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用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中国工业微生物.

合集下载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新版标准GB/T 4789-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标在检测流程、检验方法及培养基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

标准中要求实验室应当有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涉及的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方便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附件: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

标准用阳性对照菌

标准用阳性对照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用阳性对照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新版标准GB/T 4789-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国标在检测流程、检验方法及培养基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做为我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管理机构,CICC为了给广大检测机构和企业执行新版国标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标准中涉及的食源性微生物菌种,建立了检验标准阳性对照菌系列菌株(见附件),供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附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菌种名称菌种拉丁名称CICC编号价格(元/支)GB 4789.2-2010 菌落总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 10389 50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ICC 10384500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ICC 10275 500GB 4789.3-2010 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 10389 500 GB 4789.4-2010 沙门氏菌检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CICC 21482 500 GB/T 4789.5-2003 志贺氏菌检验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 CICC 21534 500GB/T 4789.6-2003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EPECO26:K60CICC 10372500GB/T 4789.7-2008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CICC 21617500GB/T 4789.8-200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C ICC 21669500GB/T 4789.9-2008 空肠弯曲菌检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ICC 22936 500GB 4789.10-20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ICC 21600500表皮葡萄球菌(阴性对照)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CICC 102942000GB/T 4789.11-2003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hemolytic-βCICC 10373500GB/T 4789.13-2003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CICC 22949500GB/T 4789.14-2003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ICC 10041500GB 4789.15-2010 霉菌和酵母计数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 CICC 1965 500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ICC 40372 500GB/T 4789.16-2003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CICC 2219 500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CICC 2175500 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 CICC 2289 500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CICC 2438 500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C ICC 2050 500黄绿青霉Penicilliumcitreo-virideCICC 40298500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CICC 40673 500 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 CICC 4017 500 岛青霉Penicillium islandicum C ICC 4034 500 展开青霉Penicillium patulum CICC 40931 500纯绿青霉PenicilliumviridicatumCICC 4029500皱褶青霉Penicillium rugulosum C ICC 40640 500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C ICC 40363 500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CICC 41029 500GB/T 4789.27-2008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CICC 62231000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曾用名: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卡利德变种)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CICC 103921000GB 4789.30-20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CICC 21633500伊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vanovii CICC 10416 500英诺克李斯特氏菌(阴性对照)Listeria innocua CICC 1041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StaphylococcusaureusCICC 23656500 马红球菌(阴性对照) R hodococcus equi CICC 22955 500GB 4789.32-2010 大肠菌群快速检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 10389500GBT 4789.34-2008 双歧杆菌检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CICC 60711000 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CICC 60691000 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CICC 60681000 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CICC 60701000 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CICC 61651000 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CICC 60791000GB/T 4789.35-2008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caseisubsp. caseiCICC 20296500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CICC 6047500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ICC 6005 500acidophilu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CICC 6226 500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CICC 6001500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CICC 6009500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CICC 6063500GB/T 4789.36-2008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 7CICC 21530500GB/T 4789.37-2008 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ICC 21600500GB/T 4789.38-2008 大肠杆菌计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 10389 500 GB/T 4789.39-2008 粪大肠菌群计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ICC 10389 500GB 4789.40-2010 阪崎肠杆菌检验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CICC 21560500。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

微生物检验国家新标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GB/T —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样品的采样、送检、检验及报告。

2 引用标准GB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3 设备和材料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开罐器等。

4 样品的采集在食品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代表性。

食品因其加工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有无防蝇、防污染、防蟑螂及防鼠等设备)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卫生质量,因此必须考虑周密。

样品种类样品种类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

大样系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得的混合样品,小样系指做分析用,称为检样。

检样一般以25g为准,中样以200g为准。

采样方法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用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灭菌的。

根据样品种类如袋、瓶和罐装者,应取完整的未开封的。

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采样器取样;样品是固体粉末,应边取边混合;样品是液体的,通过振摇即可混匀;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需保持在0~5℃中保存。

采样数量根据不同种类,采样数量有所不同,见下表。

各种样品采样数量(图略)续表(图略)采样标签采样前或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楚(如品名、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5 送检样品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一般应不超过3h。

如果路途遥远,可将不需冷冻样品保持在1~5℃环境中(如冰壶)。

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则需保存在泡沫塑料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

