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十年
当今美国金融危机并非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再演
超 过 了 在 伊 拉 克 或 阿 富 汗 发 生 的 此 类 事 件 。许 多 欧 洲 国 家较 高 的犯 罪 率 也 是 国 际 性 犯 罪 团伙 在 这 些 国 家 中 扩 大 的 结 果 。 人们也可将传染病的蔓延和核扩散添加到这项名单里 。 当 今 的 世 界 ,与 拥 有 庞 大 核 武 库 、 互 为 对 手 的 超 级 大
潮 。 一项 研 究 发 现 ,在 1 8 —20 年 间 , 民 族 国家 之 间 只 爆 99 03
是金融 部门的普遍性功 能障碍造 成 了整体经济 的严重衰退 。
这 种 金 融 功 能 障 碍 并 非 像 日本 那 样 是 结 构 性 缺 陷 的 结 果 ,而
是 政 策 严 重 错 误 的 结 果 。 它 如今 正 因 投 资 者 的 普 遍 恐 慌 而 变
施 ,要 么 由在 国 际 范 围 内运 作 的 各 种 网络 所 策 划 、资 助 和 协
单 个 组 织 或 国家 不 能 够 独 自解 决 的 问 题 成 倍 增 加 :这 些 问题
不 仅 包 括 国际 经 济 危 机 ,而 且 包 括 了 核 扩 散 、 非 法 移 民 、跨
国犯 罪 和 传 染 病 等 等 。 合 作 解 决 共 同性 问 题 这 种 必 要 性 ,如
危 机 是 政 策 错 误 的 结 果 ,而 非 经 济 当 中 深 层 次 的 结 构 性 缺 陷 的 结 果 。
专家 和决 策者在 危 机时 期往 往争 先恐 后地 作 历史 的类 比 。这 一次 很 多 人 提 到 了 H本 声 名狼 藉 的 “ 去 的 十 年 ” , 失 这 是 一 个停 滞 的 十 年 ,是 2 世 纪 8 年 代后 期 因 庞 大 的房 地 产 0 0 泡 沫 而 引起 的 。 但 这 种 比较 是 错 误 的 。 日本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普 遍 性 的 经济 功 能 障 碍 , 它造 成 了银 行 业 危 机 。而 在 美 国 ,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
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
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日本工业生产十年来总体呈下滑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日本制造业生产不及十年前的水平,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4.5%,矿业下降了4.8%;企业效益也不理想,2001年第二季度制造业销售下降1.6%,盈利下降了21.2%;利润形势恶化也波及到了大型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不但数目在减少,利润也很低,营业收益率仅1%左右,其中1998年还为净亏损,不仅低于亚洲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185家企业6%的水平。
2001年顺差进一步减少,今年上半年顺差总额不足去年的30%。据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连续14个月减少,当月贸易顺差减少了47.2%。
6、失业率逐年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日本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人数由1997年的65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6455万人,净减少102万人。去年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则从90年代初的2.2%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4.9%和2001年8月份的5%。目前,失业人数已达33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04万人,增长了1.5倍。据估计,政府减少不良债权可能还将增加100万失业人口。这样,两年后失业率估计将达6.5%以上。
5、出口形势严峻
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虽然受东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2000年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再次减速的影响,日本今年出口形势急剧恶化,1�8月出口下降20%以上,成为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萧条的重要原因。贸易顺差自1999年以来连续下滑,1999和2000年分别减少了1.7兆日元和1.6兆日元。
日本泡沫经济
一提起泡沫经济,我们就会想到日本经历的近十年的泡沫经济。
泡沫时期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泡沫经济所占的地位。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但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跌入低谷,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
而其中的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启示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
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
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
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
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
商学院案例关注微软失去的十年先机
商学院案例关注:微软“失去的十年”先机商学院案例关注:微软“失去的十年”先机更多新闻:伴随着音乐优雅的节奏,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步入了拉斯维加斯威尼斯人酒店的宴会厅。
在2012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中,鲍尔默身后20英尺高的屏幕墙开始闪烁着他的名字。
国际电子消费展是科技界的盛宴。
