2例 脑 4例 脑外肿瘤 16例 ; 7 实
囊变 , 一般 呈卵 圆形 或 半 圆形 , C A 向幕 上延 伸 时常 见 自 P “ 逗点征 ” MR 平扫多呈 等 T 、 , I l 等 或 稍长 T 2信 号 , 因此 不难作出鉴别。听神经瘤 与后颅 窝三叉 神经瘤鉴别 : 者中 后
0. mo / g。 2m Lk
肿瘤易于囊变 , 可表现 为小部分 囊变 、 大部 分囊变 和完全囊 变 3种 。本组病例中 , 6 有 2例听神经发生囊变 ( 占昕神经瘤 6 % ) 其 中完全囊 变 1 4 , 6例 ; 三叉神 经瘤 有囊变发生 ( 6例 占 三叉神经瘤 10 ) 未见完全囊变 者 , 脑膜瘤则 不易发生 0% , 而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小脑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脑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脑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年杠床医学研究毒志2003车9一忌弟76期综上所述,疼痛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术前除对预想到的术后疼痛给以必要的处理外,创造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精神的支持,鼓励其进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也12673很重要.术后不只是伤口痛,强迫体位,肢体的制动,留置胃管或尿管,腹胀与尿闭等也能引起疼痛.故应采取协助病人改变体位,防止机械性压迫和肌紧张等措施以减轻疼痛.&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r&lt;&lt;’’(&lt ;&lt;’&lt;’●r&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lt ;&lt;’&lt;’(&lt;&lt;&lt;’(&lt;&lt;&lt;’’●r&lt;&lt;..I检查诊断小脑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653100)陶培忠马丽岚陈学坤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常见肿瘤的cT特征性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98年1月至2003年7月经临床,病理和CT,MRI综合诊断的250例小脑常见肿瘤.全部病例都做增强扫描检查,本组病例均做迭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76例在术前经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得到明确诊断,有特征性表现147例.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及CT表现有助于小脑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关键词小脑肿瘤迭加扫描cT诊断AbstraetObjective:ToinvestigateCTtIlefeaturesbecommoncerebellartumors.MaterialsandMetIlods: 25OC88~8becommoncerebeUaxtumors,whichwereprovenbyclinical,pathology,CTscanandMRI.Inallcas~safterplainenhanced$4311/1.Re. suhs:plainandenhancedCTscanningwereperformedin76c8seswitIldiagnoseddefinitelybeforeoperati on.145c88e8weretIlefeatures.KeywordsSerebellumtumorStackSCanCTDiagnosis小脑的CT解剖简介:小脑位于后颅窝,前面为脑干的背面,上面平坦,被大脑半球遮盖,其间有小脑幕相隔,下部中间凹陷容纳延髓.小脑中间部变细称为小脑蚓,两侧膨大称为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隆起为小脑扁桃体.髓质内埋藏着许多灰质核团,最大的为齿状核.小脑肿瘤的发生率与年龄有显着的差异,据有关文献报导儿童脑肿瘤发生于小脑的约占65%左右,最常见的包括星形细胞瘤,成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细胞瘤.成人最常见的是转移性肿瘤和血管网状细胞瘤,成人小脑星形细胞瘤和成髓母细胞瘤少见.1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98年1至2003年7月250例,其中男152例,女98例,年龄3~78岁,病灶286个,右侧小脑半球126个病灶,左侧小脑半球116个病灶,在中线38病灶.肿瘤合并出血8例.检查方法:采用日本东芝Astelon螺旋CT机,做轴位横断,冠状位薄层扫描(2-5mm),螺距1.0,大部分病例加扫2~3mm薄层或迭加(smek),全部病例都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250~300mA,增强剂采用非离子性(碘帕醇和碘海醇),经外周静脉(肘静脉)注射,剂量2~3ml/kg体重.