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 疟原虫概述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 殖,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和肝细胞内。 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称疟疾(malaria),俗称“打摆子”, “冷热病”。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并有贫血、脾肿 大等症状。
疟原虫由按蚊叮咬吸血传播给人。
一、形态
Ø疟原虫致病、诊断主要与寄生红细胞内时期有关。在外 周血中的红细胞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的依据。 检查时取外周血涂成薄血膜,染色后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 蓝色,疟色素(代谢产物)不着色呈原来棕黄色。 珠蛋白 血红蛋白分解 氨基酸 合成虫体蛋白
三、致病
经过一段或长 或短的潜伏期 红外期+ 最初几 次的
①治疗 不彻底
再燃
2 M
子孢子侵 入人体后
是否马上 引起疟疾 的发作
疟疾 发作
(8D)
红内期
(2D±)
② 迟 发型子 孢子的 存在
复发
6M
1.潜伏期
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的时期,包括疟原虫 红外期发育时间和红内期经几代裂体增殖使原虫达 到一定数量引起疟疾发作。
Ⅱ 疟疾的探索
1880年法国医生 Laveran在恶性疟病 人血液中发现疟疾病 原体即疟原虫,并据 此获1907年诺贝尔奖。
Ⅱ 疟疾的探索
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简 历
• 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 曾任驻阿尔及利亚 的法军军医,后在巴黎Val de Grace医院任军事卫生 学教授,1896年退役,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继续从 事他的研究。1880年11月6日,在他任阿尔及利亚君士 坦丁陆军医院少校军医时,检查一名重症间歇热病青 年士兵的血涂片,他用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边缘有含 色素颗粒、呈圆形或新月形的小体;并有一些活动的 丝状体干扰其它细胞。他立刻想到这些丝状体和圆形 小体可能即是疾病的病原体。他是用放大约400倍的干 镜头显微镜,所看到的是在盖玻片下未染色的新鲜血 液内的虫体。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2.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 蓝色; 核致密,深红色,位于中 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核周 围。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3.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 蓝而略带红色;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 央; 疟色素分布核周围。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解放前,南方(云南、海南、贵州等) 山区疟疾发病人数 在90%↑。 1918年 4万人 1925年 10万人(人丁兴旺/成倍增加) 1935年 2万人(死亡/害怕/迁逃) 1950年 1000人
“要往思茅走,先把棺材买到手 想去芒市坝,先把家中老婆嫁”
解放后,协作防治,思茅市,1996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控制在 0.05%↓国家重点旅游点之一。
配子生殖
雌配子体
蚊胃
雌配子
雄配子体
穿过胃壁 胃基底膜下
合子
雄配子
孢子增殖
动合子
卵囊
子孢子
蚊唾液腺内
最适条件下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成熟所需时间: 间日疟原虫:9~10天; 恶性疟原虫:10~12天。
卵囊(蚊胃)
子孢子:细长,新月形, 10~15×1µ m。
含子孢子的按蚊叮人吸血时,子孢子即随 蚊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在人体内的发育。
疟疾一次典型发作包括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 阶段。
Ø当经过几代红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密度达到发 热阈值时才会出现: 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µ l血, 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µ l血。 Ø疟疾发作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Ø发作周期: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 隔日发作 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 不定 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 隔两日发作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雌配子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6.雄配子体:
圆形,核大而疏松,淡红 色,多位于虫体中央; 胞质蓝而略带红色; 疟色素分散。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薄血膜上判断间日疟原虫依据: 1、寄生在红细胞内。 2、染色后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蓝色。 3、有黄棕色烟丝状疟色素(除环状体期)。 4、被寄生的红细胞从大滋养体期开始胀大, 色淡,出现薛氏小点。
Ⅰ疟疾的流行
Ø解放军进军西南时,有的连队因疟疾减员80~90%.
Ø修建滇缅铁路时,有的路段因疟疾暴发, 50%民工死亡.
