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懦弱、无能、是非不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 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 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四夜五日,无滴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向东折返。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文字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
中日文化交流 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传说
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注:本页参考卞润梓老师的课件,谨此致谢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 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模仿 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 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中印文化交流
《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 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时期,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 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拜访鉴 真,希望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授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渡海场景绘画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派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来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收集、携 回大量汉文典籍,范围涉及政治、 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 医药、技术、佛典,为奈良文化和 平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朝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文化交往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是:将唐朝的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政治制度、文字、服饰、建筑、茶道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贡献: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交往频繁,唐朝进口的物品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
2、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到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玄奘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世界(根本原因)
②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③水陆交通发达。
2、唐朝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3、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典型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中国。
4、玄奘、鉴真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优秀课件

西行求法
东归译经
《大唐西域记》 书影
4、唐朝对外交流的特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外来音 乐是( )
A.大秦音乐 B.朝鲜半岛的音乐 C.印度音乐 D.波斯音乐
B
2、唐代是佛教兴盛的时代,一批杰出的僧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比玄奘与鉴真,错误的是( )
遣唐使渡海图
2.鉴真东渡
(1)目的: 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经过: 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没有 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 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贡献: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A.都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难 C.都生活在唐太宗时期 D.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C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非常频繁的朝代。有个国家派出 十几批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国,推动了国家的变革。这个国家是 ()
A.印度 B.日本 C.罗马 D.朝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6、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 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7、我国西安市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的纪念馆,他是唐朝来华外国 人的杰出代表,他来自( )
C
D
10、唐朝时,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遣唐使来中国 ④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C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讲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义唐朝,那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其开放与包容的姿态,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璀璨舞台。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频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
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在交通方面,唐朝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
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将异域的商品和文化带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也日益繁荣,唐朝的商船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波斯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文化联系。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与日本的交流堪称典范。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他们将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带回日本。
日本仿照唐朝的长安城建设了自己的都城平城京,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等方面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比如,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在款式和色彩上都有着唐朝服饰的影子。
在建筑方面,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等都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
唐朝与朝鲜半岛的交流也颇为频繁。
朝鲜半岛的新罗多次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唐朝的文化艺术在新罗得到广泛传播,新罗的音乐、舞蹈也传入中国,为唐朝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骠国、真腊等国家保持着友好往来。
唐朝的文化和技术传入这些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同时,东南亚的特产和文化也传入唐朝,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也成果显著。
佛教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玄奘历经艰辛前往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印度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知识也传入唐朝,对唐朝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波斯、大食等国家的往来密切。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印度半 岛
新罗
长安
日本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 留学生、留学僧 (3)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 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 省 ……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
西 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
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
行 西行求法。645年,玄奘带着
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 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丝绸之路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
那烂陀寺遗址
评价玄奘: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牛黄
人参
海豹皮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 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 中国的医学.天文.历 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 国,不仅在唐朝宫廷 演出,而且广泛流行 于民间。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唐
三、玄奘西行天竺
玄 奘玄 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
•认识唐朝对外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唐代与海外文化的交流。
2.唐朝创新及其影响。
难点1.理解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2.了解唐代文化的崛起及其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唐代的文化创新 1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 21. 唐代与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重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唐朝与东亚和东南亚,甚至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的广泛文化交流。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唐朝运用了先进的造船建造和海图制作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融合。
2. 唐代的文化创新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它的文化创新涉及到各个领域。
例如,唐朝的诗歌,其创新性和高峰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的科技水平也非常先进,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等,不仅在中国,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外交政策以“释交”为主,尤其对印度、波斯等地交往密切。
