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合集下载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其中《墙头马上》是白朴的代表作,该剧同王 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郑 光祖的《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 情戏。 《梧桐雨》取材于《长恨歌》写李、杨爱情故 事。
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 之称。亦雅亦俗,备受四方人士钦羡。所 作杂剧15处,现存7种,即《汉宫秋》、 《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 《青衫泪》、《岳阳楼》,以及《黄梁梦》 (与人合作)。其《误入桃源》杂剧尚存 残曲一支。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 传世。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 剧”将他列于元人之首,明臧懋循则将他 的《汉宫秋》置于《元曲选》之首。
事则如出其口。”
康进之今存杂剧只有《梁山泊李逵负 荆》一种。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 纪君祥杂剧仅存《赵氏孤儿》一种。 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题材的大悲剧。
郑光祖,字德辉。他在元杂剧 趋于衰微的后期,是一个活动较早, 作品最多而且又很有特色的剧作家。 当时他的名声很大,深受演员和群 众的欢迎,《录鬼簿》说“名播天 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 者,皆知为德辉也”。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最优秀的剧
作,也是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 它本于唐代传奇《离魂记》。
乔吉——《两世姻缘》 宫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东堂老》
东方虬《王昭君》:“胡地无花木,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白居易:“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欧阳修:“红颜胜人知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王安石:“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元偶《青冢》:“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 河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应羞!”
王国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剧坛有所谓四大家之说,包括关、 郑、白、马。此外在前后期剧坛颇有成就的 还有康进之、纪君祥、石君宝、秦简夫、宫 大用等。

973-元代其他杂剧

973-元代其他杂剧

予作者对在非常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对自我人格的守卫与 陶洗的肯定。 + 人物在异常残酷状态下的斗智斗勇,试图告诉世人在异 常艰苦的情况下最能摧人奋进,鼓励人斗志的可能是人 的内在的精神气质,而对当时的中华仕人来说,则是以 儒学为内涵的精神气质。 + 在升华的层面上,正是悲壮冲突及其展示的人格魅力, 使得本剧所渲染的正义更进一步升华为文明和传统、文 明与野蛮的冲突,而这在异族入侵的非常时间里其意义 毫无疑问是深远的,即让我们明白不是空想而是实实在 在的文明传统才是我们反抗所依托之本。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纪君祥
《汉宫秋》 (对反抗主题的反思) 《倩女离魂》(以浪漫手法捕捉情理冲突) 《墙头马上》(婚姻自由的颂歌) 《赵氏孤儿》(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亦无愧色)
+ 关于马致远的评论资料:
+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
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 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恨无力展开悲怆的描写,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 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甚至可以得出“腐 败、落后就遭屈辱”的永恒主题。 + 与关汉卿、王实甫等人一样演绎了反抗的主题, 但更多的是对反抗的反思。 •作品文辞感伤典丽,抒情感人,曲文优美。 “文采派”的代表作之一。
+ 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资料: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郑德辉《倩 女离魂》……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 秾郁,亦不谐于俗耳也。
+ 冲突集中明确,即把传统的忠奸冲突改成搜救冲突,
使本剧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元朝的反抗主题,增强 了反抗力度,也正是由于反抗力度的增强,使本剧最 终展示了正义与邪恶激烈碰撞,表现出悲壮的美。
“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 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林亦无愧色也。”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一、元曲四大家是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

