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0期影像学检查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非常重要,超声是肝血管瘤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手段,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对初筛不能确诊的血管瘤患得可以建议去上一级医院,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亦可做超声造影或CT 检查。
回顾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门诊检查的患者资料,经整理现将这几年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50例,经病理、手术及CT 确诊。
其中男138例,女212例;年龄20~86岁,平均40岁。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超声检查肝脏时被偶然发现,亦有少数病例肝区或右上腹疼痛,体积较大压迫胃肠道发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饭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极少数肝包膜下血管瘤可破裂出血而呈急腹症症状。
方法:仪器设备:使用本院超声诊断仪,GE LOGIQ S8,PHILIPS 飞凡,探头频率3.5MHz,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显示,检查前1d 嘱患者晚上少吃或不吃过多油腻食物,晨起空腹(10~12h),当天如果同时检查胃肠钡餐透视,应先行超声检查,患者如若腹内积气积便较多,宜于前夜服用泻药以促使排出粪便和消化道内的积气,并开始禁吸烟,患者常规仰卧于右侧检查床,双臂上举,使肝区体表投影位置充分暴露于视野中,探头置于右侧肋缘下,上下晃动倾斜,仔细检查,显示胆囊、肾脏及第一、第二肝门等结构。
探头再置于剑突下纵切,左右两边依次扫查,必要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避开肋骨及肺气干扰,观察记录肝脏的形态、内部回声等,是否有脂肪肝,是否有肝硬化等。
再详细记录病灶部位、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及边界回声,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扫查步骤的总的原则是有次序的全面观察,尽量不漏掉病变。
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在邻近肝脏表面及底面的包膜下区。
肝脏血管瘤超声诊断方法
·健康科学·肝脏血管瘤超声诊断方法尤显红肝脏血管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发病期间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或者手术过程中被发现。
根据临床对肝脏血管瘤患者的调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最高,但几乎没有出现病情恶化的案例。
目前针对肝脏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主要认定此类疾病的产生与先天性发育因素和激素刺激等方面有关,由于肝脏血管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超声诊断的方法来予以辅助判断。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肝脏血管瘤超声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一、B超检查根据有效的临床相关数据显示,B超检查肝脏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67%,通过确诊数据表明,其诊断准确性为70%左右。
(一)肿瘤形态肝脏血管瘤在临床上发现密度呈均匀分布、形态规则、界限清晰,有的患者肝脏血管瘤的体积较大,可以在B超检查中发现肿瘤呈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横截面会出现分叶状,内部回声同时会表现出增强的趋势,但边界清晰可见。
(二)回声类型在超声回声中,回声类型被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形式: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无回声型及混合回声型。
在超声检查中肝脏血管瘤的表现以高回声类型为多见,伴随小筛孔状改变;低回声型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无回声型的表现一般提示肝脏血管瘤体积较小,因此实质内的回声稀少,并且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混合回声型在临床上提示患者肝脏血管瘤体积较大,同时可发现回声中呈蜂窝状结构,分布参差不齐,且回声强弱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B超检查中,回声类型的变化是根据肝病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当患者病情出现病变时,回声类型也会随着肿瘤的变化而产生程度不同的改变,或者肝部病变也会影响回声类型的变化。
例如肝脏血管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同时产生肝硬化或脂肪肝等肝部病变时,在脂肪浸润前的B超检查结果多为高回声类型,但在脂肪浸润后会显示低回声结节,因此,这种检查方式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缺点,即难与肝部的其他病灶组织病变区别。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准确率判断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准确率判断【摘要】目的:探究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在来院疑似为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10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接受CT 和B超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为90.00%,高于CT平扫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对比B超与CT诊断特异性,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结论:B超和CT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血管瘤。
