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练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 人教版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和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

了解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的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察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用列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归纳概括“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分析“乾隆盛世”背后的各种危机。

2.难点: 通过马戛尔尼的视角,利用史料,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步落伍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采用自主──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讨论。

2.采用史学材料分析法进行教学,针对史料,指导学生归纳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培养辩证思想。

3.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事情,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史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整理已学资料,课前列表整理乾隆时期与历史上汉、唐、宋、明等盛世之际的人口、疆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生本课堂理念。

(2)本课以清朝乾隆皇帝为主线,运用“论从史出”“比较法”等历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分析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社会现象。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皇权膨胀练习题含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皇权膨胀练习题含解

《皇权膨胀》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

正确答案为D。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正确答案为D。

3.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①废除丞相②分封藩王③设锦衣卫④廷杖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

正确答案为D。

4.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C.军机处设立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正确答案为C。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5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4)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5)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学会用多种资料,从不同角度,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社会现象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综合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思想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启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特征、学科特质本课面向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已经获得一定发展,这为史料分析、综合探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的思维多停留于表面事物,透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现历史逻辑与本质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质,概括为16 个字“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对于初中的孩子,历史课堂应该有生动的历史细节,有逻辑的历史故事,最后在给学生有意味的历史思考。

2、已有知识、学习方法通过第五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高度膨胀的皇权以及与西方文明对比下的中华文明所潜伏的危机。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新教材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新教材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X B 1 . c o m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
(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二、★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第五单元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提纲(填空形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第五单元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提纲(填空形式)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5.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明清民族政策:明: 政策(增修长城);清: 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农业 ①精耕细作 持续发展;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 (甘薯、玉米);明至清前期,我国 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手工业 特别发达②民间 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 经营形式,带有 萌芽的特点,但是自给自足的 仍占主体。

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①市镇兴起;②形成(徽商、晋商)商业③沿海各地活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采取文化专制的目的:维护,加强专制统治权威2.措施: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八股取士目的:为皇帝培养忠实的奴才内容变化:只在“”“”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见解形式变化:答卷文体为八部分,称八股文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摧残了,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进步思潮: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2)经济上,认为2.世俗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反映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说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思想应运而生。

3.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徽、汉两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4. 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明朝科学技术发展原因社会提高,繁荣2.明朝科学巨匠及其他们的贡献(1)医学家:李时珍贡献:《》;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等(2)农学家:徐光启贡献:编写农业百科全书《》;他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5.4.1《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5.4.1《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制度使得权力过于集中,易于产生腐败
4. 危机的影响:
- 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扩大,农民起义频发
- 国家衰落:政治腐败削弱国家统治力,导致国家衰落
八、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有了很多思考。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乾隆盛世的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和危机。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拓展与延伸
1. 推荐阅读:
- 《清史稿》:《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章节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乾隆盛世的史实。
- 《中国古代经济史》:涵盖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帮助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明清社会矛盾研究》:深入探讨明清时期社会矛盾的根源和影响,有助于学生理解乾隆盛世危机的社会背景。
4. 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乾隆皇帝、官员、农民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当时的社会状况,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历史观念。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乾隆盛世的危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例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朝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教学目标(1)知道“乾隆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理解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2)测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清朝前期与历代盛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清朝前期的中国社会。

(3)运用各种手段,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盛世危机”,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4)从马戛尔尼的角度,运用多种资料,分析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尝试比较同一时期中英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

(5)了解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客观评价由此带来的影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教学难点:盛世下隐藏的危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课题导入,引发质疑,关注社会,探索历史。

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借助哪些资料来认识历史。

学生回答:图片、视频、历史文献……下面请同学针对本节课的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思考并进行同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乾隆盛世是一个怎么样的盛世?乾隆盛世有着哪些方面的危机?危机对清朝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潜藏着这样的危机?马戛尔尼为什么使华,2 个国家距离太远了?评价:你们的问题很深刻,颇为政治家的风范。

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思维很活跃。

我们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老师把问题归纳如下:盛世表现,盛世危机,危机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去解决这些疑问。

设疑为标,分层探究,逐层解决首先请大家看一段历史文献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 年间没有沉没。

它那么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

假如来了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都完了。

船将不会立刻沉没,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63页 0117页 0147页 0177页 0200页 0225页 0274页 0352页 0389页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一课 走出中世纪的蒙昧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课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பைடு நூலகம்建社会的发展与近
代前夜的危机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
代前夜的危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3页 0078页 0124页 0174页 0269页 0342页 0411页 0465页 0467页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第一课 走出中世纪的蒙昧 第三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课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四课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历史与社会8x (1)

