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上“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现象论略

合集下载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是指明朝末年一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造纸术的西传磁学的西传。

丝绸的西传印刷术的西传活版印刷术经俄罗斯莫斯科传入德国。

农业技术西传茶叶西传国经典西传中国园林艺术西传中国兵法的西传经籍、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介绍到欧洲,中医学的西传秦汉时期, 通过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织品传至西亚、罗马和欧洲, 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到中国; 唐宋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冶铁技术不断西传; 元代和明初中国同欧洲的交流进一步扩大。

这几次交流均以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外西学东渐:1.将西方文化传到了东方,尤其是天学!, 即西欧的宇宙论。

此外还有历算学、几何学、解剖学、光学、医药学、地理学等、水利技术等器物和实用技术, 也有音乐、绘画、建筑、宗教和哲学知识的传播。

这些知识的传入, 弥补了中国科学技术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足, 起到了开拓中国人眼界的重要作用, 也促进了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近代化。

2,导致中国的服饰,建筑,饮食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3.吸引和影响了明清诸多皇帝和知识分子, 使中国的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知。

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就曾与传教士合作, 大量翻译西方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同文算旨# 等数学专著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3.西学中的精华,诸如科学和民主观念已融入东方文化,并与东方古典文化相结合,形成指导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 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 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 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 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 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 阿拉伯传入欧洲。
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 华 世 纪 坛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 马可波罗,他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 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 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 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 .
利玛窦,他向中国传播了西学,引发了 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一、古代的中学西传
位于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 。建于明万历年间。
徐家汇
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 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值得称 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 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 且看成没有理性的动物.他们看来,世上没有 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 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 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 者。 1582年(万历十年)8月, 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澳门,次年到达 广东肇庆,在那里建立教堂,以此为 据点进行传教,后来又经江西、南京 到达北京,长期居住下来,建起了北 京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南堂”。 1610年病逝,经明朝万历皇帝特批, 利玛窦被葬在北京. 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南堂”
——摘自简又文、邬志坚等发表的《对于非宗教运 动宣言》(1922 年4月10日)

课件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课件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在远古时代,东西双方在对方眼中都 是一个梦,一个神话。 希腊人最早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说中国人“身高达十三肘尺”,“寿 逾两百岁”,“皮与河马相近,故万 箭不能入”。 中国的《山海经》也说西方人“其状 如人,豹尾虎齿”。
澳 门 大 三 巴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东 来,我国与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大规模 的直接接触和交流;16世纪中期的宗教 改革,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 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稣会, 向东方发展
利玛窦的苦恼
如果你是一名外国传教士,来华传 教会遇到什么困难?
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 天主教与中国传统礼仪差异
利玛窦是怎样克服的呢?
代表人物:利玛窦
利玛窦的智慧 •“入乡随俗”调和策略,迎合中国文化和习俗 •走上层路线,取悦皇帝,广交中国官员和士大夫 •以介绍西学,切磋学问为传教的敲门砖
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使国人开阔眼界,认识到中西差距 反思中国的传统与现状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 献的历史名人,其中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一位是马可波罗,一位 就是利玛窦。
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利玛窦则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 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 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 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 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 教士的到来; 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上海徐家匯南丹路上的光啟公園

日本学者平川佑弘在《利玛窦传 》一书中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 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 巨人。”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 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

西洋音乐东渐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西洋音乐东渐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西洋音乐东渐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西洋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东方国家对西洋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加,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本文将从西洋音乐的东渐背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推动因素以及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洋音乐东渐的背景西方音乐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古典音乐的大师如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等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西方音乐在音乐界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航空和互联网等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西洋音乐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

全球化的崛起和文化多元化的诉求使得东方国家对西洋音乐的兴趣不断增长,成为一种潮流。

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推动因素1.经济发展推动:随着东方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西洋音乐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东方国家的音乐传统博大精深,而西洋音乐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与东方音乐存在较大差异。

两种音乐文化的融合交流,既可以丰富东方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帮助西洋音乐更好地融入东方社会。