临床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建议对于疑似存在肝脏血管瘤患者首选B超诊断,不仅费用较少而且诊断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B超;肝脏血管瘤;应用效果;准确率肝脏血管瘤指的是肝脏部位血管性肿瘤,该疾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良性肿瘤的一种。
该疾病常见于成年女性人群中,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该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常规体检中确诊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瘤体积过大引起肝脏不适入院就诊[1]。
一般情况下,肝脏血管瘤直径低于4cm,少部分患者可能过大或过小,存在个体差异性。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CT、MRI、B超等方式进行诊断,为了了解B超和CT在肝脏血管瘤中的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100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方法1.1资料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来院收治的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中,抽选出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CT组、B组。
10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44例,女性患者病例数为5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32-70岁,平均年龄值为:43.5±3.4岁;腹部不适就诊者40例、常规体检者38例、其他22例[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肝脏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3 ] S u z a n T .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i f c i t y o f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n
d e t e c t i n g t h y r o i d i t i s [ J ]. T h e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i s t , 2 0 0 7 , 1 7
2 . 1 彩 色超声诊 断 H T诊断符合 率
彩 色超声 提示诊 断
的5 6例 H T患者 中 , 经临床 症状 、 实验室 血清特异 检查 等 检查后 , 确诊 5 4例 , 彩色超声诊断符 合准确率 为 9 6 . 4 3 %。
与实验室血清特 异检查 准确率 9 9 . 9 9 %相 比, P> 0 . 0 5 , 无 统计学意义 。
版社 . 2 0 0 5: 7 4 0~7 4 1 .
[ 2 ] 李 治安 .临床超 声影像 [ M]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3 .
Hale Waihona Puke 值 的增 高 , 血清 T g 水平 的增高加 以鉴别 。( 2 ) 结节 性 甲状
腺肿: 甲状 腺 呈 双 侧 叶 增 大 , 两 侧 不对 称 , 腺 内 见 多 个 结 节, 结节有其边界 、 大 小不等 , 结 节 内部 回声 不 均 匀 。 ( 3 )
据 采 用 检验 , P< 0 . 0 5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完整 , 内部回声不 均匀 。颈部 中下 区淋 巴结肿 大 S u z a n报
道 彩 色超 声 在 H T中 的诊 断 特 异 性 为 9 0 %, 诊断符合率 为9 3 . 7 5 % 。研 究 显 示 彩 色 超 声 在 临 床 H T的 诊 断 准 确 率
56例肝血管瘤的B超诊断分析
8 7
5 6例肝血管瘤的 B超诊 断分析
冯 海玲 ’ 郝 娟 关键 词 : 血管 瘤 ;超 ; 断 肝 B 诊 中 图分类 号 :4 51 R 4.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6 07 (0 00 —0 7 叭 10— 9 92 1 )60 8一
3 讨 论
贵州省 贵阳 医学院第 三 附属 医院超声 科 (500 5 80 ) 21年 1 2 00 月 2日收稿
6 例排 卵 障碍 患者 经 促 卵泡 生 长及 促排 卵治 疗后 , 卵泡成 O ① 熟者 2 例 占 3 . 其 中受 孕 的 1 例 ; 像 图表 现 ( 1 : 5 57 %, 6 声 图 )一侧 卵巢 内见 圆形 及椭 圆形 无 回声 区 ,直 径 约 1m 2m 7 m~4 m,边 界清 晰 , 力 高 , 卵 后 部 分 卵 泡 突 然 缩 小 塌 陷 , 成 强 回声 块 状 回 张 排 形 声 ; 分 卵泡 壁破裂 , 壁 呈不 规 则皱 缩 , 泡腔 内见 散在 稍强 回 部 囊 卵 声小点状 回声。②卵泡发育不 良者 2 0例 , 8 %; 占2 . 声像图表现 6 ( 2 :卵 巢 内无 卵泡 生 长 或者 卵 泡 直径 < . m 仅见 2 3 卵 图 ) O8 , c -个 泡, 卵巢实质 回声 增强 , 日超声监 测中, 逐 卵泡径线增长<m i m或 者停止生长。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 1 , 1. 声像 3例 占 85 %; 图表 现 ( 3 : 泡 发 育 成 熟 , 泡 直径 > c 但 是 不 出现 排卵 ; 图 )卵 卵 3m, 卵 泡壁 厚 , 力 差 , 时 内可 见 强 回声 带 分 隔 , 成 多个 薄 壁囊 , 张 有 形 持续 到 下一 次 月经 来 潮消 失 。④ O s ( 巢过 度 刺激 综合 症 ) H s卵 者