目前,仍有15个省、市、自治区近3亿人 受到威胁。
Ⅱ 疟疾的探索
疟疾是古老的疾病,四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已有 “疟”字,3000多年殷商时代已有疟疾流行记载。 古代医书如《皇帝内经》曾对疟疾症状作了详尽论 述。 古代认为疟疾是由于感染山峦毒气而引起,称之为 “瘴气”。 国外有些人也认为疟疾是由恶浊空气引起,如 意大利人称mal aria。
Ⅱ 疟疾的探索
1897年英国人Ross 阐明疟原虫在按蚊体内 生活周期及通过蚊叮咬 传播,也因此获1902年 诺贝尔奖。
Ⅱ 疟疾的探索
Ronald Ross简历
• 罗斯出生在印度,他看到很多人患疟疾病,当时印度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经验与背景引起罗斯关心 疟疾。罗斯的兴趣主要是采取措施,预防世界各国的 疟疾流行,他进行了广泛调查,并提出方案,包括在 非洲的苏伊士运河地区,希腊,毛里求斯,塞浦路斯 等。他组织对印度和锡兰种植业开展预防疟疾运动。 当时有人认为造成疟疾是呼吸了沼泽地的不良空气, 罗斯十分怀疑。罗斯发现疟疾似乎与蚊子多有关,蚊 子在水中繁殖,他开始注意蚊子繁殖地与疟疾关系。 罗纳德· 罗斯证实了当时最大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是 由蚊传播的,为成功地防治疟疾奠定了基础,为从事 疟疾的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持续约0.5~2.0小时。
薛氏小点
状疟色素。
Ø被寄生红细胞胀大,色淡,出现红色
细小薛氏小点。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大滋养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大滋养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3.未成熟裂殖体
Ø核开始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Ø胞质增多,虫体变圆,胞质内空泡 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Ø红细胞变化同大滋养体期。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1.小滋养体(环状体,ring form)
Ø核一个,深红色偏于一侧;
Ø细胞质淡蓝色,细环状,
中间为空泡,红宝石戒指状;
Ø虫体直径为红细胞1/3; Ø一个红细胞内只有一个环状体,
被寄生的红细胞无改变。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环状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2.大滋养体
Ø核变大,胞质增多,形态不规则。
Ø虫体内出现散在细小杆状棕黄色烟丝
未成熟裂殖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未成熟裂殖体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4.成熟裂殖体
核经反复分裂为12~24个,最后胞
质随之分裂。每个核周围都有胞质包 裹,成为许多椭圆形裂殖子;
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疟色素集
中成堆常位于中央;
红细胞变化同大滋养体期。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成熟裂殖体
(Leabharlann Baidu)间日疟原虫形态
a.裂殖子通过特异部位识别和附着于红细胞膜 表面受体。 b.红细胞膜在环绕裂殖子处凹入形成纳虫空泡。 c.裂殖子入侵完成后纳虫空泡密封。
疟原虫对红细胞有选择性寄生: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网织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较衰老红细胞,
恶性疟原虫:各发育时期的红细胞。
2.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Ø人体肝细胞内: 红外期 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初发有关 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复发有关 Ø红细胞内: 红内期:与疟疾发作、诊断有关 配子体形成:与疟疾传播、诊断有关 Ø蚊体:与疟疾传播有关
3、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感染期:子孢子 感染方式:按蚊叮咬吸血 感染途径:经皮肤 输血 经胎盘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外周血中仅能查见: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成熟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表面出现瘤状突起, 变形能力差,粘性增加,粘附于小血管内皮。 主要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内,隐匿于微血管、 血窦或其他血流缓慢处。
(二)恶性疟原虫形态
1.环状体
核1~2个,红色; 环纤细,直径约红细胞1/5; 一个红细胞内可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原虫寄生,虫体常位于 红细胞边缘。
血红素
疟色素
制成薄血膜片后用姬姆萨或瑞氏染液染 色,镜检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薄血膜中间日疟原虫各期形态:
小滋养体(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红细胞变化:
