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
二选修)
拟行路难--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
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
的第四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
术语解释:“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
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
景理解作品。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
国侍郎。

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

最后任临
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
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
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
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

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
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
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
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
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
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这种忧愤的
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
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
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

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
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
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三、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
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拟,摹仿。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
歌谣。

四、赏析:(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大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初步领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
的问题: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
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
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
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这是古代的血
统论。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
控诉。

③、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
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可奈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5)、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
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刘芳
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