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一)

合集下载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论文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论文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论文摘要:礼貌是现代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人们创建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礼貌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言语行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赋予礼貌不同的文化内涵。

通过比较可知,中西方的礼貌原则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是由于礼貌原则受中西方在历史、文化、社会、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行来适应交际场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交际双方积极合作,为和谐交流打下基础。

一、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

他认为人们说话不仅有所述,所为,还会产生言语的后果。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他认为人们有时会出于礼貌需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

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不仅能维护交谈双方的地位平等,还有助于双方关系的促进。

在东西方交往方面,各自有不同的注重。

东方国家,如中国好日本,更为强调谦虚准则,而英语国家则更为看重策略准则。

以上这些准则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其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产生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社会人们遵循的礼貌准则,与西方国家所遵循的原则有很大的不同。

二、西方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总结P.Brown和S.Levinso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6原则。

Leech认为,人们违背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最根被原因是他们要遵守另一个原则——礼貌原则。

Leech从语用学(Pragmatics)和人际修辞学(Interpersonal Rhetoric)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也为人们礼貌用语的正确之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与遵循的标准(Leech,1983)。

其内容有:1.得体原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

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

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关键词:中国菜名;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Abstract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s rich and profou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foreign gues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dish names on the menu have a good indication for people. It vividly expresses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and good moral. At the same time, as our country increasingly has inter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dis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foreigners.However, different Chinese food cooking ways, rich food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ong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for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ragmatics 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area of diet. Samely,advertisement is an cross-cultural activity ,so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agmatics principle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agmatics involves various aspects of theroies,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Keywords: Chinese dish names; Face theory;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advertisement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 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引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什么是礼貌行为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会存在差异。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一直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原因。

一、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1.直截了当VS委婉曲折在交流方式上,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而中国人则更善于使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提出请求时,西方人可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中国人则会通过言外之意或者暗示来表达。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性,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含蓄性。

2.控制话语VS尊重他人在对话交流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控制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寻求共识。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二、身体语言上的差异1.空间距离VS亲密接触在身体语言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亲密接触和身体接触。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边界和自我保护,而中国文化强调亲密关系和集体意识。

2.眼神接触VS礼貌避让在眼神接触方面,西方人注重眼神接触和直视,视对方为尊重的表现,而中国人则注重礼貌避让和眼神轻视,视直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权利和表达,而中国文化强调谦逊和尊重。

三、社交场合上的差异1.个人独立性VS社交关系在社交场合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性和私人空间,更倾向于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一对一交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更愿意进行团体交流。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表达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合作和社会关系。

2.时间观念VS灵活安排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注重准时性和时间管理,更愿意按照计划和日程安排行事,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灵活安排和相互关照。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效率和个人时间,而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和团队时间。

结论: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存在于语言交流方式、身体语言和社交场合等方面。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

浅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

浅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语言是我们的思维工具,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那就不难论证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了。

不同语言所传递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中西方语言在社会交际中都会使用礼貌原则来更好地表情达意,但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表现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双方对礼貌原则理解的差异,而这个问题如不能得到恰当解决,就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一不可逾越的阻碍。

1.语言学上的礼貌原则1983年,英国学者利奇(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对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合作原则的补充、解释和完善。

格莱斯指出会话的言语含义是一种现象,即字面意思之后都会隐含某种言外之意。

而合作原则的目的就在于解释会话含义,是使说出的话语更加趋近于交际的双方共同目的。

其中会话有四种准则:一是质准则,即说话要真实,不能说没有充分根据的话,不能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二是量的准则,即说出的话要包括理解它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既不过,又不及;三是关联原则,即说话应该有关联,包括目标、语境、交际双方的关联;四是方式准则,即言语交际要明晰、有层次,不能晦涩,不能有歧义。

美国分析学家赛尔(Searle)发展了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人际间的交流是一种合作,而语言是一种施为行为。

利奇认为人们不用直接的言语行为,而用间接地言语行为,就是因为礼貌原则的存在。

2.中西方的礼貌原则2.1中国的礼貌原则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中国古代社会所遵循的“礼”,即上尊下卑,君臣父子,长幼有序。

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身份及与其身份相配的权和义务,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表现方式是人际交流、互通有无,而只有遵守“礼”节,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摘要] 礼貌原则是中西方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着力介绍了以利奇为代表的西方礼貌原则,并介绍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由此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合作原则可以看成是跨文化语用的最高原则。

[关键词] 礼貌原则;差异;跨文化语用;合作原则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得很快的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

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在语言教学、文化对比研究以及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被普遍认可。

其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跨文化语用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奇的礼貌原则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利奇为了弥补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不足而提出了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虽可解释话语意义与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充分解释为什么人们既要遵守合作原则又要违背合作原则的语言现象,所以利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他的会话交际礼貌原则。

他的礼貌原则分为六个准则:(1)策略准则(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是以英语国家文化或西方文化为背景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质疑。