除环状体外,其余各期红细胞均胀大,颜色变淡,出现较多鲜红色细小 薛氏小点。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Ⅲ 疟原虫概述
疟原虫是导致人类疟疾的病原体,属孢子 虫纲。疟原虫种类较多,寄生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
我国常见的寄生人体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最常见,全国。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常见,南方山区。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少见。 卵形疟原虫(P.ovale) : 仅云南发现几例。
间日疟短潜伏期株为11~25天, 长潜伏期株为6~12个月或更长。
恶性疟潜伏期为7~27天。
2.疟疾发作:
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破坏红细胞,裂殖子、原虫代谢 产物、红细胞碎片散入血流,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热 原质,与剩余原虫代谢产物一起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引起周期性寒热发作的症状。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
1.2 在人红细胞内的发育:
大滋养体
侵入红细胞
裂殖子
环状体
48小时
裂殖体
红细胞内期
新红细胞 裂殖子
吞噬细胞吞噬
几代裂体增殖后 侵入新红细胞
雌、雄配子体
配子体形成 (有性生殖开始)
红细胞内期小结:
配子体如不被按蚊吸入,在人体内经30~60天即变 性被清除。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过程:
子孢子
“孢子增殖”
卵囊 (囊合子) (Mosquito )
肝 细胞 未成熟 裂殖体
“配子生殖”
合子 ♂配子 ♀配子 配子体形成
动合子
(Man) 裂体增殖
成熟裂
殖体
♂配子体 ♀配子体
RBC
环状体
红外期
裂 殖子
裂殖子 成熟裂 殖体
红内期
未成熟 裂殖体
大滋 养体
疟原虫生活史
生活史小结
1、需人与按蚊两个宿主,按蚊为传播媒介。 2、与临床关系:
1.1 在人肝细胞内(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
速发型子孢子
初发
裂体增殖 裂殖体 复发
子孢子
按蚊叮刺吸血 经皮、血中30分
迟发型子孢子
(按蚊唾液腺)
休眠6~12月
肝细胞破裂
巨噬细胞吞噬
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
(成千上万)
红外期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子孢子有两种类型:
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 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速发型子孢子继续发育完成红外期 裂体增殖,而迟发型子孢子经过休眠期(数月至年余)后, 才发育完成红外期裂体增殖。 经休眠期的子孢子称休眠子。 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的复发有关 。
二、生活史
• 以间日疟原虫生活史为例介绍。 • 生活史需人和按蚊两个宿主。
肝细胞:裂体增殖 人 红细胞:裂体增殖
按蚊: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1.在人体内发育
寄生在人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内。 人体内发育可分为: 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无性生殖)。 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无性生殖)。 配子体形成期:在红细胞内配子生殖开始阶段(有性生殖)。
成熟裂殖体最终会胀破 红细胞,裂殖子散出,继 续侵入新的红细胞。
p经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新的红细 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核增大不再分裂,胞质增多而 无伪足,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入有性生殖阶段。
(一)间日疟原虫形态
5.雌配子体:
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核小而致密,深红色,多 位于虫体一侧; 胞质蓝色; 疟色素分散。
疟原虫
(Plasmodium)
南通大学 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系 冯金荣
jinrong532@163.com
Ⅰ疟疾的流行 Ø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 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
Ø分布在102个国家和地区,热带、亚热 带为主。 年发病人数 3-5亿/年 年死亡人数 约100万/年
Ⅰ疟疾的流行
第一日 午前 午后 40℃
第二日 午前 午后
第三日 午前 午后
第四日 午前 午后
间 日 疟
36℃
40℃
恶 性 疟
内脏 36℃ 内脏
疟疾一次典型发作: 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2.1寒战期:
初期畏寒甚至寒战,外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颤抖,
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皮肤呈鸡皮样。如在盛夏盖数条棉 被也不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