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

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

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

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

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

元代杂剧作家

元代杂剧作家

萧德祥,名天瑞,号复斋,杭州人。以医为业。是兼作南戏的杂剧作家,作有杂剧和南戏五种。
朱凯,字士凯。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与钟嗣成相善。作有《昊天塔》、《黄鹤楼》两种,今均存。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He南开封)人,寓居杭州。累试不第。作有杂剧七种,均失。他所编撰的《录鬼簿》,记载了元代杂剧作家及一些散曲作家的小传和剧目,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
,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先老生’,皆知其为德辉也”。郑光祖是元杂剧第二时期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有杂剧十八种,今存《倩女离魂》、《绉梅香》、《王粲登楼》、《伊尹扶汤》、《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无盐破连环》《老君堂》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爱情剧,取材于唐人传奇说《离魂记》,对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风格以文采见长,明初朱权评其作为“九天珠玉”。(《太和正谱》)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六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悲剧,也是杂剧名剧之一。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
张国宾,又名张国宝、张酷贫。艺名喜时营,大都人。是一位演员出身的作家,作有杂剧五种,今存《衣锦还乡》、《汗衫记》、《罗李郎》等三种。他的剧作戏剧性强,语言质朴自然。
李直夫,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女真族人。居住在德兴府(今河北怀来县)。生平事迹不详。一说官至湖南肃政廉访使。作有杂剧十二种,现存《虎头牌》一种,写一个
金朝的军官银住马,因醉酒失误军机,受到担任元帅之职的侄子的责打,事后元帅又亲自向他谢罪。在剧中反映一些女真族的风俗习惯,而且还用许多少数民族的曲调。
郑廷玉,彰德(今He南安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二十三种,今存《疏者下船》、《后庭花》、《金凤钗》、《忍字记》、《看钱奴》等五种。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分别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分别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的作品分别是什么1、关汉卿:代表作中最出名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其他作品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望江亭中秋切鲙》等。

2、白朴: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3、马致远:杂剧有十六种,最杰出的作品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后人称为元曲的最佳杰作。

其他作品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衫泪》、《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

4、郑光祖:据记载,郑光祖的杂剧剧本有18种,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流传至今的散曲有小令刘受,套数二曲。

扩展阅读太宰治作品1、《逆行》。

《逆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篇中的几个主人公都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第二层含义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按照年龄的相反顺序排列的。

2、《斜阳》。

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描写了落没贵族斜阳般的生活。

全文除了表现颓废、无奈,还将生活的一缕光彩寄予了主人公和子,使得《斜阳》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闪出一抹亮。

3、《人间失格》。

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宫崎骏的所有作品1、宫崎骏,1941年1月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

毕业于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政治经济部。

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工作。

1971年加入手冢治虫成立的“虫production动画部”。

元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元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元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之一,主要出现于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是汉族戏曲中最早带有民族特色的剧种之一。

元杂剧的主要作家包括:
1.关汉卿:《汉宫秋》、《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等。

2.白朴:《南柯记》。

3.郑光祖:《珠帘寨》、《玉堂春》。

4.马致远:《汉宫秋》、《汉宫春》、《汉钟离》等。

5.郑之培:《琵琶记》。

6.郑光庐:《相和歌》。

7.徐再思:《忠臣神武》。

这些作家的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传奇故事、爱情故事等,表现了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人民的生活。

其中,《窦娥冤》、《牡丹亭》、《南柯记》等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杂剧

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

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现在对元杂剧作品作统计,各家说法互异,一般认为: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作品500种,元代无名氏作品50种;元明之际无名氏作品187种,共737种。

产生的条件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有多种条件和因素: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杂剧形式上的各种借鉴,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很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有助于杂剧的兴盛。

当时戏剧演出的广泛,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社会,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演出的商业化带来的竞争性,也是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

简述元杂剧体制及主要作家作品

简述元杂剧体制及主要作家作品

简述元杂剧体制及主要作家作品中国元杂剧(Yuanzaju)体制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形式,首创于元朝,盛行于明清。

元杂剧的演出型式吸纳了先前传统戏剧小剧场中集聚的多种演出形式,在其中整合和完善,形成一种戏曲新体制。

元杂剧体制具有话本剧、歌仔剧、鼓经剧、绣腔剧、越剧等多种类型,剧本内容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当代生活,深受观众喜爱。