维特根斯坦(1991)在评价言语行为理论时曾说塞尔等人的会话逻辑理论都认为美国白人的说话方式代表了人类一般的说话方式。

他的这一评价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礼貌原则。

利奇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说:“本章对这一论题未论述的另一方面是与人际修辞有关的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类型研究。

至今我们对不同文化间在这一方面的了解是带有趣闻轶事性质的,比如有这样的观察:有的东方文化国家(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强调‘谦虚准则’,英语国家则更强调‘得体准则’和‘讽刺准则’。

”由此看出,利奇并未对东方文化进行过详细考察,那么他由西方文化背景得出的礼貌原则对其他文化的适应性是值得怀疑的。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作者:刘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2期摘要中西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在其内涵、方略及侧重点上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文章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语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引出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称呼语问候语一、引言Geoff Leech(1983)提出礼貌原则是一系列解释在会话交流中如何运用礼貌的规则。

他定义礼貌是建立和保持礼让的行为模式,即在社会交流中,参与者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中参与互动的能力。

由于文化差异,这些原则会因内容、重点和策略而不同,并且有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比研究礼貌原则,以便获得更有效地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没有礼貌作出判断。

例如,在早上,对跟你第一次见面的人问候早安是礼貌的,而询问西方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称呼西方人的名很可以的,但直呼中国人的名则是不恰当的。

由此推断,礼貌原则称呼,问候,感谢,道歉等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有待我们探讨和研究。

二、差异调查(一)称呼语在沟通中,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来称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持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有些称呼是礼貌、诚信的,但是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可能不被接受。

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对称呼原则加以关注和解释。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姓氏和名字?我们都知道,中西方人名都由两部分构成--姓和名。

但姓名的顺序和用法是不同的。

在中国,姓第一,名随后,但在西方,这一顺序正好相反,例如:黄(姓)立行(名); Linda Jane(名) Chapman(姓)。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明确英文的姓和名分别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称呼。

在中国,对于名为李毕菽的人,最普遍的称呼有李师傅,李先生,李毕菽,毕菽或菽;在西方,对名为Andrew Lewis的人通常称为Mr. Lewis,Andrew和Andy。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作者:王凯悦来源:《活力》2016年第19期[摘要]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交际的过程中就势必会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这不但影响国与国的外交,而且也影响着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与留学生的和谐友好相处。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呢?正确的认识中西方礼貌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加强对文化的认同,而且有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礼貌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求我们制约自己言行的行为准则,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之间对于礼貌的理解与表现有着不同的看法,平衡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礼貌表现的不同,不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热潮,中西方交际越来越频繁。

但是,如何解决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求同存异的“礼貌原则”作为解决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礼貌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这为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建立和谐融洽的跨文化交际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此文分析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中西方礼貌文化的异同之处寻求出双方和谐相处的支点,解决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由于对“礼貌原则”缺乏了解而影响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我们和外国友人的友好共处。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产生原因中西方各民族在礼貌的特征上具有许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礼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

但是在现代的西方社会,人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的权利,在他们看来礼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基础的。

然而在中国社会,更加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重视礼节性的观念,这在西方人的思想里根本是不存在的。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礼貌行为的不同(1)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礼貌行为的不同(1)

2007年第6期学术newscience摘要:中西方文化由于各种因素差异较大,两方对交际行为中“礼貌”的理解上也不尽相同。

只有正视这些差异和不同,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礼貌;礼貌准则;跨文化交际;中西方差异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礼貌行为的不同◇王丽娜(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一、西方礼貌准则的形成发展早在1975年,Grice提出了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即在人们交际过程中需要遵循数量(Quantity)、质量(Quality)、关联(Relation)、以及方式(Manner)四种准则,来达到交际顺利的目的。

然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又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总是遵守交际原则,反而还故意违反这些原则。

于是,1987年,Brown和Levinson结合了Goffman1967年的面子概念,提出了著名的“面子理论”。

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

[1]p45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倍感珍惜的东西,“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2]p61而每个参与交际的人都具有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

积极面子指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喜爱欣赏,在交际时通常表现为同意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观点,向对方表示赞许等等。

消极面子指个人拥有自主的行为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强调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全部受其所属社会团体的价值观所束缚。

而后,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Leech于1983年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英语民族的六条礼貌准则:1.策略准则(TactMaxim)。

指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少,尽量使他人多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中西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在其内涵、方略及侧重点上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展开; 文章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语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引出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称呼语问候语一、引言Geoff Leech(1983)提出礼貌原则是一系列解释在会话交流中如何运用礼貌的规则。

他定义礼貌是建立和保持礼让的行为模式,即在社会交流中,参与者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中参与互动的能力。

由于文化差异,这些原则会因内容、重点和策略而不同,并且有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比研究礼貌原则,以便获得更有效地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没有礼貌作出判断。

例如,在早上,对跟你第一次见面的人问候早安是礼貌的,而询问西方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 称呼西方人的名很可以的,但直呼中国人的名则是不恰当的。

由此推断,礼貌原则称呼,问候,感谢,道歉等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有待我们探讨和研究。