3.音乐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在东方国家逐渐得到重视。

由于西洋音乐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习和欣赏西洋音乐成为了许多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的必备内容。

三、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影响1.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使得创作者们可以从两种音乐文化中吸取灵感,创作出既融合传统元素又具有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

这使得当代音乐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面貌。

2.演奏技巧的提高:西洋音乐注重练习和演奏技巧的培养,通过学习西洋音乐,东方演奏者们的演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将西洋演奏技巧与自己的音乐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3.音乐产业的繁荣:随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深入,音乐市场逐渐扩大。

音乐唱片、音乐会、音乐教育等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2章 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1 西学东渐、乐歌

第2章  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1 西学东渐、乐歌
现有资料显示:我国最早开设音乐课的是 外 国 传 教 士 所 办 的 教 会 学 校 。 如 1842 年 11月1日由澳门迁往香港的马礼逊(英传教 士)学堂。但学校音乐教育的兴起,始于清 末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改良主张。最早主张 在学校设唱歌课的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 康有为。
1898年5月,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请开学 校折》中提出:“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 民,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术、舆 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 罚其父母。”并要求政府“远法德国,近采 日本,以定学制。”
2、基督教会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影响
传教士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和 中国现代音乐学研究人才(杨荫浏)的 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教会学校传授西洋音乐课程,造就了一 些掌握西洋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的人才。
琴岛、音乐之乡、 中国钢琴家的摇篮、 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
传教士在鼓浪屿建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有 重大影响,如1898年英国牧师韦玉振与夫 人韦爱莉在鼓浪屿鼓新路35号牧师楼创办 怀德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被称 为“中华第一园”,现更名为日光幼儿园。
二、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新式学堂里开设的乐歌课和所 唱的乐歌。它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 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资本主义思 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
学堂乐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1、辛亥革命前10年:逐步萌芽 2、辛亥革命后10年:全国普及、题材回避
政治,比较顺利地向全国普及的阶段。 3、“五四”运动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学
民国后的北洋军、奉军、淮军、陆军学校、 黄埔军校等一一效仿,以往清军的旧式鼓吹 乐很快在军队中消失。类似的管乐队在当时 一些新式学堂中(沿海大城市)也有出现。
军歌曲调大多取自原军中的鼓吹乐曲调及民 间流传的吹打乐牌子曲。冯玉祥早年是基督 教徒,曾亲自编写过相当数量的军歌,并称 自己填词的歌曲为“丘八歌”。此时军歌大 多采用日本军歌的曲调。

第20课西学东渐分析

第20课西学东渐分析

康有为:①代表作及内容; ②思想特点; ③意义 ①代表作及内容:
A、《新学伪经考》:把西方的进化论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相结 合,否定中国古代的历史循环论,简述时
第20课西学东渐分析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派、维新派: 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中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张之洞(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李鸿章(洋务派):“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洋务派
1867年,洋务 派与顽固派因 增设天文算学 馆一事展开激 烈争论。
手是段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 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代表人物:奕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学习层面:仍集中在科技教育军事,属于“器物”阶 段
背景:
(1)社会: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Ⅱ鸦片战争后,民危加深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2)思想: 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猛烈碰撞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 者,能制四夷。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魏源的《海国图志·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
三位一体,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 “师夷长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是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开始。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从至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思想开 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学习的层面由学造 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层递深化,而且经历了思想论战, 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 社会文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思潮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魏源思想主张 4、影响:
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 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 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 夷长技”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4、洋务派的实践及其结果: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 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不断繁荣,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已被东亚欧洲等国家所接受和认可。

“中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

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近代相反的交流,即“中学西渐”。

中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与东方文化传向西方有关的历史我们应该了解与西方有关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外贸城市、张骞、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旅行家、传教士、造纸术、磁学、丝绸的、印刷术、火药等等。

“中学西渐”的过程是和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

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制度的引进,进行了社会变革和改造,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因此,泰戈尔说“东方教会了西方一切!”西方的崛起离不开东方。

