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4课 测量降水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2.引导学生学会测量。本单元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工具对天气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其中气温计、雨量器对读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在“观测风”一课中,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而且风向很容易改变,不必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过于纠结,只要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即可。

3.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记录和描述天气信息,能用统计图表等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倾向于低年级,所以教师要适当降低一些任务难度,课外的持续观测记录很难坚持,教师可以将个人天气日历调整为班级天气日历,全班共同完成记录,提高完成率,也能保证整理课的顺利开展。科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

(教材P47~4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与研讨4.讲解:出示并讲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并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学提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留足时间。)

6.展示汇报: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

探索二:使用雨量器

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教学提示:视频播放正确使用喷壶和读取雨量器数据的方法。)

2.提问:看完视频,大家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5~10厘米的距离,均匀洒水;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时,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降雨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利用简易雨量器测量模拟降雨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为实际测量降雨量打下基础。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研讨,并分组作集体交流,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小组1:容器必须是透明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底面对齐。

主持人: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小组2:喷壶嘴与杯口保持5~10厘米均匀洒水;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视线和雨量器内液面保持平行。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了解雨量器的主要构造及其特点,掌握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拓展与小结1.小结: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我们首先要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然后通过测量模拟降雨量,学会使用雨量器,课后实测当地降雨量,记录并确定其降雨量等级。

2.提问: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预设:先让雨量器接的雪全部融化成水,再读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拓展

与小结

【设计意图】将连续十天测量降雨量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既让学

生巩固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将自制的雨量器测出的结果与

气象局资料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通过绘制柱状图,

学生会对这段时间的降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设计

3.4测量降水量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测量仪器: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介绍降水,使学生初步了解降水有多种形式,聚焦“降雨量是多少”“怎么测量”,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制作简易雨量器,帮助学生理解雨量器的原理;然后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接着布置实测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再通过研讨、交流,总结归纳制作雨量器的注意事项,为后续实测活动巩固雨量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降水”概念的理解,丰富降水量测量的知识;最后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长时间观测天气现象的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从而圆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成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40第三题。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A.阴天B.雪C.雨

2.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

A.毫米B.毫升C.千克

5.通常根据一个地方()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参考答案三、1.A 2.A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