二、差异调查(一)称呼语在沟通中,如何根据个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来称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持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有些称呼是礼貌、诚信的,但是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可能不被接受。

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对称呼原则加以关注和解释。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姓氏和名字?我们都知道,中西方人名都由两部分构成--姓和名。

但姓名的顺序和用法是不同的。

在中国,姓第一,名随后,但在西方,这一顺序正好相反,例如:黄(姓)立行(名); Linda Jane(名) Chapman(姓)。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明确英文的姓和名分别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称呼。

在中国,对于名为李毕菽的人,最普遍的称呼有李师傅,李先生,李毕菽,毕菽或菽;在西方,对名为Andrew Lewis的人通常称为Mr. Lewis,Andrew和Andy。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比较研究
 ̄_u— . __ ‘
2 1 0 1 NO ? 9
. - —
c h 。 Ed .

I 。 1 Her d 。 。 al
科 教 论 坛
中西 跨 文化 交 (. 1 中共湖 南省委 党校 ; 2 湖南行政 学院 长 沙 4 0 0 ) . 1 0 6
准则 :
( ) 体 准 则 : 尽 量 不 冒 犯 别 人 或 使 1得 ①
美 国 媳 妇苏 珊 ( u a ) 她 的婆 婆 张 太 S s n与 太 在 机场 的 对 话 , 太 太 的 儿子 为 他 们 翻 张
译。
貌 总 是 和 谦 卑 紧 密 相 连 , 话 人 把 自 己放 说 在较低的位 置上以示对听话者 的礼貌 , 这 是因为受儒 家文化的深刻影 响 , 文化 斟 汉 的人 交往 强调 内敛 、 和的 中庸 之道 ( 平 黄
在 别人 征求 意 见的时 候 , . n 的非 Mr Ya g
2 礼貌原 则的跨文化差异
不 要 再 减 肥 了 , 体 健 康 才 最 重要 哪 ! 身
常含糊 的 回答 “ h n y u 会令 对 方 茫然 T ak o ” 不知 所 措 。 答 复英 美 人 的 邀 请 时 , 明确 在 要 是 接 受 还 是 不 接 受 , 棱 两 可 的 回 答 会 使 模 对方 迷惑 不 解 , 至 认 为 对 人 不 真 诚 。 甚
苏珊 : a k y u!Th a o y u. Th n o e sme t o
丈 夫翻 译 : 谢谢 妈 妈 , 祝 您身 体 健康 。 我
之 称 。 国 人 在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下 中 形 成 r 自己 特 定 的 礼 貌价 值 观 。 日 国 根 益 于 张 太 太 的 儿 子 对 中西 文 化差 异的 成 功 交 际 产生 直 接 的 影 响 。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 顾 在 由 据 汉 语 言 文化 的有 关 礼 貌 的 渊源 提 出 了汉 驾驭 。 上 述 对 话 中 , 太太 虽 然 接受 儿 媳 于 价 值 观 体 系 的 不 同 , 国 人 和 外 国 人往 在 张 中 语 占 文化 的4个 方 面的 礼 貌特 征 : 重 、 尊 谦 妇 的邀 请 去 美 国纽 约 , 中 国人 讲 究 含 蓄 , 往 对 同 一 事 物 的 思 维 、 解 和 说 法 不 尽 一 但 理 逊 、 度 热 情 、 雅 , 时 还 总结 出 了 汉 语 不能 直 接 表 露 或 者 至 少 不 能 立 刻表 露 自己 致 , 至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态 文 同 甚 言文化的5 条准 则 : 的 态 度 。 英 美 文 化 注 重 明确 具 体 , 这种 而 在 () 己尊人 准 则 ;2 称呼 准 则 ;3 文雅 1贬 () () 准 则 ; ) 同准 则 ;5 德 、 、 准 则 。 ( 求 4 () 言 行 原 则 的 比 较 , 们 可 以 发 现 中 西 方 礼 貌 原 我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文 化教 育 I I j
史 媛