可以说,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园林、冶金、造船、桥梁、纺织、文学、哲学、兵法、音乐、中医学、行政管理、军事技术和兵法等。

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

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

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发展农业为主,而片面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

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他们想通过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冲破天主教的钳制。

明朝中期,从郑和的既无军事又无经济目的的航行以后,中国的明清两代四五百的时间内,由巩固集权官僚制度而生的保守势力,严重抑制了社会的变革,文明基本上停滞不前。

专题九 西学东渐

专题九    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东传的基本特点
据统计,从利玛窦来华到耶稣会解散的近200年间, 据统计,从利玛窦来华到耶稣会解散的近200年间,在华耶 200年间 稣会士共译著西书437 437种 纯宗教书籍251 251种 占总数的57% 57%; 稣会士共译著西书437种,纯宗教书籍251种,占总数的57%; 地理地图、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等人文学科书籍55 55种 地理地图、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等人文学科书籍55种,占 总数的13% 自然科学书籍131 13%; 131种 30%,包括数学、天文、 总数的13%;自然科学书籍131种,占30%,包括数学、天文、 生物、医学等。 生物、医学等。 西学知识只囿于宫廷和极个别士人,没能真正走入中国社会, 西学知识只囿于宫廷和极个别士人,没能真正走入中国社会, 更不要说被纳入科举跻身主流文化。 更不要说被纳入科举跻身主流文化。 中国人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西学, 中国人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西学,主要是选 择一些能够满足农业社会需求的内容, 择一些能够满足农业社会需求的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并不 多。
“西学中源”说 西学中源” 西学中源
清初梅文鼎在其《历学疑问》 清初梅文鼎在其《历学疑问》和《历学疑问补》中,力证“西学中源” 历学疑问补》 力证“西学中源” 其一,西方的天文仪器来源于古时周髀之学;其二, 说。其一,西方的天文仪器来源于古时周髀之学;其二,论证中法西传 的途径和原因,既凭借《尚书·尧典 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尧典》 的途径和原因,既凭借《尚书 尧典》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 宅四方”的传说推断出, 宅四方”的传说推断出,东、南、北皆因地理气候条件的阻隔而使中国 历法难以到达,惟有西方无碍,故和仲可以一路西行一路传授, 历法难以到达,惟有西方无碍,故和仲可以一路西行一路传授,并为西 方杰出人士所接纳;其三,论证西法与“回回历”的亲缘关系。 方杰出人士所接纳;其三,论证西法与“回回历”的亲缘关系。 康熙大加褒奖梅文鼎的理论,公布《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 康熙大加褒奖梅文鼎的理论,公布《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明确提出 西历出自中国。 西历出自中国。 西学中源”说的逻辑导向是不必再钻研与吸收西学, “西学中源”说的逻辑导向是不必再钻研与吸收西学,更谈不上从深层 次考虑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与发展。 次考虑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与发展。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形成了近代中国 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 维新派同顽固势力、洋务派围绕变法维
新、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展开激烈的论战,这场论 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 引发了百日维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近
代化的进程
特 原 点 1839年英国人巴麦尊:‚中国是一个泥足巨人,不堪一击, 因 主 : 对付他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做解释。‛ : 题 向 民 ——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 : 西 族 方 1861年雨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 救 危 学 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 亡 习 机 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 图 不 不 存 断 断 ——李、张:中体西用、富国强兵 深 加 入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我一声令下,大军开赴 深 战地,北京的安危便难说了 。‛ —— 康、梁: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制度 技术(器物)
2、思考:
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 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 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题目转化:地主阶级洋务派与资产阶 级维新派的异同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先进科技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迈出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 民族危机加重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政治制度 兴民权,君主立宪制,倡西 学,改革教育制度 维新变法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第一人
严复
《天演论》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性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2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2 岳麓版必修3

