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血液滤过治疗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患者血液滤过治疗技术要点

血液滤过指通过建立血管通路将血液引入滤器,使大部分体内的水分、电解质、中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被清除,然后补充相似体积的与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电解质溶液(称置换液),从而清除溶质和过多水分的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

血液滤过是模拟正常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理、以对流为基础的血液净化技术。血液循环可用或不用血泵,将血液通过高通透性膜制成的滤器,由滤器内压加滤液侧负压(跨膜压),驱使水分经滤过膜进入滤液,溶质以等渗性对流转运和水一起穿过滤过膜而被清除。另外,通过输液装置,在滤器前或后补充与细胞外液成分相似的电解质溶液(置换液),还可以防容量缺失,达到血液净化目的。

【适应证】

1.高血容量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

2.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药物中毒,尤其是多种药物的复合中毒。

4.急、慢性肾衰竭伴有以下情况时:①低血压或血液透析时循环不稳定;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③需要实施全静脉营养;④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5,尿毒症性心包炎、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与中

分子毒素有关,可采用血液滤过清除中分子毒素。

6.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7.感染性休克。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多器官功能衰竭。

【操作方法】

1.血管通路建立血管通路是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使之进入体外循环装置,再回到体内的途径。连续性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有静脉-静脉、动脉-静脉两种。

(1)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管通路:临床最常用,目前多使用单针双腔静脉导管作为CRRT的血管通路,这类导管常由聚亚胺酯材料制成。置管部位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选择原则是所选静脉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减少血栓形成、减少置管难度,且不影响机体功能。标准导管是动脉孔(在后)与静脉孔(在前)间相距2〜3cm,血液再循环量不高于10%,置管方向必须与静脉血回流方向一致,否则会增加再循环。

放置双腔深静脉血滤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循无菌技术以防止感染。送入导丝和导管时,动作应轻柔,勿用暴力,以免引起血管内膜损伤,甚至导致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穿孔。定期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保持管腔通畅,且不应在导管中进行输血、抽血及作其他用途。

(2)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滤过血管通路:临床少用。将血液

滤器置入动静脉环路,依靠动脉静脉压差,使血流通过滤器进行滤过。动脉-静脉血管通路要求有足够的血流量,以达到一定的跨膜压,保证超滤量及滤器内不凝血,故血流量在20~90πιl/Inin的范围内为最好。血管通路建立的部位、导管的内径与长度等均与血流量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用特制的扩张性导管做股动脉穿刺,血压正常时血流量可达90~120ml∕min,静脉回路可用选股静脉或其他中心静脉,也可用内痿针做体表浅静脉穿刺。

2,血泵应用实施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时,需要应用血泵作为血液流动的动力。实施动脉静脉血液滤过时,动脉和静脉的压力差为血液流动的动力。流速越快,超滤量越多。

近年来,血液滤过的血泵等设备不断完善,生产血液净化设备的各主要厂家,均推出新一代的床边血滤机。例如,Gambro公司生产的Prisma,B.Braun公司生产的Diapact,Fresenius公司生产的Acu-man,Bellco公司生产的MultimatB-ICU等。这些新一代的床边血滤机除血泵外,均装备有完整的安全报警系统、液体平衡控制系统和加温系统。与血路相连可作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等治疗。这些血滤机使ICU患者更加平稳地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流量可达到300~400ml∕min0加温装置将置换液的温度提高至37。C左右,使之接近体温后再输入人体内。监测报警系统可提示管道阻塞、气泡等问题,监视器可显示治疗时间、剩余时间、超滤率、置换液量、脱水量等信息。

3.血液滤过器目前多采用空心纤维型血液滤过器,滤过膜的

滤过功能接近肾小球基底膜,滤过膜的一般要求是:①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②截流分子量明确,中、小分子量物质能顺利通过,而白蛋白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不能通过;③具有高通透性、高滤过率及抗高压性的物理性能;④血滤器内容积较小,一般血滤器的内容积为40〜60ml。常用的滤过膜有聚酰胺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和聚根膜等。

4.置换液的配置血液滤过的滤液中溶质的浓度几乎与血浆相等,当超滤率为10~20ml∕min时,需补充与细胞外液相似的液体,称“置换液"。置换液有商品化的制剂,也可根据需要自行配置。原则上置换液电解质的成分应接近于血浆成分,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节置换液成分。

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可考虑补充一定量的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另外,有人提出,每2〜4L滤液中,有2.7〜3.Og的氨基酸丢失,因此在治疗结束前也可以适当补充氨基酸。

5.置换液的补充血液滤过过程中置换液的补充途径可分为前稀释或后稀释。置换液在滤器前的管道中输入为前稀释法,其优点是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从而使滤器内不易发生凝血,肝素的使用量相对减少,可控制静脉端的胶体渗透压不致过高,但其要求置换液的使用量较大,滤过液中的溶质浓度低于血浆,当每天超滤量低于IOL时,前稀释影响超滤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滤器后的管道中输入置换液,即后稀释法,滤过液中溶质的浓度几乎与血浆相同,但在血细胞比容过大时不宜采用,否则容易发生滤器内凝

血。

6,血液滤过中的抗凝在进行血液滤过过程中,适宜的抗凝技术的应用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抗凝治疗。在血液滤过过程中,抗凝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的经验、监测的难易、药物的配制(包括置换液的配制)决定。

(1)全身肝素抗凝法:肝素抗凝仍是血液滤过中最常用的抗凝方法,常用剂量为首次剂量20U∕kg,维持量为5〜15U∕(kg∙h),每4h检测一次APTT。APTT延长达到正常值的2倍时,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抗凝效果。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过量时可用鱼精蛋白迅速中和;缺点是出血发生率高,药代动力学多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局部肝素化法:滤器动脉端输入肝素,静脉端输入鱼精蛋白,保持滤器中APTT为正常的1.5〜2倍。治疗中需分别从肝素后动脉端、鱼精蛋白后静脉端及肝素前动脉端抽血监测APTT。每100U肝素需鱼精蛋白0.6〜2mg中和,鱼精蛋白需要量可根据中和试验结果调整,随个体和治疗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优点是对全身凝血状态影响较小;缺点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和肝素反跳。

(3)低分子肝素法:低分子肝素是一类新型抗凝药物,抗凝血因子Xa的作用强于抗凝血因子Ha。具有出血危险性小、生物利用度高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