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要点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要点全析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共六个基本元素,全等三角形的六个元素都分别对应相等.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相等并且三组角也对应相等.那么它们必定可以重合,根据定义,它们一定全等.
但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真的需要六个条件吗?探索发现: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内角相等)或两个条件都不能确定它们是否全等,而满足三个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SSS ”或“边边边”
(1)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书写格式:如图13-2-1.
在△ABC 和△A ′B ′C ′中,①
⎪⎩⎪⎨⎧'''''',=,
=,=C B BC C A AC B A AB ② ∴ △ABC ≌△A ′B ′C ′(SSS ).③
(3)书写格式的步骤分三步:
第一步: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如上边的①,在△ABC 和△A ′B ′C ′中. 第二步:按条件中的边角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如上边的②. 第三步;写出结论,如上边的③,△ABC ≌△A ′B ′C ′(SSS ).
【说明】①第一步中,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和”不能写成“≌”,也不能取消.②第二步中,大括号内的三个条件的书写是有顺序的,必须与判定条件一致,并且注意边、角字母的对应.一般前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写在等号的左边,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边、角写在右边.
③写结论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判定条件的简写,如“SSS ”或“边边边”.
例如:如图13-2-2.已知AB =AC ,D 为BC 中点.试说明∠B =∠C 是否成立,为什么?
解:∠B =∠C 成立.∵ D 为BC 中点,
∴ BD =CD .
在△ABD 和△ACD 中,
⎪⎩⎪⎨⎧(公共边),=(已证),
=(已知),=AD AD CD BD AC AB
∴ △ABD ≌△ACD (SSS ).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说明】①在本例中使用了证明的格式.
②在本例中的最后两步中有两个“∴”符号,前一个“∴”,是由前面大括号内的三个条件得出的.后一个“∴”,是将前一个“∴”当成了“∵”,然后推出后一个“∴”,这里省略了一步:∵△ABD ≌△ACD .因此,今后在书写中要注意.
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边角边”或“SAS ”
(1)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
(2)表达格式为在△ABC 和△DEF 中(图13-2-3)
⎪⎩⎪⎨⎧∠∠,=,
=,=EF BC DEF ABC DE AB
∴ △ABC ≌△DEF (SAS ).
例如:如图13-2-4中,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那么AB =DC 是否成立.
解:∵ AD 、BC 相交于点O ,
∴ ∠AOB =∠DOC (对顶角相等).
在△AOB 和△DOC 中,
⎪⎩⎪⎨⎧∠∠(已知)=(已证),
=(已知),=OC OB DOC AOB OD OA
∴ △AOB ≌△DOC (SAS ).∴ AB =DC
【说明】本题中,书写三条件时,应该按边、角、边的顺序,将两边的夹角放在中间,用括号括起来;或者写成一行,也按边、角、边的顺序,将两边的夹角放在中间,再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边角”或“ASA ”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
(2)表达格式:如图13-2-5,在△ABC 和△DEF 中,
⎪⎩⎪⎨⎧∠∠∠∠,=,
=,=DEF B DE AB D A ∴ △ABC ≌△DEF (AAS ).
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角角边”或“AAS ”
(1)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2)表达格式,如图13-2-5,在△ABC 和△DEF 中,
⎪⎩⎪⎨⎧∠∠∠∠,=,
=,=EF BC D A DEF B ∴ △ABC ≌△DEF (AAS ).
例如:如图13-2-6中,AB ∥CD ,AE ∥DF ,AB =CD .求证:AE =DF .
证明:∵ AB ∥CD ,
∴ ∠ABC =∠DCB .
∵ AE ∥DF ,∴ ∠AEB =∠DFC .
在△ABE 和△DCF 中,
⎪⎩⎪⎨⎧∠∠∠∠,=,
=(已证),=DF AE DFC AEB DCF ABC
∴ △ABE ≌△DCF (AAS ).∴ AE =DF .
