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合集下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2 R4 6 1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9 5 ( 0 0 1 - 6 90 1 7 — 4 5 2 1 ) 51 4 2
尿 中 有 形 成 分 是 临 床 检 验 工 作 中 检 查 较 多 的 内 容 ]也 , 是疾 病诊 断 、 别 诊 断 、 效 观 察 、 病 复发 监 测 甚 至 健 康 体 检 鉴 疗 疾
石 合 并 肝 硬 化 1 口] 浙 江 创 伤 外 科 ,0 9 1 ( ) 4 6 5例 . 2 0 ,4 5 :5 —
45 7.
[] 解 文 刚 , 5 贾健 珑 , 克 , . 硬 化 合 并 胆 囊 结 石 的腹 腔 镜 石 等 肝 胆 囊 切 除 术 [] 基 层 医学 论 坛 ,0 92 :7 —7 . J. 2 0 ,6 7 67 7 [] 徐 明 高 . 腔镜 胆 囊 切 除 术 治 疗 肝 硬 化 6 6 腹 3例 g] 中 国 民 J. 族 民间 医 药 杂 志 ,0 9 1 ( 7 :11. 20 ,8 1 ) 1-2
邓 庆英 综 述 , 敦康 审校 ( 石 武警 重庆 总 队 医院检 验 科 40 6 ) 0 0 1
【 键 词 】 尿 有 形 成 分 ; 自动 分 析 ; 显微 镜 检 查 ; 干化 学 过 筛 关
D1 :0 3 6 /.sn 1 7 — 4 5 2 1 . 5 0 0 0 1 . 9 9 j is . 6 2 9 5 . 0 0 1 . 7
[3 1 ]李 铁 , 曙 光 .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术 中不 同气 腹 压 力 对 人 体 王 腹
肝 功 能 的影 响 I] 消化 内科 ,0 2 1 4 :6. - . J 2 0 , () 2 3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等。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测、免疫检测和自动化分析。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尿液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尿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显微镜检查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直接观察,通过不同的视野和倍数,可以发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有形成分。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另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尿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者沉淀等,从而间接检测出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化学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特异性,将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存在转化为可见的信号,以便于医生的诊断。

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通过识别和中和外来物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免疫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将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作为抗原,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其存在。

如果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该抗体对应的抗原,即有形成分。

免疫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自动化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分析仪器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分析仪器利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等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尿液中的多种有形成分。

这类仪器具有高效率、低误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自动化分析中,尿液样本经过处理后,被加入到仪器中进行检测。

仪器通过读取和分析样本中的有形成分,将其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结论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是医学检验中的重要内容,它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 层。
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 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 称为肉眼血尿(macroscopic hematuria)。
尿液中的红细胞
尿液中的红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 高渗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呈锯齿形、棘形等; 低渗尿中红细胞胀大,呈环形红细胞或者影红细胞。
Fuchs-Rosenthal血细胞计数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比较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他
检查
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人尿中排出红细胞甚少,如每个视野见到1-2 个红细胞时应考虑为异常。
尿液中的吞噬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鳞状上皮细胞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左右,细胞 核圆形较大,核膜很厚。常为多边形,胞质中 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怎样标准化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怎样标准化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怎样标准化根据尿液的有形成分进行分析,尿液的有形成分泛指来自泌尿道并以可见的形式排出、渗出、脱落所形成的物质总称。

在检测时,通过离心方式得到的浓缩尿有形成分,便称之为尿沉渣。

尿液的有形成分检测是医院的一项重点检测项目,与理学检测、化学检测共同构成尿常规检测的全部内容,三者相辅相成。

在尿液有形检测上,临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泌尿系统的各部位变化,并对患者潜在的泌尿疾病进行定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尿液检测的有形成分种类较多,可分为有机成分以及无机成分。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的设备不断更新,提供了全新的检测指标。

因此,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必须实现标准化,发挥自身特有的临床价值。

早在1991年,美国就提出了全新的尿常规分析标准文件。

又在1995年,在现有基础上更新了尿液分析、尿液标本采集等标准性文件。

我国在20002年颁布了全新的《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行业标准》。

因此,通过自动化设备检测尿床有形成分,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泌尿系统。

但目前在检测上,出现以下几项利与弊。

首先,干化学尿液分析检测是基于粒细细胞浆内的酯酶。

因此,只能测定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细胞,有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