中西礼 貌 原则 差 异 的文化对 比研究
( 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 学院, 扬 江苏 扬 州 2 50 ) 20 0
摘 要: 礼貌是一种普遍 的社会 现象, 普遍存在于各种语 言和文化 中, 在人类 交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根据 Bo n L v s 的“ r 和 eio w n n 面子理论 . L eh的“ ec 礼貌原则” 以及 中国学者顾 日国总结的 汉语言文化礼貌 , , 针对 中西礼貌原 则的异 同进行对 比分析 , 并从 文化 的角度分析 了造成差异的原
因。
关 键 词 : 貌 原 则 ; 语 文 化 ; 语 文化 礼 汉 英
懂礼貌。其重要内容是“ 先用雅言, 禁用秽语; 多用 美后 往 往贬 低 自己 , “ 里, 里”“ 常说 哪 哪 ,这是 我应 礼貌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 也是一种语言现 委婉语 , 少用直言” 。球 同准则: 求同就是注意人 该做的” , 等 这使西方 人 感到 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 象。礼貌语言行为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 与其历史渊 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 而丢了蕊子, 不礼貌。西方文化中, 人们常采取转 源、 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 同 谐一致。交际双方尽量减少分歧, 尽量和谐一致 , 移或降低对方的赞美来表示谦虚 , 而不是直言否 的文化导致了礼貌原则的差异,也 随之带来了沟 满足对方的要求, 同对方。 言行准则: 赞 穗 指在行 定 对 方 。 通的误会。因此 ,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对于 为动机上尽量减 、 付出的代价 ,增大他 ^的 !也人 1 4礼貌差异的成因 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交际能力非常必要 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 自己的好处, 说小 41思维方式 . 2中西 方礼 貌原 则 自己付出的代价 。 在西方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唯一的神所 2 rw lBo n和 L v sn的 “ ei o n 面子理 论 ” 3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 创造和控制的, 逐渐形成了二重世界观。 他们对待 Gf a “ o m n把 面子” 界定为“ 一个人在某~具 3 . 同处 1共 世界的态度趋于客观 、 理性 , 人们相互平等 , 思维 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 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对人类的言行举 I E 都具有 模式是线性 , 直接, 分析性的。 而中国, 们认为世 ^ 的正面的社会价值 ,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 普遍的概括眭。 其 I都是设身处地为他 ^ 着想, 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和谐组合而成的有机 创造的 自我形象” 。 尽量减少他人的付 出和反感 , 增大他人的好处和 整体,形成了整体世界观。人们对待世界更由主 1 1 英 国学 者 Bo n和 L v sn沿用 G f n 赞同, rw ei  ̄ n o ma 给足他人面子 , 增加对人的同情 , 扩大双方 观 , 思维模式是曲线, 问接, 感性的。 的“ 面子” 概念, 提出“ 面子f 论” 其 设定, 5 i 拴 。 参加 的—致性等等。中西方礼貌原则都是为了特定的 4 . 值取 向 2价 交际活动 的人都是典型人 ,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 交际 目 , 的 其应用都是根据其不同的谈话 内容, 不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主 义, 以个人为中心, 言谈 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 面子” 即是 同的对象和场合, 由具体语境和目的决定 的, 具有 举止只要不妨碍他 ^,一切 由个人 自主并为之负 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 定的指导性和适合性。 责。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 个 的 “ ^形象 ”分为消 极面 子和积 极 面子 。消极 面 个 , 3 . 异性 2差 重视 , 个人的情绪 、 、 愿望 目的和隐私都得到特别 子指有 自主的权利, 不希望别人强加于 自己、 干涉 3 . 子 .1面 2 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现。对个人的自由、 权利、 独立 自己的行 为 。积 极面 子指 需要 得到 对方 的承 认 和 从 Bo n和 L vno rw eisn的面子理论来看 ,面 的尊重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反之则是 “ 喜爱, 与对方达成共识。 子”是—个公共的 自 我形象, 以 是 个人价值观为 不礼貌 的。 Be n和 L v sn rw ei o 将危及言说者 面子 的言 基础的, n 着眼于个体的。 个僻 下保: 全个 相反 ,中国文化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的价值 语行为称为“ 损害面子的行为” 受损的既可能是 人的“ 。 脸面”个人的面子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观 , ,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社会、 群体对个人 说话 人的面子, 也可能是受话人的面子 ; 既可能是 面子不 仅包 括 积极 面子还 包 括消极 面 子。 消极 面 的约束 ,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 而强调群体 的作用。 积极面 子 , 能 为消极 面子 。 亦可 子 的核 心就 是是 个 人隐私 和 自由 ,所 以任何 可 能 中国人重集体主义 , 做事总爱“ 面子”以贬抑 自己 , 任何理性的交谈者都会尽量 回避损害面子 阻碍他人 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 来突出他 ^或群体。 人们以群体为中心, J个 ^ 强{ 哥 的行为, 或采用某些策略将损害降到最低。 说话 人 面子, 是不礼貌的。侧重于个 ^ 义的西方文化中 在群体成员中的适 当地位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个 主 会根据面子的损害大小相应选择以下五种策略a 更偏重“ 消极面子” 中国人考虑的主要是“ 。 积极 人的情绪、 愿望、 目的、 隐私等相对于群体来讲无 直 言 ; 积极 礼貌 ;消极礼 貌 ;婉 言 ; 回避 。 h & d e 面 子”不 会 因为 主动 去帮 助别 人而 损 了 “ 极 面 足轻重, , 消 它们必须让位于群体的考虑。 2. ec 2 L eh的‘ L ‘ 貌原则” 辛 子 ” 。 5结 论 英 国语言学家 Leh将语用原则分为“ ec 人际 3 2称 呼准 则 2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要普遍遵 修辞”和“ 篇章修辞 ” 两大类 , 礼貌原则属于人际 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 地位、 角 守的原则 , 但其内涵, 准则可能由于各个民族之间 修辞的范畴。