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我院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加味

当归四逆汤治疗,治疗组采取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比较两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前列腺素钠片;加味当归四逆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33-02

糖尿病本身不是一种威胁健康的疾病,而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神

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是导致全球致残率与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

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就指出,我国糖尿

病神经病变患病率高达61.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复杂,根据多元醇的途

径等机制来研究的药物基本是无效的。众多权威指南指出,贝前列腺素钠片临床

已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对DPN研究极少,而联合中药治疗DPN 研究更少。本文笔者采用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全部患者均为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我院住

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10版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

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

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

最大75岁,最小43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2年,均以四肢症状为主:包括

指(趾)端麻木或蚁行感、袜套感、指(趾)触电感、冰冻感或针刺样痛,且伴

有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异常,符合DPN诊断标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调脂、改善循环,对照组内服当归四逆汤加味:黄芪、白芍各30g,当归、桂枝、地龙

各15g,甘草、大枣各10g,通草、细辛各6g,制蜈蚣3g,以水750ml,煎取

250 ml口服, 每日1剂,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贝前列腺素钠片(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ug/片,40ug/次,3次/日,疗程1

月。

1.3 观测指标:治疗前后各做肌电图检查1次,测定腓总神经及尺神经的传

导速度,并观察病人自觉症状的变化。

1.4 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

上或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小于5m/s;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明显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

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临

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前后比较疗效明

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疗程,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颜面潮红、胃肠道反应等轻微不良反应,经相应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颇常见,其发病率

可高达60-90%,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用单基因

学说难以圆满解释,目前以多因素相互作用学说占优势。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临床上可选用的质量药物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抗自由基制剂、钙拮抗剂、抗凝剂、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甲

基B12、前列腺素等。研究发现前列腺制剂有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

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凝血机制紊乱的作用,现已应用于临床,对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引起的自发痛、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效。最早应用的是PGE1制剂,由

于PGE1不能口服只能静脉应用,且易产生静脉炎妨碍了它的临床应用[1]。贝

前列腺素钠片为口服PGE1,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肾病,对DPN报道少。

在中医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血痹”范畴,其病机多属阴津亏损、血失濡润而成瘀,导致气血不畅,脉络痹阻,筋脉失养,病情迁延日久,致

气血两虚,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或脉络瘀阻、痰阻经络[2]。当归四逆汤

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51条原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

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从当归四逆汤的脉证来看,手足厥寒与脉细欲绝同见,属血虚寒凝、气血不运之厥证。脉细,主血虚,脉道不充,血脉不利;脉微,说

明脉来微弱无力,属阳虚;正因为血虚寒凝,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手足厥寒”,此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的肢体麻木、疼痛、畏寒,于夜间及遇寒时加重十分相似[3]。该方为温经通脉的代表方当归为温补肝血要药;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为辅,细辛为佐;通血脉,散寒邪;木通利水湿,通血脉;大枣、甘草为使,补脾气而调诸药,加入制蜈蚣、地龙通络止痛,黄芪补气,配合成方,则气血

温煦,经络畅通,养血通脉,共成温补通脉之剂。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对于改善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有明显疗效,又通过对治疗前后肌电图比较发现它能够

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治疗组虽可见肌电图有改善趋势,但统计学无意义。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贝前列腺素钠片具有扩血管增加滋养外周

神经血管血流量、抑制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作用,从而促进雪旺氏细胞再生和神经传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加味当归四逆汤有调

整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镇痛作用。贝前列腺素钠片常见不良反应头痛、颜面潮红、胃肠道反应等,临床观察发现贝前列腺素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患者也能耐受。所以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是治疗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有效和安全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尤巧英,李益明,周丽诺.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71.

