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以明道” 摆正了文与道之间的辩证关 系。他们的所谓“道”不仅指外在的伦常教 化、道德规范,也兼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 人格精神,用于文章上,则是指具体内容。 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 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
韩柳都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 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 在精神力量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并 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 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 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 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 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 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 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 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 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 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 其不然乎?
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 介的儿子,出嗣韩会为子。 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 抚养成长。韩愈和十二郎为 叔侄,情同兄弟,从小生活 在一 起,感情特别深厚。但 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 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 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 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 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 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 忆。作者情不能已,写成此 文。
古文运动
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 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 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 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古文 运动”。 古文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倡质朴的秦 汉式散文,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 扬正统思想,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 借助于古文来更好地表达个人意志及情感。古 文运动的文学史价值,也正在于后一点。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一、古文和古文运动
古文就是古典散文,是与六朝以来风靡 文坛的今体(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 文体。在唐代以前,“古文”一词均泛 指古代典籍,而不指文体;“古文”作 为一种文体的概念,由韩愈提出。
骈文的弊端
一、骈体文的过度膨胀。
二、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三、骈文形式的重重束缚,又推进了程 式化和好用陈词滥调的习气,削弱了文章 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功能。
2、中唐儒学复古思潮的高涨。唐代儒、 释、道三教并行使儒学受到很大削弱,以 韩愈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努力复兴儒学, 为巩固统治服务。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是 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推动力量。
文学自身原因:
古文运动是三百年来古今文体之争 的一种必然结果。古今文体之争从 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开始,历陈、 隋以至于唐代绵延不断。
韩愈思想的两面性
儒
追求个性
韩愈的散文创作
一、论说文。 《原道》、《原毁》、《师说》、《争 臣论》等等。 结构严谨,重视行文的气势和逻辑。 二、议论性短文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
韩愈的散文创作
三、杂感 寓言性质:《说马》、《说龙》、《获麟 解》.
悼文:《祭十二郎文》
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古文观止》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
——— 苏轼
祭文(悼词)一般写法:
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 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 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 献; 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 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1、总体风格: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 古峭拔。 韩愈说他“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 林云铭说他“笔笔锋刃,无坚不摧” (《古文析义》)。
2、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 3、柳宗元的散文众体兼擅,都取得了很 高的艺术成就。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 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 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 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 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 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 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 之,其又何尤!
刘勰、魏征、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等 人的倡导古文,反对浮华骈体文的主张 都为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了正反 两方面的借鉴。 此外,韩柳这两位并世而立的杰出领袖 也是中唐古文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他 们的卓越文学成就和理论主张成为古文 运动的旗帜。
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第一,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韩柳提出 了“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在《争臣 论》、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都提出了“文以明道”,反映了他们对 文道关系的正确认识。
第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坚持文体、文 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师古人”的 同时又强调语言的创新和风格的个性化。 “师其意不师其辞”。 反对骈体,倡导散体;反对骈文的浮艳文 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主张以先秦两 汉散文的单行句式为主;主张“唯陈言之 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第三,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韩愈提 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观点,把作家 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与社会现实联 系在一起,肯定了个人的内在情感在散 文中表现的合理性。韩柳都特别强调文 章的表情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给古文 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韩柳提出的系列重要理论主张,解决了 文道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与 现实等重大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 论基础和创作原则,保证了古文运动健 康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 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的散文 革新运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 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 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尚飨!
这篇祭文以朴实自然的文字,诉 说两从共同的孤苦身世,所经历的动 荡生活,他们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 对死者身后事务的安排。字字出自肺 腑,寄寓了作者对亡灵的无限哀思和 怀念。
回忆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聚少离多,抱憾终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 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 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 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 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 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 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 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 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 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 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记叙文
《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等等。
叙事中或加渲染,或杂谐谑,生动而传 神。
韩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 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友。(苏轼)
“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茅坤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 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
身世家世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 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 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 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 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 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 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
首先,韩愈注意词汇的创新,推陈出新, 提炼新词,创造出不少妙语警句,增添 了文章的生气。 如《送穷文》:面目可憎、垂头丧气, 《进学解》中的动辄得咎、佶屈聱牙, 《应科目时与人书》:俯首帖耳、摇尾 乞怜等等。
其次,注重句式的设计
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 仗句,来增加文章的变化与气势,发挥 散文句子可长可短的优势,弥补散文缺 乏音乐美和节奏感的缺陷。
再次,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
有时以重笔陡然而起,抓住读者目光, 然后再转入本题;有时则从远处迂回而 来。结构上也有层层推进、正反互映、 通篇对比等不同类型。有时则直抒衷情, 不有意为文,以自然平实的结构取胜。
韩愈散文的总体特征
气势雄大、感情充沛,文字奇崛新颖, 句式参差交错,结构开阖变化,“猖 狂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苏洵)。
二、古文运动的发展脉络
唐代古文兴起于初唐,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 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元结等作出重要努力; 全盛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 衰微于晚唐,杜牧等为其余响。
社会原因:
1、安史之乱后的“小中兴”使中小地主知 识分子颇受激励,力图恢复“盛唐气象”。 而另一方面,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文学作品 反映、揭露和批判、改造现实,为政治改 革服务。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 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 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 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 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 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的生平 二、柳宗元散文的分类和思想内容 1.论说文 《天说》、《天对》、《贞符》 《封建论》 《桐叶封弟辩》、《六逆论》、《晋文 公问守原议》
2.寓言小品 《三诫》、《蝜蝂传》、《罴说》 3.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传记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 《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