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块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肿块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腹膜后肿块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膜后肿块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观察患者肿块状况。將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活检效果进行对比,观察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20例腹膜后肿块患者,确诊率达90%。结论:超声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腹膜后肿块确诊效果,提高病理特征检测效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masses.Method:Selected 20 cases with retroperitoneal tumo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June to 2012 June,took ultrasonic diagnosis on patients then observed patients’pared the results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with operation or biopsy condition,then observed the diagnose accuracy.Result:Ultrasound diagnosis showed that 20 cases were retroperitoneal masses,the diagnosis rate reached 90%.Conclusion:Ultrasound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masses diagn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define diagnosis,improve the detection effect of pathologic features,and have very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masses;Ultrasonic diagnosis;Clinical value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腹膜后肿块患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腹膜后肿块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存在明显自觉症状,当肿块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患者才会出现明显腹部肿胀、肿块症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患者治疗时机的延误[1]。本文就腹膜后肿块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上述诊断结果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膜后肿块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个月~71岁、平均43.4岁。选取患者经病理检测与手术监测证实,包括腹部肿块、肿胀、隐痛患者17例,消瘦、不规则发热患者14例,肌紧张、腰背部疼痛患者6例,伴有高血压患者3例。

1.2 诊断方法

使用超声诊断仪对腹膜后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参数为3.5 MHz。在患者空腹状况下进行检查,腹部胀气患者要在消气后进行检查,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患者病灶明确后可以进一步选取胸膝卧位、坐位、立位等特殊体位。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多切面对患者病灶状况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肿块具体

状况。要通过对肿块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肿块自身形态、肿块回声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对患者肿块状况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符合率

本次诊断的过程中,20例患者均可明显显示肿块,其显示率达100%。对肿块性质进行判断时,超声显示均为非均质性实质性包块,其中10例为脂肪肉瘤,8例为术后复发,2例为肝内占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误诊率为10%。

2.2 超声检测图像特征

在对患者超声诊断图像进行分析后发现:20例患者存在明显肿块。其中8例腹膜后肿块患者肿块边界较为清晰,12例腹膜后肿块患者肿块边界较为模糊或无法探测到边界。8例患者在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出现明显包膜回声,回声出现明显不均匀现象。选取的20例腹膜后肿块患者回声主要以不均匀的低回声为主,肿块后方回声不存在明显衰减。18例患者回声杂乱,其中8例患者显示有不规则液性暗区、6例患者有斑团状强回声、4例患者有肿块带状间隔;2例患者回声较为均匀。

此外,本次入选患者均存在明显腹部脏器、大血管受压浸润现象,患者存在明显挤压症状,临床体征显示肝脏向左、向上移位,脾脏移至上方外侧,右肾移至患者脐上,左肾动脉出现明显肿块环绕包围,下腔静脉受压。6例腹膜后肿块患者超声诊断显示患者肿块部位器官存在浸润现象,但整体图像质量不清晰。

对腹膜后肿块患者进行CDFI分析,其中6例出现少数点状血流信号,2例患者的病变动脉阻力指数RI约为0.60,12例患者没有明显血流信号。对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2例患者偶见点状血流信号,6例患者没有明显血流信号。3 讨论

在临床中,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内筋膜与腹后壁腹膜间,上起膈,下至于骶骨岬。腹膜后间隙易出现组织细胞坏死或病变,導致腹膜后肿块的形成。腹膜后肿块多为恶性肿块,对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该疾病主要分布在腹膜后深入位置,牵连组织范围较广,与组织周围关系较为密切。随着腹膜后肿块的不断增大,医学治疗的难度也随之上升。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对腹膜后肿块患者症状的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现象,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内容[2]。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上升,腹膜后肿块的诊断方法逐渐增多[3-6]。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腹膜后肿块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有效提高了影像学检查质量,提高了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7]。超声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对腹膜后肿块与腹腔内肿块的辨别效果,明确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肿块周围粘连浸润状况的分析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腹膜后肿块诊断的首选方案[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