采用迭加扫描能消除颅底诸骨产生的许多伪影,使小脑解剖结构显示的更为清,同时在横断位上做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如果病变部位在上述检查方法难于确定时,加做MRI检查,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率,加上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成像,能很好地显示病变所在的部位及病变内部结构和周围的关系,对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2结果2.1髓母细胞瘤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12岁,左侧6例,右侧8例,小脑蚓部2例,其中13例四脑室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变形,病灶呈稍高密度,密度均匀,境界清楚清,3例有囊变,2例有小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均匀性强化,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2.2毛细胞瘤型星形细胞瘤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15岁,右侧小脑半球12例,左侧小脑半球14例,小脑蚓部1例,四脑室1例.病灶呈小斑片状或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其中18例有囊变,囊壁较厚,呈结节状突入囊内,增强后有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水肿不明显.2.3室管膜瘤8例,男6例,女2例,在四脑室内呈小结节状稍高密度影,四脑室被充填变形,增强后有轻度或中度强化, 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呈对称性轻度或中度扩大.2.4转移瘤169例,病灶205个,发病年龄在45—76岁,大多数病灶分布小脑边缘区,单发或多发,其中145例同时有两侧大脑半球的多发转性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或略高密度影,增强后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另外24例均有原发性肺癌病史.2.5血管母细胞瘤21例,男8例,女13例,右侧小脑半球9 例,左侧小脑半球12例,其中呈低密度囊变l8例,囊壁较薄,3例呈实性稍高密度影,增强后囊壁及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表现.2.6第四脑室肿瘤8例,脉络膜乳头状瘤6例,室管膜瘤1 例,转移瘤1例.图3,4小脑转移性肿瘤,伴左侧顶枕叶均有转移性病灶.3讨论儿童小脑常见肿瘤3.1髓母细胞瘤本病发生在12岁以下的儿童,占儿童小脑肿瘤的1/3以上,占据儿童小脑肿瘤的第二位,主要起源12674于第四脑室前髓帆的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故肿瘤多发生在小脑蚓部,易压迫第四脑室,恶性程度比较高,有1/3以上的病例向脑干蔓延,有2/3左右的病例可出现蛛网膜下种植, 因此应进行脑脊液细胞检查.cT平扫在小脑蚓部为稍高密度影,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少数可出现坏死囊变, 出血或钙化,呈高低不等的混杂密度影.病变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后扫描病变一般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后病变境界更为清楚,病变前缘有时可见受压向前移位变形的四脑室.呈一新月状类似脑脊液密度影,并出现三脑室以上脑积水.由于本病可随脑脊液种植转移至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 有时增强后转移病灶可以强化.本病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3.2毛细胞瘤型星形细胞瘤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好,相当于星形细胞瘤I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在95%以上.多发生于(4—15岁)的儿童,占儿童小脑肿瘤的50%以上,据文献报导高峰发病年龄为出生至9岁,20岁以下的青少年也比较多见,肿瘤发生在小脑半球的占2/3以上,也可发生在小脑蚓部,甚至四脑室内及桥脑.70%的儿童星形细胞瘤有囊变,10~15%为实性,15%为混合性.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小斑块状或类圆形稍低或等密度病变,大多数为单房的低密度囊性占位性病变,少数病例有小点片状钙化.增强后扫描病变一般无强化.囊变的病例,囊壁一般较厚,有轻度强化或壁结节强化是其特征.病变周围水肿不明显.3.3室管膜瘤起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室管膜细胞,可经Lusehka孔进入桥小脑角池,也可经Magendia孔进入小脑延髓池,还可经枕骨大孔进入颈髓,约一半的病例可直接侵入小脑半球,占小脑肿瘤的第三位.CT平扫描在四脑室内见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性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小点片状高密度钙化影或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病变境界不清,本病发生钙化率较高.增强扫描后病变呈中等度强化.由于肿瘤发生于四脑室内,四脑室以上脑积水发生率较高出现较早是其特点,本病易沿脑脊液循环向周围蔓延.成人小脑肿瘤常见肿瘤3.4转移性脑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小脑肿瘤,年龄比较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还有黑色素瘤,甲状腺癌和肾癌也是小脑转移性肿瘤的原发性肿瘤.