元杂剧还受到了诸多著名作家的关注,如赵蕤、桂如凤、李经和李鸿钧等。

赵蕤着有许多著名元杂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元宵祭》、《人间重组》、《爨把亲》和《天蒙蒙》等。

《元宵祭》叙述了一支官兵为报恩而拒绝以真假变换官位上的故事,赞扬了民间聪明而忠贞的良心。

《人间重组》以幽默风趣的叙事方式描绘了孙悟空和玉帝现身人间,实现人间正义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儒家伦理的思想。

《爨把亲》主要讲述了母子俩的恩爱故事,宣扬了母爱的思想。

《天蒙蒙》则描述了一位牧羊人经历的投子故事,赞扬了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

桂如凤的代表作品有《梦魇入侵》、《封神演义》、《八仙过海》等。

《梦魇入侵》讲述了一位降妖除魔的少年勇士在降妖除魔过程中用聪明才智拯救天下的故事,反映了民间在抵抗外敌入侵方面所显示的英勇和智慧。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作品,叙述了封神大会的史实,讲述了神与凡间争霸的故事,力求宣扬儒家的思想。

《八仙过海》则讲述了八位神仙以海上旅行的方式走向自由的故事,赞扬了追求自由的精神。

李经的著作有《神算子》、《石头坊》、《青林秘师》以及《金榜题名》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神算子》以传说和神话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秀才孙悟空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改变处境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人类能力和智慧的魅力。

《石头坊》则以天真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

《青林秘师》则以滑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聪明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神。

《金榜题名》则描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如何以勤奋和智慧获得殊荣的故事。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一节元前期杂剧作家作品•一、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

白朴作杂剧15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和《东墙记》等3种。

他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

•(一)《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

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

《墙》的主题与白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代的四大爱情剧1、李千金•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地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妇女形象。

•(1)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

•(2)刚强不屈•(3)泼辣•李千金和崔莺莺性格有何不同:•李千金和崔莺莺都是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都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为之进行了反抗斗争。

但两人性格有异:莺莺温柔、矜持,性格内向;李千金则豪爽率直、果敢刚强,泼辣奔放。

李千金在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中,大胆主动,没有崔莺莺那种犹豫顾虑和忸怩之态;敢于无媒自聘,弃家私奔,敢于与封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用卓文君私奔之事来证明自主婚姻的合理性。

她对屈服于封建压力的丈夫也予以严正谴责。

李千金的形象带有市井女子的特征,而崔莺莺更多贵族小姐的气质。

但李千金的形象不如莺莺的形象丰满。

《西厢记》对莺莺性格的刻画更细腻、更深刻、更合理,也更有典型意义2、思想意义•积极意义:歌颂了李千金与裴少俊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

•局限:剧作还是以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解决问题。

夫妻团圆,自由结合竟跟封建礼教一致,这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也体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二)《梧桐雨》•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

“梧桐雨”的意象•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第四章 白朴与马致远

第四章 白朴与马致远

•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 历史剧。天宝之乱以来,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从不同 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坊间还出现《杨太真外传》、 《玄宗遗录》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 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关汉卿写过《哭香囊》,庾天锡 写过《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写过《梦断杨妃》, 王伯成写过《天宝遗事》。但这些剧本都已亡佚,惟独白朴 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
马致远作品的艺术风格
•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 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 抒情性和主观性。 •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 前人对马致远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 • 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 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 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 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 门静。
【蛮姑儿】懊恼,窨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 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 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滚绣球】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谁 望道秋雨如膏。向青翠条,碧玉梢,碎声儿必剥,增百十 倍,歇和芭蕉。子管里珠连玉散飘千颗,平白地瀽瓮番盆下 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 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 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鼙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 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 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元曲专题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专题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 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 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 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 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 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 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 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从其词意中点化出来。
南吕· 一枝花· 赠珠帘秀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 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 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琉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 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 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 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九],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 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 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 心儿卷。
元曲鉴赏
关汉卿
马致远
十三世纪的莎士比亚
一要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飞 溅悬挂在旗枪上的丈二白练上; 二要在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 以证其冤;三要楚州亢旱三年 ------《窦娥冤》
【元曲鉴赏】1 【元曲鉴赏】2 【元曲鉴赏】3 【作者简介】 【艺术特色】
关汉卿
豪放中显其飘逸、 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元曲鉴赏】1 【元曲鉴赏】2
双调· 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 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 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 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前程万里。