若患者服用还原性食物或药物,也可使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

其中,患者服用维生素C最为明显。

但干化学法也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检测破坏细胞释放到尿液中的脂酶,证明粒细胞的存在。

在尿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系统中,尿流式检测细胞分析系统对各种信号进行分析、识别、计算,以得到细胞的大小、长度、强度等[1]。

随后,进行定量报告。

因此,智能化程序较高,可报告多项参数。

但仪器对于形态异常的成分不能准确辨别,当尿液中含有大量的霉菌、结晶以及尿液沉淀时,有可能将其误判为血细胞。

也正因为这样,我国医疗领域集中改进,引入了机械视觉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

这种全新的系统采用数字成像原理,通过数字摄像机以及显微光学系统进行识图,对尿液中的尿有形成分进行分类计数,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尿液分析技术。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检查:目前,尿沉渣检查虽可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

但迄今为止,仍无任何一种仪器可以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同时也是最重要参考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整理繁琐费时。

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2)巴氏染色法: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3)其他特殊染色: ?尿沉渣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抗体染色和酶免疫化学染色法:可清晰地辨别各种细胞、管型的形态结构。

?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根据粒细胞含过氧化物酶的特点,可鉴别不典型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并可区别中性粒细胞管型及肾上皮细胞管型。

?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

?阿利新蓝、中性红等混合染色:可辨别白细胞种类和细胞存活情况;区分正常红细胞、小红细胞、影红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种类。

(5)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识别脂肪管型中的脂肪成分,如胆固醇酯,在管型的黑色背景中嵌有大小不等的明亮球体,中心为黑色的十字架形状,又称马尔他十字;鉴别和确认尿沉渣中各种结晶。

2.仪器法: 灵敏度较、重复性好,速度快,效率高;但目前尿沉渣分析仪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作者:唐文君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7期【摘要】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

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

(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

(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分析
红 细 胞 上 缺 乏 ( 抗 原 为 RH 阴性 , D 抗 原 为 RH 阳性 。 应 D) 有
应 。 目前 有 的 医 院 只 用 盐 水 相 配 血 是 有 危 险 的 , 因不 规 则 抗 体
多 为 l G类 不 完 全 抗 体 在 盐 水 介 质 中 不 反 应 , 往 被 忽 视 而 造 g 往 成 血 型 不 相 容 的 输 血 反 应 , 果 严 重 , 至 导 致 死 亡 。 所 以 临 后 甚
这 样 才 能确 保 每 一 位 患 者 输 血 以后 不 发 生 有 害 反 应 , 且 红 细 并
些 抗 D 血 清 却 不 凝 集 。 表 现 出此 类 反 应 的红 细 胞 称 为 D 型 , D 表 示 一 种 弱 的 D抗 原 表 型 , “ 即单 个 细 胞 上 D 抗 原 数 量 低 于
检 查是缺一不可 的。
剂 定 型 时若 发 现 R D) 性 标 本 或 反 应 强 度 弱 的 标 本 , 视 H( 阴 应
为 非 正 常标 本 应 进 一 步 认 真 分 析 其 特征 排 除 弱 D、 弱 D 和 不 极 完 全 D。尤 其 是 血 站 , 将 弱 D、 弱 D 和不 完 全 D 作 为 阴 性 若 极 献 血 者 是 极 不 安 全 的 。原 则 上 , 血 者 为 弱 D 者 应 作 为 D 阳 献 性 供 血 者 ; 者 为 弱 D者 应 作 为 阴 性 受 血 者 。 患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1 0 0年 1 0月第 3 卷第 1 1 O期
It a d O tbr2 1 , o 3 , o 1 n L b Me , c e 0 0 V 1 1 N . 0 J o .
做 到对 献 血 者 每 份 标 本 做 AB 反 定 型 。但 医 疗 机 构 , 其 是 O 尤

20尿液有形成分检验(2)

20尿液有形成分检验(2)