小脑转移性肿瘤多为单发,但同时伴有大脑的转移病灶出现,转移性脑瘤多发在小脑皮髓质交界区.CT表现为结节状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病灶,单发多见,偶有多发,病变周围有轻度水肿,有占位效应.增强后扫描病变明显强化,有坏死时可见呈环形高密度强化.3.5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均发生于成人,本病90%发生小脑半球,在病理上和CT诊断上均分为:(1) 囊变型,据文献报到占60—90%.典型的CT表现为小脑半球内的薄壁囊性占位性病灶,边缘清楚,囊内密度偏低,但高于脑嵴液,囊壁有稍高密度结节影,增强扫描囊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及囊内不强化,有时可见供血血管与壁结节相连.(2)实变型,比较少见,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病变中心坏死可呈环形高密度强化.囊变型和实变型均有灶周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变形,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3.6第四脑室肿瘤成人第四脑室肿瘤包括转移瘤,血管中年|l床医学研究毒志2003年9月忌弟76期瘤,脑膜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以脉络膜丛乳头状瘤比较多见,约40—50%起源于侧脑室,40%起源于第四室,10%起源于第三脑室,4鉴别诊断4.1颅内肿瘤囊变型血管母细胞瘤,成人多发于小脑半球,薄壁大囊小结节,囊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无强化.应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鉴别,后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囊壁较厚,有轻度强化.发生在四脑室的室管膜细胞瘤,发病年龄1—20岁,以可发生坏死囊变突入小脑,应注意病变的部位及四脑室的位置,是诊室管膜细胞瘤的重要依据.脑脓肿多有发热病史,增强后病变周围呈环形月晕样高密度强化. 脑梗发病年龄偏大,有心血管疾病者,病变呈片状低密度影, 无强化及占位表现.4.2脑外肿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发病年龄20—40岁.部位:通常以中线结构附近的脑池为多,如桥小脑角区, 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平扫病变一般呈低密度,大多数低于脑脊液密度,cT值为负值.甚至接近脂肪密度,囊壁一般较薄,有时可见呈环形高密度钙化,增强后病变囊壁及囊内容物均不强化.表皮样囊肿应与蛛网膜囊肿鉴别,蛛网膜囊肿类似脑液密度,病变区颅板受压变薄,蛛网膜囊肿总是为球形或椭圆形,而不规则的形态,则提示为表皮样囊肿.畸胎瘤多发于儿童,有其特征性表现,脂肪,骨骼,钙化.发生在桥小脑角区的脑膜瘤和听神经瘤突入小脑应与鉴别,脑膜瘤延岩锥生长,基部较宽长,强化明显是其特点,肿瘤已可破坏内听道或长入内听道,使其内听道扩大.听神经瘤是由内听道长出,基部类似蒂状较窄突入小脑是其特点,增强后扫描病变仍明显强化.5总结5.1临床表现对于小脑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鉴别诊断却无明显特征性,只有转移瘤,结合临床查找原发病灶显得十分重要.5.2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和各种肿瘤的生长方式以及组织学在小脑肿瘤定性诊断中有很大的帮助.5.3CT与MRI的检查是小脑肿瘤的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的两种重要检查手段,MR/具有多平面直接成像的优势,尤其是矢状位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全貌,在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文明,张克随,程耀蔡,等.后颅窝肿瘤的CrI’诊断和鉴别(附153例分析).实用l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1:2032.关长群,周丽娟,杨本强.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J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杂志,2003;1:513.朱杰明,郑英明,林丽萍,等.儿童后颅窝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附例42分析).1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1234.任建新,郭兴林.小脑肿瘤误诊小脑出血.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 3:4745.徐庆云.小脑肿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 2:916.徐燕,湛长江,刘伟平,等.关于髓母细胞瘤典型cT表现的初探?放射学实践,1997;1:1。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
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模板,供参考:
1. 病史采集: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是否有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视力问题等。

