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启示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田园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它不仅仅是让孩子跑到田园里去,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回归。

这里的田园是个实体,也是一种喻体。

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是把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在生活中体现教育,他把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紧紧的联系实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一)田园教育是回归自然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紧密联系相伴的帕夫雷什中学,他以这里为教育的基地,使这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拥有了优美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创造性地将教育思想与具体的环境有机结合,他主张让儿童回到大自然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田园教育是对情感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对情感教育尤为重视。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因为有情感,人会自觉地投入,获得很大的动力。

同时,情感的发展与学生将来发展成才的目标导向、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成绩都是成正比的。

基于这一点,作为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教育的感染力,从而收到培养学生做人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效果。

(三)田园教育是劳动的教育。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思想。

他认为臻于完善的劳动可以使人确立自己的个性,它是蕴涵无限威力的教育源泉。

在即将成年之前,就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

这意义是非常大的,这个自我意识也就是个性形成的实质所在。

二、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中我们的农村教育可以得到的启示中国的农村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田园教育方面的理论为我国农村教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启发之处。

(一)在大自然的教育中改变培养目标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的教育目的还是升学率和教孩子们跳出农门。

农村的教育总是用一种自卑的心理看待自己,趋附城市教育。

城市化倾向导致农村教育不会从自身吸取教育资源,一味的向前看,农村教育从教材、教法、课时安排都向城市看齐,缺乏自己的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所以美育也是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

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1、教师的语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

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

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摘要]本文对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劳动、体育锻炼、美育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引导少年学生真正的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等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当前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精神发展学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重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目前倡导加强素质教育,也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关于自我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本文是对他这一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希望能从中领略部分精髓为当代所用。

一、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和集体关系的各个领域(智力生活、劳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的自我确认进行的深刻程度如何。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实际上指出了在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自我教育对其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性。

学校培养的人才,无论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

做到这些,除了依靠社会、学校的教育外,更多的依靠他们自我主动地教育,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至关重要。

二、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言在教育领域,教育思想家们通过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广受关注,他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社会发展和语言的重要性。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其认知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区域前进理论”,强调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中发生的。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实践,儿童能够通过内部化和协作建构知识。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儿童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社会交往的工具,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的“区域理论”认为,语言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助人为乐”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有经验的成年人互动,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育工作者通过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工作者强调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我决定。

他们鼓励儿童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教育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儿童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

其次,教育工作者注重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

他们鼓励儿童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互动和分享经验,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30卷第3期咸宁学院学报Vo.l30,No.3 2010年3月Journal of X ianning U niversity M ar.2010文章编号:1006-5342(2010)03-0112-02浅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邱嵘,段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随着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出现,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实施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一、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实施的迫切性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病魔0就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

它使升学几乎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唯一追求,由此,应试教育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具体做法上,就是偏重智育,但这种智育,也是其只看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德育、体育、美育的关往更是能少则少。

结果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考试为中心,一切为考试和升学服务,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自身素质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被严重压抑。

总之,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为了把学生从这一桎梏中解放出来,人们便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于是,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素质教育是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系列计划、方案、途径、方法和过程的总称,它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不是把受教育者看作物,而是把他们视为活的生命体;它更重视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视作知识的接受器。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精神风貌,发展学生的现代意识、科学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以求得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能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一改过去教育片面化、狭窄化的功能。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在我的眼里, 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 大家的心灵相通, 思想共融。

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 也许只是巧合, 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 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 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 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校园, 我们心中的家园。

师生一起追求真知, 奉献爱心, 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 充满着感激, 滋长着眷恋, 涌动着创造, 培育着"大写的人。

"无论是曾经的探索, 还是未来的憧憬, 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1.想, 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 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首先, 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最好是原著。

古代的孔子, 现代的陶行知, 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 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 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 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 说到底, 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

第二, 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 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 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 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 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

只有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 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 否则, 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 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 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及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及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及启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及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著启蒙教育家,他深入研究启蒙课程,提出了实施教育的新理念,为未来教育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关于教师研究思想,对于当今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些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教学是学习的艺术”,强调要着眼教学者,而不是教材。