肝血管瘤超声描述范例
肝血管瘤超声描述范例如下:
患者信息:女性,5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饱食后明显,不伴疼痛。
近1个月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
病来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饮食较差,睡眠尚可,二便如常。
查体: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3cm,脾肿下未及,肠鸣音3次/分。
超声所见:肝右叶明显增大,其内可见13.5cmx11.0cm实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呈中低混合回声。
注射造影剂2.4ml后约19秒肿物周边见结节状强化,造影剂向心性充盈,延迟相肿物大部分强化,中心部未见强化。
肝左叶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超声提示:肝右叶实性肿物,根据造影结果考虑为血管瘤。
病理肝血管瘤多属海绵状血管瘤,切面为圆形或楔形,呈蜂窝状,由多数小血管组成,亦可由较少大血管组成。
以上描述仅供参考,具体的描述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来进行。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小型肝血管瘤通常可采取保守治疗。大型肝血管瘤则需要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介入或放射治疗。
患者的症状
有明显症状的肝血管瘤,例如疼痛、腹胀或黄疸,需要积极治疗。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观察。
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的肝功能、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患者的意愿
尊重患者的意愿,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肝血管瘤的概述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它通常无症状,但有时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或肝肿大。
by s s
肝血管瘤的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肝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血管畸形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壁异常,形成血管畸形,最终形成肝血管瘤。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血管瘤生长,并降低手术风险。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
药物治疗的并发症
肝功能损害
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毒性,导致肝功能下降,甚至肝衰竭。
心血管并发症
一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问题。
胃肠道反应
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积极的预防和随访可以有效地改善肝血管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与展望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预后良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未来,需要加强对肝血管瘤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栓塞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栓塞,需及时处理,避免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血管瘤其彩超表现主要是高回声,病变有时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境界有可能不清晰。
而呈低回声的肝血管瘤,多有网络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境界清晰,其内可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如果存在钙化灶可以出现强回声伴声影。
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结节状或条块状低回声区。
探头重压时可以观察到病灶前后径缩小,内部无回声区也可以出现缩小的症状,去除压力后可以恢复至原来图像。
彩色多普勒检查病变可以显示较多静脉血流,有时与周围肝组织血流相通,还可以检出比较有特征性的肝窦状静脉血流。
彩超只是为肝脏血管瘤提供了初步的诊断依据,具体还需要通过强化CT或者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
肝血管瘤超声诊断78例
肝血管瘤超声诊断78例【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09-01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组织学上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棉状血管瘤。
本质上是一个极其缓慢流动的血管湖。
可发生在肝脏的任何部位,一般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偶尔发现。
