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以及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组关联密切的疾病群[1]。PE是肢体DVT后的严重合并症。William[2]报道,46~60%的PE与DVT有关。1998年,我国张福先[3]在临床上开展了DVT 与PE发生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DVT病人中,约45%可发生PE,其中72%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由此提出无症状PE、有症状PE和致死性PE的临床分型。PE主要病因是来源于肢体DVT后血栓脱落所致,这一观点目前在临床已达成共识,同时也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而在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PE发生,但近年来在国内时常有不规范、滥用滤器的情况发生,并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因此,为了科学、规范、合理地在临床上应用和管理腔静脉滤器,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起,组织国内多位血管外科专家通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以下共识,供同道参考与应用。

1 重要提示

(1)临床上不推荐常规应用滤器,滤器的应用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共识与指南。(2)永久性滤器植入:指当病人需要终生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情况。(3)可回收滤器植入:指当病人在有限时间内需要保

护防止血栓栓塞发生的情况。(4)临床上在必须选择滤器应用的情况下,推荐应用可回收滤器,并在渡过滤器保护期后及允许可回收时间窗内尽早取出,滤器在体内植入时间的长短与并发症发生率成正比关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可回收滤器在允许回收时间窗内的29~54 d取出[4]。(5)可回收滤器推荐植入指征:①病人无永久性滤器的植入指征。②临床评估PE发生为低风险。③VTE 复发为低风险。④病人有较好的生存期。⑤植入滤器可以被安全取出或转换功能。⑥病人同意取出滤器[5-6]。(6)永久性滤器推荐植入指征:①高龄、经过基本治疗仍长期处于有临床意义PE高风险状态。②预期寿命短(≤6个月),不能依从基本治疗或随访安排。③病人因体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难于进行滤器取出手术[7]。

尽管可回收滤器能够提供对PE永久性保护作用,但推荐严格按临床适应证选择应用。可回收滤器不能常规取代永久性滤器,因为永久性滤器比可回收滤器更具稳定性,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8-10]。

2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理念

PE是指来自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阻塞其分支,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血液动力学改变。人体有5个肺叶,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20%时,病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此时,只有通过血管造影(CTA)等辅助影像学检查方可确定。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50%时,病人可以有明显

的临床表现,如咳血、气短、胸痛等。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80%时,病人可能发生急性猝死。

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目的是拦截肢体静脉血栓的脱落,阻止其进入肺循环,防止由此引发的PE。临床研究发现,可造成肺动脉最小分支阻塞的血栓直径约为6 mm,滤器的设计理念是拦截直径>4 mm的栓子。因此,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绝大多数病人发生PE,但不能绝对预防其发生。因为当大量直径<4 mm 的栓子同时或多次脱落,或来自滤器近端的血栓脱落,或肺动脉内的血栓繁殖等,均可引发PE。

正常情况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部位应为肾静脉下1~1.5 cm 的下腔静脉(IVC)内,特殊情况下可以植入肾静脉上或上腔静脉内[11-12]。

3 腔静脉解剖与腔静脉滤器植入

正常的IVC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分为4段:肝段、肾上段、肾段、肾下段。在正常情况下肾静脉通常位于腰椎L1~L2 水平,双侧髂总静脉在L4~L5 水平进入下腔静脉。

肾静脉与椎体的关系:(1)位于L1占17.3%。(2)位于L1与L2之间占36.5%。(3)位于L2占34.6%。(4)位于L2与L3 之间占7.7%。(5)位于L3占3.8%。双侧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1)位于L5与S1之间占3.8%。(2)位于L5占80.8%。(3)位于L4与L5之间占11.5%。(4)位于L4占3.8%。因此,单纯通

过骨标志定位植入滤器并不可靠,而腔静脉造影与选择性肾静脉造影非常重要[13]。同时,须注意解剖变异情况,对将滤器植入正确位置至关重要。

3.1 肾静脉变异(renal vein anomalies)最常见多个分支和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发生率为5%~7%。尽管不影响滤器的植入,但如不注意,易导致滤器发生倾斜。

3.2 IVC转位(IVC transposition)发生率为0.2%~0.5%。IVC 可能通过右侧转向左侧与左肾静脉汇合后继续向上走行。因此,须明确此种解剖变异,并推荐在肾静脉上选择植入滤器。

3.3 双IVC畸形(IVC duplication)发生率为0.2%~0.3%。可以表现为右侧经右髂静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与经左髂静脉-下腔静脉-左肾静脉两条静脉并行,充分认识此解剖变异非常重要。此种情况下,如必须植入滤器,可在两个IVC内分别植入或在肾上静脉植入方可达到预防PE的作用[14-15]。

3.4 IVC发育不全(IVC agenesis)相对少见,可分别发生在IVC的4个不同分段[16]。

4 腔静脉滤器植入与回收必备条件和关注点

腔静脉滤器植入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血管外科医生、介入科医生等)完成,所在医疗机构应具备开展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资质、相应设备、介入导管室或杂交手术室以及配套的病房和重症监护(ICU)。实施该医疗行为的医生必须熟悉所植入滤器的特点、性能、