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基于多重PCR_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基于多重PCR_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分析检测基于多重PCR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谭 波,黄坤宁*(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贵州贵阳 550014)摘 要:目的: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验证DEC多重PCR试剂盒的适用性。

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分离鉴定样品23-H770、23-X371,用DEC多重PCR检测试剂盒检测5种DEC的12条特征基因。

结果:23-H770未检出DEC,23-X371检出STEC/EHEC,阴、阳性对照菌种均检出GB 4789.6—2016中5种DEC目标条带与型别对照表相应基因条带,且空白对照12条目标基因条带均未检出。

结论:能力验证样品评价结果为“满意”,多重PCR检测试剂盒能快速准确检测EPEC、EIEC、ETEC、STEC/EHEC和EAEC。

关键词:多重PCR;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电泳;检测Detection of 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 Based onMultiplex PCRTAN Bo, HUANG Kunning*(Guizhou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enter, Guiyang 5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 in food, and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DEC multiplex PCR kit. Method: Samples 23-H770 and 23-X371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GB 4789.6—2016, and 12 characteristic genes of 5 species of DEC were detected with DEC multiple PCR detection kit. Result: DEC was not detected in 23-H770, STEC/EHEC was detected in 23-X371, and GB 4789.6—2016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five DEC target bands and corresponding gene bands in the genotype comparison table, while none of the 12 target gene bands were detected in the blank control.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ability verification sample is satisfactory. The multiplex PCR kit can detect EPEC, EIEC, ETEC, STEC/EHEC and EAEC quickly and accurately.Keywords: multiplex PCR;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类可引起人体腹泻症状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常见的DEC主要有5种[1-2]。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标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标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标导言: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微生物检测国标,标准化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要求,以确保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食品微生物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进入食品中,并繁殖、感染人体。

食品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

严重的食品微生物污染还可能导致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二、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能够及早发现和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测还能够帮助食品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国际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以确保食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1.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标准:美国FDA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包括生鲜水果和蔬菜的微生物检测标准、肉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等。

这些标准明确了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合格限量等指标。

2.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标准:欧盟成员国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指导,制定了统一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食品中常见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要求,明确了微生物污染的合格限量。

3. 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国标,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这些国标包括常见食品中常见细菌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指标的限量等。

四、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培养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质量。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它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和实际情况,旨在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包括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和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加工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细菌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水平。

细菌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有关的细菌,其存在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大肠菌群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避免食品的致病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通常会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规定了其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变质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共同维护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食物中毒及其快速检验

食物中毒及其快速检验
❖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
病因子 ❖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形式有暴发和散发两种。 ❖ 食源性疾病中的肠道传染病存在人与人之间
的传播。 ❖ 食源性疾病的种类多,潜伏期各有不同。 ❖ 食源性疾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封存、追回、无害化处理或销 毁) 。
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
细菌性食源疾病的处理
❖ 接报 ❖ 卫生学及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 采样 ❖ 检验 ❖ 检验结果判定及报告 ❖ 调查报告
处理基本程序—接报
❖ 首接单位可能是区县疾控中心或区县卫生监 督所
❖ 卫生监督所负责调查处理,疾控检验机构配 合检验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
❖ 食物中毒
❖ 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 ❖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中毒
性疾病。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定义: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
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
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
❖ WHO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 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 美国CDC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品或饮料而引 起的疾病”。
❖ 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 “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
对检验结果下结论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作 出结论,不能绝对化。
如结果为阴性,应报告为“按XX方法试验,未检 出xx”,而不能报告为 “无”、“0”等字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Mic伪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叨ewe Examination of Salmonellae , Shigellae , and diarrhoea causative 及cherich血coli妙means of thed泣agnostic typing phage set for enterobacteriaceae前言本标准对GB/T4789.31一1994袭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GB/T4789.31一19料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按照GB/T1.1一2000对标准文本的格式和文字进行修改。

―规范原标准中的“设备和材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4789.31一19944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卫生防疫站、中国疚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晓青、付萍、计融。

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食品、食物中毒的检验,也适用于食品从业人员的肠道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带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墩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是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要求和规定,其制定是为了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食品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变质和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必须严格,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了检测对象、检测方法、检测要求等内容。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中,对于检测对象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食品可能有不同的检测要求。

同时,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也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还对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要求、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也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工作。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执行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才能够有效地预防食品微生物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要对小麦粉进一步加强监管。