当血管瘤直径大于5cm或增长速度过快时,常见上腹闷胀不适肝区隐痛。
如果肿瘤破裂出血,可引起急腹症或出血症状。
本人结合我院78例血管瘤患者,总结肝脏血管瘤的声像图特征如下:1高回声型72例,大多数属于此类型。
肝内见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团,其内间隔细小管状、点状无回声区,呈筛网状。
病灶边界清晰,呈浮雕样,后方回声无衰减。
大多数小血管瘤属此类型。
2低回声型3例,肝内见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低回声,境界清晰规则,病灶内见不规则“小等号”回声,当其位于瘤周时,可形成“周边裂隙征”,低回声瘤周可有相对较厚的线状或血管样高回声环绕。
瘤体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有些酷似囊肿的血管瘤,可发现其有肝内血管与瘤体内血管相通或血瘤周边存在血管环绕现象,临床极其少见,可将其归入低回声型。
3混合回声型2例,多见于直径多在5cm以上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肝内见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回声,边界不如高回声型及低回声型清晰,在病灶低回声区内可发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在病灶的高回声区内若存在钙化组织则其后方可出现声影。
瘤周可有不完整的高回声包膜,其厚薄不一致。
其后方回声多无变化,血窦丰富的瘤体后方回声可以轻度增强。
4等回声型1例,极少数较小的肝血管瘤的内部回声水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超声较易漏诊,但多方向、多断面仔细扫查仍可显示瘤体。
血管瘤生长缓慢,所以随访数年大小可无明显改变。
位于肝实质深部的直径4cm已下血管瘤多不引起肝脏外形变化,位于包膜下小血管瘤,有时可引起局部肝包膜外凸。
较大的血管瘤可引起肝脏外形失常,肝内管道结构受压和移位。
对体积较大位置较浅血管瘤作适当加压扫查,可发现肿瘤具有一定可压缩性。
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瘤68例临床效果观察
化 性 血 管 瘤 , 管 内 皮 细 胞 瘤 和 毛 细 血 管 瘤 。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最 血 以 多 见 。 大 小 、 量 和 位 置 上 还 可 分 为 小 肝 血 管 瘤 和 巨大 肝 血 管 从 数
瘤 发 性 肝 血管 瘤 和 多 发 性 肝血 管瘤 ; 左 叶血 管 瘤 和 肝 右 叶血 单 肝 管 瘤 。 生通 过 仔 细 检 查 反 复 辨 认分 析 图 像特 征 , 现 率 极 高 。 医 发 并 且超 声检 查 肝 内血 管 瘤 无 创 伤 , 作 方 便 简 单 , 合 实 际 病 历资 操 结 料, 笔者 谈 谈 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方 面 值 得 注 意 的 问 题 。 1 临 床 资料 选 择2 0 年 4 07 月至 2 1 年6 间在 我院 接 受 检 查 的6 例肝 脏 血 0 1 月 8
影 像 与 检 验
CI Rl EBiblioteka L HA OEN DA NF GM C
盛固
超 声诊 断肝 脏 血 管瘤 6 临 床 效 果观 察 8例
刘 崇 文 宋 丽 英 袁 野 刘晓 丹 杨 玉 霞
( 龙江 省 市 医 集 团鸡 西 市 人 民 医 院超 声 科 黑 龙 江鸡 西 1 8 0 黑 1 ) 5 0
段。
3 超 声 诊 断 结果
强 回声 型患 者 占5 例 , 灶 直 径 一 般 3 0m以 下 。 声 显 像特 2 病 .c 超 征 : 内 圆 形 或椭 圆 形 呈 回 声 增 强结 节 , 缘 清 晰 , 内 部 回 声 又 肝 边 其
超 声 对 肝 内血 管瘤 病 的诊 断具 有 简便 易行 , 感 性 较 高 的 优 敏 点 , 床 上 肝 血 管 瘤 往 往 由超 声 首 先 发 现 , 以 超 声应 为肝 血 管 临 所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肝脏和脑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
者是否患有海绵状血管瘤。
以下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的一些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特征,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具有多个血管腔和错综
复杂的血管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瘤内的血流动态,包括动脉和
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2. 形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多个囊状或海
绵状的结构,具有高度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
他肿瘤进行区分。
3. 血流灌注特征,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
4. 血管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通常不规则,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5. 血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可以帮
助发现瘤内的血栓,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肝脏低回声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低回声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低回声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标准如下:
1. 形态特征:低回声血管瘤通常为单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直径一般在1-6cm之间。
