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与凝血检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PPT课件
III(组织因子)
IV(钙离子)
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
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b. V-k依赖, 肝功能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
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
FXIIa 内激活
外 激活
前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t-PA u- PA 纤溶酶
.
2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肽A、肽B
凝血酶
纤维蛋
纤维蛋
ⅩⅢa
.
7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
.
8
GPⅠb
血小板
粘附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9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0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1
C、凝血系统
正常凝血机制 1.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Ca2+-PF3 复合物形成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
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
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
血阶段。
体内在已不再是 主要的凝血途径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 是完全独立,而是 相互密切联系在机 体的整个凝血过程 中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内
止、凝血功能检查ppt课件
3、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4、抑制Ⅺa
活化Ⅸ因子作用。
-
11
第二节 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一、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 2、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BT) 3、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 PTC) 4、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ⅩⅡ Ⅺ Ⅸ 血小板
ⅩⅡa
激肽释放酶
蛋白质部分 Ⅶ Ca2+
磷脂部分
Ⅶ
凝血酶 Ⅸa
Ⅺa
Ⅹa
Ⅸa-Ca2+-Ⅷ
Ⅶ-Ca2+-蛋白质部分 磷脂部分
ⅩⅡa
PF3
X
Ⅶa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Ⅹa- Ca2+ -Ⅴ PF3磷脂
凝血酶
ⅪⅡ
作用 转变 复合物
A肽、B肽 纤维蛋白单体 可溶性 Ca2+ 纤维蛋白聚合体
Ca2+
ⅪⅡa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
8
凝血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可归纳为:
1、一种结局 2、二条途径 3、三项要素 4、四组(14个凝血)因子 凝血酶:Fg FM, PT, 5 7 8 9, PL
-
9
抗凝血系统
•细胞抗凝: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细胞 •体液抗凝:
抗凝血酶(AT) 蛋白C系统:PC,PS,AP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其它抗凝蛋白: α 2–M,α1-AT
(1)血管结构与功能正常
收缩,释放与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
(2)血小板功能与量的正常
凝集与释放vWF, ADP, 5-HT, AGT, PF4, 等
止凝血检查讲PPT课件
高脂血症等 二).PLT检测 1.PLT计数 原理:用草酸铵稀释血液,镜下目视法计数PLT 意义: 2.PLT表面Ig及补体的测定 3.血块收缩试验(CRT)
4.PLT聚集试验 5.PLT粘附试验 6.PLT第三因子试验 三).凝血因子检测 1.CT:少用,由APTT替代,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各因子状况 2.APTT:内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正常:32-
三.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PLT及BT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二).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APTT及PT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三).纤溶蛋白溶解综合征 1.筛选试验:选用FDP及DD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二. 实验室检查 一).血管壁检测 1.CRT:束臂试验:检测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与其
结构和功能,PLT的量和质,血浆vWF有关 参考值:MEN<5;WOMEN OR CHRILDREN<10 临床意义:结构或功能缺陷;PLT异常; vWD等 2.BT测定:主要受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影响 DUKE法:1-3MIN,>4MIN为异常 延长:PLT减少;PLT功能异常;缺乏凝血因子;血
3.染色反应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4.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Howell-Jolly小 体、Cabot环、有核红细胞
二 白细胞计数 1.来源 2.分类: 白细胞
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T、B
3.参考范围 4.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左移: 中性粒细胞右移:
三. 网织红细胞计数
• 1.参考范围
• 2.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1.参考范围
4.PLT聚集试验 5.PLT粘附试验 6.PLT第三因子试验 三).凝血因子检测 1.CT:少用,由APTT替代,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各因子状况 2.APTT:内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正常:32-
三.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PLT及BT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二).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APTT及PT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三).纤溶蛋白溶解综合征 1.筛选试验:选用FDP及DD试验:4种情况 2.诊断试验
二. 实验室检查 一).血管壁检测 1.CRT:束臂试验:检测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与其
结构和功能,PLT的量和质,血浆vWF有关 参考值:MEN<5;WOMEN OR CHRILDREN<10 临床意义:结构或功能缺陷;PLT异常; vWD等 2.BT测定:主要受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影响 DUKE法:1-3MIN,>4MIN为异常 延长:PLT减少;PLT功能异常;缺乏凝血因子;血
3.染色反应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4.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Howell-Jolly小 体、Cabot环、有核红细胞
二 白细胞计数 1.来源 2.分类: 白细胞
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T、B
3.参考范围 4.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左移: 中性粒细胞右移:
三. 网织红细胞计数
• 1.参考范围
• 2.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1.参考范围
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解读PPT课件
18