3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粉样品中7种非法添加剂的方法。

结果表明,目标分析物在0.10~8.00 n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噻苯咪唑、噻二唑、三聚硫氰酸三钠盐、曲酸、四环素的检出限为0.15 mg·kg-1,定量限为0.45 mg·kg-1;硫脲及苯甲羟肟酸的检出限为0.03 mg·kg-1,定量限为0.10 mg·kg-1。

在不同加标浓度下,加标回收率在88.6%~104.3%,相对标准偏差在2.1%~5.8%,该方法的灵敏度及精密度良好,可满足对大量和多样化面粉中7种违禁添加剂快速筛查的需要,提高了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能为制定相应的标准及监管机构的风险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1]关炳峰,杜瑞,陈红,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方法优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516-520.[2]SUN R,ZHANG Z M,HU X J,et al.Effect of wheat germ flour addition on wheat flour, dough and Chinese steamed bread properties[J].J Cere Sci,2015,64:153-158.[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粉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2017年第132)[EB/OL].(2017-11-02)[2024-01-18]./show-192675.html.[4]申科敏,胡晓琴,郭崇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麦粉中4种禁用成分的测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33(2):98-101.[5]黄娟,刘艳,丁涛,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曲酸[J].色谱,2012,30(6):578-583.[6]林芳.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面粉中曲酸和噻二唑[J].现代食品,2020(14):198-201.[7]翟纹静,徐振东,陈娟.鸡肉中16种苯并咪唑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家禽,2018,40(18):40-44.[8]赵昕,张任,王伟,等.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检测面粉中曲酸的方法建立简[J].食品科学,2018,39(8): 249-255.[9]HEIKHSHOAIEM,SHEIKHSHOAIE I,RANJBAR M.V oltammetric amplified sensor employing RuO2 nano-road and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for amaranth analysis in food samples[J].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2017,231:597-601.[10]国振,周霞,赵博,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及面粉处理剂中新型非法添加剂[J].分析化学,2021,49 (4):504-511.[11]MATUSZEWSKI B K,CONSTANZER M L,CHA VEZ-ENG C M.Strateg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trix effect in quantitative bioanalytical methods based on HPLC-MS/ MS[J].Anal Chem,2003,75:3019-3030.[12]王颖怡,吴玉田,孟春杨,等.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鸡蛋中5种抗球虫药[J].食品工业,2023,44(6): 291-294. 表4 市售小麦粉测定结果 单位:mg·kg-1样品编号四环素噻苯咪唑苯甲羟肟酸曲酸硫脲三聚硫氰酸三钠盐噻二唑包装小麦粉-1<0.45<0.45<0.10<0.45<0.10<0.45<0.45包装小麦粉-2<0.45<0.45<0.10<0.45<0.10<0.45<0.45包装小麦粉-3<0.45<0.45<0.10<0.45<0.10<0.45<0.45包装小麦粉-4<0.45<0.45<0.10<0.45<0.10<0.45<0.45包装小麦粉-5<0.45<0.45<0.10<0.45<0.10<0.45<0.45散装小麦粉-1<0.45<0.45<0.10<0.45<0.10<0.45<0.45散装小麦粉-2<0.45<0.450.25<0.45<0.10<0.45<0.45散装小麦粉-3<0.45<0.45<0.10<0.45<0.10<0.45<0.45散装小麦粉-4<0.45<0.45<0.10<0.45<0.10<0.45<0.45散装小麦粉-5<0.45<0.45<0.10<0.45<0.10<0.45<0.45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王 娟,袁 磊,秦 爱,余秋地*(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1)摘 要:为了准确验证实验室对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实验室自愿参加一次性餐具用品中沙门氏菌的测定能力验证计划。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阳性对照标准菌株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新版标准GB/T 4789-2010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新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标在检测流程、检验方法及培养基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改动。

标准中要求实验室应当有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涉及的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以方便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机构、卫生防疫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附件: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阳性对照用菌。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

3 结论与讨论
养基、试剂和耗材;
(2)收到样品后,如不立即进行
能力验证活动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经验
要求较高,但除了检验人员的技术因素外,影响能
力验证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样品的保存、样品
的水化、加样的准确度以及培养温度和时间等
[11-12]