《第八章 元代包公戏及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八章 元代包公戏及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第八章元代包公戏及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一节包公戏与《陈州粜米》、《灰阑记》一、包公戏产生的原因现存的一百多种元杂剧中,以包公为民除害为题材的共有十本之多。

在元代出现这么多的包公戏,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紧密相关的。

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冤狱遍地,据《纲鉴日知录》元纪成宗卷记载:元成宗大德四年三月,曾遣使巡行天下,“罢赃官万八千四百七十二人,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

在这样“覆盆不见太阳辉”的社会里,百姓便把伸雪报仇的愿望寄托在历史上的一些清官身上,而包公便是人们传说中的清官典范。

这就是元代包公戏大量出现的原因。

二、历史包公与戏剧包公历史上的包公,名拯,北宋庐州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枢密副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等职。

历史上的包公,确实一个清官,据《宋史》记载:“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悼之,至于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旧制,凡讼诉不得入门,拯使经造庭下,自道曲直,吏民不敢欺。

”“拯性不苟合,未尝伪色辞以悦人,生平无私书。

至于干请,无故人亲党,一皆绝之,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

”当时,民间也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说。

戏剧中的包公,(1)把他的清廉公正、疾恶如仇的美德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美化,给他涂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更具有清官的特征,如清廉公正、疾恶如仇、铁面无私、勇于为民除害,为非作歹的权豪们闻之丧胆;(2)在当时豺狼当道、是非不分的社会里,包公要为民除害、伸张正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剧作家们又赋予他机智风趣的性格,如无名氏《陈州粜米》巧借“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书,支持小憋古打死了小衙内,关汉卿《鲁斋郎》中他把“鲁斋郎”三字先写成“鱼齐即”,在改成“鲁斋郎”,从而斩了贵族恶霸鲁斋郎;(3)他与贪官污吏的关系,正如包公自己所说:“他便似打家的强贼,俺便似看家的恶狗。

”(《陈州粜米》),剧作家借以表达对封建皇权的肯定,在旧时代,爱国总以忠君报国形式出现,这很正常。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考生付出很多的努力,才可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备考期间,考生就需要积存一些做题的体会,让自己做题的时候更加顺利。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一、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绩,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写出传世名剧《西厢记》的元杂剧作家王实甫并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立刻》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二、元曲四大悲剧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元曲四大爱情剧元曲中有著名的四大爱情剧分别为: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立刻》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中国四大经典名剧在我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文学史上,有侧重要的地位。

这几部文学作品创作年代并不局限于元代,而是贯穿于元明清几个朝代。

这四大名剧分别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通过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反应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了爱情所做的不屈斗争。

深入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并且终究写出了情克服理的结局,十分真实地反应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独裁统治的时期特点。

产生于清朝初年的《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更具有鲜明的时期特点。

洪昇的《长生殿》通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钗盒情缘”,总结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原因,以“垂戒来世”。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衰历程,寄寓了深沉的反思。

因此,这四部剧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爱好,在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