用药后4~14d,BPC↓<(50~100)×109/L或 BPC较基础值↓≥ 50%者;然而以前接受过肝素治疗 者再次接受肝素可更快BPC↓,即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 板↓/血栓形成。
11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12
【临床评估】
BT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且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作 为高凝状态、术前出血风险和术后出血的评估指标。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
6
(一)BT和BPC检测
BT是指皮肤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经历的时间
(min),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 的试验。>9min为延长。
BPC是指单位容积(L)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反映循环
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界定为(100~300)×109/L。
7
BT临床应用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纤溶系统缺陷
5
血栓与止血常用检测项目
• (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 •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三)凝血酶时间(TT) • (四)纤维蛋白原(Fg) • (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 (七)血栓弹力图(TEG)
17
APTT、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必须指出,APTT和PT的特异性差 若患者的APTT和PT的检测值多次均<参考范围低限时,只能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高 凝状态,不能判断有血栓形成。
APTT、PT缩短:
若患者的APTT检测值>对照值10S, PT检测值>对照值3S,才有临床意义,反映凝 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存在。
用药后4~14d,BPC↓<(50~100)×109/L或 BPC较基础值↓≥ 50%者;然而以前接受过肝素治疗 者再次接受肝素可更快BPC↓,即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 板↓/血栓形成。
11
一期止血缺陷(血管壁-血小板型止血缺陷)
12
【临床评估】
BT影响因素多,操作复杂,且无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不能作 为高凝状态、术前出血风险和术后出血的评估指标。不作为常用筛检试验,
6
(一)BT和BPC检测
BT是指皮肤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经历的时间
(min),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 的试验。>9min为延长。
BPC是指单位容积(L)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反映循环
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界定为(100~300)×109/L。
7
BT临床应用
BT长短主要受血小板因素和血管壁因素的影响
纤溶系统缺陷
5
血栓与止血常用检测项目
• (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BPC) •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 (三)凝血酶时间(TT) • (四)纤维蛋白原(Fg) • (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 • (六)抗凝血酶Ⅲ(ATⅢ) • (七)血栓弹力图(TEG)
17
APTT、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必须指出,APTT和PT的特异性差 若患者的APTT和PT的检测值多次均<参考范围低限时,只能认为患者可能存在高 凝状态,不能判断有血栓形成。
APTT、PT缩短:
若患者的APTT检测值>对照值10S, PT检测值>对照值3S,才有临床意义,反映凝 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存在。
健康评估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止血与凝血项目
组织损伤及坏死 恶性肿瘤 其他
(五) 血细胞比容 HCT
❖ 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 ❖ HCT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 HCT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二 白细胞计数检查
❖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类型 的总称。
细胞类型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三)网织红细胞
❖尚未成熟的红细胞
❖是网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 间的过渡细胞
网织红细胞增多:临床上主要用判断疗效 ,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 织红迅速增多。
网织红细胞减少:是无效造血的指征。
(四) 血 沉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为血 沉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儿童,高龄,月经期 (2)病理性:炎症
百分数(%) 0~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109/L) 0.04~0.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中性粒细胞
1.增多:①急性化脓性感染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一些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
相关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
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脑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
有关。
第二节 止血与血栓
❖ 出血时间(BT) 1.出血时间延长 ①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 ②血小板质量缺陷:如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等 ③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④血管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⑤药物影响 2.出血时间缩短
(五) 血细胞比容 HCT
❖ 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 ❖ HCT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 HCT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二 白细胞计数检查
❖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类型 的总称。
细胞类型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三)网织红细胞
❖尚未成熟的红细胞
❖是网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 间的过渡细胞
网织红细胞增多:临床上主要用判断疗效 ,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之后,网 织红迅速增多。
网织红细胞减少:是无效造血的指征。
(四) 血 沉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为血 沉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儿童,高龄,月经期 (2)病理性:炎症
百分数(%) 0~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109/L) 0.04~0.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中性粒细胞
1.增多:①急性化脓性感染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一些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
相关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