开眼看世 界”,使介 绍与研究
魏 源
编写书籍
《海国 图志》
提出”师 世界知识 夷长技以 在知识界
制夷” 蔚然成风
精品
8
如何认识这时期的向西方学习活动? (1)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5)局限:只停留在思想领域,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活
动;只是学习技术,没能体会到西方制度 的先进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析( )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精品
21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精品
22
三、维新思潮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主要代表: 王韬、郑观应
精品
4
战 舰英
军 炮 轰 中 国
签 订
南 京


精品
5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背景:
1.长期“贵华夏”“贱夷狄”,统治者妄自尊 大,对外界懵然不知
2.鸦战前后,列强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腐朽 的清王朝被迫打开大门,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 相应扩大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侵,先进中国人开始以
A、ac
B、abcd
C、abc D、bd
B
精品
11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
制夷”。它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
括( )
A.蒸汽机 B.火车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作者:吕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摘要: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的线索一直是不断借鉴与完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渐,整个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

关键词:中西绘画融合西学东渐东学西渐意象油画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在与西方美术的冲撞与对话中加快了自身的变革,无论是中国画的变革还是舶来品油画的发展,新的思想和活力的注入使得西方绘画思想与技术同中国民族性的绘画观念和技艺相互交融,不断创新,形成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格局。

相同的,英国艺术史学者苏利文在谈到20世纪西方绘画时说:西方近现代艺术的重要发展与东方绘画有着明显的相同之处,这使人很自然的认为现代西方艺术的革命性进展,或多或少受到了东方思想和艺术的影响……东方艺术对于现代西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加强烈,不仅技法,连哲学思想都明显地接受了东方的影响。

可见,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的线索一直是不断借鉴与完善的,整个的发展脉络,特别是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融合是必然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

一、“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变革与发展关于“西学东渐”大家并不陌生,通常而言主要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应用科技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社会大动荡中,中国美术变革以急切求变、求新的姿态,引进“西画”作为变革旧美术的武器,以写实改造中国画,开启了中国美术的新发展。

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西方绘画思想与技术同中国民族性的绘画观念和技艺相互交融,不断创新,形成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格局的发展时期。

无论是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还是舶来品油画的发展,无不表现出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历史性的冲撞与对话。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鸦片战争中西联系相应扩大中国封建专制日益衰弱(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日渐崛起(侵略扩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图片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面?内忧外患西学传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三.维新思想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积蓄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后民族危亡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暴露问题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三.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积极宣传民权思想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然性;(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高三历史课件: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高三历史课件: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明清文明日趋衰弱, 原因: ( 1 ) 原因 :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闭 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了 世界。 世界。 表现: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 ( 2 ) 表现 : 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 , 出现了 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代科技; 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代科技; 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 (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实现顺利传教 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 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 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2)表现 )表现P88
A.全面繁荣的文化 (地位 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前启后源 全面繁荣的文化 地位 全面繁荣博大精深、 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 源流长、 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源流长、 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对新罗、日本、印度、 对新罗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 (1)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科技处于世 )原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明、 界领先水平 , 活字印刷术发明 、 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 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 军事上的广泛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 , 对外贸易空前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家。 (2)表现: )表现: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 活字印刷术 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 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朝末年,火药开 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朝末年,火药开 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 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并将骑士阶层炸的粉碎。 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并将骑士阶层炸的粉碎。 (3)影响: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影响: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二次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前后;
明末 清初 西学 东渐 事例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充分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在中国古代众多帝王中,清朝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 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解 剖学等许多方面均有所涉猎。
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
开近代中国 由爱国而研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究、学习西 方的先河 ①翻译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集《华事夷言》, 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 资 料 ②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 板 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中 国往何处去?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
《权利法案》 伏尔泰 蒸汽机
概念:西学,泛指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科技、法政、宗教乃至文学艺术等) 西学东渐简单说就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西学东渐涉及哪些时期?
第一次西学东渐: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中对待西学观点有怎样的不同? 11.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中体西用 代 代 补 补 表 表 充? 充? 人 人 西 顽固派 物 物 洋务派
补充? 主张采纳 西 学