结构、长度、最大开放直径、植入与释放技术[17]。应用可取出滤器时,必须充分了解滤器规定的可取出期限。病人手术前应常规进行碘过敏试验,并评估各器官功能。须特别注意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凝血功能的检查。(1)滤器植入手术成功:所植入的滤器被判定为能够有效拦截远端的血栓脱落,通过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2)滤器植入手术无效:所植入的滤器被判定为不能够有效拦截远端的血栓脱落,不能通过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文献报道,肾上静脉植入滤器导致肾功不良发生率为6%,PE复发率为6%,滤器移位发生率为28%,滤器折断发生率为6%,滤器穿透静脉壁发生率为6%[18]。因此,肾上静脉植入滤器时应权衡利弊,慎重实施。

对于实施滤器回收的医生,除具备相应的介入技术以外,还应具有外科手术处理血管能力或有相应能力的医生做后援协助。

5 滤器植入指征

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主要针对有明确诊断的VTE病人,而预防性指征主要针对尚无VTE发生证据的病人。

5.1 绝对指征或基本指征参照文献[19-23]。(1)抗凝禁忌证:①抗凝过程发生出血,或近期有出血病史,如胃肠、颅内出血,较严重的急性出血,血肿,咯血,血尿等。②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新生物、创伤、近期准备进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外科手术[24]。③血小板减少(<50×109/L)。④人体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的创伤,如实质器官损伤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5)胸主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2)抗凝失败:①尽管应用抗凝,但依然发生PE或复发PE。②尽管应用抗凝,但DVT依然进展,无法达到有效、足量抗凝。(3)DVT病人已经发生大面积PE,并存在再发PE的危险。(4)IVC及髂股静脉有漂浮血栓[25]。(5)DVT同时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肺动脉高压。(6)发生肝素诱导下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5.2 相对指征或相对扩大指征(1)不适合进行有效抗凝者[26]:①高龄伴有运动失调病史。②对抗凝药物有不良反应发生或不耐受者。③有发生出血的高危肿瘤病人(如胃肠道、泌尿系统肿瘤)。

④围手术期因抗凝发生出血的高危病人。(2)血栓栓子反复脱落导致发生广泛PE。(3)肾细胞癌侵犯肾静脉。(4)准备行静脉机械性消栓(PTM)、导管溶栓(CDT)或取栓手术[27]。(5)髂静脉狭窄与闭塞准备进行腔内干预者。(6)VTE肿瘤病人,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7)VTE妊娠病人,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8)VTE烧伤病人,已发生或具有发生PE高风险者。

5.3 预防性指征参照文献[28-29]。(1)严重创伤。①闭合性颅脑损伤。②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者。③多发性长骨或骨盆骨折。(2)可能发生VTE的高危病人。①长期制动、具有发生DVT的高风险因素的病人。②病理性肥胖与不能活动者。③行脊柱外科手术者。④行减重手术者。⑤危重病人。⑥既往有DVT病史。⑦肿瘤病人。

⑧易栓症。

6 肾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指征

当临床上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需要植入滤器时,在下列情况存在下可考虑将滤器植入肾上腔静脉内。(1)IVC内血栓形成,无肾下植入部位。(2)妊娠妇女需要植入滤器。(3)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超出原已植入滤器近端。(4)生殖静脉内血栓形成。(5)双IVC或血管畸形。(6)IVC外源性受压。(7)IVC狭窄。(8)病人下腹部及盆腔存在多个肿瘤病灶或外科手术可能游离IVC。

7 滤器植入相对禁忌证

(1)腔静脉解剖异常无滤器植入位置。(2)腔静脉内充满血栓。(3)腔静脉慢性闭塞。(4)腔静脉无入路。(5)无法纠正的严重凝血异常、菌血症或未经治疗的感染。

8 可回收滤器回收指征

参照文献[30-32]。(1)通过临床各种检查与评估,DVT消失或处于稳定状态,D-二聚体在15 d内2次检查正常。(2)病人由于获得持续适当的基本处置(治疗或预防),或临床情况改变而使有临床意义PE的风险降到可接受程度。(3)预计病人不会因基本治疗中断、临床治疗计划改变或临床情况变化而恢复PE高风险状态。(4)病人年轻或预期寿命足够长,可以从滤器的回收中获益。因为滤器在体内长期存在,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升高。(5)经过各种检查与评估,滤器可以被安全的回收或转换。(6)病人或监护人同意对滤器进行回收或转换。(7)准备回收滤器位于相应回收时间窗内。(8)可回收

滤器由于移位或失去结构完整性而成为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的来源,或不能再为PE提供预防性保护。

9 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管理

9.1 抗凝如条件允许,滤器植入后应进行常规有效抗凝,抗凝的具体期限应视滤器应用目的来确定。(1)如滤器植入的目的为临时提供保障,可以不用或单次应用。(2)如VTE及发生原因在短期内可以消除,可以短期应用抗凝。(3)如VTE的发生原因不明或在短期内无法消除,抗凝至少应维持>6个月。(4)如病人持续高凝状态,造成VTE原因难于消除,须长期甚至终生抗凝。近年来,国际上有学者提出积极观点,即在滤器植入病人中,只要可以耐受,抗凝应该继续不中断,直至滤器被取出[33]。目前,该观点仅供参考。