他根据英国文化特点提出了6条礼 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 ,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 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西方文 貌原则 :得体准则 :使他人受损最小 ; a 使他人受 关系的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西方在称谓 化背景下提出的礼貌原则在汉语言文化中未必适 惠最大。h 慷慨准则:使 自身受惠最小 ; 自身受 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中国文化注重长幼尊卑, 使 称 用 ,认 识 中西 方原 则的差 异 可以帮 助 学习者 减 少 损最大。a 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低别人 ; 尽量多赞 呼十分复杂 ,因此称呼准则被特别提 出以显其重 语言学 习中的负迁移, 增强跨文化意识 , 提高语用 誉另J J l 人。d 谦虚准则:尽量少赞誉 自己; 尽量多贬 要 。中 国人 常用 姓 加上职 务来 称 呼别人 , “ 能力 。 如 王校 低 自己。e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 长” ;也常把亲属称呼语外化使用 , 如称呼比自己 参考 文献 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男人的 年 长的人 “ 爷 ”“ 奶 ” ;老 ” 中国代 表 着 见 【 o n J f 爷 、奶 等 “ 在 l w ,G & L v s n r e i o ,& S m nvras o n o e u iesl f 反感;尽量增YXN人的同情。 ./ , 多识广 , 足智多谋 ,小” “ 代表关系亲近, 常有“ + ln ug sg oin s p eo e aM] C m 小 ag aeua ̄plees hn m n[ . a - t rd e Un v r i P e s 9 . y L eh的礼貌原则明确指出区分礼貌与不礼 姓” 老 + 的称呼, ec 或“ 姓” 在英语文化里却是不礼貌 b i g i e st r s ,1 78 貌行为的标准 ,同时也指出礼貌行为既是一 种非 的。 一 2 1 礼貌, 用与文化田. 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在西方 , 熟人间直呼其名( 不含姓) , 正式场合用 【顾 日国. 9 24 对 称的行 为 。 MrMi 、 S , 、 s Mr等 只有极少数职务、 s 职称能用来称 1 9 , 2 顾日园的礼貌准则 3 呼 别人 , 如总 统 、 医生 、 士等。 博 [1  ̄ . 编语 用学概要 I 上 海 : 海 外语 教育 34 7 - 新 】 上 出版 社 .9 9 19 . 我 国语 言学家顾日国(9 2总结 了与汉 语 19 ) 3 3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 2 言文化有关、 中国特 色的五种礼貌准则 :称呼 带 a 4贾玉新跨 文化 交际f . Mj 上海 : 海 外语 教学 出版 上 赞誉准则是尽量多赞誉别人,谦虚准则是尽 『l &,9 7 准则: 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使用恰当的称呼 量多贬低 自己, 两者与贬己尊人准则是统一 的。 一 但  ̄ 1 9 . 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b 己尊人准则: 发生冲突时, L 贬 中国人更注重谦虚准则, 西方人更多 作 者 简 介: (9 37 )女 , 苏省扬 州市 史媛 18 ,~ , 江 指谓 自己或与 自己 相关的事物时要“ , 谦 ” 使用赞誉准则。 贬”要“ ; 在西方, 受到赞扬时人们一般说 人,工作单位 :扬l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州 指谓 昕者 或 与听 者有 关联 的 事物 要 “ ”要 “ ” “ ak yu表示接受 , 抬 , 尊 。 t n o” h 他们认为接受赞扬可以避 系, 助教, 学历: 硕士。0 8 20 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 。 雅言准则 : 出言高雅, 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 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 是礼貌的。中国人听到赞 语学院, 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浅析礼貌原则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交际受 阻。 管 志、 尽 赞扬 升级、 评价性接受 、 历史评价 、 转移 、 回 ec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礼貌 ” “ 对有效交际 的 Leh的礼貌原则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 ,但各社 敬 、 怀疑 、 贬低 、 修饰 、 同意、 不 无视 、 求解释 请 实现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它是人际交往中极 会群体在遵循礼貌原则上所使用 的具体准则 、 等。 T ak yu 是英美社会提倡使用的回复言 “ hn o ” 为重要 的社会规范 ,约束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 实施方略因其文化差异而各有区分 。 语, 以示受恭维者的礼貌 与修养。 与英美习俗相 中要充分考虑他人 的感受。尽管 Leh提出了 ec 3中西社会之礼貌原则差异 反, 中国人 习惯拒绝或贬低恭维语的语义 内容 。 具有 相对普遍 性的礼貌原则 , 但在对 “ 礼貌 ” 的 礼貌是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 的现象 。 但在 因此就出现了笑话中“ 里哪里” 哪 的答语 。 内涵解读上 , 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们存在不 同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 , 内涵大相径庭 。 其 中华 民族是 除上述恭维语外 ,中西在隐私 、称呼 、 谦 理解 。因此 , 礼貌是个程度 问题 , 礼貌原则 的应 礼仪之邦 , 重视伦理道德。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群 虚、 邀请 、 接受及拒绝等言语行为中均体现出巨 用与文化背景及语境 密切相关。 体为主要取 向的社会 , 这是长久以来 封建社 会 大的差异 , 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充分 了解中 2礼貌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 身份制” 和差序格局影响的结果 。正如礼记中 西文化 ,在达到双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交际 言语交 际过程 中, 人们总要遵循一定 的会 所述“ 夫礼者 , 自卑而尊人 ”显然 , 。 中国式的“ 卑 能力 , 避免语用迁移 。 话原则 , 以保证达到有效交际的 目的。 美国哲学 己尊人” 与西方的礼貌原则基础有着本质 区别 。 4结 论 家及语 言学家 Gi 提 出了系统 的合作原则 : 对西方 而言 , re e 人们追求 自我实现与 自由平等 , 重 Toa hm s曾指出( 93 , 19 )语法错误可能使人 包括 数量 准 则 ( uni x 、质 的准 则 视个人权力及隐私 , Q aty Mai t m) 追求人际间的平等一致。 不愉快 , 当意识到说话人 的语言能力时 。 但 是可 ( ul “ )关 系 准则 ( e t n M x , Q at M . , i y 岫 R li ai ao m) 由于中西礼貌原则的社会文化 内涵不 同, 以容忍的。