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脑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
有关。
第二节 止血与血栓
❖ 出血时间(BT) 1.出血时间延长 ①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 ②血小板质量缺陷:如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等 ③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④血管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⑤药物影响 2.出血时间缩短
(诊断学)止血与凝血PPT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如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 病等,由于凝血因子合成 障碍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
血管性紫癜
由于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 增加,血液外渗至皮下组 织形成紫癜。
血栓形成与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受 阻,形成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等 因素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阻塞血管。
诊断学:止血与凝血
• 引言 • 止血机制 • 凝血机制 • 止血与凝血的异常 • 诊断学在止血与凝血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止血与凝血的定义
止血
止血是指机体受到外力作用后, 通过一系列反应机制,使血液由 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以实 现止血的过程。
凝血
凝血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变为 凝结状态的过程,包括内源性凝 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止血与凝血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止血与凝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的重要过程,对于防止失血
过多和止血具有重要意义。
止血与凝血机制的异常可能导致 多种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 少症等,因此止血与凝血在医学
中具有重要地位。
止血与凝血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医生对相关疾病进行准确的诊
除了血小板外,止血过程中还涉及多 种分子,如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分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
血小板能够快速到达受损部位,发挥 作用,包括收缩血管、形成血小板血 栓等。
03
凝血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
激活机制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损伤释放 的TF启动,TF与FⅦa结合形成
TF-FⅦa复合物,进而激活FⅩ和 FⅡ,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PPT课件
缩 ❖ ④促进凝血过程 ❖ ⑤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液凝 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加的、复杂的酶 促反应和分子聚合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内源性、外源性) ❖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 ❖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经血涂片证实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
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近期接受化疗、放疗、脾脏肿大、血液稀释)
是 不需要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巨核系增生减低;AA等
骨髓涂片检查观察巨核细胞 观察其他细胞系
正常
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加:DIC 、TTP、药物、SLE
ITP
否
巨核系正常或增加
异常 原发性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检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2.聚集功能
❖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的 特性。
❖ 参加因素 ❖ GPⅡb/Ⅲa ❖ 纤维蛋白原 ❖ 钙离子 ❖ 聚集诱导剂: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
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粘附于血管破损
❖
❖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液凝 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加的、复杂的酶 促反应和分子聚合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内源性、外源性) ❖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 ❖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经血涂片证实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
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近期接受化疗、放疗、脾脏肿大、血液稀释)
是 不需要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巨核系增生减低;AA等
骨髓涂片检查观察巨核细胞 观察其他细胞系
正常
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加:DIC 、TTP、药物、SLE
ITP
否
巨核系正常或增加
异常 原发性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检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2.聚集功能
❖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的 特性。
❖ 参加因素 ❖ GPⅡb/Ⅲa ❖ 纤维蛋白原 ❖ 钙离子 ❖ 聚集诱导剂: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
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粘附于血管破损
❖
❖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止血与抗凝演示文档.ppt
①丝氨酸蛋白抑制物:抗凝血酶Ⅲ等。 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能
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 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Ⅶ、Ⅸa 、Ⅹa失活; 与肝素结合后作用提高1000倍 。
②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
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Ⅹ的催化活性;
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最新.课件
8
最新.课件
9
最新.课件
10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内 源
固、液
Ⅻ
Ⅻa
凝
血
Ⅺ
Ⅺa
系 统
Ⅸ Ⅸa
Ⅷ a -phospholipid-Ⅸa-Ca2+
Ⅹ
Ⅹa-Ⅴa-Ca2+-PF3
Prothrombin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monomer
止血与抗凝
最新.课件
1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最新.课件
2
生理止血的步骤
1、受损小血管收缩
2、内膜下组织可以激活血小板系统和凝血
系统 *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受损处形成松软 止血栓。
* 局部迅速发生凝血反应出现血凝块, 与血小板构成牢固止血栓。
3、激活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使之活动相
