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的思考

2016-10-07

来源: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新时期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动能、新空间,培育新主体等具有重要意义。

八届五中全会和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并提出了产业政策要准的工作要求。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新时期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动能、新空间,培育新主体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亟待找寻新的增长点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服务型制造作为各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新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在国内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服务型制造的内涵,探讨服务型制造发展趋势及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

正确认识服务型制造的内涵

(一)服务型制造的产业界定

关于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学界和企业界对其认识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目前社会各界对于服务型制造概念的看法不尽一致。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实践层面的解释,认为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这其中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

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无论服务要素在整个制造环节占有多大比重,制造仍为整个价值链的核心,服务仍要围绕产品生产而开展。发展服务型制造,不能“脱二入三”,更不是制造业“空心化”,而是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以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值为目标,通过对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在制造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展和提升,实现新的价值创造,打造竞争新优势。

(二)与服务型制造相关概念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还有一些概念,如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增强、制造业服务化等,与服务型制造密切相关。从国外研究中可以看出,各国称呼有所不同(陈荣秋,马士华,2009:32):在美国,研究者称其为基于服务的制造(Service based Manufacturing);在澳大利亚,则又称作服务增强型制造(Service Enhancement Manufacturing);在日本,则称为服务导向型制造(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在英国,亦叫做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

“服务型制造”与“制造业服务增强”、“制造业服务化”三个概念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均强调了制造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加服务转变,区别在于“制造业服务化”侧重于描述制造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的过程和趋势,而“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增强”则侧重于描述制造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服务对制造业影响的结果状态的描述(李松庆,梁碧云,2012)。换句话说,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具体途径和做法方式,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

一些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之间容易产生混淆。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在学术研究和产业政策领域出现频度较高,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囊括了“服务型制造”的具有更大范畴的概念。而实际上,服务型制造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其它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作为投入要素,二是制造企业面向企业客户和消费者进行服务性生产(孙林岩等,2007),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同样不能脱离以工业和制造业支撑。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来源于工业和制造业;其次,工业和制造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来源,工业发展本身是知识和技能积累

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新知识需求的提出者和检验者。因此,不能离开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分别将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任务。关于服务型制造,文件提出“鼓励制造业企

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文件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加快发展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发

展模式、发展途径、预期目标等方面各有侧重。因此,不能简单的将服务型制造等同于生产性服务业。

(三)供给侧改革下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出现了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四降一升”的新局面。从需求侧来看,由投资、消费、出口组成的“三驾马车”在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奔腾时期后近两年逐渐放慢了脚步。国内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囿于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使得消费潜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出口方面,国际经济持续在低位徘徊,美国经济虽有复苏迹象但基础不牢固,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一时无法脱身,韩日等国也正不断努力寻求摆脱经济低速增长的良方,外部环境的不景气也给我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投资方面,2009年以来大量的投资虽然换来短期的经济

回暖,但是随着投资收益递减和杠杆率不断推高,经济发展的成效在不断减少。

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应从供给侧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也有三个因素在发挥作用,分别是投资、劳动和效率。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新增劳动力正在减少,另一方面,多来以来由于加大投资已经带来一系列问题,不能继续。由此,经济重新获得发展动力,需从效率方面入手,也就是要进行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