2. 内部回声:低回声血管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团块状分布,常见的回声特点为混合回声,其中含有高回声斑点,可伴有点状和暗低回声区。
3. 血流信号:低回声血管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可见明显的内部血流信号,呈不规则形、分布不均。
4. 壁内纤维间隔:低回声血管瘤壁内可见纤维间隔,呈横行或交错形态,间隔与肿块相连,类似黄褐色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于可疑情况,建议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确认。
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对肝血管瘤的B超声像图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图像进行分析,检查时要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如图像显示不满意的,再换体位多切面扫查,比如要患者右侧卧位或深呼气来取得更清晰的超声图像,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肝脏的轮廓包膜、形态大小、内部实质回声及肝内管系结构等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图像,并准确记录检查结果。
结果患者肝血管肿瘤的直径在约1.2~9cm之间,肝右叶较左叶多发,边界均清晰,包膜不明显,内部回声欠均匀,大部分血管瘤后方回声稍强,其中,高回声血管瘤占68例,低回声血管瘤占14例,混合回声血管瘤占4例;单发的76例,多发的10例,所检患者均做了进一步检查CT、MRI的隔期证实了检查结果[1]。
结论由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实用、经济实惠、检出率高、对患者无损伤等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B超检查肝血管瘤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很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具有很大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及诊断价值肝血管瘤是肝脏B超检查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肝血管瘤的B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超声医师进一步掌握肝血管瘤B超声像图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查当中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及B超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做B超检查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在12~8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周岁。
全部患者都是做体检或因其它疾病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的,并没有不舒服的临床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我院西门子亚当 Acuson-X300型及百胜Mylab5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肝血管瘤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很少见,因为肝血管瘤的发生不专业检查的话是很难发现的,而且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目前也是很难的。
所以对于自身的肝血管瘤疾病,做好确诊及早治疗是重要的,那么,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肝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
黑白B超就可以诊断肝血管瘤。
在黑白B超上肝血管瘤常表现为实质性增强光团,有时其内可见管道结构。
尽管肝血管瘤内充满血液,但多为低速静脉血流,因此,彩色超声很少显示动脉频谱。
此特征正好与原发性肝癌相反。
一般情况下,对肝血管瘤患者,并不常规行彩色超声检查。
但在不典型病例,可加用彩超检查来与恶性肿瘤鉴别。
在特殊情况下或对需要手术者应行肝脏CT扫描。
单纯平扫(不注射造影剂的扫描)是不够的,应申请注射造影剂的增强CT扫描。
肝血管瘤在增强CT扫描上有特征性表现:在静脉相可见造影剂成团成块地集中在肝血管瘤的周边,并从肿瘤外周向中心集中。
一般讲,CT扫描在显示病变的全面性、直观性和客观性方面均比B超有更大的优势,无论在肿瘤的定位及定性方面均可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有助于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还有两项检查,磁共振(MRI)和同位素血池显像,也可确诊血管瘤。
但因价格较贵或敏感性较低而不作为血管瘤的常规检查武器。
血管瘤在MRI上表现为典型的“亮灯征”,故在肝血管瘤不典型或与原发性肝癌鉴别困难时应考虑申请MRI检查。
肝血管瘤在同位素血池显像上也有特征性表现:开始(动脉相)病灶处呈低灌注,为放射性缺损区,其后(静脉相)病灶处逐渐出现放射性聚积,再以后出现放射性浓聚,呈过度填充。
据此诊断血管瘤几乎有100%特异性。
但缺点是敏感性较低,小肝血管瘤常不易被发现和诊断。
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肝血管瘤确诊每个患者都要坐回到,另外就是肝血管瘤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话,根据自己病情的确诊来进行肝血管瘤的治疗,还要提醒广大肝血管瘤患者治疗肝血管瘤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确诊治疗。
肝脏肿瘤超声诊断PPT课件
门静脉高压征象