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或“HL ”
(1)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2)表达格式:如图13-2-7,在△ABC 中,AD ⊥BC 于D ,AB =AC 在Rt △ABD 和Rt △ACD 中,
⎩⎨⎧,=,=AD AD AC AB
∴ Rt △ABD ≌Rt △ACD (HL )
(3)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它也可以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用“SAS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可用“ASA ”或“AAS ”.它的特殊条件就是“斜边、直角边”.
7.“角角角”与“边边角”
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上面已说过的有:三边的SSS ,两边一角的SAS 和一边两角的ASA ,AAS ,那么“AAA ”和“SSA ”能否成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呢?
(1)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13-2-8,DE ∥BC ,则∠ADE =∠B ,∠AED =∠C ,∠A =∠A ,△ADE 与△ABC 有三角对应相等,但它们没有重合,所以不全等.
(2)如图13-2-9,在△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8.证明的意义和步骤
(1)证明的意义
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简单地说,证明就是推理过程.
(2)证明的步骤
证明一个命题为正确的时候,其步骤如下:
①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
②根据条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
③根据结论,结合图形、写出求证.
④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一个命题不正确的时候,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如:若a 2=b 2,则a =b .这是一个错误命题,证明如下.
证明:∵ (-5)2=52=25,而-5≠5.
∴ 若a 2=b 2,则a =b ,是一个错误命题.
9.证明题目时常用的三种方法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条件不足或结论不易寻找等问题,如何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综合法
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性质、公理等,逐步推出要判断的结论,有时也叫“由因导果法”.
例如:如图13-2-10,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
求证:BF =DE .
分析:从已知条件到推出结论,其探索过程如下
⇒
⎪⎭⎪⎬⎫∠∠⇒⇒∠∠⇒C BDF AC DF CD BD BC D CDE B AB DE =∥=的中心是=∥△BFD ≌△DEC (ASA ) ⇒BF =DE (目标).
以上这种由因导果的方法就是综合法.
(2)分析法
就是从要判断的结论出发,根据已学的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倒过来寻找能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样一步步地递求,一直追溯到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为止,有时也叫“执果索因法”.
如上题,用分析法的探索过程如下:
BF =DE ⇒△BFD ≌△DEC ⇒⎪⎩⎪⎨⎧⇒⇒∠∠⇒⇒⇒⇒∠∠已知∥=已知
中点是=已知∥=AC DF C BDF BC D CD BD AB DE CDE B
(3)分析—综合法
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先从结论出发,想一想需要什么条件,层层逆推,当思维遇到障碍时,再从条件出发,顺推几步,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而两边凑,直至沟通“已知”和“结论”的两个方面. 即:
已知 中间条件 结论 综合法 分析法
例如:如图13-2-11,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任一点,连接EB 、EC ,
求证:EB =EC .
分析:本题比较复杂,可用上述的三个方法均可,现在以分析一综合法为例,说明分析过程.
先用综合:由因导果.
⇒⎪⎭⎪⎬⎫⇒CD BD D AD AD AC AB =为中心==△ABD ≌△ACD ⇒⎩⎨⎧∠∠∠∠.=,=CDA BDA CAD BAD
再用分析:执果索因.
EB =EC ⇒△ABE ≌△ACE ⇒⎪⎩
⎪⎨⎧⇒∠∠⇒已知==已知=AE AE CAE
BAE AC AB ⇒△ABD ≌△ACD . 证明:∵ D 是BC 的中心,∴ BD =CD . 在△ABD 和△ACD 中⎪⎩⎪⎨⎧(公共边),=(已证),
=(已知),=AD AD CD BD AC AB
∴ △ABD ≌△ACD (SSS ).∴ ∠BAD =∠CAD .
在△ABE 和△ACE 中⎪⎩⎪⎨⎧∠∠(公共边)=(已证),
=(已知),=AE AE CAE BAE AC AB
∴ △ABE ≌△ACE (SAS ).
∴ BE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说明】①本题证明过程中,后一次三角形全等,也可选△BDE ≌△CDE ,方法同上.