第三章元代杂剧概说

第三章元代杂剧概说

书会的专业作家,被称为
“才人”,又称“书会先 生”。
元代书会组织有:关汉卿等
人的玉京书会,马致远等人 的元贞书会,萧德祥等人的 武林书会,南戏作家的古杭
2、这些剧作家一般都具有较高
的文学修养,有深厚的语言文学 基础。 3、这些剧作家社会地位低下, 能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和愿 望。 三、蒙古统治都的娱乐需要,也 是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之一。
2、定场白。 3、对白。
4、独白。 5、旁白。剧本中写作“背
云”。 6、带白。剧本中写作“带 云”。
三、元杂剧的演出。 1、角色。四大类别。 (1)末。扮演剧中的男性人物。正
末扮演剧中的男主角。 (2)旦。扮演剧中的女性人物。正 旦扮演剧中的女主角。 (3)净。扮演滑稽、丑恶一类人物。 (4)杂。不属于以上四类的其他杂乱 的角色。例如:孤、卜儿、倈儿、细 酸、驾等。
第三章
元代杂剧概说
第一节
元杂剧繁荣的概况
记载元代作家作品的著作,以元人钟
嗣成的《录鬼簿》、元末明初人贾仲 明的《录鬼簿续编》和明人朱权的 《太和正音谱》为主。其中《录鬼薄》 最重要,《太和正音谱》最完备。 以上三部著作,共记录了元代至明初 的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 本。扣除其中一些明代作家,再加上 一些无名氏作家,则元代大约有杂剧 作家二百余人,作品五百多种。
唐代,是我国戏曲的发展时期。 唐代,又出现了三种戏曲形式:
参军戏;大面戏;歌舞戏。 参军戏是一种说白戏,起源于南 北朝时期。 “参军”是类似于县官的官名。 后赵有参军叫周延(一说是后汉 的石耽)。
参军戏由两个演员演出,一
个叫“参军”,一个叫“苍 鹘”。这是我国最早的戏曲 角色。参军后来衍化为净角, 苍鹘衍化为丑角。 唐代参军戏今存一个著名的 剧目《三教论衡》,由李可 及创作并演出。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pdf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pdf
• 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 上》与《梧桐雨》两种。白朴的杂剧大半是写男女情事 的。
《墙头马上》
一部爱情喜剧,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 银瓶》。
在白居易的诗中,描写了一个少女与情人私奔而 最后遭遗弃的故事,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 “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
《墙头马上》的情节与此大略相似:洛阳总管李 世杰的女儿李千金在花园墙头看到骑在马上的裴 尚书之子裴少俊,二人一见钟情,李当夜随裴私 奔,在裴家后花园暗住七年,生一儿一女。裴尚 书发觉后,逼裴少俊休了她。后裴少俊中状元, 以母子之情打动李千金,夫妇才得重聚。
但杂剧的主题,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
这样,《汉宫秋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 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 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 仕途上的抱负,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 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 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 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长,名气大,有“曲状元” 之誉。
《汉宫秋》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 这一事件,原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南匈奴单 于。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 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 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
《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 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 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 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 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 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 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 杀。

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

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 笋条笋条年幼,(戋 刂)的便巧 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
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
羹粥, 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
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
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正旦
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
然不要女婿。”
正是由于窦娥 笃信人生的正义必 然压倒邪恶,也对 这个社会的官僚体 制抱有幻想,所以 在张驴儿药死自己 的父亲,诬陷窦娥 的时候,窦娥认为 自己没有犯事,就 没有什么可怕的, 所以愿意去和他见 官。
这一剧本取材于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但又并 不是对《长恨歌》的直接改编,在材料处理上有许 多不同。《梧桐雨》没有把杨、李的爱情写得那么 “纯洁”、“真挚”。它不仅不回避唐明皇父纳子 妇的历史事实,还依据野史传闻点明了杨贵妃与安 禄山的“私情”,可见它并不是以单纯的爱情为主 题的。另外,《梧桐雨》虽然比《长恨歌》更多地 涉及唐明皇专任恩倖、耽于享乐而招致战乱的问题, 但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展开,所以它也不是一部以总 结政治教训为目的的历史剧。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 朴
元剧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 《梧桐雨》
元杂剧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 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
作家作品介绍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 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张驴儿云]窦娥,你药杀了 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 [正旦云]怎生是官休?怎生 是私休? [张驴儿云]你要 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 推六问,你这等瘦弱身子, 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 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 你早些与我做了老婆, 倒也 便宜了你。 [正旦云]我又 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 官去来。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其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白朴:白朴编订成集的词作,名曰《天籁集》。