然而语用错误 可能反应出说话人的 及方式准则( anrM x 。然而 。 M n e ai m) 在实 际的 因而在礼貌原则采取的方略 , 礼貌在言语行为 粗鲁和无理 , 会被视为人格缺陷。 礼貌的表象是 言语交际中 , 存在着大量违背合作原则的语 言 方面的分布 , 相同情景中礼貌方略 的选择 , 积极 社会深层文化折射 的结果 。只有在把握 中西文 现象 。为此 ,ec 提 出礼貌 原则 , Le h 合理 的解 释 和消极面子, 礼貌与人际间社会地位的关 系 , 涉 化内涵 、 夯实言语交 际能力基础上 , 礼貌原则才 了言外之意和间接言语行为等问题 。挽救 了合 及 的话 题 等 方 面 中 皆体 现 出不 同 的 应 用 特 点 。 能更 好 的 应 用 于跨 文 化 交 际 过程 中 ,规 避 语用 作原则。 现 仅 就 中 西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恭 维 言 语 行 为及 反 失 误 , 到 有 效交 际 之 目的 。 达 从本质上讲 , 貌是非对 称性 的, 礼 从听话 应 方 略 进行 对 比分 析 ,阐释 跨 文 化交 际 中礼 貌 参考 文献 人角度感受到的礼貌言语对说话人而言可能是 原则的不 同应用。 []ec .. r cpe fPan i 【 . I 1LehGN Pi ilso rgmts M】 l n c - 不礼貌的。因此 , 说话人为了表达礼貌言语 , 就 根据美 国学者 Hebr oie ret l s和 Wosn d n L n ma r s , 9 3 ,H n l o :o g n P es1 8 o 必须有所付出 . 反之亦然。 礼貌 概念 中又存在积 等的调查 , 英语恭维语除了表示欣赏外 , 主要用 【]ere Y l rgmt s . : 2G og uePan i [ 北京 上海外语教 c M1 极礼貌和消极 礼貌 (oi e ad ngte p— 于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 psi n e i o t v av 一致性 ” 加强 巩固交 育 出版社 .0 0 , 20. lees。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 ( ins) t 许诺 、 帮 往者间的平等性关系。受我国社会差序格局的 【 何 自然. 用 学讲稿[ 】 3 】 语 M. 南京: 南京师范 大学 20. 助、 保证等 ) 和表情性( 感谢 、 祝贺 、 抱怨等 ) 言语 影 响, 汉语恭维语主要用于使对方感觉 良好 、 欣 出 版 社 . 0 7 行为。借由积极礼貌, 拉近与他人 的关系 , 使他 赏 、 利用他人 , 这是受中国文化及和谐取向的必 [J 文 仲 . 文 化 交 际 学概 论【 -b : 语教 4胡 跨 M】 京 外 | 人把 自己当做同一群体 的一员 ,以达 到寻求共 然结果。恭维语所涉话题包含两方面 , 一是 “ 相 育与 研 究 出版社 ,9 9 19 . 识 的目的。 消极礼貌常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 ( 命 貌 ” 所有物” 二是“ 及“ , 成就 ” 能力” 和“ 。 【I 5 贾玉 新 . 文 化 交 际 学【 . 海 : 海 外 语教 跨 M】 上 上 令、 指示、 请求 、 建议等 )涉及到打扰他人之时 , , 英美社会视评价女性外貌为普遍现象 , 是 育 出版 社 .9 7 19 . 并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达 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促进平等性关系、 拉近距离的有效话题 。 但在 中 f1 定芳 . 论 G o ryl eh的 语 言 观 和人 际 6束 试 efe ec f L eh ec 仿照合作原则 ,列举 如下礼貌原则 国 , 尤其在正式场合 中, 恭维女性外貌会被视为 交 往 修 辞理 论 f1 J 外语 研 究 ,9 0 4 . . 19 ( ) ( ot es Pic l) ( ) 得 体 准 则 ( at 禁 忌话题 ; Pla s r i e 。 一 i n np Tc 西方人喜欢变化和差异, 暗含某种新 m x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 的观点。 ai : 尽量 意的变化都会受到恭维 ,而中国侧重相 同与和 ( 上接 1 9页) 4 了知识 的广度 , 掘了知识 挖 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他人受益 ;二) ( 慷慨 准 谐 , 对变化的恭维远低于西方 ; 在成就和能力方 的深度 ; 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则 ( e eoi x : 量减少 自己的受 益 , 面上 ,英美社会通常是社会地位较高者对 较低 G nrsy Mai 尽 t m) 数 学 课 堂 上 , 时 地 设 置 一些 一题 多 解 的 适 尽量增大 自己付 出的代价 ;三 ) ( 赞誉 准则( D 者或上级对下级进 行评价 。 A— 对西方人而言 , 评价 例 题 ,通 过 一题 多 解 ,能 激 发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poao a :尽 量 缩 小 对 别 人 的 贬 低 。 rbt n M ̄ m) i 尽 个 人 的能 力 与 成 就 是极 严 肃 的 事 ,因 此 对能 性,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沟通知 量增多对别人的表扬 ; 四)谦 虚准则( dsy 力与成就 的恭维言语只能 由具有评价能力 的人 ( Moet 识之问的联系; 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 Mai : 量 减 少 对 自己 的 表 扬 , 量 贬 低 自 来 进行 。 xm)尽 尽 而在 中国 , 对他 人 能 力 与 成 就 的恭 维 言 可 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他 己 ;五 ) ( 一致 准则 ( g e etMai : 量缩 语通常发生在下级对上级的交际过 程中,其 目 A r m n xm)尽 e 们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 与技 能、 数 小 自己与别人的分歧 。尽量增加 自己与别人 的 的是获取上级的好感 , 取悦他 人。 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泛 的数学活动经验 。 共识 ; ) ( 同情准则( y p t ai ) 尽量减 六 S m a yM x : h m 有这样一则笑话 : 一对中国夫妇和一名美 少 自己与别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增 加对别 国朋友碰面 ,美国友人对中国男士说道 :Y u “ or 人 的同情。 W i S euid” 中国 男 士 回 答 到 :“ 里 s O bat .。 i f 哪 不 同文化背 景下的言语 规则与交 往规则 哪 里 。 ” 国友 人 对其 回答 感 到 很 诧 异 , 索 片 美 思 均不同, 包括说话人开 口说话的时机 , 说话 的内 刻 后 回答 到 “ vrw ee vrw ee 。 上 则 笑 E ey hr,ee) hr” , 容, 开始和结束会话 的方式等等。 如果忽 略语境 话 隐 含着 中 西方对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的 不 同 。 根 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语用规则迁移往往导致语 据 H ret eb r总结 ,恭 维 语 反 应 方 略 包 括 欣 赏 标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摘要礼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既存在普遍性, 又有差异性,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礼貌文化的差异十分明显。

