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提纲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性质分类(奥苏伯尔)

1、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发现

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的——有意义的

三)学习结果分类

1、智力技能: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程序性知识)

2、认知策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3、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

4、运动技能: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5、态度:影响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

四)学习内容(冯忠良)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九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一、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二、结构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

三、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动力来源)

内部: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2、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远景: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近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不稳定,持久性差。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

1、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2、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动机被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

二、成败归因理论

1、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

2、维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内部或外部,稳定或不稳定,可控或不可控

3、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感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三、成就动机理论

1、20世纪30年代默里

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个体成就动机可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麦克利兰的实验

3、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

四、需要层次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3、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成长性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缺失性需要

生理需要

4、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引起的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2、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由于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3、期待包括: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与恰当的评定

4、妥善进行奖罚,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积极归因训练)

第十章学习迁移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根据影响效果不同

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阻碍。

3、零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

二)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

1、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侧向迁移)

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2、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自下而上的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

三)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

1、顺向迁移: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

2、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即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四)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1、一般迁移(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

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2、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实质与机制

一、形式训练说

1、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观点: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二、相同要素说

1、桑代克的实验:否定形式训练说

2、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骑自行车、摩托车)

三、经验类化理论(贾德)概括说

1、水下打靶试验

2、理论观点: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迷路时的应对、sos的应用)

四、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

1、苛勒的实验

2、理论观点: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迁移产生的机制。

五、奥苏伯尔

1、其认知观就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

2、理论观点: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影响迁移的条件

1、相似性

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解、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定势

1)定势:既先于一定活动而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定势对迁移的影响: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定势的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局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及其表征

一、含义: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

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二、分类

1、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抽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