每年1月份,超过15万名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管都会涌入了拉斯维加斯,参观最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
参会者从一个展厅走向另外一个展厅,急匆匆的希望抢先获得最新的试用产品,丝毫不在乎在会场助兴的各类娱乐明星。
让人感到尴尬的是,鲍尔默在演示搭载Window sPhone 7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时出现了故障,一位微软员工不得不为首席执行官更换了一部手机。
各大媒体对此的反应非常悲观,一位知名博主更是毫不客气地说“微软在最后一届展示会中,竟然开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玩笑。
”对Windows和Office的溺爱过去十多年一系列的错误,导致微软从消费电子产业的创新者演变成为碌碌无为的跟随者。
近些年以来,微软不断被谷歌、Facebook和苹果在各个领域所超越。
这些企业革新了社交媒体的技术体验,而反应迟缓的微软却仍在极大地依赖于W indow s、O f-fice和服务器软件等传统产品,来支撑着公司的财务表现。
在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变革的市场中,微软变成了高科技产业中的一家底特律汽车制造商,即便是在竞争对手颠覆了世界的情况下,却依然在生产线上制造那些虽然闪烁着光泽,却已经被市场所淘汰的产品。
微软绝大多数的创新,要么给自身带来巨大的亏损,要么就是对新领域几乎毫无影响。
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2000年12月,微软的市值曾达到5100亿美元,是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但是到了今年6月份,微软的市值仅有2490亿美元,不到当年的一半,降至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
反观苹果公司,2000年12月市值仅有48亿美元。
到了今年6月份,市值已经高达5410亿美元。
但是,微软曾经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公司。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企业获得的国内,海外投资趋势 图
泡沫经济前后,日本各大银行对主要行业贷款额的 推移
资本市场获得投资在增加,生产领域获得投资却在减少
日本股票,土地价格变化
房地产价 格变化
在
地
产 价
年 股
格票
均 狂
, 土
跌地
,
房
1990
日本 1990 年贴现率变 化
股泡 票沫 与经 土济 跌地崩 的溃 价后 格日 狂本
(%)
世世 :1998 世 1999 年为财政年度数字,其余为自然年数字。 1998 和 1999 财年政府支出增长数字为公共消费开支增长速度数
字。
资料来源 : 日本经济企划厅 : 《国民经济计算》 (1998 、 2000 年 ) 。
返回
总览 GDP
返回
Part 3 经济萧条对 2000 年后的影 响
M2+CD(10亿日元)
M2+CD(10亿日元)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世世 20 世世 90 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
居民消费 住宅投资 设备投资 库存投资 政府支出 净出口
4.4 4.8 10.9 -27.0 3.2 -5.5
2.5 -8.5 6.3 56.8 2.8 123.2
2.1 -6.5 -5.6 -58.1 7.5 39.5
1.2 2.4 -10.2 -37.3 8.4 8.4
1.9 8.5 -5.3 -128.5 3.1 -12.5
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前车之鉴
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前车之鉴过度竞争与“炼金术”式经济增长的严重后果日本半个多世纪以来由高速经济增长到泡沫经济再到萧条经济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个有关反垄断效率低下的同时却存在过度竞争并最终走向“炼金术”的故事。
对正兴奋于高速经济增长的中国人来讲,其中实在有太值得多个角度经常性玩味的经验教训。
带着当时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洗礼的反垄断理想,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者1947年主导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反垄断法》,禁止企业间的任何联合,并将原有财阀企业解散。
可日本人并不买账,更不甘心原来财阀式大企业被强行拆散。
所以,到了1949年就修改了《反垄断法》,1953年再次修改,解除了对组织卡特尔的禁止,接着共计通过了30个卡特尔豁免法,以鼓励被拆散的财阀企业重新组织联合起来,那些新兴企业也相互联合。
哪怕到了高速经济增长期结束后,垄断已经引起了公众的不满,1976年通过的《反垄断法》修订案,还是对大企业保护多限制少。
不过,日本人如此行事,却并非像凯恩斯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排斥市场经济及其竞争精神。
恰恰相反,正是出于竞争的要求,只不过,这竞争的领域是国际市场,追求的是国家竞争力。
因为日本人很清楚,在其经济重建与高速增长期,正值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以及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代,并处于同美国不对等贸易状态———大量出口的同时可以封闭本国市场。
固定汇率机制避免了企业对汇兑损失的担心,而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意味着竞争的不断增强,只有拥有足够多站得高的大企业,日本的国家竞争力才能培养起来。
然而,1961年日本只有4家企业跻身世界150强,而且排名都很靠后;钢铁、汽车、电机电器、石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缺乏规模经济的明显劣势。
今天全球销量最多的丰田汽车,当时的销售额、资产、税后利润仅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2.7%、2.2%与3.2%。
如此状况下,放松反垄断力度,着力鼓励企业联合,形成可以对抗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当然就成了日本政府的理性选择。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 20 世纪 90 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
