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讲稿

第一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三、在苏东剧变之后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思想家公开申明转向“马克思”

沙夫:“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我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布,我不仅不追逐现在的时尚,不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完全相反,我竭力反对宣称马克思主义破产的观点。”(亚当·沙夫《需要一种新左派》,载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1997年第2期)

德里达:“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马克思的幽灵》)

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唯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为深刻的分析。”

哈贝马斯:“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在这个国家(美国)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变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变为美国社会、文化和学术生活中的一个独具一格、富于创新、清楚明白的声音.一句话,为将来的斗争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圈子——这在我看来似乎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教师行业和激进的学术研究的最高使命。”(《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1、卡尔·科尔施,在其1930年出版的著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中强调存在一种与苏联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时他也称之为“西欧马克思主义”、“西方共产主义”),他认为这种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渊源;强调辩证法的批判性;倡导主观意识革命。

2、1955年,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专设一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将卢卡奇、科尔施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法;重视意识形态问题;重视实践理论;重视偶然性,秉持一种“历史相对主义”(不承认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存在最终状态)

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罗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4、1978年,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中种意识形态的划分,而非地域的分野。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赋有特定意识形态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流

派,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这种意识形态特征,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他那里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东欧修正主义”(或称“新马克思主义”)、“欧美马克思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接近我国学者的“新马克思主义”概念。

5、80年代,美国马克思主义者戈尔曼在其《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词典》等书中,完全采用“新马克思主义”概念。指那些不同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列宁主义)和第四国际(托洛茨基)的马克思主义,他列举了205位之多。

6、1983年,南斯拉夫学者A·格尔科奇柯夫在“社会主义世界国际研讨大会”上提出,应该存在三种马克思主义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马克思主义、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与新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学”是法国学者马克西米安·吕贝尔1959年所创,其字面意思是指一门专门研究马克思的学科,他以此名创办了《马克思学研究》,其目的在于还马克思学说的本来面目,以区别于恩格斯所奠基、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在于西方一批自由学者对马克思观点、著作所作出的不同于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极力诋毁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

2.广义上的“新马克思主义”既包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包括“西方马克思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释和“充实”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者标榜“秉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来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

1、20年代前后,各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不同命运,让部分马克思主义主义者们开始思考革命的主观条件问题

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但是同时期的德、奥、意、匈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都失败了,其原因何在?部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另辟蹊径:不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是主观条件不成熟、阶级意识没有形成,因此革命者的主要任务是意识形态革命、文化革命。

2、.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引发知识界对于理性至上的启蒙精神的反思。资本主义面临深刻的文化危机

古希腊:理性主义——理性把握现实、技术征服自然。

近代资本主义:技术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理性至上、技术万能、社会进步、人类解放。

19世纪以来: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逐渐分裂导致尖锐冲突:技术成为束缚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社会成了不适合人生存的异化社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超越传统的阶级分析和政治革命视野,从文化层面分析人的现代困境和未来解放。

3.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苏联社会主义的集权主义弊端的暴露。学者们开始探索一种不同与苏联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

4.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的爆发

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

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核战争威胁;人与人关系货币化;人与机器的紧密联系造成人与人的冷漠。

人自身的矛盾:消费导致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失衡;工业发展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