他注重通过艺术技巧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潜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义务教育制度”,他认为老师应该以热忱和自豪感赋予学生,并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

因此,老师应该在教育中把重点放在个性发展、自我实现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综合能力上,而不是注重传统的学习形式。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将显著改善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

再次,苏霍姆林斯基激励老师把重点放在交流与讨论上。

他倡导老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既不忽视学生意见,又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想方向。

老师应该采用引导型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思考、讨论以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僵化、死板的教学形式。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的教育内涵。

他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友谊”,应创造一种朋友般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权利,增强学生的自信,以及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强健的人格。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无疑对当今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启示,这些思想要求我们重视教育过程,发挥教师原创性与创新性,合理安排教育机制,从而促进新一代全面健康发展。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苏霍姆林斯基(Lev Suhomlinski)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于儿童教育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强调了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心得体会以及他对于教育的思考。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素质。

他认为,情感和道德的培养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种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

他主张教师应该全心全意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导师,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中,他还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一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方式,通过游戏,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富有游戏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和探索。

总结起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得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可以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育应该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和安排;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深入研读了他的著作,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人性化。

他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误区,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兴趣和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实践与体验。

他强调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再者,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终身学习。

他指出,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情感教育。

他指出,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源泉,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我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视野。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还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和实践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重要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工作。

他对儿童充满了无限深厚的感情,对教育理论提出十分丰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生动而实际的启发。

1.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

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特点是提倡“自我教育”,而且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关键因素。

“自我教育”要求教育学生自我尊重、自我克制、自我完善。

2.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他认为,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而人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早期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学生中培养真正的友谊,反对在集体面前当众揭发或以公开批评的方式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

在智育方面,他提出要把智力放在首位,并创造了“思维课”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

在体育方面,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在美育方面,他将各种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

在劳动教育方面,他强调儿童的劳动教育应该从学习开始,永不间断,要使体力劳动和创造价值结合起来,使劳动成为学生表现创造精神和培养自尊心的手段,成为发展个人多方面兴趣的中心。

3.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的培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都应以此为中心,并且服务于这一中心。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doc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doc

树立自己的教育信念——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家。

一生注重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著作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

概括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准确把握是比较难的,我只是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部分著作的阅读,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对其中主要的思想观点做一个粗浅的理解,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任务是授以青年一代以中等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积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英勇刚毅的爱国者,对资产阶级思想毫不调和的愿为革命胜利贡献一切力量甚至生命的人。

”针对当时侵略与反侵略的两中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任务中提出“积极的共产主义建设者”,“英勇刚毅的爱国者”,“对资产阶级毫不调和”,“为革命胜利贡献一切甚至牺牲生命”,就成为正确方针。

这个方针既是帕夫雷什中学的办学方针,也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

那么,我们的学校方针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学校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有几个因素值得重视:(1)中国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是首要任务。

这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应在学校贯彻。

(2)有知识和技术是否意味着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经济发达但道德败坏的国家算不算现代化?不言而喻,加强学校德育是极为重要的。

(3)现行中学教育关于见义勇为的思想是“在保护自我的条件下见义勇为,不做无谓的牺牲。

”所谓“自我保护”就不是无私无畏,可能培养的结果就是懦夫和阴谋家,可能培养的结果就是中国再不会产生伟人,简直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悲哀。

有些人在讨论,“见义何为”,见义不为,见义利为,见义智为。

都反映了我们的人心再不仗义。

(4)社会主义前提。

国体决定了教育性质,学校教育姓社或姓资,是不能讨论的,和经济不一样。

(5)服务对象的双重目标。

我们过去忽视了家长的需求,只知道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苏氏美育观念对思政教育的启发

苏氏美育观念对思政教育的启发

苏氏美育观念对思政教育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详细而言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寓教育于详细形象之中,寓教育于情感沟通之中,寓教育于快乐愉悦之中。

美总是生动的、形象的,不同类型的美,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在观赏不同的美时,通过联想和想象,潜移默化中便熟悉了美的对象所蕴含的意义。