国内学者大多对中西礼貌差异的比较研究较多,很少对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本文结合利奇和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原则,对英汉语礼貌原则及几类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礼貌方略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了两者的差异并从文化根源,价值体系及认知模式三方面对其差异的成因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为今后外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更加有意义指导。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1.引言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 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其各自表达礼貌的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要选用得体的礼貌语言, 避免语用失败(pragmatic failure), 保证交际意图的顺利实现[1]。

国内外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都有从语用和人际修辞学得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提出过自己的原则标准,其著名的标准有语言学家利奇的礼貌六原则和我国著名学者顾曰国的礼貌五原则,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中西方礼貌差异做过不少的比较性研究[2][3],如对问候,致歉或者餐桌礼貌用语的异同做过很深的比较研究,甚至提出过如何应对这些差异的积极策略。

但是鲜有研究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成因提出过系统的解释。

本文从利奇的礼貌六原则和顾曰国的礼貌五原则的比较入手,深入分析礼貌比较的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进一步阐释差异的形成原因,为今后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2.利奇的礼貌六原则和顾曰国的礼貌五原则2.1利奇的礼貌六原则20世纪 60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 Grice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他发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并不遵守交际原则, 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原则。

针对这一现象,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总结 P. Brown和 S. Levinson研究成果时, 认为人们违反言语交际合作原则的最根本理由是他们要遵循另一原则———礼貌原则, 并从语用学 (Pragmatics)和人际修辞学( Interpersonal Rhetoric)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 ,为人们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与遵循的标准。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差异分析作者:李笑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

本文从称呼语、话题的选择、对赞扬语的应答、礼物馈赠差异几个方面介绍英汉礼貌用语差异,介绍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礼貌用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42-02引言语言学习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的不仅是语言学层面的对等,不可忽视的是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人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