检验,应将样品按《参试指导书》置于-15 ℃冷冻保
存;
(3)样品检验时要注意冻干粉是否完全水化,且
色琼脂平板上均有 2 种形态菌落生长,其中 1 种呈
现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的典型菌落形态,具体菌
落形态和初步生化实验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样品
23-F568 中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而样品
23-G520 中有可疑菌落,还需通过进一步生化实验
来进行验证。
全自动菌种生化鉴定系统分别进行生化鉴定试验。
(GB 4789.36—2016)中的第一法和实时荧光 PCR 方
法,分别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 23-G520 中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样品 23-F568 中检
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结果反馈为满意。在能力验证实验中,不同检测方法同时使用、综合判断, 能有效提高
2.1
[10]
杀菌消毒 。
1.3.2
实时荧光 PCR 试验
传统国标方法
样品的增菌、分离、初步生化实验、血清学鉴
定、生化试验等步骤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GB 4789.36—2016)第一法操作,同时作阳性对照
和阴性对照实验。生化试验鉴定时自营养琼脂平
物菌种鉴定系统可将生化鉴定时间由 24~48 h 缩短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测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以规范和指导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开展。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明确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范围和对象。

这些标准涵盖了各类食品,包括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蔬菜水果、粮食及其制品等。

针对不同的食品类型,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微生物指标和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规定了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这些标准详细描述了微生物检测的样品采集、处理、培养和鉴定等步骤,要求检测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确保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还规定了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和风险分析要求。

标准对微生物指标的限量要求进行了规定,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标准还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食品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还对检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出了要求。

标准规定了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管理要求,要求检测人员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和培训证书。

这些规定旨在提高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保障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指导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也能够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这些标准,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_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_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大肠菌群MPN计数法的应用与准确性分析王甲芳,王娟娟,周 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3)摘 要:本文借鉴国家标准GB 4789.3—2016中第一法MPN计数法,分析其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和准确性,并提出提高大肠菌群MPN计数法准确性的建议,旨在提升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大肠菌群;最可能数计数法;准确分析Application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Method for Coliform in Food Microbiology TestingWANG Jiafang, WANG Juanjuan, ZHOU Min(Jina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 Xia District,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MPN counting method in GB 4789.3—2016 was used to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and accuracy in foo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liform MPN counting method,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and further guaranteeing people’s health and safety.Keywords: food microbiology; coliform;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accurate analysi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国家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确保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和食品质量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

首先,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方法、检测限值等内容。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中,国家标准明确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目的和范围,以及检测所涉及的食品种类和适用范围。

同时,国家标准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样品处理、实验室条件、设备仪器、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针对不同的食品种类和微生物污染情况,国家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菌落计数等内容。

这些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还规定了各类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限值。

根据食品的不同种类和用途,国家标准对各类微生物的允许限量做出了具体规定,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这些限值的设定,既考虑了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充分考虑了食品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产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广大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共同为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马秋莲,周 露,潘馨竹,王 健,马 蓉,徐程伟(宝应县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扬州 225800)摘 要:目的:通过检验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了解实验室关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水平,通过检验技术的更新和检测方法的不断优化,增强实验室整体竞争能力,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使微生物实验室外部质控水平得以维护和巩固。

方法:利用BAX Q7对能力验证中的3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严格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对疑似菌进行鉴定。

结果:编号为270的样品检出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编号为318和159的这两个样品中均未检出该致病菌,经过进一步实验,发现这两个样品中的致病菌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结论:本实验室顺利完成本次能力验证,结果较满意。

综上表明本实验室具备检验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能力,且检测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能力验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Listeriamonocytogenes in FoodMA Qiulian, ZHOU Lu, PAN Xinzhu, WANG Jian, MA Rong, XU Chengwei (Baoy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Organic Food, Yangzhou 225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food to understand the laboratory on the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level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 through the update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detection methods,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aboratory, improve the inspection ability of food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institutions, so that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external quality control level can be maintained and consolidated. Method: BAX Q7 was used to quickly screen 3 samples in the ability verification, and the suspect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GB 4789.30—2016. Resul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as detected in the sample numbered 270, while no such pathogen was detected in the two samples numbered 318 and 159. After further experim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two samples were Listeria inoknock. Conclusion: The laborator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ability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To sum up, this laboratory is capable of test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have certain accuracy.Keywords: food; capability verificatio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testing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李斯特氏菌,该菌有7个菌株,单增李斯特氏菌作为该菌中的一种,能够引发人、动物共同患病[1]。

