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训诂的体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订 《说文》:‚订,平议也。‛‚平议‛即 ‚评议‛。注书称‚订‛,就是对所注书进 行评议。 12.校 考核古书叫做校。有两种情况:一是辨章学 术,考镜源流;二是校对文字,改正脱误。 训诂家注解古书,也往往要校对文字,改正 脱误。后来有些人把校和注区分开来,于是 另有校注、校诠等名。
13.证 《说文》:‚证,告也。‛经典通借为‚征 验‛的‚征‛。注书以‚证‛为名,就是取 ‚征验‛的意思。 14.微 ‚微‛作为训诂体式的一种名称,是‚释其 微指‛的意思。后世注述,有发微、阐微、 显微、明微、见微、表微、解微、析微、探 微、述微、穷微、参微、指微,及微旨、微 言、精微等称,都是这同一种体式的别称。
4.按注解的方法分,可分为单注和集注: 单注是指一人独自注解某一部书。 集注也称集解,或集说、集传、纂言,有两种:一 种兼解经和注,如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这实 际上是笺疏;另一种是采集各家的解说以为一书, 以便读者阅读,如何晏的《论语集解》。 5.注与经的分合 由于注疏开始是注解《易》、《书》、《诗》等儒 家经典,所以习惯上称注释文字为‚注‛,称原文 为‚经‛; 后来注疏扩大到子、史、集等各书,对注释文字和 原文习惯上仍称为‚注‛和‚经‛。所以‚注‛和 ‚经‛的分合实际上是注释文字和原文的分合。
3、两者之间的关系: 驸经就是驸经的注疏,略例属于注疏的一个 小类;通论和序录属于训诂专著;此外还 有文献正文里的训诂;考订书中的训诂。
二.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解释词语。包括解释实词和虚词。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 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 梁惠王上》) 传曰:“谓吾舅者,吾为之甥。‛(礼仪· 丧服) “三月,越有小旱。越,于也。记是时恒有小 旱。‛(《大戴记· 夏小正》)
第二,串讲句意。
‚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辞 曰:《诗》云‘侧弁之俄’,言失德也。 ‘屡舞傞傞’,言失容也。‘既醉而出, 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 谓伐德’,宾之罪也。婴已卜其日,未卜其 夜."(《晏子春秋· 内篇杂上》)
第三,说明章旨。 《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天有 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 熙,亶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 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 其上也.二后受之,让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 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 也.缉,明也.熙,光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 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 帅归于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始于德让, 中于信宽,终于固和,故曰成.(《国语·周语下》)
16.疑 ‚疑‛作注述的名称,既有‚释疑‛、‚解疑‛ 的意思,也有‚多闻阙疑‛,不贸下断语的意思。 17.义 《说文》:‚义,己之威仪也。‛经典通借为 ‚谊‛,是‚义理‛的意思。以‚义‛为名的注 述,汉以前多是说明礼的义理的,其体式和古代 传注相近。六朝以后,则专以解注者为义,与义 疏同。 18.疏 ‚疏‛作为注解的名称之一,兼有‚疏通‛、 ‚疏记‛的意思。除了解说原文外,还常对前人 的传注作注,所以和‚传‛、‚注‛等略有不同。
由此我们认为: 如果笼统地讲,‚诂‛、‚训‛(包括下 文的‚传‛),都可说是‚注解之别名‛, 都是‚解释‛的意思。 他们的区别,主要是解释的词语类型有不 同:‚诂‛是指解释一般的单音节实词和 虚词;‚训‛是指解释双音节的联绵词和 叠音词。
2.传
章炳麟《国故论衡· 文学总略》则认为‚传‛ 是‚专‛的假借。……传,纪事,叙事考史。 胡韫玉《古书校读法》……传,释义。 汉代以后,故、训、传、注,一般都只用以 释义。‚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 补传、集传之分。‚内传‛是与经义比附的 注解;‚外传‛是与经义不相比附的注解; ‚大传‛就是大义的意思;‚小传‛与‚大 传‛相对,是一种谦词;‚补传‛与‚补注‛ 同义;‚集传‛与‚集注‛同义。
15.隐
注述以‚隐‛为名的,大致有两类: 一是称为‚音隐‛、‚音义隐‛之类。 姚振宗解释其由来说:‚齐梁时隐士何胤注书,于 卷背书之,谓为隐义。背隐义之义盖如此。由是推 导,则凡称音隐、音义隐之类,大抵皆从卷背录出, 皆是前人隐而未发之义。当时别无书名,故即就本 书加隐字以名之。‛ 这类‚从卷背录出‛,‚就本书加隐字而名之‛的书, 实际上还是‚注‛或‚释‛,既是‚前人隐而未发 之义‛,应该是一种补充注释。 另一类如李奇所说:‚隐犹微也。‛也是‚释其微 指‛,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宋]陈良献 《周易发隐》,‚索隐‛、‚发隐‛的意思大致相 当于‚探微‛、‚发微‛。
6.笺
“笺‛作为训诂体式的名称之一,也是给书作注解 的意思。 《说文》:‚笺,表识书也。‛ 为什么给书作注解又称为‚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康成(郑玄)特因毛 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笺记,积而成帙,故谓之 笺……” “笺‛和‚注‛有没有什么不同? 郑玄的《六艺论》说:‚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 隐,略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 也。‛ ‚注‛只是对原著作注释,‚笺‛既有对原著的注 释,也有对注释作的注释。
7.释 ‚释‛就是解释、注释的意思。 《说文》:‚释,解也。‛《尔雅》19篇都称为 ‚释‛。 后世把注书称为‚释‛的很多。 ‚释‛可以看作 ‚注‛的一个别名。 8.述 《说文》:‚述,循也。‛《论语· 述而》:‚述而不 作。‛皇侃疏:‚述者,传于旧章也。‛ 注书称‚述‛,就是对旧章作阐释的意思,是一种 谦辞。 9.学 何休为《公羊传》作注,注本称为‚何休学‛。 《经典释文》:‚学者,言为此经之学,即注述之 意。‛ 后世注书称‚学‛,也是注释的意思,是一种谦辞。