2. 神经系统检查: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重点关注小脑功能,如步态、协调性、肢体运动、眼球运动等。

3. 影像学检查:
- 头颅 CT 和 MRI:可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增强扫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5. 鉴别诊断:
- 转移性肿瘤:对于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考虑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 脑膜瘤:小脑脑膜瘤常与小脑皮质相连,边界清楚,增强明显。

- 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常位于小脑半球,可伴囊性变,强化明显。

- 胶质瘤:小脑胶质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生长较快,常伴脑积水。

- 脓肿:小脑脓肿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环形强化。

6. 诊断依据: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鉴别诊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CPA区肿瘤

CPA区肿瘤
男性,30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0年,左侧肢体无力感 半年余入院。
查体:右耳听力下降,右手握持力差。
平扫CT值约6~12HU。 增强后CT值约2~10HU。
4、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2%~1.8%。可位 于硬膜下、硬膜外、脑室或脑实质,但以硬膜下最多见, 约半数位于桥小脑角区。
cerebellopontine=cerebella(小脑)+pontine(桥的) Pontocerebellar angle Cerebrum大脑
正常解剖(normal anatomy)
脑桥和小脑交接的区域称为桥小脑角区。
面听神经脑池段、小脑前下动脉及内耳 道是桥小脑角区重要的解剖结构。
要做增强才能确定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瘤小时信号
均匀,增强均匀显著强化;较大的听神经瘤内常出现 囊变或大部呈囊性(脑膜瘤囊变少见)。 锥形冰激凌征(CPA病变并向内听道内延伸)
case4
Case5
男,56岁,因耳鸣4年余头昏2年余入院。 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MRI 平扫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与皮样囊肿内 含有液态脂类物质有关。少数T1WI、T2WI均呈不均 匀信号,与内容物内钙盐沉着、陈旧性出血及毛发较 多有关。若肿瘤自发破裂,可在脑室内见到脂肪-脑 脊液平面,颇具特征性。
巨检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瘤外层较表皮样囊 肿为厚,并有乳头突入腔内,囊内含有黏稠油样脂类 物质和液态胆固醇,生于脊柱和后颅窝者可见皮窦。 皮样囊肿较表皮样囊肿易破裂,若破裂入脑室部位和 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剧烈的脑膜炎性反应。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CT 平扫多呈均匀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肿瘤多 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瘤周无水肿,占位效应与 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囊壁常见不完全钙化环。增强 后不强化。

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a in r v ae o sg a n T1 I a d hih sg a n T2W I alo e 2 h lse tma t ih sg t e e l d lw i n lo n g i n lo ; l ft 8 e o e ta o swi h g i. o W h h Ha n DW I t e 1 f2 n n ima ho d a n a c d d r lti: l 8 a a hn i y t t ee lo ;h 7 o 0 me i g o s s we n e h n e u a a l al r c od c sswih e r — b o pia u d sg a ; rg mi a u o t d l r s n lf i in l 4 tie n lne r ma wih mi d e—po tro o s s . ncuson: l se irf sa ma s Co l i MRI c u d o l i d c t h au e o n ia e t e n t r fCPA umo nd ma ly a oe i t ra y p a n r l n CPA u r d a n ss a d d fe e tai n. tmo ig o i n ifr n ito Ke o ds: g ei e o a e i g n I ta r n a y t Dif so ih e ma i yW r Ma n tc r s n nc ma i g; nr c a ilc s ; fu in we g td i gng
gn ( 1 ) ruieI ig T ,ot 一w i tdi a ig T WI add fs n— e he aig D ) R sl : w1 n e he g ( 2 ) n iu i w i ts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脉球瘤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宽约。

结构与颈动脉体结构相似。

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瘤。

是中耳常见的肿瘤。

,颈室底后部下方。

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

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与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

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着强化。

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一定的特征。

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

加肿瘤实质信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强化显着。

晚期肿瘤沿着颈静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分型法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 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于 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分型范围 I型肿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发展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池 4、病灶明显强化孔扩大和不规则破坏,但是肿瘤内有大量斑片状钙化,肿瘤强化不明源是颈静脉孔附近的蛛网膜粒,CT均匀高密度,明显均匀强化,颈静化,不表现溶骨性破坏,MRI缺乏流空的血管,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肿瘤大部分位于桥小脑角池中,内听道扩大,颈静脉孔常无破坏。