解读日本“失去的十年”:日本20世纪90年代危机对本轮经济复苏的启示2010-10-25摘要:现在是否能确保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二十年前一场与本次危机极其相似的终结了日本经济增长奇迹的危机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本文探讨了两次危机的相似点并归纳了其对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及经济政策的潜在影响。
日本的经历给人们四大经验教训。
第一,“绿芽”(green shoots)不能确保经济复苏,这意味着需要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第二,金融脆弱性会使经济容易受到不利冲击的影响,为了经济持久复苏这一问题应该得以解决。
第三,精准对位的宏观经济刺激计划能促进本次调整,但附带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最后,尽管难以判断政策支持措施退出的最佳时机,但是目前明确的中期规划可能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失去的十年,金融危机,大萧条,绿芽,退出一、引言1.在经济连续两季度呈自由落体下滑态势之后,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理由。
随着亚洲经济的大幅反弹以及其他地区经济保持稳定或出现温和复苏,世界经济似乎正在缓慢地恢复活力。
尽管压力仍然存在,但2008年秋天全球金融市场迷漫的恐慌情绪也已显著减退。
经济复苏“绿芽”正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在世界各地涌现,从而点燃了“大萧条”结束在即的希望。
2. 但世界经济是否已到了真正的拐点,支持性政策是否应该在不久的将来被逆转?积极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对金融业史无前例的干预以及与全球库存周期相联的再库存(restocking)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除了以上暂时性的推动力之外,基于各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以及各国对外部需求与融资的相对依赖,各经济体复苏的持久性与形态很可能各不相同。
展望未来,每个国家的决策者将需要判断复苏步伐的稳固程度,该判断主要基于私人需求是否足以充分取代慷慨的政府支持。
3.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为了有助于评估当前的经济前景,本文回顾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有时将其称为“失去的十年”)。
传统“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再探:以“失去的十年”为例
传统“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再探:以“失去的十年”为例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过去的某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有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这段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思考传统“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以“失去的十年”为例,探讨传统“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失去的十年”通常指的是中国经济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至国企改革开始的1992年这一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明显下滑,实际上经济总量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增长。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当时采取的“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举国体制”下,国家是经济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大部分生产要素和资源由政府垄断管理,私营部门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
政府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经济进行调控,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受到政府的指导和干预。
这种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但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垄断和干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整个经济体制呈现出僵化和僵化的状态。
这就意味着,企业无法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而且,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丧失,使得中国经济在此期间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革缓慢,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传统的“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膨胀和浪费,企业的效率低下。
由于政府对国企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企业的主管机关不再依赖市场机制来调节经营行为,而是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就使得国有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经营效率极低,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有一部分企业成为“吃空饷”的“僵尸企业”。
而且,国有企业在此期间还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
1997~2006:韩国“失去的十年”?