9.2 影像学检查滤器植入后第1年内,病人至少在第1、3、6、1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1年以后检查次数可递减。可回收滤器植入后,影像学和超声复查应根据滤器的类型、预期回收时间等因素安排,但不可以忽视检查。

9.3 复发PE 在植入腔静脉滤器后经肺动脉造影、CTA、肺扫描通气和血流检查确认较滤器植入前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提示复发PE,或者在尸检中确认PE。

9.4 IVC血栓阻塞指在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经超声、CTA、MRI、静脉造影检查确认或尸检证实的IVC阻塞。IVC阻塞血栓可能

源自滤器自身拦截的栓子,也可是滤器自身形成的血栓,或者二者皆有。IVC血栓阻塞在临床上可能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

9.5 IVC穿透滤器的框架或锚定装置在CT、静脉造影检查或尸检中发现超出IVC外壁>3 mm。

9.6 滤器移位滤器移位是指经X线片、CT或CTA检查发现滤器位置较释放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头侧移位或尾侧移位)>2 cm。但须在同种检查方法和同种体位下进行比较,而在不同体位下的检查中,滤器位置发生在一个椎体距离范围内的变化不视为移位。

9.7 断裂经影像学检查或尸检发现滤器的结构完整性受损。

9.8 滤器倾斜滤器在植入后,其轴线较IVC轴线倾斜>15°,滤器过度倾斜后,会影响其机械性保护防止PE发生功能。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概述 下腔静脉滤过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 肺动脉栓塞通常发生于体循环静脉血栓形成之后,血栓脱落,随回心血流迁徙至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并可因缺氧、坏死而形成肺梗死。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并非少见,据统计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14万例,非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57万例。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 栓塞肺动脉的栓子75%~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内的血栓。为了预防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传统的外科方法为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内编织滤过网,以阻挡下腔静脉系统内的血栓。此类手术的风险大、创伤重,术后并发症多。有鉴于此,人们设想以经皮经腔的方式,在下腔静脉内置人一能阻挡血栓的滤过器。 最初真正能用于临床的滤器是1967年首次报道的Mobin—Uddin伞形滤器系统,由伞形滤器、投放器和载滤器锥形罩三部分组成。滤器的形状为6条不锈钢条而形成的伞形结构,不锈钢条上覆有浸渍了肝素的硅橡胶膜以减少血栓形成,膜上有18个3mm直径的小孔以保持血流通过,6条不锈钢条的末端尖锐,能刺入下腔静脉壁以固定滤器。投放器为尼龙导管,长90cm,前端有一容纳滤器的容器。滤器经切开的右颈内静脉置入,直径23mm、。28nml。Mobin—Uddin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滤器置人后下腔静脉发生闭塞的比率高达60%~70%,近年来已被淘汰。 Kimray—Greenfield(KG)滤器于1973年首次报道,KG呈锥形,从中央套环伸出6根直径0.3mm、长46mm的曲线形不锈钢丝,锥底最大直径30rmn,最初也是经切开的颈静脉或股静脉置人,以后改进经24F导管鞘置人。KG大大提高了滤器置人后的下腔静脉通畅率,但仍然存在15%~27%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导管鞘直径大,患者创伤较大,目前已被新一代的GF所替代。 近年来滤器的设计经过不断改进,已达到既能截获栓子,又能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效果,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准备 【适应证】 1.下腔静脉、髂股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内存在游离、悬浮的较大血栓。 2.下腔静脉系统内存在血栓,但伴有抗凝治疗禁忌证,如明显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3.已经发生肺栓塞并有可能再次发生肺栓塞者。 4.慢性肺动脉高压伴高凝血状态。 5.老龄、长期卧床伴高凝血状态。 6.各种血栓清除术前。 7.骨盆及下肢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者。 8.感染所致下腔静脉内脓毒性血栓栓子。