有三叉神经节周围突分别组成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

上颌神经,经经。

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节,47%起自中后颅窝神经,生长部位有三1、后颅窝三叉神经根跨中后颅窝之间。

表现为患侧三叉神经痛,感觉减退,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后颅窝痹等症状。

形或哑铃形肿块,等或低密度。

瘤周多无水肿。

肿瘤有强化,较小实骨岩谷尖有骨质吸收或破坏,但内听道正常。

桥小脑角肿瘤的CT、MRI

桥小脑角肿瘤的CT、MRI
• 增强扫描示:病灶内见少许条状强化,囊性部
分无强化.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左侧听神经瘤
• 平扫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影,边界不清晰.
• 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轮廓变清晰.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右侧听神经瘤
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第四脑室稍受压.
右侧听神经瘤
• 大体标本呈球形,有硬的包膜,生长缓慢,向脑
组织方向呈膨胀性生长。组织学上表现纤维化, 肿瘤血管丰富,合并退行性变,如砂粒体形成和 囊性变。软脑膜是脑组织和肿瘤的分界,肿瘤压 迫可导致大脑皮质缺血性坏死和肿瘤周围广泛水 肿。肿瘤与脑组织有比较清楚的分界,常常侵犯 脑膜、颅骨。颅骨反应性增厚或脑膜瘤颅骨增生 是一大特点。也有相应部位的颅骨膨出变薄的。 少数脑膜瘤沿硬脑膜呈鳞片状生长,颅内肿块效 应与颅骨增生的表现较轻。
信号,境界清楚 T2加权示肿瘤呈很高信号 增强扫描示肿瘤呈多环形强化
右侧巨大听神经瘤囊变
T1加权示右侧桥小脑区巨大肿瘤,实质部分 呈稍低信号,囊变部分似脑脊液样低信号 T2加权示囊变部分呈很高信号,实质部分信 号较囊变部分低 增强扫描示实质部分显著强化
左侧听神经瘤
• 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T2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1.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病因病理]
• 听神经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
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
• 绝大多数 为单侧 • 发病年龄30-60岁 • 听神经瘤一般由雪旺细胞发展而来,大多
数发生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
• 易发生囊变和脂肪或黄色瘤池可疑低密度影 • 增强扫描后见一不规则花环样增强影
左侧听神经瘤(早期)
• 平扫左侧内听道稍见扩大,其内含有较小异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小脑半球占位:1.低级别胶质瘤:位于小脑半球,可呈囊性改变,但周围有水肿,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囊壁周围强化2.血管网织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或桥脑小脑角,囊性为主血管网织细胞瘤,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瘤结节3.小脑脑膜瘤: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颅高压症状,压迫后组颅神经时,可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压迫引起脑积水时,可出现路脑压、肢体乏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在头颅CT上多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多密度均匀,无混杂信号,形状多规则,头颅MRI增强多可见增强肿瘤影,密度均匀,可见脑膜尾征。

嗜酸性肉芽肿:1、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颅骨破坏,常呈虫蚀样,侵犯颅骨处常有软组织影。

局部呈炎性表现。

肿块质地韧,周围皮肤颜色正常,肿块无明显压痛。

2、黄脂瘤病:好发在5岁以下儿童,常为多发,亦可见单发,颅骨常有地图样破坏。

3、皮样囊肿:颅骨破坏多呈膨胀性损害。

肿块为囊性,可位于皮下及颅骨内。

4、颅骨血管瘤:好发于板障处,瘤体较大时,可见颅骨破坏明显。

行头颅MRI检查可见被破坏颅骨处有血液留空现象,或混杂信号。

鞍区占位:1.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2.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

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

3.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CT 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4.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5.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某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