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

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

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

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

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马致远:其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郑光祖: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元曲介绍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教材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教材

2、剧情梗概:
• • • • • 楔子: 谋叛。 第一折:盟誓。 第二折:逃蜀。 第三折:兵变。 第四折:梦妃。
(旦云)……近日,边庭送一蕃将来,名安禄山。此人 猾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与妾为义子 ,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 ,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 再见,好是烦恼人也。 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 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 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旦云)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 (正末云)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 (唱 )
1、怜其远嫁、哀其不幸; 2、借昭君来发泄自己的际遇 与悲愤; 3、借昭君表达自己对君主的 感情的; 4、将和亲作为国家衰弱不能 抵御侵略 的标志而抒发自 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二)故事梗概
题材:帝妃爱情 元帝和昭君 结构:四折一楔子 末本戏 元帝主唱 剧情: • 楔子: 选美。汉元帝后宫寂寞 刷选天下 按图临幸 • 第一折:纳妃。昭君色冠后宫 不贿画师 点破图画 • 发配冷宫 元帝夜游 一见倾情 • 第二折:索妃。毛延寿挟图夜奔 匈奴单于按图索要 • 第三折:送别。霸桥别妃 依依不舍 番汉交界 投江而 亡 • 第四折:祭妃。绵绵长恨 无限凄凉
• 歌剧《赵氏孤儿》剧照
• 电影《赵氏孤儿》剧照
葛优 饰 程婴
张丰毅 饰 公孙杵臼
• 王学圻 饰 屠岸贾
黄晓明 饰 韩厥
• 范冰冰 饰 赵朔妻
海清 饰 程婴妻
(三)《赵氏孤儿》的思想内容
1、在表现屠岸贾的残暴与奸诈的同时,突出了 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 我牺牲精神。 2、表现了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 3、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第一节元前期杂剧作家作品• 一、白朴• 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

白朴作杂剧15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和《东墙记》等3种。

他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

• (一)《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

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

《墙》的主题与白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 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代的四大爱情剧1、李千金• 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地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妇女形象。

• (1)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

• (2)刚强不屈• (3)泼辣• 李千金和崔莺莺性格有何不同:• 李千金和崔莺莺都是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都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为之进行了反抗斗争。

但两人性格有异:莺莺温柔、矜持,性格内向;李千金则豪爽率直、果敢刚强,泼辣奔放。

李千金在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中,大胆主动,没有崔莺莺那种犹豫顾虑和忸怩之态;敢于无媒自聘,弃家私奔,敢于与封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用卓文君私奔之事来证明自主婚姻的合理性。

她对屈服于封建压力的丈夫也予以严正谴责。

李千金的形象带有市井女子的特征,而崔莺莺更多贵族小姐的气质。

但李千金的形象不如莺莺的形象丰满。

《西厢记》对莺莺性格的刻画更细腻、更深刻、更合理,也更有典型意义2、思想意义• 积极意义:歌颂了李千金与裴少俊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斗争。

• 局限:剧作还是以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解决问题。

夫妻团圆,自由结合竟跟封建礼教一致,这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也体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

• (二)《梧桐雨》• 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

“梧桐雨”的意象•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 二、马致远《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末本戏•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马致远号东篱,取自“采菊东篱下”,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梦汉宫秋》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

敷演“昭君出塞”的故事,是一出以假定历史为背景的宫廷爱情悲剧。

• 题材的创新• (一)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

• (二)把王昭君主动远嫁改为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最后昭君被迫和番。

• (三)把毛延寿的结局处理为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却被匈奴押送汉朝斩杀。

• (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

• (五)把昭君嫁至匈奴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 创新的进步意义:• 表现在昭君自杀后,番邦对汉的和好,再现出民族和睦的愿望。