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预防肺栓塞护理体会 唐建萍冯洁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PE),其病死率高达20%~30%,大多数患者可在lh内死亡。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对术后给予15例不同诱因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岁,全部为下肢DVT并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其中左下肢8例,右下肢7例。术前胸部X线照片或CT扫描提示3例有局部性肺叶栓塞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憋,呼吸困难及发热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术前先行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栓塞的位置、长度,确定滤器置入的途径,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将滤器经下腔静脉送至左右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固定,将导丝和球囊通过血栓1部位,扩张球囊打通被栓塞的血管,如果球囊不能通过则送进导管将其置作者单位830011 乌鲁木齐解放军474医院入血栓中,经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保留导丝,继续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 1.3 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12例患者患肢肿胀消失,3例患者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6—18个月,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表现。患者也无因滤器留置带来的不适症状,可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介入治疗前患者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是由于对此项治疗及对预后的担心所引起。我们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滤网植入的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初步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治疗病例,消除了患者及家属恐惧、焦虑的情绪,也提高了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2.1.2 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 2.1.3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情同意书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患者知情同意书 患者患者的姓名,男,001岁,以“间断胸痛1月余,再发加重1天”之主诉入院。 临床诊断: 拟行手术名称: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手术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 1、术中取滤器时引起静脉内膜撕裂,破裂出血,严重造成失血性休克等; 2、滤器取出过程中,血管内残存游离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及其它器官栓塞,严重危及生命; 3、滤器取出过程中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周围相关组织器官:腹腔动脉、肠管等; 4、滤器取出过程中发生滤器取出装置的缠绕、打折、断裂,严重的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5、原有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原有病变部位或滤器周围仍有游离血栓存在,或继发性血栓形成的,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取出滤器的需留置滤器继续治疗; 6、滤器的移位、倾斜、变形及下腔静脉血管解剖变异等,可能造成滤器无法取出; 7、术后并发静脉炎等 8、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脓肿等; 9、术后深静脉可能激发新的血栓形成,造成原有病情加重,再次发生肺栓塞可能等; 10、原有其他疾病所致意外,出现相应突发病变及并发症等; 11、其他意外,以及目前医学科学尚不能发现或解决的问题。 12.其它意外:如停电、机器故障等。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医疗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进行手术,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不能绝对避免上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一旦发生任何情况,我们将全力救治,但不能确保救治完全成功,对所有的不良后果和产生的费用由患者承担,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上述情况充分理解并同意此手术,请履行签名手续。 患者或家属意见:_________手术,谅解意外。 患者签名:受委托人签名(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2018-01- 谈话医师签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导管综合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导管综合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经导管鞘取栓术及经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 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我院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联合经导管鞘取栓术及经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6 例患者;结果治疗成功 率99.9%,随访6 个月至2 年,未发生肺栓塞,1 例复发,占2.78%,1 例无效,患肢疼痛及 肿胀无明显缓解,10 天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未发生肺栓塞,余患者患侧下肢疼痛及肿胀明 显缓解,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导管取栓术及经导管直接 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滤器;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鞘取栓术;溶栓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一种静脉疾病,影响着大众的生命健康,最致的导致 肺栓塞(PE)。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恶性肿瘤、创伤、偏瘫、手术后、重症疾 病等长时间的卧床、制动,致使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1]。对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目前仍无统一的方法。如何找到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 目前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10 年~6月收治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髂股静脉导管鞘取栓术及接触性溶栓术治疗,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 病例,男27 例,女11 例,年龄38~89 岁,平均年龄61.4岁,临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MRI检查示,髂股静脉狭窄或闭塞,临床无肺栓塞症状, 患肢肿胀、疼痛;病程:2天~2周。 1.2 方法: 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溶栓禁忌症,首先予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及其引流静脉情况,无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情况下,于肾静脉下方1cm-2cm水平,透视下置放永久性巴德公 司(商品名)伞形滤器(图1)。然后送入导管,于患肢髂总静脉造影,可见静脉呈双轨征,或静脉内充盈缺损,或静脉闭塞,确诊静脉血栓形成(图2)。遂于患侧股静脉穿刺,沿导丝引入10F~14F导管鞘至血栓段静脉,将导管鞘来回抽动,用负压将血栓吸入导管鞘,经导管鞘将大量的血栓抽吸出体外(图4),反复运用此方法抽栓,直至造影显示静脉通畅,无狭窄 或充盈缺损(图3)。术毕于患侧静脉远端足背静脉或经导管用尿激酶30~50万单位/天, 总量不超过800~1000万单位,连用三天予以溶栓。三天造影复查。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 6个月。 2 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随访3~24个月,无致命的肺栓塞发生,34例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明显改善,1例患者2个月后复发,2.78%,经再次经导管鞘取栓及溶栓后,症状缓解;1例无效, 占2.78%,患肢疼痛、肿胀未见明显缓解,10天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恶性肿瘤、创伤、偏瘫、手术后、重症疾病等长时间的卧床、制动,致使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3.2 自从1984年Sniderman开始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术,成为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 首创[2]。我们采用较粗的导管鞘作为抽栓工具这样能尽可能抽吸血管内血栓,其优点有:①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2020完整版)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指南(2020完整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以及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组相互关联密切的疾病群[1]。PE是肢体DVT后的严重合并症。William等[2]报道,46~60%的PE与DVT有关。1998年,我国张福先等[3]在临床上开展了DVT与PE发生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DVT病人中,约45%可发生PE,其中72%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由此提出无症状PE、有症状PE和致死性PE的临床分型。PE 主要病因是来源于肢体DVT后的脱落所致,这一观点目前在临床已达成共识,同时也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而在临床上合理地应用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PE发生,但近年来在国内时常有不规范、滥用滤器的情况发生,并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并发症发生。因此,为了科学、规范、合理地在临床上应用和管理腔静脉滤器,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起,组织国内多位血管外科专家通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以下共识,供同道参考与应用。 1 重要提示 (1)临床上不推荐常规应用滤器,滤器的应用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共识与指南。(2)滤器永久性植入:指当病人需要终身保护防止血栓栓塞发生的情况。(3)可回收滤器的植入:指当病人在有限时间内需要保