丨译文丨桥小脑脚区的15种肿瘤【影像学院140】

丨译文丨桥小脑脚区的15种肿瘤【影像学院140】

丨译文丨桥小脑脚区的15种肿瘤【影像学院140】原文:《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翻译:张隐笛1.前庭神经鞘瘤前庭神经鞘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

它起自第八对脑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及蜗神经)的施万细胞,尤其是前庭部。

囊变及坏死的存在有利于前庭神经鞘瘤的诊断。

病例1 横断位T1增强示左侧内听道内见一强化肿块,T1WI呈等信号病例2 囊性神经鞘瘤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肿块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示病灶延伸至左侧内听道内并呈环形强化2.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是神经纤维瘤病II型的病征。

横断位T1WI示双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延伸至双侧内听道内,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可见于I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双侧肿块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示肿块强化3.软骨肉瘤横断位FLAIR示斜坡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等信号肿块灶,T2WI 呈高信号,增强呈斑片状强化,软骨肉瘤强化较脊索瘤明显4.内淋巴囊瘤颞骨岩部内淋巴囊瘤是非常罕见的神经外胚层肿瘤,肿瘤内可有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胆固醇结晶及散在炎性巨细胞。

这些侵袭性的乳头状肿瘤实际上是颞骨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瘤,其具有的腺体功能提示它们起源于内淋巴囊。

大部分内淋巴囊瘤是偶发的。

VHL综合征的患者发生内淋巴囊瘤的几率更大。

横断位T1W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形高信号肿块,T2WI呈高信号并可见肿块位于第七及第八对脑神经后方,增强肿块见强化,DWI未见确切弥散受限5.面神经鞘瘤面神经鞘瘤发生于沿面神经走行的任何节段,但其最常累及膝状神经节并沿此向近端及远端延伸。

面神经鞘瘤通过岩骨可累及中后颅窝,它通常是穿过岩骨中部,而三叉神经鞘瘤通常穿过岩尖部附近。

冠状位T1WI示右侧桥小脑角区混杂信号肿块,T2WI呈分叶状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呈多分叶状,其内见囊变区6.三叉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发生在第五对脑神经走行区域内。

肿瘤沿神经走行经环池入Meckel腔及海绵窦。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20例分析)