历史与社会8x (1)

历史与社会(2014)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A2.B3.C4.C5.A6.B7.C8.D9.D10.B11.B12.B13.B14.C15.D 16.B17.B18.C19.A20.B21.D22.C23.明朝努尔哈赤后金皇太极24.郑和郑成功尼布楚条约25.班禅额尔德尼中央政府驻藏大臣26.西南明成祖27.松江徽商晋商28.故宫、长城、大运河、赵州桥、都江堰。

29.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0.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起义。

31.复台湾击东南沿海倭寇康明朝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32.明朝主要以军事防御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挡北方蒙古族(当时称鞑靼、瓦赖)南下骚扰的作用,但不利于边疆的稳定和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清朝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有利于民族关系和睦和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33.(1)材料一中的谚语反映了明代的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的繁荣。

(3)略34.(1)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

(2)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地位,国民生产总值和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均居世界第一。

(3)一方面说明国家巩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说明皇权高度集中,国家闭关自守,农业仍是主体。

而世界各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所以说农耕文明繁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35.明朝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变化:①新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②新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③新体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④新航路:开始对外殖民侵略。

取胜原因:当时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强,东、西方的差距刚刚被拉开;康熙、郑成功等杰出人物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率领军队和民众对侵略者进行坚决抵抗。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新人教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新人教版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见学生用书P23]一、回望“盛世余晖”1.“乾隆盛世”含义: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__乾隆盛世__”。

2.“乾隆盛世”表现(1)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__世界大国地位__。

(2)__农业生产水平__进一步提高,__人口__急剧增长,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3)__经济总量__巨大。

(4)__文化__繁荣。

二、透视“盛世阴影”1.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

2.表现(1)__人口增长过快__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2)官员__腐败__现象严重。

(3)连年出现文字狱,__禁锢了思想__,造成社会恐怖气氛。

三、从英国使团来华看盛世危机1.__马戛尔尼使团__访华的时间及目的(1)时间: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

1793年,英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给__乾隆帝__祝寿。

(2)目的:名义上是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帝祝寿,实际上是英国在世界范围内__进行殖民扩张__的一个环节,带有__获取殖民利益__的目的。

2.概况(1)要求:向清政府提出__开放通商口岸__等多项要求。

(2)乾隆帝的态度: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

(3)结果: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马戛尔尼十分沮丧地离开了中国。

(4)影响:英国使团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独特的资料。

(5)结论与反思: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认为英国不过是藩属般的小国,视马戛尔尼为“贡使”,未能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未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而几乎是坐待西方殖民势力日益强大,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

3.中国近代前夜逐渐落伍的原因(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2)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的黑暗腐败。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1)清由女真族建立。

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

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6、明清的民族政策:(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

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范本模板】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范本模板】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帝国的兴替【基础巩固】1.B 2.D 3.D 4.A 5.C 6.D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基础巩固】1.A 2.D 3.D 4.C 5.D 6.D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基础巩固】1.C 2.D 3.A 4.D 5.C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基础巩固】1.B 2.D 3.A 4.A 5.C【拓展提升】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 “贞观之治”
B. “乾隆盛世”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2.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是( )
A. 《红楼梦》
B. 《永乐大典》
C. 《四库全书》
D. 《康熙字典》
3.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 “贞观之治”
B. “乾隆盛世”
C. “开元盛世”
D. 忽必烈统治时期
4.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乾隆皇帝庆寿
B. 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
C.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D. 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5.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下列属于乾隆时期的危机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开③官员腐败④连年出现文字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嘉庆
8.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
A. 乔治三世
B. 伊丽莎白
C. 维多利亚
D. 乔治六世
9.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的闭关政策
B. 清政的文化专制
C. 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
D. 乾隆的自夸
10.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

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 中西方文化差异
B. 中西方人种差异
C. 中国文人的偏见
D.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11.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进入了明清时
期。

在这一时期,有人说是“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时期“盛世的繁华”的表现。

(2)从社会、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说说明清时期隐藏的“危机”。

(3)明清的危机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此辈(注:华商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吝惜,朕亦不许其复回。

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
(1)材料一中表明“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清政府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D 6.C 7.C 8.A
9.A 10.D 11.(1)示例:乾隆中期,清政府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农作物产量提高,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红楼梦》也成书于此时;等等。

(2)示例:人口增长过快;官场腐化、奢靡、黑暗;连年出现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依旧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等等。

(3)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12.(1)闭关政策(2)①统治者目光短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②统治者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滋生事端,不利于统治。

(3)①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②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

(4)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更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重要因素。

历史告诫我们: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