1997~2006:韩国“失去的十年”?摘要:金融危机后,韩国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过程伴随着暂时的经济相对低增长,但经济增长依然比较稳健,增长率高于亚洲四小龙的平均水平。
韩国调整国家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业重组和企业改革,围绕提高劳动市场弹性和政府机构效率,对劳动部门和政府部门也进行了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同时,加强国家对研发投入,大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加强对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韩国再次腾飞的基础。
关键词:金融危机;韩国;经济改革一、引言从上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民依靠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政府的有效领导,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韩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令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汉江奇迹”。
然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却差点使韩国近40年的成就毁于一旦,大批企业破产,银行业陷入困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人民生活水平倒退。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韩国政府最后不得不求助于IMF。
让我们重新审视1997年的韩国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外债偿付出现危机。
由于对外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的风险管理不合理,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加上银行的呆、坏账大量增加,信誉受损,国际融资出现困难,难以借到外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不得已只好寻求破产,企业破产引起银行的坏账激增,导致银行倒闭,最终酿成了金融危机。
但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应该从40多年来经济社会各部门所累积的结构性弊端和脆弱性中去寻找。
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的近40年间,在以出口导向和追求增长为主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韩国政府对经济社会各部门所累积的结构性弊端和脆弱性从未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这些弊端主要存在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理念上,而政府领导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大企业不合理的贷款是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根源。
从时机上说,政府有三次彻底进行经济调整的机会,上世纪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后的80年代初及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初,但韩国对避免经济风险抱有侥幸心理,经济社会都消极处理,因而酿成了金融危机。
日本失去的十年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
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
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本文主要探讨日元升值与日本长期萧条的关系。
供参阅。
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
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
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
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
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
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001~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1~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恶性通货膨胀是阿根廷经济的顽疾,在整个80年代,阿根廷经济长期受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十年也被称作阿根廷“失去的十年”。
1989年梅内姆上台,进行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这为阿根廷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好景不长,阿根廷在1998年又开始衰退,此次衰退的长期化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过程1998年第三季度阿根廷经济开始衰退。
2001年3月,由于经济衰退长期化,当局政策乏力,发生了“内阁危机”。
经济部长墨菲的紧缩政策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反对,墨菲刚刚上任两周就被迫辞职。
同时IMF袖手旁观的做法使得投资者对阿根廷经济失去信心,外资流入减少,资本外逃严重,股市、债市动荡。
2001年底,代总统萨阿宣布政府无力偿还1300多亿美元的外债,债务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危机,银行挤兑、工人上街游行、哄抢超市等现象屡见不鲜。
阿根廷政府宣布比索贬值,比索一泻千里,一度跌至1美元兑4比索的低点。
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比索贬值70%,通货膨胀率40%,失业率25%,GDP负增长16%。
2002年中期,阿根廷金融危机再度升级,呈现出向巴西、乌拉圭扩散的趋势。
巴西货币雷亚尔7个月内贬值50%。
乌拉圭甚至在2002年7月30日由于无法抵挡挤兑狂潮,宣布银行停业,国有银行冻结所有定期存款,结果导致乌拉圭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国家风险指数上升。
二、成因(一)巨额的财政赤字阿根廷的财政赤字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制度原因:1.政治腐败和利益集团滋生。
一些政客因害怕失去选票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愿削减公共开支,经济生活中寻租现象屡见不鲜。
2.养老、社会保障支出庞大,几乎占总支出的一半。
阿根廷工会势力很强,以至于工资刚性很强,劳动力市场弹性明显不足,进而阿根廷的失业问题比较突出。
过高的失业率使养老、社会保障支出庞大。
3.债务累积导致还本付息压力上升。
4.偷漏税现象严重,大大削减了财政收入。
从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
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主讲:靳琳(091207)小组成员:李彬(091221)刘文成(091225)贾薇(091206)宋绍彤(091215)孙晓辰(091216)杨美(091217)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一、日本经济危机爆发背景60、70、80年代日本经过30年的发展,创造出了惊人的“日本速度”80年代,日本制造的汽车和电器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东京225指数达到了惊人的38915点;东京地价达到顶峰;银行开始追着企业放贷;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1985年5月日本签署了以日本银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为中心的《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
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经济蓬勃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股市疯涨。
二、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⑴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迷,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⑵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工业生产下降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欧洲面临“失去的十年”
欧洲面临“失去的十年”作者:姜岩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09期近几年国内来欧洲旅游和投资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欧洲在衰落吗?欧债危机结束了吗?欧洲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的兴衰与否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
我的观点,由欧债危机引发的欧洲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还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欧洲可能仍面临“失去的十年”。
持“欧债危机已接近结束,欧洲经济开始复苏”观点的不乏其人,其代表言论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3月2日所说的“欧元区的整体状况已有所好转,我们正从危机模式走向增长模式”。
但与我同样持反对意见的也很多。
4月4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提醒,欧元区债券市场今年可能重新出现紧张迹象,影响实体经济,而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风险。
法国信用保险集团裕利安怡4日公布的研究报告结果佐证了德拉吉的判断:数据显示在金融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法国企业今年投资热情不高,仅有1/4计划扩大投资力度。
近日西班牙债务问题再度发酵,4月4日西班牙政府发行国债,结果市场只认购了25.9亿欧元,刚刚达到发债规模的底线。
这使得市场各方一度舒缓的神经重新绷紧。
通常债务危机会导致银行危机,很可能进一步导致实体经济危机。
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危机向其他领域蔓延。
有专家认为,去年年中,欧洲银行危机开始出现,到年底危机开始波及实体经济。
目前欧洲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进一步恶化,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可能或者甚至已经爆发了实体经济危机。
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发展模式的危机和一体化不均衡的危机。
其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寅吃卯粮、倚重虚拟经济、维持过高福利,这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其一体化不均衡主要是财政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严重落后于货币一体化,导致金融监管严重不力。
在欧债危机下,欧洲国家很难再寅吃卯粮,不过一下子断掉寅吃卯粮之路会导致一些国家破产,所以欧盟还要对希腊等国进行救助,实际上是不得不让他们继续寅吃卯粮。
日本“失去的十年”与我国当前经济对比及启示
图 2 20 0 8年 以 来 房 地 产 交 易价 格 急 速 下 跌
( ) 断 扩 大 的 贸 易 顺 差 和 不断 增 2不 加 的外 汇储 备 。近 年 来 , 随 着 “ 伴 中国 制 造 ” 国际 市场 名 声 鹊 起 . 工贸 易 带 动 在 加 了 我 国 出 口贸 易 迅 猛 发 展 。2 0 年 末 。 07
2008
年 年 底 美元 兑人 民 币
.
