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 对诗歌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和把
握,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 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文化意义、时代意义, 启发讨论本诗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提问和小组互动两种: 采用提问教法主要考虑到职高学生学习主 动性不强,不会也没有能力对文本提出有效问 题,所以更适合教师启发引导,从浅显问题入 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完成对文本主旨 的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主要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认 识,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自由回答,最后小组 推选发言人阐述本组观点,以实现学生的合 作、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5、总结(1分钟) 结合时代背景讨论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 的意义,在肯定这首诗的积极意义上,也针 对当今网络、社会上人们的一些观念提出自 己的疑问,引发学生对此类现象的思考。
问答式学习法:在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引领 下,学生关注教师在各环节提出的问题,积极 思考,由浅入深,大胆发表个人看法和想法,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对文本有一 整体认知,锻炼了概括、搜寻文本有效信息能 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设计
讨论发言式学习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 方式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探讨,集思广益,在 讨论中听取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得出结论, 培养了学生积极发言、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 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谢 谢!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个问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肯定了 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找出关键句并加以 概括总结。
设计意图:从关键句中找出诗歌的诗 眼,并能概括出诗人的理想爱情观,培养 学生的概括搜寻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个问题:诗歌中所表达的平等独 立的爱情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 爱情观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文 本的理解。
学情分析
美术设计班由于专业关系,对形象的、感 性的东西更感兴趣,学生思维普遍比较活跃。 但除了中小学课本中的诗歌外,多数学生对诗 歌接触不多。虽然能够初步感知诗歌文本,但 在进一步欣赏时却又抓不住重点。为此,我从 较低起点入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学生 由表及里欣赏诗歌。另外通过小组互动帮助学 生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引发更深的思考。
教材分析
其中,《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 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作者在诗中用新颖独 特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男女双 方的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全诗感情基调 理智冷静,意象明晰隽永。
学情分析
《致橡树》是阅读欣赏类课文。该诗歌 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朦 胧诗的代表作品。朦胧诗相对于明白如话的 新诗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致橡 树》这首诗题材容易确定,文本相对容易理 解,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起启发、引导作用。
《致橡树》说课稿
设计思路 《 致 橡 树 》
教
学
教
教学
教
材
情
学确 学习设 学设
分
分
目定 方方计 过计
析
析
标
式式
程
教材分析
《致橡树》一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该单 元学习重点是把握文体特点,在诗歌这种文体 的阅读欣赏中又将重点放在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和诗人的情感。该单元提供了两首爱情诗,都 是借助一系列意象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诗人对 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个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内容 的诗?
设计意图:在对诗歌文本初步理解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由 诗歌文本逐渐向诗歌题材聚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个问题:爱情需要男女双方参与, 在诗中能找到代表男女双方形象吗?
设计意图:由爱情题材引出爱情中的男 女双方,通过找出文本中使用的特殊意象, 简单介绍意象,使学生了解诗歌在“象”背 后品味“意”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文 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3)如果这首诗去掉“凌霄花、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这 些象征物,而采用直抒胸臆,如“我如果爱 你,绝不依靠你来表现自己”效果会怎样?
(4)爱情需要平等、独立,但空谈平等 独立无用,你觉得女性通过什么赢得这些?
教学过程设计
(5)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干得好不如嫁 得好”的说法,一些富豪征婚,条件很苛刻, 甚至表现出对女性的不尊重,却仍有人趋之若 鹜。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考虑分为六个环节,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活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1分钟) 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尽量避免先入为主、 人云亦云,重点强调对诗歌文本的理解。简 单交待诗歌写作背景后直接进入文本,不做 过多地展开,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诗歌 文本展开,引导学生着眼诗歌文本来欣赏诗 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教学过程设计
2、朗读并初步掌握文本(7分钟) 采用自由朗读和录音范读的方式帮助学 生熟悉诗歌文本,初步把握诗歌情感节奏, 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 为下一步整体感知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3、整体感知(20分钟) 按照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原则, 在整体感知阶段,我一共设计了紧密联 系的五个问题,帮助学习从整体上把握 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个问题:诗中诗人先破后立,在否定 世俗、陈腐爱情观的基础上表达了理想的爱情 观,找出作者否定的爱情模式并分析。
设计意图:从诗歌艺术构思上先破后立的 特点出发,抓住关键词逐一分析概括诗人罗列 出的世俗、陈腐的爱情模式,加深学生对该诗 时代意义、文化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4、开放式讨论(15分钟) 设计了五个开放性问题: (1)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句?谈谈自己 的独到见解。 (2)如果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采用先立 后破,先肯定后否定的手法,你觉得可行吗? 谈谈两种手法的优劣。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设计
采用小组互动解答方式,主要考虑在对 诗歌文本整体感知后,从巩固所学知识联系 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与文本有关的开放 性问题,不限制答案,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 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这种方式 符合新课标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要求。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采用问答式学习法、讨论发言式 学习法:
教学目标确定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把握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 哲理。
教学目标确定
具体分三部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朦胧诗的风格及特点; 能力目标:抓住诗歌关键词、关键句,培养 学生鉴赏当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对美好爱情的 向往与追求,理解诗人对平等、独立爱情的 憧憬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培养学生独立 自尊的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过程设计
6、作业(1分钟)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利用网络搜索舒婷、北岛、顾城、海子 等朦胧派诗人的诗,体会其特点。
说课小结
中等职业教育是低起点教育,语文教育目 标更多强调的是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运用 语文的良好习惯,最终体现到形成良好个性、 健全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上。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彰显职教特色,淡 化“学科本位”,突出“以人为本”,对象 征、意象等艺术技巧不做重点展开,紧紧扣住 诗歌文本,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基 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