《汉宫秋》所表现出来的反抗民族压迫,歌颂民族气节的主题,在元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局限性:• 作家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上汉朝和亲的意义,所以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

剧作中把两人处理成为一对一见倾心的爱侣,同时又显示出作者的灰颓:在昭君,才得恩宠,而骤成死别,见红颜之薄命;在元帝,尊为天子,而难保身家,知富贵之无常。

作者流露出了极浓的感伤情调,代表了元代知识分子普遍的思想倾向,也是值得注意的•《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全剧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并以浓烈的抒情见长。

• 《汉宫秋》以“琵琶”和“雁”的意象为线索贯穿全剧,更增加了此剧的悲凉气氛,汉元帝与昭君的初见,即以琵琶为契机,以后的每次幸事都以琵琶为号,最后惨别,也以琵琶作结;而雁的意象“雁口”、“雁叫”、“雁声”等意象贯穿全剧,结尾以呀呀的雁叫声,使全剧笼罩了灰暗荒漠的气氛,更显示出北方之地特有的苍凉。

这种表现方式既使全剧结构紧凑,也使全剧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为南、北观众所乐于接受三、康进之《李逵负荆》•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一部,《李》与《水浒传》第73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

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

• 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

这部戏直接影响了小说《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塑造。

• 李逵的性格特征:• 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以及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核心。

• 既天真憨厚,又粗鲁莽撞,既正直豪爽,又暴躁轻信,在粗豪中显妩媚,于狡黠中见淳朴。

四、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 是一部悲壮感人的历史剧。

作品是根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所载历史传说创作而成。

• 全剧围绕着“搜孤”和“救孤”的矛盾,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

• 1、思想意义: 歌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表达了一种传统的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在当时受蒙古人压迫的现实有一定的意义。

• 2、艺术成就:具有我国古典戏曲相对罕见的悲剧美,具有悲壮感人的力量。

• (1)这是一场忠与奸、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 作品热烈歌颂正义,鞭挞奸邪,大力宣扬复仇观念,大义凛然,震撼人心。

(2)塑造了一系列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 如韩厥为取信于程婴当面自杀;程婴献出亲生儿子并抚育孤儿成人;老臣公孙杵臼舍命相救。

他们勇于牺牲、义无反顾的精神,悲歌慷慨,感人至深。

• (3)戏剧冲突尖锐激烈,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 《赵氏孤儿》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事件发展惊心动魄而人物行为皆有依据。

• 如韩厥把守府门时放走程婴三次,又叫回三次,剧情扣人心弦却故弄玄虚……• 再如屠岸贾盘问程婴出首赵氏孤儿的动机等。

• 屠岸贾逼拷公孙杵臼供出同党等场面,也都兼具舞台气氛和内在的逻辑力量。

• 悲剧,就其经典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是悲惨情节的表演,除了鲁迅指出的“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还要求表现一种“自觉意志”。

当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奉献他们自己或孩子的生命时,不是出于无知,不是出于偶然事故,而是自觉地牺牲,清醒地走上死亡或其他悲惨的道路。

《赵氏孤儿》中这种“自觉意志”的升华,产生了悲壮、崇高的悲剧美,产生了陶冶净化人们感情的效果。

• 影响:• 《赵氏孤儿》问世后,几百年来演出不衰,直至近代,仍有许多剧种演出。

同时又是首先流传海外的中国戏曲之一:1735年,有法译本,1762年,有英译本。

大文学家歌德、伏尔泰看了,都为之感动,加以称赞,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赵氏孤儿》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