改
革与 开放
200 9
年 第 】期
24
汇 率 为 6 3 6 1 比 汇 改 之 初 升 值 . 4 :。 8
1 42 。 7. %
() 3 资产 价 格 的 高 涨 与大 幅 回 落 。 房 涨 至 1 . 5 %和 1 . 4 01 %。 但 在 到 达 最 高 点
. .
媳
¨
之后
10
余年间
一
直 呈下 降趋 势
1 8%的短
.
。
其中
.
仅在
19 9 9
199 7
年 出现 了
暂增加
.
年 开 始 则 出 现 了 通 货 紧 缩 的迹 象
一
。
当年 物 价 指 数 为
下降
。
0 3%
.
.
此后几年 又 不断 泡 沫经 济破灭
.
( 7 ) 货 币政 策 的 失 效
,
。
后 面 对 长 时 间 的萧 条 局 面 为 了 复 苏 经
83 6 0 4 — 42 1 % 7
表 1 世 界 主 要 货 币兑 人 民 币汇 改 产 市 场 改 革 过 去 的 1 年 .尤 其 是 价 格 下跌 影 响 .第 四季 度 三 者 均 出现 了 O多 后 汇 率 变化 表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失去的十年2011年06月23日07:31来源:价值中国网作者:蔡成平日本如同东方的一颗彗星,其兴也骤,其衰也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日本盛极一时之际,著名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参选自民党总裁惜败不久,便联合索尼集团总裁盛田昭夫,公开呼吁日本可以说“不”、“日本模式”必将为世界效法。
话音刚落,日本便陷入“失去的十年”,让人唏嘘不已。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十年九相”的政治乱局让日本依然找不到路在何方。
2010年,石原慎太郎无奈地说:“日本现在就像一只被阉割掉的狗,对谁都无害。
”在此次地震爆发之前的2007年和2008年,经济衰退了4%和3%。
日本地震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就提出,地震对经济的影响也只占GDP的1%,其损失远远比不上日本经济衰退的损失。
“日本在经济问题上会越来越衰退,最终会衰退成退出一流国家,进入二流国家的状态。
”若说中国是冉冉升起的朝阳,那么日本恐怕更像是日薄西山的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而近期席卷日本的“坂本龙马热”,恐怕也正反映了黄昏之下,日本国民呼唤坂上之云再次升起的真实心态。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日两国的实力消长岂不正是如此。
1949年的日本GDP不到中国的50%,而1970年代中国却不足日本的12%,2010年中日GDP再次历史性逆转。
虽然,这一逆转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现实意义,数字上的高下并不能掩盖全部的事实。
如今,在这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下,日本又遭遇了这场大地震,其经济会更加失去方向。
但从现实角度而言,日本仍是中国最值得借鉴的历史明镜。
日本的教训究竟是什么?以日本为镜,可以正衣冠、知得失。
债务危机与建设狂奔2009年日本政权交替后,民主党在经济领域提出要从“钢筋混凝土”转向“以人为本”。
这样的理念貌似理所当然,却是日本付出惨痛代价后得来的,日本昔日兴起的源泉,恰是今日衰退的原因。
评论家们喜欢揶揄日本是“土建国家”。
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标志,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全心致力于公共建设,每年40%以上的财政预算都投入到了公共建设,有些建设在早期无疑是有利的,但逐渐陷入了失控的建设狂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去的⼗年⽇日本经济之谜
柯贤国 - 2016年年12⽉月1⽇日
介绍
“失去的⼗年”或者说⼆⼗、三⼗年只是⽇本认为其没有延续经济发展的奇迹,超过美国⽽丧失的民族⾃豪感和⾃信⼼。