3.按照对同一书注解时间的先后分,可分为原 注和补注: 原注是第一个为原书作的注,既可以是自注 (上文说过,已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再加 注解,则称自注为‚本注‛或‚原注‛), 也可以是他人所注。 补注是在原注后为原书所作的补充注释,Biblioteka Baidu 以补原文的阙略,也可以补原文的遗漏。补 注和笺疏不同:笺疏既释原书,也释原书已 有的注;而补注只对原书作补充注释。
三、随文释义的注疏名称
注疏的名称很多。其中有的因注疏的内 容不同而名称有异;有的只是为了与他人 标名有所区别而另标一名,名异实同;有 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简略解释如下
1.诂、训
“诂‛和‚训‛各自单独讲的时候,都是‚解释‛ 的意思;连在一起作‚训诂‛或‚故训‛的时候, 也是一个同义复词。 [汉]许慎《说文· 言部》:‚训,说教也。‛‚诂, 训故言也。‛ [唐]孔颖达《毛诗· 周南· 关雎诂训传疏》:‚诂者, 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清]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盖诂训本 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诂训,亦曰训诂;而单词 则为诂,重语则为训。‛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尔雅· 释诂》 者,释古言也;《释言》者,释方言也;《释训》 者,释双声、叠韵连语,及单辞、重辞与发声、 助语之辞也。‛
3.说
‚说‛作为训诂体制的名称,就是说明、解释 的意思,引申为用以解说的词语。
4.解
‚解‛ 作为训诂体制的名称,就是分析语义。 后世有所谓‚集解‛,有两种意义:一是通释经 传,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二是集各家之说, 如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5.注 ‚注‛的本义是(水)灌注。后来引申出 注书——给书作注解的意思。 贾公彦《仪礼· 士冠礼》作疏:‚注者,注 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 ‚注‛和‚‘传‛的意思差不多, ‚给书 作注释‛ 最早称为‚传‛,郑玄以后,注 书称‚注‛的人渐多,‚注‛字已成训释 的通称。
21.章句
“章句‛作为注疏的名称之一,其意义与‚诂‛、 ‚训‛、‚传‛、‚注‛等不同,这不同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注解内容上有差别。章炳麟《国故论衡· 明 解故上》:‚古之为‘传’异乎‘章句’,‘章 句’不离经而空发,‘传’则有异。左氏多离 经……” 其二,注解重点有差别。刘师培《国学发微》: ‚故传二体,乃疏通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 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其三,注解繁简有差别。‚章句离章辨句,委曲 支派也。‛(《后汉书· 桓谭传》注)
章句这种体式的特点: 一是不离开经文,而多空发议论或阐释; 二是把重点放在串讲全句或全章的大意; 三是解说繁琐。
四、注疏的形式有哪些种类
注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分,可分为不同的类。 1.按注疏的对象分,可分为注和疏: 注只为原书作注解,如《诗诂训传》、《左传》 等。疏既释原书,也释原书已有的传注,如《周 易正义》、《毛诗正义》等。 2.按注疏的作者分,可分为他注和自注 自注是原书的作者所作的注解。如《太史公自 序》,他还自己为《三代世表》作注; 班固为《汉书》的十《表》与《地理志》、《艺 文志》作注。 已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再加注解,则称自注为 ‚本注‛或‚原注‛。 又有所谓注中注,即注中夹注,是自注的一种别 体。
19.义疏 义疏就是疏通其义的意思。义疏有许多别称, 如义注、义章、义赞、义证、谊府、义略、 义钞、疏义、正义、兼义、述义、讲义、别 义、章疏、注疏、讲疏等。 20.音义 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 合起来叫做‚音义‛。 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本,但往往也从事校勘。 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诂、 音注、音释、音解、音证、音隐、注音等, 还可以省称‚音‛。
第一章 训诂的体式
一、训诂的体式
1、章炳麟认为训诂体式有四类:通论、驸经、 序录、略例。 2、陆宗达也把训诂体式分为四类:文献正文里 的训诂、驸经的注疏、通释语义的专著、考订书 中的训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本人作出的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 驸经的注疏: 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在经文里插注疏。 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全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汇贯通, 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的专门释义的书。 考订书中的训诂:也即杂考笔记中的训诂,指散存于杂学、 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之中的训诂资料。
10.诠
古人对‚诠‛的解释有多种: 《说文》:‚诠,具也。‛《晋书音义》引《字林》 云:‚诠,具也,谓具说事理。‛ 注疏书上对‚诠‛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淮南 子· 诠言篇》高诱注:‚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 言其征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 《一切经音义》引《淮南子注》云:‚诠言者,谓 譬类人事,相解喻也。‛又引《通俗文》云:‚释 言曰诠。‛ 《淮南子· 要略》云:‚诠言者,所以譬类人事之指, 解喻治乱之体也,差择微言之眇,诠以至理之文, 而补缝过失之阙者也。‛ 后世注书叫‚诠‛的不少,如[唐]李翱的《易 诠》、[元]赵汸的《周易文诠》等,这‚诠‛都取 具说书中事理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