贬低排斥 西 学
目的:维护封建的清王朝统治 实质:? 评价:?
资料板
三. 维新思潮
国门打开,小农经济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壮大;甲午战败,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
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
洋人“鹰钩鼻子猫眼睛,红毛红须鸟舌音,与禽兽无异”。 求神问卜的百姓

西学东渐内容和影响

西学东渐内容和影响

西学东渐的影响领域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中一无西方严格定义的哲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根底逻辑学也仅存在于少数如名家等古代思想中。

明末清初西方哲学开场传入,最由葡萄牙传教士高因勃耳,撰写大量对亚里斯多德哲学的相关介绍,容包括知识论、理则学、形上学等方面。

此外中古神哲学家阿奎那的著作,也在清初节译至中国。

但西方哲学真正大量输入中国则要到晚清时期,早期尚未用哲学一词,到20世纪初,此名词由日本传来被广为使用,标示哲学从儒学、经学等学科分出来探讨。

当时的各期刊中有大量对古希腊哲学、及西方近代抛学的介绍。

许多新观念如物质、精神、唯心论、唯物论等重要哲学概念也被引入中国,进化观念的传入更是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在逻辑学方面,最早的著作为1895年广学会出版的"辨学启蒙",但其后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影响更大,对于西方的演绎及归纳逻辑都有介绍传入。

在伦理学方面,在20世纪初大量由日文翻译相关著作。

这些对于近代知諩分子们强调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有所影响。

其中梁启超、蔡元培对于中国近代伦理学影响最大。

数学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数学大多用于天文历法方面,明末利玛窦所译天文书籍"乾坤体义"下卷的容即多为算术。

最早专门的西方数学著作的翻译,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几何、测量方面的书籍尚有"测量全义"、"测量法义"等。

割圆数的传入方面,有明末的"割圜八线表"及"大测";在西方算术的传入方面,最早有利玛窦及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

对数的传入,在顺治年间的穆尼格讲授。

康熙时期官方编订的"数理精蕴"为集明末清初西方数学传入的大成。

19世纪中叶以后,介译西方数学的重要人物为数学家善兰,他与英国人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合译了包括"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术""代微积拾级"等著作,为符号代数及微积分首次传入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史上“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现象论略摘要本文以中外音乐史上学堂乐歌、普契尼的歌剧、马勒的《大地之歌》及德彪西的音乐为例,对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现象进行分析及论述,最终总结出要重视西学东渐也不能忽视东学西渐,因为新世纪音乐的本质更强调的是民族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学堂乐歌普契尼马勒德彪西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回首历史,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流交融屡见不鲜。

早在两世纪之前,随着百日维新及“五四”爱国运动,在我国就曾一度掀起西学东渐热潮。

先辈们高举“洋为中用”的旗帜,大声呐喊着“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后又为“西学哉”所痴迷。

不仅如此,其实像普契尼、马勒等为数不多的西方学者也有过高涨的东学情结,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它始于明代中叶,当时的“西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鸦片战争后,“西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渗透。

此时的“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尤其是提倡大办西学,对中国近代音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接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维新运动推出了西学东渐之灿烂篇章——学堂乐歌。

1 关于学堂乐歌(1)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鼓吹变法维新,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积极兴办各种新式的文化教育设施等。

与此同时,在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戏剧的学习和演出,也自发用一些日本和欧美流行的曲调填词编歌。

如梁启超的“大同音乐会”和沈心工、曾志斋的“音乐讲习会”。

1904年左右,国内及日本,唱歌书陆续得以刊行,国内许多新学堂也普遍设立“乐歌课”,同时萧友梅、李叔同、曾志斋、高寿田、冯亚雄等志愿到日本及欧洲,专门学习音乐艺术。

1905年以后,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这些新的歌曲,当时称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通称为“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强欺侮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爱国主义的思想。

代表作有黄公度作词的《军歌》、石更作词的《中国男儿》等。

还有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代表作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等。

