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真题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试卷及答案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试卷及答案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试卷及答案1、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正确答案:C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2、最早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朝代?()A. 明代B. 汉代C. 宋代D. 元代正确答案:CC[解析]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的依据,故选C。
3、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正确答案:C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4、键盘上主键盘区中的字母大小写转换键是(。
A.AltB.CapsLoCkC.EnterD.Ctrl正确答案:BCapsLock可以进行主键盘区大小写之间的切换。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舌尖效应”描述的是人在记忆信息()时所发生的障碍。
A. 登记B. 编码C. 储存D. 提取正确答案:DD[解析]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做“舌尖效应”,是提取信息时可能会发生的困难。
18,讨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1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体现的是()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D.情感对意志的作用正确答案:C“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指的是意志对情绪情感的调节作用。
(共1条)匿名网友lv1 提问收益:0.00 答案豆c追问采纳为答案投票(0)20、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正确答案:D解析:智育不等于教学,教学既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德、体、美、劳诸育的任务,所以A选项错误。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重师大

教育综合考研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重庆师大一、重庆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简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
3.简述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4.简述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5.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策略。
2.试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流派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3.试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育含义。
二、考试分析与应试策略一、考试介绍《教育综合》是教育硕士(Ed.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教育综合》考试力求反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教育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育专业人才。
1.考试形式《教育综合》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内容共包含四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
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2.题型与分值以样卷为依据,《教育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有三种,分别是:(1)名词解释题,一般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简答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题,一般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由于《教育综合》科目是院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规定的考试大纲,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命题方面呈现出很强的灵活性,题型和分值与样卷可能有较大区别,这其中体现着命题者的独特思路。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是参考命题指导将试卷按照科目分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四部分,并曾在2013年将真题题型、题量和分值调整为:名词解释题(共5题,20分)、简答题(共5题,50分)、论述题(共4题,80分)。
重庆师范大学2021 2021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

重庆师范大学2021 2021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重庆师范大学2021-2021历年教育硕士333真题汇编重庆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术语解释(共20分,每个问题5分)1教育目的2教学策略3班级组织4学习动机二、判断正误(共20分,每题1分。
请标注题号顺序依次写在答题纸上)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教育起源于人的心理模仿。
()3.《学记》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系统的古代教育学著作。
()4. 夸美纽斯的《伟大的教育学》是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7.学校生活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政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化社会生活。
()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9.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0. 教师是研究者。
()11.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明显相关。
()12.教师的成长就是由教学新手成为教学专家的过程。
()13.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4. 反馈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唯一因素。
()15.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学习。
()16.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功能:教学指导、学习指导和评价。
()17. 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任务分析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18.根据广义知识分类,课的类型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和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三种类型。
()19.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的程度。
()20.一般认为,中国的课堂教学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的北京同文博物馆。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真题及答案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真题及答案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类真题及答案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正确答案:A2、(被称为“第二断乳期”。
A.青年期B.少年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正确答案:B“第二断乳期’’即“心理断乳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少年期被称为“第二断乳期”。
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正确答案:C4、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正确答案:D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而陈鹤琴倡导“活教育”。
5、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是对道德意志定义的另一种阐述。
1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判断推理19,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时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正确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0、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认识风格D.个性特征正确答案:B注意是影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1.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是一回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都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来反映生活。
表演游戏不同的特点在于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作品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
角色游戏所表现的是幼儿的具体生活,表演游戏则表现某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2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正确答案:B解析:“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旨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朝不同的方向扩散,而不拘泥于一种答案,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