护防止血栓栓塞发生的情况。(4)临床上在必须选择滤器应用的情况下,推荐应用可回收滤器、并在渡过滤器保护时期后及允许可回收时间窗内尽早取出,滤器在体内植入时间的长短与并发症发生率成正比关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可回收滤器在允许回收时间窗内的29~54 d取出[4]。(5)可回收滤器推荐植入指征:①病人无永久性滤器的植入指征。②临床评估PE发生率为低风险。③VTE复发为低风险。④病人有较好的生存期。⑤植入滤器可以被安全取出或转换功能。⑥病人同意取出滤器[5-6]。(6)永久性滤器推荐植入指征:①高龄、经过基本治疗仍长期处于有临床意义PE高风险状态。②预期寿命短(≤6个月),不能依从基本治疗或随访安排。③病人因体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难于进行滤器取出手术[7]。 尽管可回收滤器能够提供对PE永久性保护作用,但推荐严格按临床适应证选择应用。可回收滤器不能常规取代永久性滤器,因为永久性滤器比可回收滤器更具稳定性,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8-10]。 2 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理念 PE是指来自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阻塞其分枝,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血液动力改变。人体有5个肺叶,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肺动脉瞬间被阻塞20%时,病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此时,只有通过CTA等辅助影像学检查方可确定。当肺动脉瞬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安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内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1]。术后病人入住监护病房后主要针对心理反应、体位及伤口的观察、手术并发症的观察、监测心电图与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有无肺栓塞的发生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及时提供病情动态变化,使病人顺利平稳度过围术期。本文主要探讨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目前临床有较多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中有一部分需要手术的患者,但无论是手术还是大剂量溶栓抗凝,都需要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以防肺动脉栓塞。因此术后的监护及护理观察更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每10万人中本病的发病率为0.117%(117例)[2],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周围血管疾?N铱平?年来护理行下腔静脉滤器术的病人20例,均收到显著效果。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尽管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可使肺栓塞的发生率下降至0.2%~5%[3],但仍需密切观察有无突发

的咳嗽、咯血、胸痛、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焦虑等症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以观测血氧饱和度是否进行性降低,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4]。及时掌握血气分析的变化,当PO2<8.0kPa,PCO2>7.32kPa 时,立即通知医生。 2.2 体位及伤口的观察病人取平卧位,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绷带不宜过紧。观察皮温、颜色、感觉,触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并做记录。 2.3 应用溶栓药物注意事项剧烈的振荡和室温下超过8h均可使配制好的尿激酶活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5]。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入皮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应在患者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进行,注射针垂直进入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处,直至注射完毕,用干棉签按压5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 2.4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自发性出血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和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淤斑,随时注意股静脉及其他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并密切监测凝血机制。 2.5 做好心理护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 体会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有效拦截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方法。因此术后的监护及护理观察更具有重要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情同意书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 情同意书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患者知情同意书 患者患者的姓名,男,001岁,以“间断胸痛1月余,再发加重1天”之主诉入院。 临床诊断: 拟行手术名称: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手术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 1、术中取滤器时引起静脉内膜撕裂,破裂出血,严重造成失血性休克等; 2、滤器取出过程中,血管内残存游离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及其它器官栓塞,严重危及生命; 3、滤器取出过程中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周围相关组织器官:腹腔动脉、肠管等; 4、滤器取出过程中发生滤器取出装置的缠绕、打折、断裂,严重的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5、原有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原有病变部位或滤器周围仍有游离血栓存在,或继发性血栓形成的,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取出滤器的需留置滤器继续治疗; 6、滤器的移位、倾斜、变形及下腔静脉血管解剖变异等,可能造成滤器无法取出; 7、术后并发静脉炎等 8、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脓肿等; 9、术后深静脉可能激发新的血栓形成,造成原有病情加重,再次发生肺栓塞可能等; 10、原有其他疾病所致意外,出现相应突发病变及并发症等; 11、其他意外,以及目前医学科学尚不能发现或解决的问题。 12.其它意外:如停电、机器故障等。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医疗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进行手术,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不能绝对避免上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一旦发生任何情况,我们将全力救治,但不能确保救治完全成功,对所有的不良后果和产生的费用由患者承担,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上述情况充分理解并同意此手术,请履行签名手续。 患者或家属意见: _________手术,谅解意外。 患者签名:受委托人签名(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2018-01- 谈话医师签名: 2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介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介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避免出现肺栓塞脱落的手术,跟其他的手术一样,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时候,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护理,包括术前的护理和术后的护理,这样才能达到手术的最佳效果。那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如何护理?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费用较高,病人担心疗效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家属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经过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用成功病例现身教育,以取得病人合作。 饮食:患者宜进食含低脂、粗纤维、清淡饮食,如青菜、豆制品等,多吃粗粮,排便困难引起腹腔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此类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因此术前1h可进食半流质饮食,不必强调禁食。

体位及患肢的护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疼痛,甚至活动障碍。 术后护理: 肢体护理:拔鞘管后局部压迫10~15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沙袋压迫6h,穿刺侧下肢伸直12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下肢远端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3次用皮尺测量患肢足、踝、小腿、膝、大腿周径并记录,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为预防术后血栓再次形成,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出血是溶栓抗凝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大小便有无出血,并随时注意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拔针头后帮助按压穿刺点4~6min,确定无渗血后仍需定时巡查。对于老年人,护士要注意经常与之交谈,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有无脑出血的发生[3]。 促进造影剂排泄:造影剂对肾脏有害,术后应鼓励多饮水,并观察尿量、颜色及性状。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推荐)下腔静脉滤器安放步骤