1985年的⼴场协议让⽇元⼤幅升值,同时⽇本国内实⾏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升值效应⼤量收购欧美企业资产,甚⾄把美国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也买⾛了,⼀⽅⾯国内将流动性⽤于股市和房市,⽇经指数从13000点飙升⾄39000点;房价上涨84.2%,⼟地资产增值数量为GDP的3.7倍。
当时的⽇本央⾏⾏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于是连续调⾼利率,市场恐慌⼼理出现。
1990年开始,股市暴跌,楼市泡沫破裂,⽇本经济陷⼊危机。
但实际上⽇本在90年代依然取得了年均1.5%的GDP增长率,并且其失业率也基本低于5.5%,实际⼈均GDP增速基本跟美国同步。
(1)⽇本海外净资产2015年底为2.82万亿,连续⼆⼗五年世界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最⼤债权国。
中国排名第三,为1.6万亿。
但是⼆者的投资收益却不⼀样,别⼈赚钱⽽我们赔钱可以看出中国的海外资产管理是存在很⼤问题的。
⽇本海外资源⼟地⾯积已达⽇本本⼟10倍。
所以⽇本的GNP到底多少都没有具体公布,⽽现在的世界银⾏GNI的数据也跟其不⼀致。
(2)⽇本创新精神。
⽇本有三个指标是世界第⼀:研发经费占GDP⽐例;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例;⽇本核⼼专利占⽐80以上。
在2015年汤森路透的全球企业创新排名中,⽇本以40家⾼居第⼀,美国35家,⽽中国⽆⼀上榜。
所以有⼈调侃全球货
币都在放⽔,⽇本流⼊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研发环节。
⽽中国流⼊了地产、基建和城市化。
当然⽇本以前也是这样的,发展阶段不⼀样⽽已。
⽇本在⼤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及能源储藏⽅⾯已经是世界第⼀,默默引领第四次⼯业⾰命。
并且今年的诺奖又有⽇本得主,2000年以来已经有17位,仅次于美国。
(3)⽇本⼈均寿命、医疗⽔平世界第⼀
(4)⽇本硬件能⼒:⽇本汽车创新及零部件采⽤基本需要⽇本产品;⼿机例如iPhone6⼀共有1300个电⼦部件其中700个为⽇本制造;新⼲线50年零伤亡;⼯业机器⼈份额占全球60%。
;雅马哈;索尼
(4)为什么看到⽇本的衰落:
⽇本名义GDP停滞,⽽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后的实际GDP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因为⽇本经济持续处于通缩状态。
世界500强数量减少——⽇本企业拆分
政府债务占GDP⽐重达237%,世界第⼀——因为⽇本低税收(2015年税收收⼊占GDP11.7%,美国为18.2%,中国为22.5%)、债务95%为企业和个⼈持有,这样可以维持政府的低税收⽔平和对海外资产的免税;低膨胀也降低了国债融资成本;经常账户长期盈余、外汇储备充⾜;最⼤净海外资产国间接提供信⽤担保或抵押。
⽇本制造业占GDP增加值保持在20%左右,显著⾼于欧美等,失业率也低于欧美。
⽼龄化、少⼦化——机器⼈
安倍经济学——吴敬琏认为其核⼼不在治理通缩,⽽是压低⽇本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培育新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新⼀轮经济结构调整,准备弯道超车。
⽇本海外投资收益每年有上千亿美元
为什么⽇本要⾃⼰称“失去的⼗年”
原因:1、⽇本经济泡沫破裂,经济确实出现阵痛调整,发展势头有点下降趋势,国民的民族⾃豪感和⾃信⼼下降;⼈⼜负增长
2、⽇本的国民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3、政治家需要利⽤这种情绪向世界“⽰弱”,争取国际同情,韬光养晦;对⽐中国发展,渲染中国威胁论,提升国民警惕意识,进⽽实现国家⾃卫队解禁及拥有军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