对平衡,限制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蔓 延出这一局部。
最新.课件
3
血液凝固的基本反应过程
凝血过程是一个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 可分三个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原生成 凝血酶。 (3)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纤 维蛋白。
最新.课件
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 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Ⅶ、Ⅸa 、Ⅹa失活; 与肝素结合后作用提高1000倍 。
②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
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Ⅹ的催化活性;
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最新.课件
8
最新.课件
9
最新.课件
10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内 源
固、液
Ⅻ
Ⅻa
凝
血
Ⅺ
Ⅺa
系 统
Ⅸ Ⅸa
Ⅷ a -phospholipid-Ⅸa-Ca2+
Ⅹ
Ⅹa-Ⅴa-Ca2+-PF3
Prothrombin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monomer
止血与抗凝
最新.课件
1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最新.课件
2
生理止血的步骤
1、受损小血管收缩
2、内膜下组织可以激活血小板系统和凝血
系统 *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受损处形成松软 止血栓。
* 局部迅速发生凝血反应出现血凝块, 与血小板构成牢固止血栓。
3、激活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使之活动相
对平衡,限制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蔓 延出这一局部。
最新.课件
3
血液凝固的基本反应过程
凝血过程是一个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 可分三个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原生成 凝血酶。 (3)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纤 维蛋白。
最新.课件
凝血检查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凝血活酶 的生成有何不同?
内源性途径参与的因子多,反应复杂, 全部过程约需要3~8min.而外源性途径参与 的因子少.反应迅速,全部过程约需10S;内 源性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由PF3提供, 而外外源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是由Ⅲ因 子的磷脂部分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血清 Ba2SO4吸附血浆 贮存 血浆
无
有
有
很少
无
有
----
----
--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无
有
有
较少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有下一页有
--
有
返
回
三、血液凝固机制
(二)血液凝固机制 2.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共同途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四、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 统
(一)抗凝系统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 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出血时间测定主要是反 映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 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出血时间测定
【器 材】 1.血压计 2.出血时间测定器为双刀片弹簧装置,
两把刀片每片长均为6mm,深为1mm。 3.干净滤纸 4.秒表
凝血检查ppt课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新进
展
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凝血活酶 的生成有何不同?
内源性途径参与的因子多,反应复杂, 全部过程约需要3~8min.而外源性途径参与 的因子少.反应迅速,全部过程约需10S;内 源性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由PF3提供, 而外外源途径凝血活酶的磷脂表面是由Ⅲ因 子的磷脂部分提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血清 Ba2SO4吸附血浆 贮存 血浆
无
有
有
很少
无
有
----
----
--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无
有
有
较少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有下一页有
--
有
返
回
三、血液凝固机制
(二)血液凝固机制 2.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共同途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四、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 统
(一)抗凝系统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 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出血时间测定主要是反 映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 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出血时间测定
【器 材】 1.血压计 2.出血时间测定器为双刀片弹簧装置,
两把刀片每片长均为6mm,深为1mm。 3.干净滤纸 4.秒表
凝血检查ppt课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新进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参考值
血块收缩率=〔血清(ml)/全血(ml)× (100%-Hct%)〕×100%, 参考值: 65.8±11% 血块收缩时间: 2h开始收缩
18~24h 完全收缩
-
9
止血和凝血检查
影响 因素
血小板功能
纤维蛋白原 数量
血浆异常蛋 白
血清析出
CRT (clot retraction test)
➢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 ➢反映纤溶亢进的检查 ➢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的检查
-
33
反映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检查
➢血小板量和质的改变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T)
Platelets
Coagulation Factors
Quantity
Bleeding Time;
Tourniquet Test
PLTC; Bone Marrow
Quality
Bleeding Time;
Aggregomet ry; Clot
Retract- ion
ACT; PT; APTT; TCT; Factor Assays; Fibrinogen; Inhibitor Screen
-
22
止血和凝血检查
结果判断 阴性
-
23
止血和凝血检查
DIC 肝病 血友病(A、B、C) 遗传性因子Ⅶ缺乏
APTT PT APTT PT APTT PT
-
24
止血和凝血检查
止血和凝血检
查
一.血管壁与血小板的检查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血块退缩试验
二.凝血的检查
●凝血时间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止血和凝血检查
止血与凝血检查
张国龙 河南省胸科医院
-
1
止血和凝血检查
概述
出血性疾病指由于止血机制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 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 这些机制包括血管、血 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和抗凝等因素。涉及 上述各方面相应的实验检查,是研究和诊断出血 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所必需的项目。我就止血与 凝血的基础理论、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作一简 述。与大家共同学习!