下腔静脉滤器安放步骤 (2006-09-21 23:22:18) 1.选取穿刺部位:对一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取对侧(即健侧)股静脉穿刺;对双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2. 2.麻醉: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麻。 3. 3.在股动脉内侧Seildinger法穿刺置股静脉,置入导丝,透视证实导丝位于脊柱右侧,置血管鞘(一般采用6F)。 4. 4.定位肾静脉:用导丝带右冠或眼镜蛇导管入下腔,在腰1-2椎体间盘附近钩取肾静脉,并造影证实,定位最低的肾静脉下缘的位置,其下方1-2cm就是滤器上缘应当到达的位置,标记此位点。5. 5.定位肾静脉后不要动床,以免定位点偏移! 6. 6.撤除右冠导管,保留导丝,撤除血管鞘,沿导丝放入滤器套装内的长鞘,长鞘顶端有标记,在透视下将长鞘送至标记点或标记点上方,固定长鞘,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和导丝,长鞘接注射器,回抽有血,推注肝素水以防鞘内血栓形成。 7. 7.将滤器推入鞘内(滤器容器有方向标记,注意正确连接),用推送杆推送滤器,至滤器上缘到达标记点,固定推送杆,回撤长鞘至滤器完全释放,将长鞘退至滤器下方约3~4cm的位置,拔除推送杆,经长鞘快速推注约20ml造影剂,证实滤器放置位置无误。 8. 8.拔除长鞘,局部压迫后,加压包扎(如股动脉未受损伤无须压沙袋)24hr。

下腔静脉滤器安放简化步骤 (2006-09-21 23:24:07) 1.选取穿刺部位:对一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取对侧(即健侧)股静脉穿刺;对双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2. 2. 麻醉: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麻。 3. 3.在股动脉内侧Seildinger法穿刺置股静脉,置入导丝,透视证实导丝位于脊柱右侧,置长鞘,将长鞘送至腰3或腰4椎体处,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和导丝,长鞘接注射器,回抽有血,快速推注20~30ml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流空现象定位双侧肾静脉位置,在最低的肾静脉下缘下方1-2cm就是滤器上缘应当到达的位置,标记此位点。固定造影床!! 4. 4.用导丝带扩张子插入长鞘,在透视下将长鞘送至标记点或标记点上方,固定长鞘,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和导丝,长鞘接注射器,回抽有血,推注肝素水以防鞘内血栓形成。 5. 5.将滤器推入鞘内(滤器容器有方向标记,注意正确连接),用推送杆推送滤器,至滤器上缘到达标记点,固定推送杆,回撤长鞘至滤器完全释放,将长鞘退至滤器下方约3~4cm的位置,拔除推送杆,经长鞘快速推注约20ml造影剂,证实滤器放置位置无误。 6. 6 拔除长鞘,局部压迫后,加压包扎(如股动脉未受损伤无须压沙袋)24hr

下腔静脉滤器安放步骤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下腔静脉滤器安放步骤 (2006-09-21 23:22:18) 1.选取穿刺部位:对一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取对侧(即健侧)股静脉穿刺;对双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2. 2.麻醉: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麻。 3. 3.在股动脉内侧Seildinger法穿刺置股静脉,置入导丝,透视证实导丝位于脊柱右侧,置血管鞘(一般采用6F)。 4. 4.定位肾静脉:用导丝带右冠或眼镜蛇导管入下腔,在腰1-2椎体间盘附近钩取肾静脉,并造影证实,定位最低的肾静脉下缘的位置,其下方1-2cm就是滤器上缘应当到达的位置,标记此位点。 5. 5.定位肾静脉后不要动床,以免定位点偏移! 6. 6.撤除右冠导管,保留导丝,撤除血管鞘,沿导丝放入滤器套装内的长鞘,长鞘顶端有标记,在透视下将长鞘送至标记点或标记点上方,固定长鞘,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和导丝,长鞘接

