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季羡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 • 他呼吁改进大学翻译教学,加强翻译的专业
队 训练,重视翻译队伍建设,加强翻译学科建
伍 设,并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尽快设立“国家翻
译奖”。
主要作品
• 《沙恭达罗》 • 《五卷书》 • 《优哩婆湿》 • 《罗摩衍那》 •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
说集》 • 《家庭中的泰戈尔》
•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 《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
•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 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逝世。
主要思想
• 我认为,为一些人所非议的严又陵的一句话: 尊 “译事三难,信,达,雅”,仍然是可以信 崇 守的。道理十分简洁明确,然而又切中肯綮, “ 真可谓“要言不烦”了。这三个字,缺一不 信 可;多一个也似乎没有必要。能做到这三个 达 字,也可以说是尽翻译之能事了。 雅 • 我个人觉得,三个字中,以第一个“信”字 ” 为基础,为根本。这个字做不到,就根本谈 三 不到翻译。我探讨翻译问题,评论翻译作品, 字 首先就是看它信不信,也就是,看它是否忠 标 实于原文。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就不叫翻 准 译,什么“达”,什么“雅”,就如无根之
生、流传过程。
国内运用原始佛
典进行研究的佛 教学学者
吐火罗语研究
《〈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
《弥勒会见记》
《校注前言》
——
《糖史》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 究
《罗摩衍那》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散文创作
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
为中国比较文学 的复兴作出贡献
•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 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 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 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 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 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 师、学界泰斗、国宝。
人物评价
•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 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 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 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 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 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 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 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
何?水土异也。”虽然“橘移到淮北,叶
还能相似。一篇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
倘若译成另一种文字,连叶也不能相似, 当然更谈不上味了”。
• 季羡林认为科学和哲学类著作必要时可以
重译,但是文学作品则不行。在他看来,
重译只是一个懒人办法。若想翻译人家的
文学作品,真正的做法是要有勇气去学习
学界泰斗--季羡林
BY 程琳
• • • •
目录
生主主人 平要要物 简思作评 介想品价
生平简介
•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 山东省清平县。
• 1918年、1920年,分别 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 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 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 习英语。
• 1926年初中毕业,在正 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 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 附设高中,在此期间, 开始学习德语。
生平简介
• 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 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 命”期间除外)。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 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经陈寅恪推荐,季 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 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 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
掌握那一国的语言。
主要思想
强 • 他在为《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中明确指
调 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
翻 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
译 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要的。
和 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
文 类社会就难以前进”。
化 交
• “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 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
THANK YOU!
生平简介
• 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 《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 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 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 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 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 国文教员。
•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 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 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教授、 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 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流 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
的 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
重 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
要 性
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 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
为用大矣哉!”
主要思想
强 • 他在《翻译的危机》这篇文章里指出危机正
调 出在很多译者不遵守“信”这个标准上。
木,无本之草,无所附丽。
主要思想
主 张 忠 实 于 原 文
• 中国翻译史一直存在着直译和意译之争。 季羡林在与许国璋合写的《翻译》这篇文
章里,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翻译史进行
了一番简要的梳理后得出结论:“可以说,
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
的原则”。而且,季羡林在他长期的翻译 实践当中也是奉行这一原则的。
《东方文化集成》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赋得永久的悔》
历时15年 丛书的总编纂
——
人物评价
•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 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 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 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 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 终身教授。
• 做事迅速又利落; • 又在阵前射飞箭, • 射中魔头第二个。 • 头颅刚刚被射断, • 另一头颅又出现; • 即使罗摩射飞箭, • 疾飞迅驶如闪电。 • 如此射掉一百个, • 头颅个个差不多; • 罗波那仍然不死, • 依旧健壮又快活。
主要思想
反 对 文 学 作 品 重 译
• 早在1947年发表的《谈翻译》一文中,季 羡林就举例《晏子春秋·内篇》来说明翻译 之变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
二相》 • 《东方文化研究》 • 《牛棚杂忆》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代表)
备注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 《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 《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
准》
Biblioteka Baidu
开拓印度古代语言 研究领域
佛教史研究
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 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 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
翻 “信”与“不信”的问题其实涉及到译者的
译 外语基本功和译风译德问题。为什么译而不
工 信?季羡林认为有两个基本条件或因素:
作 “一是外语水平,一是工作态度”。
者 修 养 与 专
• 想搞翻译的人,应该多学几门外语,学好外 语,尤其是作为世界语的英语。为此,我们
还需改革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法。同时,克 服危机还需要加强翻译评论,加强监督。
的 • 文革期间,翻译《罗摩衍那》这部印度
直 “原始的诗”,他主张直译原则,那么原
译 文体裁是诗体,就必须忠实于原文,“以
观 诗译诗”,不能译成散文。
《罗摩衍那》
• 罗怙后裔发怒火, • 胳膊粗壮勇罗摩; • 猛将利刃置弦上, • 力同毒蛇差不多; • 砍中罗波那头颅, • 连同耳环都砍落。 • 魔王头颅被抛出, • 三界神人共目睹; • 头颅滚落大地上, • 颈上又长一头颅。 • 罗摩双手灵且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