蜡样管型
有蜡烛样高度折光, 质地较厚,外形宽大,易 折断,边缘常见裂纹。 此种管型出现提示局 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有 少尿或无尿现象存在,说 明肾病变严重。见于慢性 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 不全及肾淀粉样变。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有脂肪 滴或脂肪变性的肾上皮细 胞而成。脂肪滴大小不等 ,圆形折光性强。见于慢 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 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制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特别是 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T-H)糖 蛋白,这是形成管型的基础。 ★肾远端小管曲部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 的能力。 ★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和一过性尿 积滞。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离心未染色法
离心标准:10ml,400×g,5分钟,0.2ml, 20ul。 检查方法:标准化定量计数板法 直接涂片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离心染色检查法
为了提高鉴别病理性有形成分和提高白细 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 和真菌的对比度,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尤 其防止漏检透明管型,可在染色后进行检查。 染色方法有:SM染色、S染色、瑞吉染色 、巴氏染色、苏丹Ⅲ染色、免疫化学染色等。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病理结晶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 皮,又叫小圆上皮细胞。 此种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多 边形,较白细胞大1倍~ 1.5倍,核大而圆、核膜厚 、胞质内常有颗粒、脂肪 液及小空泡。正常尿中不 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上皮细胞管型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1. 概述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它是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各种固体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结晶体等,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红细胞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存在可以是由于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因素引起。

通过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并且有助于进一步诊断疾病的原因。

3. 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增多通常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一步诊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时进行治疗。

4. 细菌细菌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尿中的细菌,有助于及时确定诊断,并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于尿中溶质过多而产生的,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不同形状和类型的结晶体,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结石、痛风等疾病。

6. 其他形成分除了上述的形成分以外,尿液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有形成分,如脂肪滴、管型、颗粒管、上皮细胞等,这些有形成分的存在也都可能与患者的疾病状态有关。

7. 结语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及时进行检查,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7. 进一步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不仅仅是简单的肉眼观察,更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尿液中发现红细胞增多,除了肾小球疾病外,还需要进一步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引起的出血情况。

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引起,也可能是慢性肾脏疾病的表现,因此需要综合分析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因。

这些细致的分析和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液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是由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清晰度极
高的光学硬质塑料制成(图5-1)。
2. 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
【方法学评价】离心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的方法学评价见表5-
30。 图5-1 FASTREAD10尿液 标准化沉渣定 量计数板
【报告方式】 (1)定性或半定量法 细胞:最低~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 均值/HP。 管型:最低~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 均值/LP。 结晶、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虫卵:报告 方式见表5-31。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 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3。
2.Sternheimer(S)染色法 Sternheimer (S)染液的主要染料是阿利新蓝(alcian blue) 和派若宁(pyronin)。经染色后,细胞核及管型 基质可被阿利新蓝染成蓝色,胞质及核糖核酸 (RNA)可被派洛宁染成红色,在红与蓝的明显 反差下,易于对比观察,细胞成分更清楚,特别 是病理成分更容易辨认。Sternheimer(S)染色 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4。
【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 病变。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急性坏死性病变。肾移植术后大约1 周,尿液内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 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可见 上皮细胞管型。 (1)脂肪颗粒细胞:慢性肾炎、肾梗死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 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的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
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
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
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Dysmorphic? (肾小球由来)
精选ppt
11
红细胞
➢ 正常红细胞
➢ 畸形红细胞: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 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 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 常形态。
精选ppt
12
正常红细胞
无染色× 400
精选ppt
13
畸形红细胞
皱缩红细胞,无染色 × 400
炸面包圈样红细胞,无 染色× 400
尿液有形成分 形态学检查与临床意义
精选ppt
1
检测方法
➢ 尿液干化学法 ➢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 尿沉渣分析仪法
精选ppt
2
一、尿干化学分析仪
方法学评价
➢ 优点:标本用量少;速度快;准确度较高;适用于 大批量标本筛检。
➢ 缺点: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不能判断红细胞形态; 不适用于肾病患者;易受外源性物质干扰。
▪参考值: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精选ppt
31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底层小圆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尾型上 皮细胞)
精选ppt
32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精选ppt
35
尿液管型检查
精选ppt
36
➢透明管型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病理情 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 持续出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精选ppt
37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尿液有形成分和尿分析仪