注射器,回抽有血,推注肝素水以防鞘内血栓形成。 7.7.将滤器推入鞘内(滤器容器有方向标记,注意正确连接),用推送杆推送滤器,至滤器上缘到达标记点,固定推送杆,回撤长鞘至滤器完全释放,将长鞘退至滤器下方约3~4cm的位置,拔除推送杆,经长鞘快速推注约20ml造影剂,证实滤器放置位置无误。 8.8.拔除长鞘,局部压迫后,加压包扎(如股动脉未受损伤无须压沙袋)24hr。 下腔静脉滤器安放简化步骤 (2006-09-21 23:24:07) 1.选取穿刺部位:对一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取对侧(即健侧)股静脉穿刺;对双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右侧颈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2. 2. 麻醉: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麻。 3. 3.在股动脉内侧Seildinger法穿刺置股静脉,置入导丝,透视证实导丝位于脊柱右侧,置长鞘,将长鞘送至腰3或腰4椎体处,拔除长鞘内的扩张导管和导丝,长鞘接注射器,回抽有血,快速推注20~30ml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流空现象定位双侧肾静脉位置,在最低的肾静脉下缘下方1-2cm就是滤器上缘应当到达的位置,标记此位点。固定造影床!! 4. 4.用导丝带扩张子插入长鞘,在透视下将长鞘送至标记点或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化指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 摘要】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作了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尽量使用临时性滤器和可取出滤器,以降低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 )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 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患者可出 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肺动脉栓塞 的年发病数为60万,病死率为25 %?30 %(15?20万/ 年)。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北京阜外医院连续900例尸体检查资 料证实,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 %。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75 %?90 %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内的血栓。既往为了预防或减少 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常用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IVC)内编织滤过网的方法,以阻挡IVC 系统脱落的血栓。最初用于临床的滤器是1967年推出的Mobin-Uddin 伞形滤器系统,需经静脉切 开置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滤器的品种增多,滤过效果提高,明显降低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率。另- 方面, 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17 - 21]。目前,滤器一般可分为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可取出滤器(又称临时永久两用滤器)3类。 1IVCF置入、取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 . 1 IVCF置入术的适应证 1 . 1 . 1绝对适应证: 1 . 1 . 1. 1已经发生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存在抗 凝治疗禁忌证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肺动脉栓塞和各种原 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 1. 1.1. 2肺动脉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1. 1 . 1. 3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血栓或大量血栓。 1 . 1 . 1. 4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肺动脉栓塞者。 1 . 1 . 1. 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经导管溶栓和血栓清除者。 1 . 1. 2 相对适应证主要为预防性滤器置入,选择需谨慎。 1 . 1. 2. 1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闭合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下肢多发性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等。 1 . 1. 2. 2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很重要,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疾病,会导致行动的不便,严重的危害患者健康,同时一旦并发肺栓塞,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生活中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纠正贫血。 2、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需长期卧床时,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3、经过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和下肢按摩,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止血药物。 4、注意饮食:吸烟者应戒烟,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有刺激静脉收缩作用,会加重静脉回流障碍,饮食如病情许可可进食高蛋白、低脂、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多进鲜水果及疏菜等,避免血黏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很重要 5、药物预防: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高危人群,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抗凝药物活血化瘀中药或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常用药物主要有小剂量肝素,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分次静脉滴注;也可采用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药物,一般潘生丁25 mg,3次/d,肠深阿司匹林0.3,3次/d,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6、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讲解。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另外,还与年龄、妊娠、下肢受寒、久站久蹲、劳累等因素有关。希望大家能在这几方面多加的注意,对于可控制的因素我们要积极的避免,尽量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危害我们的身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5.07 护理经验 174 深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栓子脱落可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栓子脱落导致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1] ,适用于所有需要预防来自下腔静脉系统的血栓脱落而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使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率下降至0.9%-5%[2],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有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48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历资料 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对确诊为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8例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中右下肢17例,左下肢31例;女性20例,男性28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3岁;平均病程4天。病因有剖宫产术后、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置管后、肿瘤等。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 手术方法 局麻后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穿刺,其中45例经健侧股静脉入路,3例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成功后行股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认股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直径、形态结构和有无血栓形成,及两侧肾静脉开口位置和髂总静脉汇合部位。确认下腔静脉无血栓形成后释放滤器,滤器上缘位于肾静脉下方0.5-1cm ,下缘于下腔静脉分叉处以上。再次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滤器位置。穿刺点压迫15min ,术毕。 2 结果 本组48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滤器位置、形态良好,无腔静脉破损,术后经取栓和(或)溶栓、抗凝综合治疗后下肢症状改善。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均肺栓塞出现。无穿刺部位感染、出血及血肿形成。术后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张 波 苏日太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胸外科 北京市顺义区 101300 【摘 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防止肺栓塞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48例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护理 平均随访6个月,无静脉血栓复发。3 护理 3.1 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 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患肢肿胀,且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患者常精神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耐心告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1.2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咯血等肺栓塞症状,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末梢血运等体征。测量双下肢周径,小腿测量的位置为髌骨下缘10cm 处,大腿为髌骨上缘20cm 处[2]。嘱患者绝对卧床,禁止挤压、揉搓、按摩患肢。完善必要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急诊生化等。