美育正是赏心悦目的详细形象,诉之于人们的感情,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的教育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正是这样通过带着同学欣赏自然美、熟悉学校的环境美、观赏艺术美等把教育寓于详细形象之中,通过详细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使同学在美的形象的感染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深厚的情感性是美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美育正是通过详细、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启迪人、感染人,即通过刺激人的心理,引起情感的震荡,引发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非常注意美育的情感性,它通过让同学熟悉自然美,熟悉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来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让同学观赏和懂得音乐来净化青年人的心灵;通过反复观赏绘画作品来丰富和进展青年人的情感记忆。

这样不自觉地打开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窗,寓理于情,使其在情的感染中领悟背后隐藏的思想意义,它对于调整人的心情,疏导人的情感,陶养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触动,为此美育应当在一种自由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不能靠劝说动员,不能硬性灌输,更不能强迫指令。

苏霍姆林斯基组织同学发觉学校环境美、体会大自然的美、观赏绘画作品、品读文学作品、赏析电影等等都是在快乐愉悦中自由进行的,正是在这种自觉自愿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熏陶和启迪,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苏氏美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和功能有所不同,它们是相对的,同时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紧密联系,它们又互相促进。

为此,我们可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美育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培育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只有七万多字,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它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生活、学习、劳动、理想、做人、真理、爱情、友谊等。

全书始终贯穿着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人这一主题,内容博大精深,给读者以无限的教育启迪。

以下几方面尤其让人感受深刻。

1. 关注孩子的未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明天的成年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数人应该具备的眼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成长,告诫人们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促使孩子全面长进,不要一味地死盯分数不放。

而这正击中了时下教育的软肋与弊端,让人警醒!2.呵护孩子的人格“孩子是神圣的和纯洁的,即使在强盗和鳄鱼那里,他们也在天使的位置上。

”苏霍姆林斯基教导儿子,当然也包括我们芸芸众生在内,千万“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情绪的玩具,忽而温存地亲吻,忽而狂暴地脚踢。

专横的爱还不如不爱的好。

专横的爱,这是一种可怕的摧残儿童的力量”。

他所描绘的这样的情景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甚至是变本加厉地进行着。

每当孩子考试得了满分,竞赛获了奖,或是自己有了高兴的事情,一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便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无微不至地疼爱;而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做错了事,或是自己心情郁闷之时,对孩子则是棍棒交加,大发雷霆。

孩子备受“摧残”。

孩子的喜怒哀乐要伴随家长、教师的心情、脸色而“阴晴”有别,殊不知,这是违背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的。

须知,孩子永远处在“天使的位置上”啊,容不得教育者的“随心所欲”!3.拥有高尚的品德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这是人性的深刻体现”“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

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五年大学能培养出一个工程师(他儿子学的是无线电物理专业),但学会做人需要一辈子。

这与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一生所追求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主张何其相似。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教师教育论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李辉教学作为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前提、关键、方法和步骤的论述,展现了其独特而卓越的教学智慧。

这些教学思想和智慧,对当前提高我国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有效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并最终提升学校整体成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大力学习与推广。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1.教学的前提: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并能充分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要使教学卓有成效,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并能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在他看来,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儿童而斗争。

因为儿童周围世界中的许多人和生活现象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而这些影响儿童的人和生活现象既有有益的部分,也有消极的成分,儿童的性情和个性会因此受到熏陶或熏染。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一方面努力克服其中的消极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个性对儿童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最有效和最有益的影响。

当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他强调,教师应该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真正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且这种了解应从低年级儿童就开始着手,直到学生的少年及青年时期。

他认为,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个性、有思想的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同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体进行爱的尊重与关照。

在对这些生命体的充分了解与关照中,教师可以进而发掘学生身上闪光的个性特点并对其进行保护和培育,最终让这种个性特点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造力所在。

2.教学的关键:教师将学生引入书籍的世界,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特色及其现代启示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

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美育;现代启示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与学校教育实践中,蕴含着丰富而极具特色的美育思想,这对于我们发展现代学校美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主要特色苏霍姆林斯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基础之上,继承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经验和理论财富,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美育思想。

1.在美育目的上,重视开展美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美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要途径。

(1)美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中构成学校各育的重要一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1]学校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1]因此,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具有全面的素质、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