⑴门静脉增宽,主干内径≥1.4cm ⑵脾肿大,厚度> 4cm,上下径≥11cm ⑶脾静脉扩张,迂曲,内径≥0.8cm ⑷肠系膜上静脉扩张,内径>0.7cm ⑸侧枝循环开放
肝硬化声像图
图A 肝包膜欠光滑,表面凹凸不平 图B 脾脏肿大 图C 囊壁水肿增厚,呈“双边”影 图D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混合回声 • 后方回声 轻度增强
肝血管瘤超声分型
高回声型
最多见,肿块小,边界清晰, 内呈高回声,筛网状,浮雕感 毛细血管瘤或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超声分型
A
B
A 高回声型 多发,边界清晰, 边缘回声增强,内部筛网状
B 低回声型 较大,内见 “=” 样回 声或边缘裂隙征,边缘回声增强, 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 强回声型 最多见,均匀 牛眼征(Bull’s eye sign)周围较宽声晕
靶环征(Target-ring sign)中心坏死
液化,低或无回声 • 等回声型 回声与肝实质相近,不易识别 • 低回声型 均匀低回声 • 混合回声型
转移性肝癌声像图
图A
强回声型 多发强回声结节 周围声晕较宽,牛眼征回声均匀
肝硬化(Cirrhosis)
• 病因 肝炎、酒精、 血吸虫最多见
• 门脉性肝硬化 我国 最常见
肝硬化声像图表现
• 形态 失常,右叶缩小、 左叶、尾叶代偿性增大
• 表面 不光滑、凹凸不平 • 实质回声 增粗、增强 • 肝静脉 管壁回声显示不
清,管腔变窄
• 门静脉高压 • 腹水
分布全肝
• 小肝癌 单发直径≤3cm或相邻两个直径之和 ≤3cm
A 直径>10cm
B 肿块周边及伸入 肿块内彩色血流
肝脏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肝脏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发表时间:2013-10-29T16:29:18.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朱艳辉[导读] 由于肝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组织学表现,超声对血管瘤极其敏感是检查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朱艳辉 (湖北省广水市印台医院B超室 432700)【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426-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增强CT或磁共振证实肝血管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多年复查诊断,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 23例血管瘤中经超声诊断21例,占91%,误诊2例,占8.6%。
结论超声在诊断肝血管瘤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超声检查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良性肿瘤的41.6%-70.0%。
本病实质上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多无症状,生长缓慢。
女性患者较男性多见(5:1),血管瘤组织学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在肝脏以海绵状血管最为多见,声像图表现有四种类型: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无回声型(囊肿型)和混合型。
小血管瘤以高回声多见,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往往为不均匀性回声减弱,呈混合型。
单发多见,罕见弥漫性分布者。
1.资料与方法本组23例肝血管瘤均是我院2009年至2013年3月就诊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
多无临床症状,2例可有酒后肝区不适感,1例肿瘤较大者上腹扪及包块。
主要采用腹部凸阵探头探查,频率3.5MHz,探查时注意其大小,质地,内部回声及与周边血管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肿瘤内部血流信号情况。
2. 结果检查结果:本组23例患者多发性肝血管瘤14例,单发性血管瘤9例,检查最大血管瘤11.2*10.9cm者1例,最小血管瘤0.5*0.5cm者4例,其中误诊肝癌2例,均经增强CT及磁共振确诊,可能因瘤体呈低回声和巨大混合回声,酷似肝癌回声。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要点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要点
1. 嘿,你知道肝血管瘤在超声下是什么样子吗?就好比一个小小的“气球”呀!超声诊断首先要看它的边界,边界清晰锐利得很重要哦,就像画好的线条一样,要是模糊不清那可就不好啦!比如有一个患者的超声图像上,那肝血管瘤的边界就特别清晰,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点。
2. 哎呀呀,还有形状呢!肝血管瘤通常是圆形或类圆形的哟,这不就像是一个圆滚滚的皮球嘛。
如果看到奇奇怪怪的形状,那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记得那次看到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我们就特别仔细地去分析,毕竟这可关系到诊断呀。
3. 肝血管瘤的内部回声也很关键呀!常常是高回声的哦,就好像亮晶晶的宝石一样。
如果不是高回声,那是不是得怀疑一下呀?曾经遇到一个病例,回声不太对劲,我们立马就警惕起来啦。
4. 它的血流情况也不能忽视呀!就如同水流在水管里流动一样。
要是没有血流信号,或者血流信号很奇怪,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有一次遇到血流很特别的,真让我们费了一番脑筋去研究呢。
5. 再来看看它的位置呀,在肝脏的这个“大操场”里,得找对地方呢。
要是位置不对头,不就奇怪了嘛。
有个患者的肝血管瘤位置就有点特别,让我们多关注了好久。
6. 最后呀,要综合起来判断哟!不能只看一点就下结论呀,得像拼图一样把各个要点都拼起来。
就像解开一个谜团,每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呢。