还有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思想,如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等。

有反对迷信、学习科学的思想,以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代替封建旧习俗的思想,如《文明婚》、《地球》、《辟占验》等。

还有专门作为向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歌曲,及直接歌颂革命的歌曲等,如李叔同的作词作曲的《春游》和《送别》《忆儿时》等。

(3)从音乐特征上看,学堂乐歌的旋律绝大多数采自欧美,特别是日本的歌曲曲调,甚至有些曲调还被不同的作者填上不同的歌词,也有极少数是用我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来填的。

它的歌词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因为“与其文也宁俗,与其曲也宁直,与其填砌也宁自然,与其高古也宁流利”。

(4)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当时主要是唱歌,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才开始带了初步的介绍和进行技艺的传授(如在某些教会学校内设立了琴科等)。

在当时出版的歌唱教科书中,大多数还附带五线谱或简谱的读谱法、简单的基础乐理,并且对怎样弹奏风琴、钢琴等亦做了初浅概要的介绍。

同时,一些基础的理论读物也得到了出版,如曾志斋的《乐理大意》、沈彭年的《乐理概论》等等。

总而言之,学堂乐歌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已吐露幼芽。

它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即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在我国得以确立和发展,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以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堂乐歌的发展,才真正将西洋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为我国人民所认识,特别是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新的记谱法的介绍,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西学东渐成为可能,它是西学东渐现象的导火线,它更是孕育西学东渐的土壤。

它孕育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的文化大风暴,有了它才有“五四”运动的大规模爆发,才有各个领域的大规模的西学东渐运动。

2 西学东渐应立足本国,洋为中用在学堂乐歌的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件事是,它为我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从事音乐教育的音乐家。

像萧友梅、李叔同、高寿田、冯亚雄、赵元任、黄自等,他们不仅有深厚的中文功底,而且多数是其他专业的佼佼者,由于酷爱音乐,又有先进的思想,且有志于学习西方的先进音乐文化,故留学海外,使洋为中用。

像赵元任为语言学家,青主曾赴德国学习法律,而黄自则曾赴美国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等等。

有成就的音乐家、作曲家均是如此。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好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民族文化,立足本国,勿好高骛远,崇洋媚外,错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其次,更要学习前辈们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学人长处,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二东学西渐东学西渐的涵义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凝结着中国人民精神智慧的一切文化创造物的西传。

横跨历史长河,纵观中外音乐史,以普契尼、马勒、德彪西等为首的有东学情结的西方音乐家们,对“东学西渐”这一现象并不陌生。

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创新之举,既为他们赢得了成就,又为他们赢得了在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席之地。

1 关于普契尼们贾科莫·普契尼于1858年12月22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卢弗卡市的一个音乐家庭,祖辈几代人都是教堂乐师。

贾科莫5岁随父学管风琴,不久又随舅学唱歌。

6岁时丧父,家境贫寒,一家6个孩子全靠母亲一人养活。

10岁在当地任教堂管风琴师。

1872-1880年,在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并开始作写宗教内容的作品。

1883年在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巴齐尼(音乐理论)和蓬基耶利(作曲)学习,与比自已小5岁的斯卡尼是同学,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显示了其写管弦乐的才能,但他的志向是写歌剧。

在普契尼的众多作品中,以《蝴碟夫人》(madama butterfly)、《艺术家生涯》(la boheme, 1896)、《托斯卡》(tosca ,1900)和《图兰多》(turandot,1926)的成就最为瞩目。

像《蝴碟夫人》是以日本的民族基本音调为素材,更为神奇的是从未出过国门到过东方的他,竟然写出了发生在一位刁莽的中国公主与异国王子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其中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也随着他的《图兰多》而被世界人民所耳熟能详,从而成为东方甚至是中国音乐的象征。

无疑,普契尼天生的具有某种与东学息息相通的灵气,不得不令人折服,故而他是一位极具异国情调的音乐家,也是浪漫主义后期东学西渐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