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

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a1、a2、a4、a7、a8、a10、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a3、a5、a6、a9、标准菌种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结论:借助此次检测能力验证,能够促进本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水平的提升,对证实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58-02能力验证指的是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一种判定渠道。

通常由检测实验室、认可机构以及实验室管理部门进行验证。

因此,能力验证是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

鉴于能力验证活动是对实验室能力进行决断的国际通行做法。

因此,其判定结果往往能够获取广泛的认可。

能力验证能够促进对实验室的了解,对提升与证实实验室能力均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通过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就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由CNCA委托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10份水产品样品,每份样品约中500。

样品代码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a9、a10。

对本实验室的标准菌株与待检样品同时进行检测。

标准菌株是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过的副溶血性弧菌89001。

1.2 依据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

1.3 方法于生物安全柜内分别处理10份水产品,用3%NaCl碱性蛋白胨水1mL,溶解冻干粉末;溶解后,取悬浊液0.5mL加入盛有5mL3%NaCl碱性蛋白水胨水试管中。

同时把标准菌种加入到盛有5mL3%NaCl碱性蛋白胨水中。

同时放置在(36±l)℃的培养箱中培养16h。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是指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传播疾病,因此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

其中,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项目之一。

细菌总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新鲜程度,一般情况下,细菌总数越高,食品的新鲜度越低,质量越差。

因此,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另外,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外界污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和方法的严格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中国药典版微生物检测所用菌种和培养基

中国药典版微生物检测所用菌种和培养基
10
抗生素检定VI
多粘菌素效价测定
11
抗生素检定VII
头孢噻肟钠效价测定
12
抗生素检定VIII
万古霉素效价测定
13
抗生素检定IX
白色念珠菌悬液抗生素效价测定
14
多黏菌素B用培养基
多粘菌素B效价测定
15
制霉素检定培养基
制霉素效价测定
16
麦迪/麦白霉素检定培养基
麦迪(白)霉素效价测定
17
阿奇霉素检定培养基
制备药品制品的稀释液或冲洗液
2.2微生物限度检查
编号
名称
用途
1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
药品或生物制品中总需氧菌计数
2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药品或生物制品中总需氧菌计数
3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
药品或生物制品中真菌的培养
4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药品抑菌剂效力检测中真菌检测
5
一、菌株【1】
编号
名称
用途
1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2
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0104
3
生孢梭菌CMCC(B) 64941
4
生孢梭菌CMCC(B) 64941
5
白色念珠菌CMCC(F) 98001
6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
7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
8
黑曲霉CMCC(F) 98003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0
鼠伤寒沙门氏菌
11
阪崎肠杆菌
12
蜡样芽胞杆菌
二、微生物干粉培养基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固体食品的检样用均质器研磨的速(江南博哥)度为A.9000~10000r/minB.6000~10000r/minC.8000~15000r/minD.10000~20000r/minE.8000~10000r/min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单选题]2.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清中补体结合抗体达到高峰的时间是A.1周B.2周C.1~3周D.2~4周E.3~4周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立克次体患者血清中补体结合抗体水平3~4周可达到高峰。

[单选题]4.关于霍乱弧菌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O1群EITor型霍乱弧菌利用噬菌体分型,可分为流行株与非流行株B.流行株对山梨醇发酵快C.噬菌体分型方案中共有5个分型噬菌体D.溶血试验使用的试剂为绵羊红细胞E.噬菌体型共有32个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霍乱弧菌山梨醇发酵试验:取被霍乱弧菌菌株生长2~3h肉汤培养物0.1ml,接种于山梨醇发酵管(pH8.0),37℃培养3h观察结果。

流行株对山梨醇发酵迟,培养基呈粉红色,为(-);非流行株对山梨醇发酵快,培养基呈黄色,为(+)。

[单选题]5.肺炎患者的痰标本为砖红色、胶冻样,应考虑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衣原体感染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D.肺炎链球菌感染E.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病人咳痰为砖红色胶冻样痰。

[单选题]6.用于检查活细菌、螺旋体及其动力的显微镜是A.普通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相差显微镜D.倒置显微镜E.偏光显微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暗视野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换装上特制的暗视野聚光器,使光线不能进入镜筒,背景视野变暗,光线从暗视野聚光器周围边缘斜射到菌体上,由于散射作用使菌体发光,在暗背景中容易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