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我们往往认为,创伤只会给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令人抑郁、焦虑,让人产生创伤后压力,精神医学对创伤的研究也集中于此;但创伤也可以如同牡蛎体内变成珍珠的砂砾,帮助人们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接受挑战,并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人生。很多人受到创伤后才开始审视自身,最终走向有意义的新生活。我们不该只看到创伤的痛苦,还应该研究有痛苦产生的转变——于是就诞生了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关于创伤后成长,你需要知道的公式:

实际受创伤的概率>你觉得自己会受创伤的概率每个人都知道,吸烟很可能会造成肺部疾病,睡眠不规律有可能患上急病,但依然有很多人抽烟,更多人熬夜。因为人们的确有低估自己遭遇不幸、高估自己好运的倾向,我们之所以会选择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是“例外”,相信坏事更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相信自己永远不会遭遇不幸。

但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信念。

根深蒂固的假设就如同建设房屋的脚手架,构建起我们全部生活的框架,而创伤会把脚手架拉倒,让我们暴露于残酷的生存真相之前。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意识到创伤可能发生,那在它发生的时候,就不至于太难以接受。

创伤≠只有消极

创伤,很有可能成为人们永远不能释怀的记忆,在余生不断骚扰。

人们可能要花数年时间来与心理痛苦抗争。然而,硬币总有正反两面,幸存者在承受巨大的心理痛苦的同时,可能也会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比如重新认识自己,或与他人建立起更亲密满足的联系——这些转变都具有重大意义。

创伤后成长有三个核心点:

一是让人认识到生命的不确定性和人事的多变;

二是在于自我的认知,以及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相互影响;

三是个体自理性,让人明白自己所做的任何决定皆有后果,让人对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

创伤后难过崩溃≠脆弱无用

经历过创伤后,有的人总会梦到创伤然后惊醒,也有的人难以入眠;有的人不断感觉痛苦的记忆一遍遍重演,有的人则完全无法记起曾经发生过的事。

这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第一条特征是侵入性再度体验创伤事件,思想、感觉、影像和记忆一股脑侵入自觉意识,引发激烈的情绪反应;二是人们会有意避开能唤起创伤记忆的刺激源,例如某些想法、人、情景和活动,比如被分手受伤的姑娘一段时间内会回避情侣在场的场景;第三个特征是产生负面认知和负面情绪,罹患PTSD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掉了与他人的联系,很难感受到快乐和亲密;第四是因创伤引发消极反应,情绪不稳、敌意上升、睡眠问题等。

这些症状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但它们也是人类在面对痛苦与危难时产生的再正常和自然不过的反应,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考试、面试、吵架都能引发轻度的PTSD。这不是因为经历创伤的人不够坚强,而只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社会支持>>逞强独抗

人在经历创伤之后,往往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这种习惯性行为也许是生物演化赋予我们的另一个礼物:我们一旦受伤,就会退回社群的羽翼之下寻求保护。除此之外,我们也有向人倾诉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泰尔斯认为,我们在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时,往往会想要对他人倾诉。

社会支持的作用不可小觑。来自家人、朋友或者专业人士的支持可以给我们带来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与支持自己的人谈论创伤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把创伤变为创伤后成长的动力,可以帮助我们用更加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修正错误信念,产生新的理解。

当然,给予支持的这个人采取的方式必须是正确的,比如当受创伤者急切需要哭泣一场时,千万不要强劝他“别哭”。

创伤和逆境不可避免。我们都被自己过去的鬼魂紧追不放,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将会永远地改变我们,由我们的过去激发出的强烈感情,将会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新的理解。

既然创伤时刻都有可能到来,那我们该如何生活?创伤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借机成长呢?

英国心理学家史蒂芬·约瑟夫提出,假设精神世界是一个美丽的

花瓶,创伤会把它摔成碎片,我们可以选择把碎片拼成原貌,或者选择把碎片拼出一幅漂亮的马赛克镶嵌画。他以这一理论为核心创作出《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既是心理治疗师的必读书,也适合所有对心理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