尿液有形成分和尿分析仪

未染色标本
SM染色标本
尿液有形成份检验方法学比较
其她检测方法
· 12小时尿沉渣计数(艾迪氏计数)
· 正确测量12h尿量, 充足混合。取混匀尿液 10ml, 置刻度离心管中, 1500r/min离心5min,用
吸管吸弃上层尿液9ml, 留下1ml, 充足混匀。吸
收混匀尿液1滴, 注于血细胞计数板内。细 胞计
见于:
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症, 如 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堆出现提醒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
肾移植术后1周, 尿内可出现较多肾小管上皮细胞, 随即逐 步降低至恢复正常, 但如放生排斥反应, 则尿中可再度大量 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
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含铁血黄素, 则提醒有慢性心力衰 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
尿液有形成分和尿分析仪
学习内容
1.掌握尿液沉渣检验多种方法 。 2.掌握尿液中多种细胞和管型形态及其临
床意义 。 3.掌握尿液沉渣中多种结晶形态。 4.掌握尿液分析仪操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 . 检验方法
尿沉渣是尿有形成份经离心沉淀、在显 微镜下见到尿有形成份。这些成份可来自肾 脏或尿道脱落细胞、形成管型、结晶和感染 微生物、寄生虫等。
积, 血红蛋白丢失。
血尿
· 健康成人二十四小时尿中红细胞不超出100万个, 随 机一次尿假如不离心浓缩, 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离 心浓缩后高倍镜视野下偶见。
· 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可见1~2个红细胞, 即为红细胞增多。
· 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 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 血色, 称为镜下血尿。
· 病理性结晶: 是因为多种疾病原因, 在尿中出 现或者因为某种药品在体内代谢异常而出现 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

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
(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

(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

(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
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

其他包括定量法、染色法、等。

现分别叙述如下。

3.1传统的镜检法混浊的血性或脓性尿及体液,由于离心后红细胞、白(脓)细胞大量沉淀于管底不利于计数,因此可采取直接涂片镜检;而一般尿液及清晰的其他体液均要求离心。

问题是离心条件必需标准化,否则结果无可比性。

手工镜检的局限性还在于。

(1)重复性差,检验人员主观性强;(2)步骤繁多,是劳动
密集的操作流程(按工时单位制计算每份尿沉渣需时8 min);(3)手工准备标本,无条型码输入数据易造成分析前错误;(4)增加实验室污染的危险;(5)需有经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6)离心条件、显微镜、玻片等未作具体规定;(7)实验室操作随意性强、标本未标准化留取;(8)判断结果以定性“+”、“++”、“+++”等为主,缺乏可比性。

3.2标准镜检定量法针对传统检查法随意性大,结果变异大,判断不标准、结果不统一,无可比性,报告方式可因人而异等问题,中华医学会临床检验学组提出“尿沉渣检验标准化建议”。

对材料和器械、标本的收集及运送、尿沉渣检验具体操作步骤,应报告的尿沉渣内容均明确规定。

而显微镜要求有内置光源、光线强度可调、应具备40倍、10倍的物镜。

并对标本的收集、运送、接受均作了明确规定。

“建议“中的规定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的推广应用。

有形成分定量除使用晨尿直接冲入计数池,还可采取定时尿如12 h(Addis计数):留取12 h尿液,测定尿液中管型,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有形成分后,计算总量,用以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近年来为方便患者留取尿标本,规定采用晨5∶30~8∶30内的尿标本,这3 h晨尿(不加防腐剂)新鲜及时检查上述有形成分,定时、定速离心、留取定量沉淀物充入计数池后计数,再换算成1 h结果,得出1 h各有形成分排出数。

本法由于时间短,方便患者留标本、对有形成分的影响比12 h留尿少,且不受饮食限制以致技术误差少,干扰因素较少;因此适用于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连续动态监测,以了解血尿、脓尿治疗效果。

3.3尿有形成分染色检查法为了提高检查尿有形成分检验质量,防止病理成分管型漏检,防止将粘液丝、棉、毛纤维误认为管型,防止将酵母菌、草酸钙结晶误认为红细胞,防止将上皮细胞误认为白细胞,可采用染色法后镜检。

尿有形成分经不同染色液色素对比染色后,形态、结构、清晰而易于识别。

选择染色法有单染色、复合染色、活体染色及特殊染色等。

在显微镜下各种有形成分,特别是管型形态清晰可辨,但染料品牌、染色温度、pH、渗透量等因素对染色有明显影响,贮存久未密闭的染色液,浓缩后红细胞明显变小,应予注意。

总之,尿液分析中有形成分的检查近10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已出现多种不同自动化仪器代替工作量大的手工仪器,但还只是初筛病理成分,常可出现假阳性,甚至一定的假阴性。

用显微镜复查复核异常标本仍是确定有形成分的金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