而学校教育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各种教育手段,发挥其整体效用。

在学校各育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美育。

认为缺乏美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因为真正的教育应该要使学生精神生活丰富而充实,使他们在智力、健康、思维、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缺乏美育是不可能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明星快艇一、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他主张的教育目的,提出要“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

其中最集中、最深刻的观点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在他看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为了尽可能地追求和实现这种个人发展的全面和谐,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他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方法用以促进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高,例如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100多个。

在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不允许低年级儿童在室内进行三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反对让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费四五个小时去做家庭作业。

他带领师生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们建立天然的“氧气厂”。

在教室内,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意学生合理的营养等。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理念及其启发-普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理念及其启发-普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理念及其启发-普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观1.1 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童话室可以充分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在他看来,童话能够在儿童头脑中产生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在儿童形象所激起的感情使思维活跃,从而语言和其细微的含义进入到儿童的意识中,成为儿童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

同时,因为童话形象所激起的情感,儿童学习用语言思考,进一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室有益于儿童的美感的培育。

他曾说过,童话和美是分不开的,童话有助于儿童美感的培育,没有美感就不能培养儿童高尚的心灵和对他人不幸、悲伤和痛苦的真诚的同情心。

通过童话,可以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心灵,在用心灵认识世界的时候对周遭世界的和现象作出反映并表达自己的善与恶的态度,进而认识这个世界事物的美与丑。

1.3 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童话室是进行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而不可替代的源泉,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观点。

他认为,因为童话是人民创作的,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创造精神的体现,是人民文化的精神财富,因此童话内容中含有爱国主义的题材,儿童不断了解童话,也会不断了解自己的人民,也能增加儿童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从而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室能够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

他认为,有了童话,儿童的思想能够在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通过多次 5 次、10 次的重述童话时发现新的知识。

在具体的童话形象中,儿童去体验,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1.5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童话室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因为童话室是为儿童创造一个环境和氛围,让儿童能回忆父母讲过的童话,而这个环境的布置都通过儿童自己的动手,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1.6 培养儿童的创作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童话室可以培养儿童的创作精神。

在童话室里,一方面儿童能够进行童话形象角色扮演,儿童不仅重复童话角色的原话,而且把自己的想象带进童话做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统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在他撰写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育的阐述,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任务、意义、途径等。

在实施教育转轨的今天,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美育的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一、美育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美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善于感觉、理解和珍惜美,并且创造美。

他指出,学校美育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美,在认识美的基础上,进而培养的情操、美的修养。

他说:“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情操的培养,都是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的。

”所谓认识美,是指让学从小就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周围世界,了解艺术中的美。

而所谓美的情操、美的修养,是指在了解自然和艺术的基础上逐渐感受和领会美,即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美,并在全部精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珍惜美和爱护美,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

”要让学生亲眼看到开阔的蓝天、闪烁的星辰、瑰丽的霞光、血红的晚霞、无际的原野、飞翔的雁群、娇嫩的幼苗,看到了,而且发出赞叹,在心灵里出现美的感受;听树叶的飒飒低语、草虫的悦耳歌唱、小溪的潺潺流水、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的飘落、暴风雨的狂风怒卷,听到了,而且要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亲自耳闻目睹、接触观察、倾听领会的办法比喻为学生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培养美的感受只是审美素养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审美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美的创造。

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在文学艺术中,都会反映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美的创作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有密切关系,审美素养又与精神文化素养分不开。

人的审美素养和一般文化素养越高,情感就越细腻,感受就越深切,对新的艺术品的审美感受就越鲜明,他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就越高,成就就会越大。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苏联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对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思想上。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让儿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和社交互动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促使儿童全面地发展。

他反对传统的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实践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从实际经验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主张教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社交互动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儿童能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人际关系能力。

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概念,即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和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之间找到适当的学习区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现实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最后,教育应该重视社交互动,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提供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发展和社交互动。

它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方式,以及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

浅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

浅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浅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摘要: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是“教育思想的泰斗〞。

在32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中,他用教育思想管理帕夫雷什中学,用全面和谐教育开展理论促进学生成长,用师本主义理念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学习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差生成长,育师和优师并举。