无独有偶,另一位具有异国情结之人,当数生于波西米亚的卡里什特的犹太籍音乐家马勒。

他的《大地之歌》即是根据德国诗人贝特格的《中国唐诗》德文译本创作的,其交响曲则渗透着奥地利舞曲、波希米亚民歌的音响。

还有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纵观其作品,无一不透露出无师自通的东方气质,他们的艺术追求感官的美,被自然的色彩所吸引,喜爱中古调式、异国的音阶和新奇的演奏。

而与生俱来的东学情结,更使他们在十二音序列与传统西学边缘、东学的无级等级变量与西学的规则、次序边缘痛苦的思索、徘徊、逗留……,继而,把两者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造就了自己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杰出的西方音乐家们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杰出的专业水平、敏感的嗅觉,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口,关于自己的、别人的甚至是世界的,东学能西渐无疑是他们发现的新大陆。

也由于他们的孜孜不倦的逆向探索,使得那些热衷于全身心学习他国先进技术的更多的中国音乐家们猛然觉醒,他们暮然回首,结果发现了苦苦追寻的突破口正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及本民族中。

他们觉悟到了某些本民族精华,可谓之“一语点醒梦中人”,于是乎纷纷把眼光转向了国内、本土,他们开始把异国情调的重心,挪回到自己本民族的音乐中。

2 重视音乐文化上东学西渐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自第一本西方传教士高母羡对范立本编的《明心宝鉴》(于1592年刊印)的译本问世,真正拉开了16世纪的“东学西渐”的序幕。

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生、商人等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于是中国大量的东学著作被转译,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在艺术上,中国的自然和谐代替了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巴罗克式”的“上帝”的几何学和谐;“不规则的美”补充了“规则的美”之不足。

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理论和表现手法,更是打破了欧美占统治地位的维多利亚时代诗风的体系。

在音乐上,19世纪末的普契尼把中国民歌《茉莉花》那简单朴实的中国无声调式体系、清新自然的旋律和极富东方神韵的起承转合的曲式,带到了世人的面前,使之家喻户晓,并走向了国际音乐圣殿。

而奥地利作曲家马勒恰恰在丧女心痛、与宫廷剧院发生矛盾及心脏病恶化之际,从德国诗人贝特格翻译的中国8世纪唐诗中看到了欧洲“世纪末情绪”的孤独,绝望的影子,主张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并把哲学、文学、大自然和民间艺术渗透在音乐中,从而完成了富有创意的交响曲《大地之歌》。

可见,西方的智慧若融合了中国的智慧会促进人类智慧的进步,而中西文化的交流及其各学科的互补,必会促进世界文化的完善性。

所以,我们要重视“东学西渐”在音乐文化上的价值和意义。

三交流融合综上所述,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是一个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

新世纪“西学东渐”的含义已有了新的涵义及补充。

就我国而言,从刚开始的闭关自守、国门紧闭,一人专扫自家雪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西学东用、洋学中用,各种批评国乐声四起,褒扬洋乐之声不断,此时的“西学东渐”讲的是要向西方学习,甚至可以说是全盘西化。

而此时的音乐作品尚处在纯粹地用西方作曲技法技巧来写东方的音乐作品的时期,各方面均处在临摹学习阶段。

如声乐艺术,要求尽量用原文(意大利语言)学唱美声唱法,而且是模仿得越象越好。

而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学东渐”更强调融合,即融合东西学之精华,融合各民族的风格。

如此时的声乐艺术,则要求用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来唱中国歌。

显然,西学东渐有了新涵义,它不再是失去个性生硬地磨平特性一味地进行融合,而是要在保留鲜明的民族性的视角上去学习“西学”之长处,吸收“西学”之精华。

不这样,将势必会导致迷茫且全无自我。

正如我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曾志斋在1905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近现代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论》中所提出,“输入文明而不制造文明,此文明仍非我家物”。

虽然,我们提倡交流,但并不提倡交流的单纯融合,而是强调鲜明的民族特性,保持自我,展现个性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