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新教材)第1单元-4-修辞立其诚------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探究
示例 “做事就要钻牛角尖”层进式论证结构写作思路(提纲) 一、提出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 是极细小的事情,都得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做学问(搞科研、求创新)只有“钻牛角 尖”才会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三、解决问题(怎么办):“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锲而不 舍的精神,也要掌握科学的思路、灵活的方法等。
文章观点体现了卢梭“性善论”的哲学思想。
理清论证思路,展示思维导图
理清论证思路,展示思维导图
《
怜
阐述自然状 态中人的原
悯
始品性
是
人
的
天
展开论证:
Baidu Nhomakorabea
性
怜悯心的重 要作用
》
批驳错误观 点,引出论 点
展开论证: 人天生就有 怜悯心
整体把握
修辞立其诚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 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 “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 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天性》
边破边立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准确严谨 思辨性 质朴 亲切 感情真挚
准确生动 逻辑严密
文本探究
3.《修辞立其诚》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第1段是引子,引出话题:“立 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 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什么”。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 “立其诚”——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议论 文的“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出要“立 其诚”,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第11段,总结全 文。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 表人物之一。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 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创作背景
《修辞立其诚》
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 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 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呼吁为 人、作文都要“立其诚”。
4《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作 品的历史背景。 2.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 的思想内涵及其作者秉持的价值理念。 3.探究两篇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 点及其论证风格。
作者简介
当代哲学大师——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 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1933年毕业于北 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 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 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 长等,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主 要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求真 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等。
文5.试本以探《怜究悯是人的天性》第二段为例,说说议论文写作时应如
何做到破立结合。 明确 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常常对某种错误言论进行反驳,进而 提出论点,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 法。《怜悯是人的天性》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对霍布斯理论的批 评,“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唯一的主人”。首先树立批 驳的靶子;进而指出其错误认识的实质,“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 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 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然后进行 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 实……”。这是“破”。然后,在这些批评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 出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是 “立”。
③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艺术探究
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 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 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 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 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艺术探究
【迁移练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列出层进式论证结构的写作思路。 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绝不会后 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是钻洞过日子的, 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文本探究
4.请概括分析《修辞立其诚》在论证上的特点。 明确 (1)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 的三层含义。(2)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 《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 地证明了论点。
研习任务
《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为人要“真”、《怜悯是人的 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这些都涉及立身处世的原 则,结合课文,联系下列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你对人性的理解,或谈谈做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知天地之化育。(《礼记》)
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 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
文本探究
6.本课两篇文章语言严谨、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 (1)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 但是,发挥主 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明确 议论文语言最忌片面性、绝对化,作者首先肯定了“强调 主体性的重要”是正确的,接着用“但是”一转,提出了“发挥主 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的观点,周全严谨,无懈可击。
怜悯是人的天性 本文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 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 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填下表,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论证风格 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修辞立其诚》 立论
《怜悯是人的 先破后立
文本探究
(3)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 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 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明确 议论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也讲求文采。作者援引事 例,发挥想象,由一个事例而想到了人性最柔软最本真的“怜悯 心”。“何等”即“多么”,表示程度之深;“难道不难过吗?”反 问句式,表示难过之极。
“修辞立其诚”既是张岱年的立身之道,也是他一以贯 之的治学宗旨。
创作背景
《怜悯是人的天性》
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 制度的鸿篇大论。1753年,第戎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 源》的征文题目。卢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论文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后结集出版。《怜悯是 人的天性》即节选自该部书。
文本探究
6.本课两篇文章语言严谨、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 (2)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 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 明确 先亮出观点:不可像霍布斯那样;接着运用两个相同的句式 “因为人……便认为……”,列举霍布斯的错误认识,用简约的文字 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句式整齐,语言简洁、有力。
艺术探究
明确 此故事的寓意是:“牛角尖”越来越狭窄,老鼠不懂得进退 有度,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这是“不可取”的做法。但也还有 另外的角度:如果你能力足够,包括借助一些先进手段,虽然难受,但 钻到一定程度比如“钻穿”,你就可站在“牛角尖”之上,这种永 不停息的进取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相比之下,后者更属于创新立 意。 可以“做事就要钻牛角尖”为中心论点,按“是为怎”的层进式 论证结构列出写作思路(提纲)。注意结合材料简要列出提纲内容, 不能只说“什么是钻牛角尖”“为什么要钻牛角尖”“怎样钻牛 角尖”。
文本探究
人性的善恶,是个古今中外争论不断的话题。卢梭认为,怜悯 是人的天性;在中国,最著名的莫过于孟子的“性善论”。请结合 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怜悯是人的天性”的理解。
文明确本探卢究梭认为,“怜悯心”是人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同
孟子所讲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出一辙。现代情商理论中 有一重要概念叫“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共情,是 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从而能够体会并为对方着想的心理,也就是人 们通常所说的将心比心。孟子有时也把人的“恻隐之心”称作 “不忍人之心”,从字面上看就更加表明其等同于现代所讲的 “同理心”。“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又把“恻隐之心”表现为 主动地对外物秉持的“仁”的观念,成为人的外在善行的心理动 力,进而以“性善论”作为根据,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对人 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保民而王”。可见,这种“同理心”,或 者说“怜悯心”,是普遍存在于人的自然天性中的,但其存在的程 度,每个人却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个人不断的努力和社会的弘扬, 甚至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它发挥出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