关键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师本主义;差生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在长达32年的教育生涯中,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基地,想学生之所想,思教师之所思,虑家长之所虑,寻育人之真谛,孜孜不倦的将教育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

正如他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中所述:“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一、用教育思想管理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学而明确的教育思想。

校长不应该是“行政干部〞,而应该成为教育思想家和教学论研究家,是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

他认为,教育思想应该以“如何促进人的开展〞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应该来源于实践,在充分吸收的根底上再次加工创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

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创造者和教学工作的典范。

他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民主的原那么,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在教学和教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聚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讨论,将结果凝练成学校的意志,再推广到每一个学校工作者身上,成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向导和学校认同感的一局部。

恰如他所倡导的那样,“领导普通学校的艺术就在于: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级的教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条永不枯竭的溪流,聚集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巨流。

〞二、用全面和谐教育开展理论促进学生成长全面和谐教育开展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与根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统一。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在他撰写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育的阐述,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任务、意义、途径等。

在实施教育转轨的今天,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美育的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一、美育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美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善于感觉、理解和珍惜美,并且创造美。

他指出,学校美育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美,在认识美的基础上,进而培养的情操、美的修养。

他说:“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情操的培养,都是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的。

”所谓认识美,是指让学从小就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周围世界,了解艺术中的美。

而所谓美的情操、美的修养,是指在了解自然和艺术的基础上逐渐感受和领会美,即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美,并在全部精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珍惜美和爱护美,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

”要让学生亲眼看到开阔的蓝天、闪烁的星辰、瑰丽的霞光、血红的晚霞、无际的原野、飞翔的雁群、娇嫩的幼苗,看到了,而且发出赞叹,在心灵里出现美的感受;听树叶的飒飒低语、草虫的悦耳歌唱、小溪的潺潺流水、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的飘落、暴风雨的狂风怒卷,听到了,而且要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亲自耳闻目睹、接触观察、倾听领会的办法比喻为学生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培养美的感受只是审美素养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审美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美的创造。

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在文学艺术中,都会反映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美的创作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有密切关系,审美素养又与精神文化素养分不开。

人的审美素养和一般文化素养越高,情感就越细腻,感受就越深切,对新的艺术品的审美感受就越鲜明,他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就越高,成就就会越大。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校教育中的美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美,进而能够创造美,再逐渐丰富、充实审美素养,提高和增强美感情操,这一从认识美、创造美到丰富审美素养,提高美感情操的发展过程,正是普通学校美育的总目标,也就是美育的根本任务。

二、美育的意义关于美育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作了具体的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能育德。

美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健康丰富的感情,有着特殊的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感教育与形成学生道德品质密不可分,它应当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

如正在、公道、谦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崇高的道德情操,既充分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与美育教育分不开。

他指出:“赋予学生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多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

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他强调,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2、美能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确信,一个人的审美观,他认识美和创造美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智力程度和智慧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联的。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大量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富有感情地对待认识对象能促使大脑积极地活动,刺激大脑的生理过程,增加脑细胞的营养。

他指出:“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美育在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他认为观察是智能的极重要源泉,观察力不是自然界的恩赐,它的形成取决于后天(即教育),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美,把观察的技能、方法教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

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童话、诗歌等艺术创作,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3、美能健体。

美育教育对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稳定情绪,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而美又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

评定运动比赛成绩时,动作美、思想美(心灵美)、风格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在《给儿子的信》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古希腊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掷铁饼的运动员》的美,正是“体现在内在精神力量同强健的体力结合起来的那一时刻。

”4、美能辅劳。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美育同劳动教育的关系时指出:美,作为教育手段,它所起作用的大小,要看是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劳动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

他说:“劳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美感的活动。

”劳动教育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愿意为社会、为人民创造财富,使社会、使人民变得更美好更幸福的人,他的心灵是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

他指出,劳动的人—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果木园艺术家才是真正美的,“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去进行创造的少女的美,比起一个激情度日的少女来要瑰丽得多,深刻得多。

