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屈原列传》课件_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 马 迁
目标展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 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的高尚品德。 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 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 复习巩固几种倒装句式与被动句。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 通“返”,返回
3、靡不毕见 通“现”,表现
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什么原因使怀王怒而疏屈原?
为什么作《离骚》?
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
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文章有没有就《离骚》的内容、写法 作介绍?

内容: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 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屈原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相结合: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 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 表复数。吾属,我们。 8、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7、吾属今为之虏也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夸耀 进攻,征伐 功绩,战功 砍,砍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语气词,表反问
竟为秦所灭
为楚怀五左徒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 劣环境中, “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 蒙世之温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志”。 1、歌颂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 斗争精神,2、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 诉,3、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1、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 极的,2、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 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 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 骚》)的孤独感。
拓展思考
1、 司马迁是 如何看待屈原的 “自沉”的?我们 又如何看待司马迁 的观点?
2、我们应如何看待 屈原的“自沉”?
司马迁既崇敬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的忠君爱国品格又希望他“游诸侯”,不赞 同他去死。
司马迁的这一思想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 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 发。屈原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 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 客观事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 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 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 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也是对楚国政治黑暗的控 诉和对屈原遭遇同情的一种愤懑的说法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旨趣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通“浊”,污浊
6、屈平既绌
通“黜”,罢免官职
7、齐与楚从亲 通“纵”,合纵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通“贽”,见面礼
9、亡走赵,赵不内
通“纳”,接纳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 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 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 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 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 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介词,被
担任
制定
因为
以: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其后楚日以削 连词,来 介词,拿,用 因为 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 介词,把 动词,认为
词句练习
1、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
பைடு நூலகம்2、古今异义词
3、通假字 4、文言句式
5、翻译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楚国衰败的原因
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
方正不容。 由于疏远贤臣,听信小人言,楚国 此时已是内外交困、众叛亲离。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的思想内容
这段对话揭示了屈原思想行为与社
会的尖锐对立,表现屈原与社会环境 的激烈冲突,充分展示了屈原人品的 高洁和人格的高尚,强调了他始终不 渝的心志和誓不妥协的抗争的精神.
坚 持 真 理
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
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 :一样的怀才, 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面临 生死抉择。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 马迁是以生践“志” 。所以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 身世在抒发自己的感愤。 1、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见上页) 2、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谗人 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此不知人之祸也,爽然自失 ……) 3、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怪其自令若是……)
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 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末说 他对屈原是“悲其志”。 联系屈原生平,说说屈原 的“志”是什么,司马迁 为什么“悲其志”。
屈原的“志”
忠 君 爱 国
疾王听之不聪„„ 方正之不容 ……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现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冀幸„„其存„„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蝉蜕……浮游……泥而不滓 举世混浊……众人皆醉……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