通过外交手段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在学术、艺术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画与藏传佛教艺术人才的往返交流,使唐代绘画吸收了不少外来艺术形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
教学手段包括PPT、板书、多媒体、模拟演练等。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全面展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在讲授中,要求学生掌握唐代的创新及其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在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其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同时,教学中保证了教学进程的正常进行,让学生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目的 传法 求法
肆·万国来圆梦
——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 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 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 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 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 国碑》。
影响:
天皇
中央官制
皇帝
太政官 神祇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中式治民兵刑大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务部部部部部藏内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省省省省省省省省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城市布局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建筑风格
2.2023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
性的伟大实践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 《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小组讨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鉴真 玄奘
时间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行进方向 向东到日本 向西到天竺
相同之处 贡献:都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程:历经波折、困难重重 精神: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虽然说的是中外交流,实际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是与日本、朝鲜和天竺的关系,涉及到日本派遣的遣唐使、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和玄奘西行。
容简单,分类清晰,便于教学和认知。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始终贯穿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工作的中心,本课容简单,更适合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知道对外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了解日本与遂让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总结处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唐代的枪声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
的友好使节,其贡献值得后人称赞。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重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课堂练习题
教学方法:
学生答题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国力大增,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同时开明的民族政策等综合因素,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吸引不少外国使节和商人到唐朝开展各种活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学习中国的原因
日本于661年趁百济叛乱发兵朝鲜,663年8月28日白江口之战中日本一百济联军被唐一新罗联军击溃。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使日本统治阶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信心百倍与唐王朝抗衡的亢奋心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也促使以日本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进行了深刻地反省。
他们认识到,当时的唐王朝,是东亚和世界强国,日本想要和唐朝抗衡,必须不断向中国学习。
因此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
事实表明,此后的三十八年间,日本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日本受中国影响的表现
日本的建筑风格颇具唐风汉气,讲究中国的风水及阴阳学,并且保留至今的不比大陆少。
大量引用汉字,为以后日本自创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文字打下牢固的基础。
服饰上学习唐朝服饰,后经过改造形成具日本特色的和服,成为日本人喜爱的传统服装。
饮食上发扬中国的茶艺,在此基础上创出茶道。
经济上日本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日本是与大唐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民间交往也空间高涨。
由于中国在经济上对日本强大的影响,所以以至于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依然保留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中国是唯一还与日本保持联系的亚洲国家。
政治上仿效中国制度。
日本效仿中国最大的政治举措是实行“大化革新”
3.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
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
是高僧鉴真。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与中国唐朝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
(今掖县),南至楚州、,都有他们的足迹。
当时往来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
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
新罗派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最多。
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从长庆元年(821年)至唐末,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
中举后,有的留在长安做官。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巨大。
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以研究唐朝医学、天文、历法。
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中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
上元二年(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
贞元四年(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
还根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
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
朝鲜原来没有文字,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
吏读法",用汉字做音符来标主仪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大和二年(828年)新罗使者带回茶种,朝鲜开始种茶。
唐末五代,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
唐玄宗认为"新罗号为天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
可见,在唐朝影响下,新罗文化相当发达。
三、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祎(y I)”,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
《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
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
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3]。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国以至全世界。
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基础梳理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概况: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当时称为“”。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
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多人。
2.来华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 。
3.影响(唐对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 、典籍__________ 等传回______ ,对_________ 的发展产生了 ____________ 的影响。
4.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5.概况:_______ 是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
次猜成功抵达日本。
6.贡献:它在日本传授______ ,还传播中国的 ____ 、文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为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大批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商人到
中国经商。
2.新罗仿照唐朝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
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流入了中国,不仅在唐朝
宫廷中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是_。
2.时间:初年。
3.目的:前往天竺____________ 。
4.过程:从长安出发,不畏险阻,历经磨难,经过年的跋涉到达天竺。
5.在天竺的成就:他遍访天竺的____ ,研习 _______ ,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师。
6.回国的贡献:他携带大量的回到长安,此后主持
工作,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笛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国的个国家和地区的
及社会,是研究的珍贵文献。
预习思考
1.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D求取佛教经义
2.隋唐时期,日本与之交往密切。
日本的遣唐使规模庞大,最多的一次有()
A 200多人
B 500 多人
C 1000 多人
D 5000多人
3.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释迦牟尼
4.下列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5.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这里的西天
指的是()
A朝鲜B日本C天竺D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