只有这
样,才能更准确地诊断出肝血管瘤呀!总之,超声诊断肝血管瘤就是这么有趣又重要!。
超声造影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
超声造影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韩桂梅1 吕振江2(1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15007)( 2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 1 5 0 0 7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4%。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年人多见,儿童罕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0.6~10。
大多数血管瘤体积小、无症状,常于体检或术中偶然发现,肝血管瘤一般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常常大小无明显变化。
肝血管瘤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可以说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几乎全为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多数单发,约10%呈多发。
[1]。
二维超声图像呈多样性表现,多数为高回声型、少数为低回声、等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以显示瘤内的低速血流,不易与恶性病变相鉴别。
所以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和清除进行动态实时观察,可为肝血管瘤和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原理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原理:造影剂经末梢静脉注入后,经右心、肺循环、左心、主动脉,而后由两个途径进入肝脏:一是由腹腔动脉到肝动脉,二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血窦。
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 肝动脉期:表现为肝实质内动脉血管迅速显影,呈亮线状强回声,血管分支形态规则,随着造影剂进入微小血管及肝窦,肝实质回声逐渐增强。
②门脉期: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其一、二级分支内充盈造影剂,血管呈“条带”状较强回声。
由于门静脉血流量占肝血供的2/3,此时肝实质增强较显著。
③延迟期:表现为肝组织呈均匀强烈增强,在造影剂注入后3分钟左右达到高峰,此时血管结构不显影。
二、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原理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诊断是根据血管显像期病变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动态变化的差异及延迟相两者不同的增强模式。
目前主要采用经周围静脉注射(如肘静脉团注法)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造影剂中微气泡可以加强背向散射信号,能提高普通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对富含微气泡组织的探测的能力;以及微气泡在声场交变电声压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产生的谐波信号,能提高声束的轴向分辨率及回声的信躁比的功能,最终通过改善后的图像质量来观察肝血管瘤的血供及不同时相等的变化,为定性肝血管瘤提供超声学依据。
简述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简述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肿瘤,是由肝内血管组成的肿瘤。
它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对于部分患者,它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腹痛和肝肿大等症状。
因此,对于诊断肝血管瘤非常重要。
超声是最常用的肝血管瘤诊断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无创、简单、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
超声可以通过检查肿瘤的形状、大小、血流等特征来确定肝血管瘤的诊断。
在超声检查中,肝血管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其内部血流多为中等或低速血流,且有时还可出现血管分支。
此外,肝血管瘤的声像图在压缩或扭曲下可发生变化,这也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与其他肝肿瘤和结节性病变有些相似,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对于不确定性的肝血管瘤病例,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总之,在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超声是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1 -。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目的回顾性研究肝血管瘤超声造影(CEUS)的表现,总结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检查的表现特征。
方法通过运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CPS)技术对17例肝血管瘤(共21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观察其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表现。