第二节元后期杂剧作家作品• 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的原因:• (一)大德以后社会安定,科举恢复,一部分文人产生仕进幻想,剧作家中出现脱离现实倾向,作品缺乏前期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 (二)受南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的影响,剧作家偏重于辞藻形式的追求; • (三)杂剧本身体制上的缺陷,如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的形式,对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和表演艺术,都有一定限制。

• 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杂剧创作的中心也南移到杭州,元杂剧走向衰微。

后期除了郑光祖、宫天挺和秦简夫的个别作品有相当成就外,大部分缺乏前期杂剧的战斗性和现实性,在艺术缺少动人的力量。

二、郑光祖《倩女离魂》• 本事出于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是一部爱情剧,与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并称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 1、作品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表现封建社会的妇女遭受封建礼教禁锢的确苦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 灵魂出窍: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

• 躯体:是张倩女身心遭受封建礼教禁锢的折磨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沉重的精神压抑。

思想意义:• 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一)倩女的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 (二)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 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

• 礼教虽然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无法拘束她们追求自由的愿望。

• 作品不但以浪漫主义的情节有别于一般作品,而且张倩女所面临的环境也更加艰难,所面临的斗争也非常艰苦,在一般的作品中,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都是由男女双方共同合作的。

但此剧中的王文举却没有给倩女以支持,甚至还对她怀疑和责难。

因此张倩女既要与以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又要与王文举的封建意识作斗争,而她的斗争却是十分坚强的。

• 她一旦察觉母亲的态度有了变化,便立刻表现出反抗的决心,“你不拘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在与王文举分别时,他再三叮嘱王文举不要变心,“厮随着司马题桥,也不指望驷马高车显荣耀”,因此,他魂离躯体去追赶王生。

这一浪漫情节,实际上就是由现实情节演变而成的。

却不但没有欢迎她,反而说:“你怎么直赶到这里来,”“若老夫人知道,怎了也”,并用“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对她加以责备,张倩女却勇敢坚定地说:“做着不怕~”“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主定心猿意马”;另一方面,她的躯体在家中与其母斗争,她母亲就要为她请良医,她说:“若是他(王文举)来到这里,煞强如请扁鹊卢医”,她母亲劝她吃些汤粥,她说,“若肯成就了燕尔新婚,强如吃龙肝凤髓”,她的不妥协的执着精神迫使其母步步退却。

作品在特别艰难的环境中,突出地表现了张倩女的斗争精神,使这一形象突发出夺目的光彩。

2、作者善于通过充满诗情画意和抒情气氛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和状态。

• 如第二折写张倩女魂追王生,• [小桃红] 我暮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抢映在乘杨下,唬的我心头还那惊怕,原来是响当当鸣榔板铺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叫沉罢,趁着这厌厌落化,对着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

春江上晚来堪画,玩水壶潋滟天上下,似一注碧玉无暇“。

• [圣药王] 近蓼洼,揽钓槎,有折蒲袁柳兼葭,滂水凹,折藕芽,见烟笼寒水月笼沙,第舍两三家”。

• 蓼洼茅舍,夜景如画,这有声有色,充满感情的诗的意境和张倩女焦急畏惧的心理,恍惚飘渺的神态融为一体,真切、优美而又动人。

3、《倩女离魂》曲词清丽秀美,但又不失曲的本色。

• 如第一折写张倩女送别,[后庭花]我这里翠希车先挖着,他那里黄主蹬懒去,我泪湿香景袖,他鞭重碧玉梢,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左道。

想急煎煎人多情人去了,和表湛湛天有情天亦老。

俺气氲氲喂然声不定交,助疏刺刺幼羁怀凤乱扫,滴朴簌簌残收粉泪抛,酒细漂漂邑尖暮雨飘。

• 所写景物和所用的词语清秀美丽,但流畅的语言,众多的叠字和象声词,特殊的三句对铺排的手法又是有浓厚的曲味,故使民众《曲改》说郑光祖的曲词“俏丽流畅,语入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