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4课:《河中石兽》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测试题
(一)课内语段测试题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没啮.()沙欤.()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这是一本小说,属于,内容以记述、为主,其中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和。

2.本文作者是,字,卒后谥号,直隶献县人。

代家、家。

3.作者任《四库全书》,亲自撰写了,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4.《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三、解词。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或画横线的词语。

(1)一寺临.河干()(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4)但.知其一()(5)一寺临河干()(6)棹.数小舟()(7)设帐()(8)尔辈()(9)物理()(10)是非木杮()(11)坎穴()(12)溯流()(13)如.其言()(14)据理臆断()(15)至.石之半()(16)竟.不可得()(17)以为()(18)并.沉焉()(19)然则()(20)转转不已.()(21)不更颠.乎()
2.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如是.
再啮 古义:( ) 今义:( )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3)阅.
十余岁 古义:( ) 今义:( ) (4)盖.
石性坚重 古义:( ) 今义:( ) (5)但.
知其一 古义:( ) 今义:( ) (6)渐沉渐深耳.
古义:( ) 今义:( ) 3. 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语。

闻之.笑曰 山门圮于.河
沿河求之. 求石兽于.水中
一老河兵闻之. 湮于.沙上
当求之.于上流 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
至石之.半 果得于.数里外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其.反激之力
(3)为 众服为.确论 (4)其 如其.言
啮沙为.坎穴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是再啮 僧募金重.修
(5)如 (6)重
如.其言 乃石性坚重.
四、下面句中哪个词语出现了词类活用现象?请用横线标出,并释意。

1.棹数小舟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特殊句式?
1.求二石兽于水中
2.设帐寺中
3.求之下流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于 (1)之
5.求之地中
6.果得于数里外
7.当求之于上游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5.遂反溯流逆上矣。

6.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7.众服为确论。

8.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八、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二)课外语段对比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竟.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 D.而绝.其粮道(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
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
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河中石兽》测试题答案
(一)课内语段测试题
一、jǐ yún pǐ zhào yè fèi yān niè yú
二、1.《阅微草堂笔记》文言笔记短篇志怪小说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寄托感慨
2.纪昀晓岚文达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
3.总纂修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经、史、子、集
三、1.(1)靠近(2)倒塌(3)经过,经历
(4)只(5)河岸(6)划(船)
(7)设馆教书(8)你们这些人(9)事物的道理、规律
(10)削下来的木片(11)坑洞(12)逆流
(13)依照(14)主观地判断(15)到
(16)终了,最后(17)认为(18)一起
(19)既然这样,那么……(20)停止(21)颠倒,错乱 2.(1)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是
(2)古: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一门学科
(3)古:经过,经历今:看,阅读
(4)古:连词,因为今:名词,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5)古:只是今:表转折意味的连词,但是
(6)古: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名词,耳朵。

3.(1)代词,代“寺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代词,代石兽。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代词,代石兽
助词,的
助词,的
代词,代石兽
代词,代石兽
助词,的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在在在在在在
(3)被认为成为
(4)代词,代水流。

代词,代老河兵。

代词,其中
(5)像依照
(6)重新沉重
四、1.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2. 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大水
五、1.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2.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
3.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
4.被动句式(语言标志是“为”)
5.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
6.省略句式(省略动词的宾语“之”)
7.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六、1.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4.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5.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6.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7.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8.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

七、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

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八、“顺流下矣”原地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上游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或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做出正确推断。


(二)课外语段对比题
1.A
2.C
3.B
4.(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