②本题两次用到全等三角形,在分析中应找准三角形,理清思路.
10.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的选择
选择哪种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根据具体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已知条件寻找条件判定方法
—边一角对应相等一边SAS
一角SAS或AAS
两角对应相等一边ASA或AAS
两边对应相等一角SAS 一边SSS
11.如何选择三角形判定全等
在学过本节内容之后,经常会遇到判定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问题,而要判断它们相等,就要考虑选择三角形全等.如何选择三角形呢?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从判断的结论(线段或角)出发,寻找这些结论在哪两个可能的全等三角形中,就试着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判定它们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判定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可考虑添加辅助线的办法,构造三角形全等.例如:如图13-2-12,已知AB=AC,BD=CD,试判断∠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要判断∠B与∠C的关系,先看∠B与∠C是否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而此题没有两个全等三角形,只有一个四边形,目前由已知条件四边形ABDC,要创造三角形,可以连接AD或BC,那么连接谁更合适呢?
若连接AD,则∠B、∠C分在左、右两个三角形中,若全等,则∠B=∠C,事实上,∠B=∠C,若连接BC,则∠B、∠C分在上、下两个三角形中,根据目前所学知识还不能确定∠B=∠C因此,连接AD较为合适.
解:∠B=∠C
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AC,BD=CD,AD=AD(公共边),
∴△ABD≌△ACD(SSS).∴∠B=∠C
12.探索三角形全等时常作的辅助线
在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解题时,有时题目所给条件不足或不明显,还需从题目本身或图形中挖掘它的隐含条件,还有的需加上一些辅助线,为解题铺路搭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些辅助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连接图形中的已知点,构造全等形.
例如:如图13-2-13,已知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CD ,AC =BD ,判断∠A 与∠D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 =∠D .连接BC ,
在△ABC 与△DCB 中,
AB =DC ,AC =DB ,BC =CB ,
则△ABC ≌△DCB (SSS ).
因此∠A =∠D .
(2)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13-2-14,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A =∠D ,试判断∠ABC 与∠DC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BC =∠DCB .
取AD 的中点N ,取月C 的中点M .
连接MN 、BN 、CN ,则AN =DN ,BM =CM ,在△ABN 和△DCN 中,
⇒
⎪⎭⎪⎬⎫∠∠DC AB D A DN AN ===△ABN ≌△DCN ,
则∠ABN =∠DCN ,NB =N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在△BMN 和△CMN 中,
⇒
⎪⎭⎪⎬⎫MN MN CM BM CN BN ===△BMN ≌△CMN , 则∠MBN =∠M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那么∠ABN +∠MBN =∠DCN +∠MCN .
即∠ABC =∠DCB .
【说明】在本题中,辅助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为解题创造了条件.
(3)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相等的线段,创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13-2-15,OC平分∠AOB,在OC上任取一点P,在OA、OB上截取OM=ON,连接PM、PN,那么,PM=PN.
事实上,在△MOP和△NOP中,
OM=ON,∠MOP=∠NOP,OP=OP,
则△MOP≌△NOP(SSS).
因此有PM=PN.
(4)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13-2-16,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若延长AD至E,使AD=DE,连接B E,在△ACD和△EBD中,BD=CD,∠1=∠2,AD=ED,则△ACD≌△EBD,因此BE=AC
13.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全等三角形在日常生活、科技生产中有很多的用途,在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与哪些知识有关,确定用哪些知识来解决.
(2)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图形.
(3)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结论.
(4)分析已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5)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探索过程).
例如:如图13-2-17,要测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E、C、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你能用数学原理说明吗?
分析: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题,应先把其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解:已知:AB⊥BF,DE⊥BF,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C=DC.
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
在△ABC和△DEC中,由于AB⊥BF,DE⊥BF,则∠ABC=∠EDC=90°,又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ACB=∠ECD(对顶角).
又BC=CD,则ABC≌△EDC(ASA),因此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