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ecus)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它常伴高热、失水、WBC升高,酸碱中毒,容易出现于突然停药急性感染等诱因状况下,任何类型的癫痫均会出现持续状态,但通常是指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危害性也最大治疗:一般措施:1、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建立静脉通道3、积极防治并发症二、药物治疗1,地西泮静脉注射,苯妥英钠或10%水合氯醛灌肠。三、合并症治疗:A,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B,控制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C,高热时物理降温。D,纠正代谢紊乱,纠正酸中毒,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试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1女性较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感染、精神创伤、过劳、妊娠、分娩等可为诱因;2起病隐袭,一或双侧眼外肌麻痹,瞳孔括约肌不受疲劳,双眼症状不对称

3主要体征是受累肌病态疲劳,连续收缩后严重无力或瘫痪 4累及呼吸肌,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吸入性肺炎死亡,心肌偶可受累可导致猝死5肺感染、手术、情绪波动可诱发危象,急骤发生延髓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是MG的常见死因。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可改善肌无力(2)病因治疗:①皮质类固醇②血浆置换③免疫球蛋白④胸腺切除 (3)危象的处理: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危象的处理:1.肌无力危象:最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展所致,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注册依酚氯铵或新斯的明后症状减轻。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患者肌无力加重并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阿托品1-2mg静注对抗。3.反拗危象: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呼吸困难,应停用抗胆碱酯酶药,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的量。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特点

①病前1-4周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③可有肢体感觉异常④脑神经麻痹常见双侧面神经瘫,其次是延髓麻痹;⑤自主神经症状,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暂时性尿潴留等;⑥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急性脊髓炎

①青壮年常见,病前数日或1-2周有前驱症状或感染诱因;②急性起病③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1-2天甚至数小时瘫痪由下肢波及上肢或延髓肌,可引起呼吸肌麻痹;④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蛋白可轻度增高⑤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增粗,髓内斑点状或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脊髓压迫性病变

①约1/3以上为肿瘤②炎症以及慢性肉芽肿脊髓蛛网膜炎或囊肿等;③脊柱外伤如骨折、脱位及椎管内血肿形成;④脊髓血管出血;⑤脊柱退行性病变⑥先天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

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较多,表现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发短暂的电击、刀割或撕裂样发作性剧痛,数秒~1分钟,多见于一侧三叉神经2、3支,洗脸、刷牙、咀嚼和讲话等可诱发。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重者伴面肌痛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每次发作数日至数月,呈周期性病程,无异常体征。①首选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试用氯硝西泮、氯苯氨丁酸;

②无水酒精封闭疗法③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④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①发病无秀节性,可有发热、不适、头痛、肌痛、腹泻等前驱症状及口唇疱疹史;②急性起病,可有高热,约1/4的患者有口唇疱疹史;③常见症状有头痛、轻微意识障碍和人格改变、局灶性定位体征和脑膜刺激征;④精神症状突出,可为首发或唯一症状;⑤可见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⑥脑实质广泛坏死可导致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和死亡,病程数日至1-2个月,死亡率高;⑦脑电图常见单或双侧颞、额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颞区尖波与棘波;⑧CT可见颞叶局灶性低密度,出血可见点状高密度;MRI显示颞叶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⑨脑压高,细胞数

增多,蛋白增高,糖用甜菜与氯化物正常。

短暂脑缺血发作

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一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0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陷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任何病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数分钟达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脂症等。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眩晕、平衡失调。治疗目的: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1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进行病因治疗,2使用预防性药物脑保护治疗)。多发性硬化

特点:CNS的多数病灶及病程中缓解复发体现MS病变空间与时间上多发性。临床表现及检查: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复发-缓解,临床表现复杂;2首发症状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减退、复视、平衡障碍和轻截瘫等;3常见的症状体征:不对称性痉挛性轻截瘫、视力障碍,核间性眼肌麻痹与眼震并存、脑神经受累、三叉神经痛、Lhermitte征、痛性强直性痉挛发作、球后视神经炎发作、意向震颤、吟诗样断续语言、精神障碍等;4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轻度增高;5视觉、脑干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一项或多项异常;6 MRI可见侧脑室周围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类圆形或融合性斑块。

复发-缓解型多发硬话的治疗及药物

1皮质类固醇:甲基泼尼松龙(2)B-干扰素疗法(3)醋酸格拉太咪尔(4)硫唑嘌呤

核间性眼肌麻痹

是眼球协同运动中枢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与其联系纤维内侧纵束(MLF)病变所致。MLF连接一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与对侧外展神经核,使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病变引起眼球协同运动障碍,常见于脑干腔隙性梗死或多发性硬化。可分为①前核间性眼肌麻痹:MLF上行纤维受损,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内收,对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但两眼会聚正常;②后核间性眼肌麻痹:MLF下行纤维受损,水平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还需可以内收;③一个半综合征:脑桥尾端被盖部病变累及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引起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同时累及对侧已交叉的MLF上行纤维,使同侧眼球也不能内收,仅对侧眼球可外展(可伴眼震)。

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①颈内动脉系统TIA: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伴对侧轻度中枢性面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或Horner交叉瘫,主侧半球可出现失语征;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耳鸣;特征性症状为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双眼视力障碍发作等。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①病灶侧眼一过性黑蒙,偶见永久性失明,或病侧Horner征;②对侧三偏;③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出现体象障碍;④颈动脉搏动减弱,眼或颈部血管杂音。

脊髓后角:

病变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保存);灰质前联合: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半切综合片: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完全性传导束性感受觉障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度缺失(交叉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内囊: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常伴偏瘫和偏盲。

脊髓不同节段横贯性损害

①高颈髓(C1-4):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C3-5节段损害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副神经核受累可见同侧胸销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缩;②颈膨大(C5-T2):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C8-T1侧角受损可见同侧Horner征;③胸髓(T2-12)双下肢中枢性瘫,T7-12损害出现相应节段腹壁反射消失;

④腰膨大(L1-S2):双下肢周围性瘫,L2-4损害膝反射消失,S1-2踝反射消失;⑤脊髓圆锥S3-5,尾节):无下肢瘫,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和真性尿失禁。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硬死病灶中心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仍有侧支循环和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迅速恢复血流,神经细胞可恢复功能。但缺血脑组织损伤的恢复必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