结果超声造影肝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早期周边环状、结节状增强,门脉期缓慢向心性充填,延迟期为最大增强。
结论肝血管瘤在肝脏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异性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标签: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诊断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肝血管瘤(HHE)的诊断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使肝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增高并对其发病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重视。
我院对46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研究其中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3年1月我院行肝脏占位超声造影检查46例,其中肝血管瘤17例,共21个病灶,高回声15例(16个病灶),低回声2例(5个病灶),直径10~48mm,平均(28.0±3.6)mm,在所查肝脏占位病变中所占比例最大。
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6~68岁,平均42.8岁。
17例病例均经手术活检证实或增强CT及MRI典型表现及随访观察(随访二年以上)作为最终确诊依据。
1.2 仪器和造影剂我院采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超诊断仪器的4C1探头,频率2.0~4.0MHz,机械指数(MI)0.09,配置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
造影剂使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声诺维(SonoVue),主要成分为磷脂聚合物包裹的六氟化硫气体微泡(SF6)冻干粉剂,使用时加入5mL生理盐水震荡混匀形成稳定的微气泡混悬液,微气泡平均直径2.5?m,pH值6.0~6.5,与人体血浆等渗,经肘静脉快速团注,气泡溶解在血液里,经肺循环随呼吸排出,平均清出半衰期为12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刘建军
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较其他脏器多见。
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35%-2%之间。
有人认为,发生在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较小,大部分患者不引起症状。
一、肝脏毛细血管瘤
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cm,为肝内的毛细血管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单发的多见,也可为多发。
声像图表现:
1、肝脏的外形、轮廓多无变化,只有当病变较大,并位于近肝脏表面处,轮廓可稍有突起。
2、大部分病变区境界清晰,回声较高而分布尚较均匀;少数病变区回声低于肝组织回声,仅与周围肝组织之间有回声较高而明显的线状境界。
3、病变区内部均可观察到细小如大头针状圆形或管状无回声区,形成筛状结构;并可观察到有些肝组织内的小血管直接通入病变内部,使病变区边缘出现凹陷性缺损。
4、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常位于靠近肝脏边缘或肝表面处、临近肝内较大血管或与肝内血管有密切关系。
5、病变远侧回声多无明显变化。
6、随访观察,短期内病变区多无明显增大现象。
7、彩色多普勒检查:大多数较小肝血管瘤内血流难以显示,少数
病例可见病变内及病变周围有相连的细小静脉血流,血流分布可以稀少或较密,对低回声型血管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本病多为单发性,一般生长缓慢。
大的血管瘤可出现上腹肿块,,肝肿大,肿块有的可压缩,有的硬而有结节感,。
切面上肿瘤呈紫颜色,系由多数囊状或筛状间隙所组成,间隔厚薄不一,囊腔内充满血液,形成的血栓及间隔可发生钙化。
声像图表现:
1、肝脏有局限性增大、增厚、轮廓不规则。
2、病变区范围常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间境界有的可不清晰。
3、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
如有钙化灶存在,可出现小区强回声并伴声影。
4、如病变部位位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时,稍加重探头压力,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内部无回声区亦同时有缩小征象,去除压力后,仍恢复至原来图像。
5、后方回声不增强。
6、彩色多普勒检查:病变区常可显示较多的条状、点状静脉血流,有的血流与周围肝组织血流相通,如检出病变内有小区窦状静脉血流时,诊断更可确定。
三、临床意义
肝血管瘤,尤其是毛细血管瘤,较为多见,经全面仔细多方位的超声显像,常可发现肝内局灶性回声增强区,一般声像图表现均较典型,诊断较易。
在健康检查或肿瘤普查中应用超声检查,往往在不少无症状健康人中查出肝脏血管瘤。
过去有人认为,肝脏毛细血管瘤常不易与小肝癌鉴别,但仔细观察两者的图像表现是不相似的,肝血管瘤有小血管自肝组织进入病变内,因而在切面声像图上呈筛状无回声区,轮廓凹陷不整齐。
而小肝癌大多呈低回声区,分布较均匀,轮廓常较清晰,有时并可见到包膜回声,内部无筛状结构,常可探测到高速动脉血流。
但无明显血窦的,不规则形态的血管瘤,有时与恶性肿瘤在声像图上较难区别。
除结合AFP、核素血池扫描、CT检查以助鉴别外,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以获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