游手好闲是美之大敌。

”美育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把美育作为重要组成来阐述。

至于美育的功能。

他还有不少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美育的途径美育既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学校如何加强美育呢?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精辟的论述及做法,综观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及其实践,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美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大自然和周围环境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美的感受;审美的文明教育、情感的培养是从美的感受和认识开始的。

苏霍姆林斯基确信;孩子们对美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美的描绘,然而,要想使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审美影响,就应该让他们亲眼看看美的实体,首先是大自然和周围环境,他说:“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起来向他介绍精神财富。

儿童的周围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

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

”在他执教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审美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游览美的世界——参观和旅行,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

他们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去游览,教师领孩子们去田野、草地、池塘河边,去荫郁的树林或山谷,去果木园,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变幻,欣赏大自然的音乐。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变幻,并向孩子们解释这种种变幻的原因,使孩子心领神会。

“到田野上去,到园子里去吧!从思维源泉中开怀畅饮吧!正是这股生命的清泉将使你的学生成为睿智的研究者、富有钻研精神的求知欲旺盛的人和诗人。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忠告,也是他的亲身体验。

2、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且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他认为:“环境的美观是由于天然的和人造的景物的和谐百造成的,这种和谐唤起了人们欢乐的情感。

”因此他亲自设计美化校园,使学生跨进校门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美的:绿树葱葱的校园全景是美的,绿叶映衬着的串串琥珀般果实的葡萄丛是美的,各楼之间甬道两旁的排排蔷薇是美的,学校里果园中的繁茂果木一年四季都是美的。

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在教室、办公室创设美的环境,每个教室都摆上花木,布置美术作品,讲台上也插上鲜花。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帕夫雷什学校是一个美的世界,连每一个角落也是美的,使学生在这个美的海洋中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环境这个概念涵义很广,方面很多。

它既包括学生周围的事物,也包括成人的行为和教师的榜样,还包括学校集体生活的道德气氛(即关心人的思想是怎样表现的),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心,以诚相待等等。

”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美育的重要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与师生一起努力,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还把学生和教师的衣着、仪表视为美化环境的内容,并且提出明确要求。

他反对统一的服饰,主张服装的颜色、式样适合学校的个性特征,不要惹人注目,不要花花绿绿。

不要奇形怪状,但要注意体态美,要协调。

他对衣服样式的要求主要是朴素、雅致,要线条均匀、柔和,避免棱角突出、刺眼、绷得太紧。

对师生的发型,他也从审美角度提出要求:简单、大方、雅致。

他认为,美的高峰应表现在仪表的雅致和内心的高尚,外貌的谦逊和心灵的纯洁两者的和谐统一上。

3、在劳动中感受创造之美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

苏霍姆斯基认为劳动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劳动主体的审美能力,因此,“劳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美感的活动。

”劳动教育同时也是美育教育。

劳动中的美育,不同于其它方式的美育,它是对自我创造的美的欣赏,审美对象中有主体的劳动和情感,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更全面、更细腻、更敏锐,它不仅带有生产性、创造性,区别于那种静观的、被动的、“消费性”的审美能力,而且,它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的能力和动力。

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能力和动力。

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能力,才能升华人于高尚的道德境界,才能赋予人以人类代表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使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孩子们在创造大地上的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变得更美好、更纯洁和更可爱。

”基于此,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对学生提出任何劳动任务,不仅具有物质生产意义,而且还具有与培养美感相关联的美育意义。

创造有用之物与美的创作相统一的这种劳动,使人变得高尚。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带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特别是让学生参加学校环境的改善劳动,栽花种草,布置环境,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4、加强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音乐是美育的强大手段,善听音乐和懂得乐曲是审美文明的基本特征。

他说:“音乐形象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

”“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之美,道德关系之美,劳动之美。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从学龄初期起,就引导儿童逐渐进入音乐修养的世界,教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理解、感受和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对一些学生从幼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指出,电影、广播、电视对儿童的自发的、无组织的影响,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很快地损害正确的审美教育。

因此,他们给孩子听的音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反复、细心地欣赏一幅优秀画作,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记忆,培养他们的敏锐美感,经过反复感知,则能使造型艺术成为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