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经股静脉穿刺的患者,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h ,穿刺点沙袋压迫3h ,嘱患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h ,术后24h 下床活动[3]。经颈静脉穿刺者需注意有无胸痛、胸闷及呼吸方式的改变,防止血胸、气胸形成。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观察血压、心率、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背部疼痛等,以早期发现下腔静脉穿孔。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的软食,禁食生、冷、硬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3.2.2 避免在患肢穿刺 由于患肢静脉血流缓慢,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能增加血栓形成。 3.2.3 观察出血倾向 自发性出血是抗凝、溶栓治疗的主要 副作用,可出现口腔粘膜、牙龈、皮肤、消化道、泌尿系统及颅内等部位出血。须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周身皮肤、尿便颜色、意识、言语、肢体活动及瞳孔对光反射改变等。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等。3.2.4 出院指导 (1)非抗凝禁忌患者,大多需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叮嘱患者必须按医嘱服药,否则可能出现出血风险,或抗凝不达标进而血栓发展、变化,抗凝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3,指导饮食:菠菜、生菜、甘蓝、花菜等与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人参和绿茶可使华法林作用降低。长期饮酒和吸烟能够降低药物抗凝作用。(2)嘱患者注意休息,适量活动。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适当抬高下肢,以及穿医用弹力袜治疗,告知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医用弹力袜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导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4 总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能够致死或致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保证正常血流通过的情况下,能有效拦截3~4 mm 以上的脱落血栓块,从而避免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因此,早期及时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正确和严密的护理观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栓栓塞 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2]姚翠玲,任立新,刘鹏珍等.急 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与标准化护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2):107-110. [3]何建国,程显声.肺动脉栓塞诊断与 治疗的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9):563-56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化指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的专家共识 【摘要】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作了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尽量使用临时性滤器和可取出滤器,以降低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肺动脉栓塞的年发病数为 60 万,病死率为 25%~ 30%(15 ~ 20 万/年)。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阜外医院连续 900 例尸体检查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 11%。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 75%~ 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的血栓。既往为了预防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常用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IVC)编织滤过网的方法,以阻挡 IVC系统脱落的血栓。最初用于临床的滤器是 1967 年推出的 Mobin-Uddin 伞形滤器系统,需经静脉切开置入。经过 40 多年的不断改进,滤器的品种增多,滤过效果提高,明显降低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17-21]。目前,滤器一般可分为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可取出滤器(又称临时永久两用滤器)3 类。 1 IVCF 置入、取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IVCF 置入术的适应证 1.1.1 绝对适应证: 1.1.1.1 已经发生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肺动脉栓塞和各种原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 1.1.1.2 肺动脉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1.1.1.3 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有游离血栓或大量血栓。 1.1.1.4 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肺动脉栓塞者。 1.1.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经导管溶栓和血栓清除者。 1.1.2 相对适应证主要为预防性滤器置入,选择需谨慎。 1.1.2.1 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闭合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下肢多发性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等。 1.1.2.2 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f ilters HON G Duo ,Z HA N G X i 2tong 3 (De 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 rst Hos 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 y ,S heny ang 110001,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 as the main means to obviate pulmonary embolism (PE ),there has been a rise in the number of filters inserted globally.This article reviewed several currently available filter models ,outlined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for filter insertion and presented the clinic application of filters.[K ey w ords] Vena cava filters ;Pulmonary embolism ;Venous thrombosis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洪 铎综述,张曦彤3审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 [摘 要] 作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患者发生PE 的主要措施之一,下腔静脉滤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本文从滤器种类、适应证、并发症、应用现状等方面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现况及其意义。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 R54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475(2010)0120082204 [作者简介]洪铎(1984-),男,辽宁辽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介入 放射学。E 2mail :superchief2@1261com [通讯作者]张曦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10001。E 2mail :zxtjr @ [收稿日期]2009208221 [修回日期]200920922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 hrombo sis , DV T )和肺栓塞(p ulmonary embolism ,PE )是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在我国,未经治疗的PE 病死率高达20%~30%,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1]。下肢DV T 是导致PE 的最主要原因,90%~95%肺动脉栓子来源于下肢DV T [2],60%~70%未经治疗的下肢DV T 患者可发生PE [3]。目前应用肝素、口服华法林等系统抗凝是防治DV T 及PE 的主要手段,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发生或再次发生PE ;此外,抗凝有引起出血的风险,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应用受限。股静脉或股浅静脉结扎术、下腔静脉结扎术、褶皱法及临时夹闭术等术式相继出现,起到预防PE 的作用,但引起下肢水肿的几率相当高。1967年,Mobin 2Uddin 伞形下腔静脉滤器的出现为PE 的预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目前下腔静脉滤器在结构、放置方法及性能等方面均有很大改进,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已 成为预防PE 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1 几种常用滤器及评价 (1)不锈钢Greenfield 滤器(SGF ):1973年由Greenfield 等发明,由6条弯曲的波浪状辐条排成圆 锥形,是上市时间最长、应用最广泛、评价最高的一种滤器,几乎成为一种行业标准,其他滤器的性能大多与之进行比较。1995年,Greenfield 发表了SGF 的经验总结:642例SGF 植入患者中,4%再发PE ,下腔静脉通畅率达96%[4]。2000年,St reiff [5]报道SGF 植入患者再发PE 几率为216%,下腔静脉通畅率为9614%。 (2)鸟巢式滤器(Bird p s nest filter ,BN F ):1982年发明,由4条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不锈钢丝组成,释放后跨度达60mm ,适合于直径>28mm 的下腔静脉内。1999年,Nicholson 等[6]报道78例植入BN F 患者再 发PE 几率为113%,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17%;Streiff 的调查结果则分别为219%和319%[5]。 (3)Simon 镍钛合金滤器(SN F ):由53%镍、45%钛和2%钴构成,室温下很柔软。一旦加热,即使仅达到体温水平,也能恢复至出厂时的塑形,此种特性称为热记忆性。体外实验证明,与其他滤器相比,SN F 能拦截到更小的血栓。114例SN F 植入患者再发PE 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