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20例分析)
MR n ig . e h d : ol cig 1 0 c s so r b l p n i ea get mosw ihc n r db ah l g ds re y I d n s M t o s C l t 2 a e f e e el o t n l i f e n c o n u r h c o f me yp t oo ya g r , i n u
al a e n e w n l c s su d r e t MRI c n pu n a c d MRI Re u t : n 1 0 c s s a o si n u o 5 c s s a l se h n e s . s l I a e , c u t e r mai 4 a e ,me i go s 2 c n n n ima
例 、 绵状 血管瘤 5 肿瘤 位于左 侧桥小 脑角 区 占6 , 海 例. 4例 位于 右侧桥小 脑角 区 占5 例. 前定位 准确率 为 9 术
10 定性准确 率达 9 . 结论 : R 在桥小脑 角区肿瘤 的诊断与鉴 别诊 断中具有较 高价值 , 0 %, 7 %. 5 MI 可作为 桥小
经 手术及病 理证实 的桥小脑角 区肿瘤 10 , 2 例 全部病 例行 MR 平 扫加增 强检查. I 结果 : 本组 10 中 , 中听 2例 其
神 经瘤 4 例 、 5 脑膜瘤 3 例 、 叉神 经瘤 6 、 7 三 例 表皮样囊肿 8 、 网膜囊 肿 7 、 例 蛛 例 胶质瘤 6 、 管网状细胞瘤 6 例 血
S UN i g n ,L U Z i y n , HANG Xi - a g ZHOU D n - h ,S Zh - a g I h - o g Z u fn , o g z e HANG C a h o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一)听神经瘤
1 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8 . % 0 . 来源:内听道前庭神经支施万细胞鞘 2 . 常见于3 3 - 0 0 6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 生长:最初在内听道内生长,仅引起内听道扩大,以后才 4 由内听道口长入桥小脑角池。随着肿瘤的扩大,脑干受压移 位,患侧小脑半球也受影响 . 临床表现:以单侧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 5 可并有前庭功能紊乱以及面神经、 三叉神经麻痹
(十)血管母细胞瘤
5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 . 瘤,形态不规则,C T 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在呈低 等混杂密度。MR I 信号常很不均质,T WI 呈稍低或很低混 1 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 T WI 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实质 2 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 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 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一)听神经瘤
. 6 影像表现 C T :平扫示边界较清楚的等、低或混杂密度,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发生囊 变、坏死,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的吸收 、破坏;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 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 MR: T W 1 I 呈等低混杂信号,T W 2 I 等高混杂信号。 DWI 上肿瘤呈等低
(八)脉络丛乳突状瘤
. 1
右侧CPA区脉络从乳头状瘤 A CT呈不规则略低密度 B T1WI呈混杂信号,内有略高信号 C 增强后明显强化
(九)转移瘤
. 1 小脑四脑室区转移瘤是成人该区最常见的肿瘤。多数肿瘤位于小脑半 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需要与桥小脑角的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 2 靠近桥小脑角的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单发转移瘤通常比较大, 其内通常有多发不规则坏死灶,C T 呈现低、等混杂密度,等密度区为转 移瘤实质部分,低密度区为坏死。T W 1 I ,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混 杂信号的原因是肿瘤内坏死。T W 2 I 肿瘤实质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坏死 部分呈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常有较明显的水肿存在,水肿在C T 扫描呈低 密度,T W 1 I ,低信号;T W 2 I 高信号。 C T . 3 和MR I 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强化区可为厚壁环状,结节状,斑 片状,周围水肿不强化,转移瘤坏死严重时可呈室管膜瘤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徐庆云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03
【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CT与MRI的特殊征象.结论:CT与MRI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徐庆云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长兴,31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730.44
【相关文献】
1.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刘金来
2.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张奎涛;周俊卿
3.CT、MRI对桥小脑角肿瘤的鉴别诊断探讨 [J], 陈韵彬;段青;潘建基
4.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蒋玮丽;彭红芬;董进;张东友
5.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未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其他常见桥小脑角区占位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表皮样囊肿
2020/4/29
6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脑膜瘤
位于CPA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8%-13%,为 CPA占位性病变的第二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 胞,任何有脑膜或残留脑膜的区域均可发生。脑膜瘤 常以宽基底与邻近硬脑膜紧密相连,但也有部分脑膜 瘤发生于软脑膜而不是起源于硬脑膜。
14
表皮样囊肿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好发于20-50岁,发病