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

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

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

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任何交际主体之间都有各种差异,但是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交际主体,是双方共同实施完成的行为。

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不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能会造成对方的误解。

他提出的合作准则如下:1.量的准则:指在言谈交际的过程中,要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但不提供多余信息。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第25卷 第2期2006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5No.2Apr.2006 文章编号:1001Ο4373(2006)02Ο0117Ο04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3蔡新芝(佛山大学英语系,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分别由顾曰国和利奇提出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了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与成因,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礼貌原则的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礼貌是一种社会规约,它对任何社会成员产生制约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人们在说话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的策略或措施,目的都是为了使交际更顺畅,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

一些语言学家还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过于偏激,但不无道理。

对礼貌的阐述自古就有,但对礼貌系统研究和总结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礼貌问题逐步成为这门学科的一大研究主题。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人们说话不仅言有所述,而且言有所为,还会产生言后之果。

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他把言语行为理论从对孤立话语意义的研究提高为一种解释人类言语交际的理论。

另一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则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他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他们相互合作,共同遵守会话的基本原则,保证言语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差异(徐小东)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差异(徐小东)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差异【摘要】礼貌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打开交流者心灵的一把钥匙。

礼貌周全不仅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让你事半功倍,同时也是也会自我修养的一种表现,是自我素质的一种表现。

然而不同国家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方面的缺失最终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中很突出的6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了中西方交流中的礼貌差异,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敏感性。

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差异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价值观英语教学一引言培根曾经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很好的名誉。

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也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外语专业的学生日后与西方人交往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在交往中要写好这份“自荐书”,仅有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的渗入到平时的外语学习中去。

下面,对中西方礼仪文化之差异做一初步论述。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的具体差异(一)首先,称呼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是存在区别的。

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

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

所以,当中国人称呼外国人的时候不直接称呼其名而称呼其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

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

正如,Helen oatey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他们会不太高兴的。

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

”另外,中国学生对如何称呼老师也存在问题。

在英语课上,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 Li.根据英语国家及说话的习惯,中国学生应说:“Good morning, Mr./ Mrs./Miss./Ms. Li.”这样的称呼,只是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成英语。

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然而中西方文化价值、自我观以及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渊源,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
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合作原则(c00pemtivenciple)。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

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1.actMa)【im)、慷慨准则(GeneIosh蜘m)、赞扬准则(AppmhtionMa)【im)、谦虚准则(哆Ma】【ill1)、一致准则(A脒IntMa】【irI1)和同情准则(lhyMaD 【ilTI)。

尽管IJ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种文化,但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同文化对各个准则的选取侧重会有所不同。

顾日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于l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二、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若将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日国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礼貌准则相比较,我们便会发现二者的共性即是各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都努力变得更加礼貌起来,都渴求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

我们在承认礼貌普遍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相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侧重有所不同。

1.贬己尊人准则与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中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以贬己来抬别人,指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为准则。

然而汉英礼貌原则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对于同样的礼貌现象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反应。

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

在谈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的时候要“贬”要“谦”,而谈到听者或者和听者有关的事的时候就要“抬”要“尊”。

“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汉语中经常听到“一点薄礼,略表心意,不成敬意”、“粗茶淡饭请海涵”、“鄙人拙见”、“不敢当”等类似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最大程度,以此来表示礼貌。

西方社会的人们馈赠礼物时,会直接表达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得到对方喜欢、欣赏的希望,如“IthinkitUbeuset0y0u.”或“Ih0peyou’ulikeit.”出于礼貌,接受者会当场打开礼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心和感激之情。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存在很大差异。

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说“anky0u”,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符合礼貌准则。

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以示自谦。

如“哪里,哪里”、“不敢当”、“我做的还不够好”等。

而这种答辞在英美文化中却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认为对方不讲礼貌。

因此如果按汉语思维习
惯与西方人交流,则必定会造成交际失败。

2.称呼上的差异
中国人“上下有异,长幼有序”的观念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使用称呼语时应考虑听话人的职业职务、年龄、性别、谈话场合以及同谈话人的关系等因素。

如“王主任”、“刘老师”、“张经理”、“李医生等。

并且人们非常重视用自称和他称来体现礼貌。

如他称:贵姓、高见、大作等;自称:鄙人、卑职、拙见等。

而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是称谓词Mr./Mrs./Miss./.+姓,如BiUG砒es,姓为Gates,名为BiU应称其为Mr.Gates。

汉语文化中所讲究的“长幼尊卑贵贱”之分在家庭内部也有充分体现。

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

若直呼姓名则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

在崇尚平等的西方文化中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更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这体现了朋友式的亲密关系。

另外,汉语的称呼中经常出现“老”字,因为“老”是经验和知识的象征。

“老司树’、“老爷爷”、“赵老”等称呼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

这在西方是无礼的,人们无法容忍。

西方人害怕“老”,因为这意味着“孤独、痛苦、成为负担”。

他们不愿意用“老”这个词,尤其是女性,最不愿意被问到的就是“H0woldarey0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