为检测外源凝血系统 较灵敏和常用的筛选实验
-
17
止血和凝血检查
正常值 2~4g/L
增高 降低
妊娠、心梗、急性肾炎、恶性肿瘤等。 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等。
-
18
止血和凝血检查
参考值 小于5mg/L FDP阳性或增高见于
原发性纤溶、DIC、血栓形成及溶栓等。
-
19
止血和凝血检查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 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 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间。
-
10
止血和凝血检查
-
11
止血和凝血检查
1. 检查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实验
CT APTT(KPTT)
CT、APTT延长常见于参与内 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 乏:血友病、DIC、严重肝 病等
APTT 是临床监测肝 素治疗的常用试验
-
12
止血和凝血检查
正常值:32~43s,较正常对照延长 10s以上为异常。
3. 血浆vWF(血友病因子 )
-
6
止血和凝血检查
参考值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超过9min为异常
BT延长
1.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2.血管功能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100~300)×109/L
危险
PC<20×109/L
可引起自发性出血
-
8
止血和凝血检查
-
2
止血和凝血检查 一. 血管壁和血小板检查的试验 二. 凝血检查的试验 三. 纤溶活性检测的试验
-
3
止血和凝血检查
亦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做法
参考值 男性<5个;女性及儿童<10个
-
4
止血和凝血检查
CR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
5
止血和凝血检查
1.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与其结构和功能 2.血小板质和量
D-Dimer; FDP
2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 I C
-
27
一、概 念
DIC是一种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 理过程。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 ,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 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 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 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从高凝状态转变到低凝状态)
正常值 16~18S,较正常对照延长 3s以上为异常。
DIC、低或(无)纤维蛋白原等
-
20
止血和凝血检查
正常值 阴性(乳胶凝集法) 小于200μg/L(ELISA法)
?什麽是原发性纤溶
和继发性纤溶
DD是继发性纤溶的标, 在继发性纤溶(如 DIC 为阳性; 在原发性纤溶为 阴性。
-
21
止血和凝血检查
-
28
➢严重感染
诱
➢创伤及手术
发
➢妊娠并发症
DIC ➢恶性肿瘤
的
➢休克
疾
➢重症肝病
病
➢溶血反应 ➢其他
-
29
-
30
-
31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损伤
发
血细胞大量破坏 免疫反应
病
机
血小板活化
理
启动凝血系统
高凝状态
血小板血栓 纤维蛋白血栓
消耗血小板 及凝血因子
继发性纤溶亢进
-
低凝状态
32
DIC 实验室检查
止血和凝血检查
2. 检查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实验
PT
PT延长常见于参与外源性凝 血系统的凝血因子缺乏:遗 传性因子Ⅶ缺乏、严重肝病、 DIC等。
PT是监测双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
16
止血和凝血检查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 2+和 组织因子,观察血浆凝固 时间
正常值 11~13S ,较正常对照延长 3s以上为异常。
为检测内源凝血系统 较灵敏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
13
止血和凝血检查
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
14
血栓和止血检查
反映因子Ⅻ被负电荷物质(玻璃) 激活至纤维蛋白原形成内源凝血 系统的凝血反应
参考值 4~12min
T e -s t s o f t h r o m b u s a15n d
三.纤溶活性的检查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血浆凝血酶时间 ●血浆D-二聚体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
25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Hemostasis
Primary Hemostasis
Secondary Hemostasis
Fibrinolysis
Blood Vess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