高峰为40岁左右,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临床症 状与发病部位有关,位于桥小脑角区者主要表现 为面瘫、听力障碍、三叉神经痛等桥小脑角综合 征。属于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少数 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2020/4/29
鉴别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均易发生囊变,听神经瘤常表现为第 VII、 VIII对颅神经增粗,并与肿瘤主体相连,内听道扩大伴/不伴骨 质吸收。三叉神经瘤肿瘤主体位于内听道内上方,第V对颅神经 增粗,无内听道扩大,常伴有 Meckel腔的扩大及颞骨岩部的骨 质吸收/破坏;可跨越中后颅窝生长。
2020/4/29
3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非出血性的囊 性部分近似脑脊液。伴内听道扩大及骨质吸收,增强扫 描实现部分明显均匀强化。
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为T1为等或等低信号,T2和 FLAIR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少数 囊变区可见液液平面或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 囊壁明显强化,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肿瘤进入内听道的 范围。
2020/4/29
4
2020/4/2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女,48岁,左侧听 力进行性下降4年 ;MR显示左侧桥 小脑角区占位性病 变,信号不均匀, 实行部分T1WI呈 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内见类圆 形长T1长T2囊变区 ,增强扫描病变实 行部分明显强化, 囊变区未见强化, 病变延伸至内听道 内,伴有听神经增 粗,内听道扩大。
2020/4/29
21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感谢!
2020/4/29
22
15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MRI表现
好发于桥小脑角区的不规则病变,沿着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 肿瘤边缘锐利,包膜壁薄,呈等或低信号;瘤周无水肿,有轻度 占位效应,邻近血管、脑神经可见包绕或移位征象,脑积水较少 见。T1WI上信号介于脑脊液和脑实质之间的低信号,内可见胆固 醇结晶或合并有出血时的高信号影。T2WI上多呈不均匀高信号, FLAIR呈混杂高信号,内含不同数量的絮状、旋涡状或卷发状稍高 信号,T2压脂序列上信号无减低,仍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明 显的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2020/4/29
11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12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13
2020/4/2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肿瘤位于桥小脑 角区,延伸至鞍 旁,骑跨中后颅 窝,呈哑铃状,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听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2020/4/29
1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听神经瘤病理与临床特征
听神经瘤中95%起自于前庭神经,因此也称前庭神经 瘤,是最常见的颅内神经鞘瘤,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 85%-90%,颅内神经鞘瘤的90%。来自于神经鞘细胞, 分化良好,包裹神经。大小从2mm到数厘米。肿瘤边 界清楚,可见囊变、脂肪变及出血等,根据细胞密集 程度分为Antoni A型与B型。好发于40-60岁,无明显 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为耳鸣、渐进性听力下降(感音 神经性耳聋)、面部麻木、眩晕。双侧发病者为神经 纤维瘤病2型。
2020/4/29
2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CT与磁共振特点
部位与形态:沿前庭蜗神经走行区均可发病,以桥小脑角池 最常见,常伴有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较小者也可完 全局限于内听道内。呈圆形、椭圆形、锥形冰激凌状,较 小时呈条状,肿瘤位于脑实质外,边缘清楚,呈实性或囊 实性,常见囊变,偶尔钙化与出血。肿瘤与邻近脑实质 (桥脑及小脑)之间可见裂隙状脑脊液间隙。
2020/4/29
1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与完全囊变的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蛛网膜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特点与脑脊液一致,DWI呈低信 号,增强后不发生强化。 表皮样囊肿虽也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但信号常不均匀,内混 杂絮状等信号,且肿瘤呈“见缝就钻”的生长特点,DWI呈高信号 ,增强后无强化。 完全囊变的神经源性肿瘤可见到增粗的颅神经与之相连,囊内 可见分隔,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
2020/4/29
16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左侧桥小脑 角池增宽, 见囊性长T1 长T2信号影 ,DWI呈高 信号,增强 扫描未见强 化,病灶沿 蛛网膜下腔 蔓延生长。
2020/4/29
17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18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10
三叉神经瘤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三叉神经瘤是发病率仅次于听神经瘤的神经鞘瘤, 肿瘤沿第V对颅神经的走行生长,可累及神经的脑池段和 其在岩骨尖的Meckel腔部分以及海绵窦段。肿瘤常分为 三型:中颅窝型、骑跨型和后颅窝型。MR表现中颅窝型 及后颅窝型肿瘤常为圆形或类圆形,骑跨型则表现为哑 铃状,信号特点与听神经瘤相似,特征表现为三叉神经 增粗与肿瘤相连续、Meckel腔扩大、颞骨岩部骨质吸收 或破坏、跨越中后颅窝呈骑跨式生长。
2020/4/29
20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CPA肿瘤与邻近部位突入CPA生长的肿瘤的鉴别
小脑半球和脑干的胶质瘤在MR主要表现为边界欠清,病灶周围 可见明显水肿带,肿瘤的中心不位于CPA而位于小脑或脑干,增 强后不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主要见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可发生囊变,增强后呈 不均匀明显强化,无明显特征性,鉴别诊断较困难,须结合临 床资料及病史。
2020/4/29
7
2020/4/29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肿瘤位于右侧 桥小脑角区,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等高 信号,增强扫 描呈明显强化 ,肿瘤与小脑 幕广基地连接 。
8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仁 爱 |精 诚 |融 汇 |卓 越
2020/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