[2]潘大军.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河南中医,2008,28(10):93-94

[3]李岩.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183-184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观 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方法根据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选取Ⅲ期患者,再随机给予两种治疗方案,A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B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3个月的血压、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好于单用前列地尔。 标签: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片;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尿毒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公认治疗的方法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应用ACEI类药物等治疗,早期治疗能够延缓甚至逆转DN的发展,但缺点是起效慢且长期应用。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证实前列地尔能够延缓DN的发展[1],但目前研究多以观察短期疗效为主,缺乏随访资料,因此本研究观察DN Ⅲ期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DN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9~82岁,平均(50.21±15.40)岁,病程0.5~20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且符合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DN 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排除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有其他严重原发病者、对前列腺素E过敏者、不合作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DN Ⅲ期患者分为A组22例及B组2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BMI、血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随访3个月,A组1例失访,共21例进入统计分析;B组1例失访,共22例进入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给相同的方案和标准控制血糖、血脂,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肾功能在本院生化室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在本院生化室检测。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选择硫辛酸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甲钴胺的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不如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治疗前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改善身体症状和神经传导的速度,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甲钴胺[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036-03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HE Li-fangPharmacy Department,the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Nantong,Jiangsu Province,226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by using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April 2015 July were 72 cas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treated in 2014 to selecte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40 patients of lipoic acid treatment options,the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of patients to choose the mecobalamin treatment,patient outcomes and health improve the situ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8.1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uch less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糖尿病患者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且病程较长就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属于3种常见的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更高,且症状的出现使其也较早[3]。患者早期一般有感觉障碍,还有蚁走、麻木、触电样的感觉,最初为远端脚趾开始感应到,会因为病情加重膝上也会有这种不适感,到了晚期会有钻凿痛、刺痛。肌力减退和营养不良性的肌肉萎缩[4]。病情严重者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主要选择内科治疗,采取纠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情况。针对该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的药物有硫辛酸和甲钴胺。硫辛酸为线粒体酵素,为生物体自行合成双硫化合物,有明显的氧化作用,该药物还可保存再生其他的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5]。该药物可增加神经营养血管血流量,组织神经外膜细动脉形成超氧化物,可恢复血管的舒张功能。该类患者会出现节段性脱髓壳和患轴索变性的情况,硫辛酸有助于形成神经髓鞘,以及轴突的再生,使受损神经得到修复,促使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有助于神经病

2016年北京中西医助理外科学:臁疮的治疗试题

2016年北京中西医助理外科学:臁疮的治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患者,男,65岁。眩晕,耳鸣如蝉,健忘失眠,胁痛,腰膝酸痛,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 A.肾精不足 B.肾阴虚 C.肝阴虚 D.肝肾阴虚 E.肝阳上亢 2、六淫邪气致病出现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与哪个邪气关系密切 A.风 B.湿 C.暑 D.寒 E.燥 3、内燥常见于 A.肺、胃、大肠 B.肺、脾、肾 C.肺、胃、肾 D.肺、肾、大肠 E.肺、脾、胃 4、患者,女,60岁。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5天,现咳嗽气促,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治疗应首选A:清金化痰汤 B:定喘汤 C:温胆汤 D:麻杏石甘汤 E:加减泻白散 5、判断休克已纠正除血压正常外,尿量每小时至少应稳定在 A.25ml以上 B.30ml以上 C.40ml以上 D.50ml以上 E.60ml以上 6、患儿遗尿2月余,每隔2~3夜1次,面色萎黄,纳食不多,舌淡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中极、大横、足三里、阴陵泉、太冲 B: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C:关元、石门、太溪、三阴交、至阴 D:气海、关元、太冲、昆仑、曲池

E:曲骨、水分、太溪、肾俞、气海 7、办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变更事项的受理部门是A.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8、曲泽位于 A.在肘横纹尺侧端,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B.在肘横纹桡侧端,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C.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D.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桡侧侧缘 E.在肘横纹中,当肱三头肌腱的尺侧缘 9、下列各项中,哪两脏可同有血虚的证候 A.心、脾 B.肝、脾 C.心、肺 D.心、肝 E.肝、肾 10、患者,男,39岁,下痢赤白粘冻4个月余,白多赤少,有腹痛,里急后重,纳食无味,腹胀,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数。粪便镜检:白细胞15~20个/高倍视野。治疗方法为 A.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B.清热凉血、解毒化积 C.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D.养阴泻热、清肠止痢 E.温中散寒、燥湿止痢 11、女性患者,55岁,近1年来逐渐出现双手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迟缓,应选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 A.金刚烷胺 B.左旋多巴 C.苯海索(安坦) D.长春西汀(润坦) E.溴隐亭 12、男性,34岁。下腹胀痛,恶心呕吐,无排便排气45小时。查体:血压90/60 mmHg(12/8kPa),神情淡漠,腹胀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微弱。舌红绛苔黄腻,脉沉细数。应首先考虑的是 A.肠梗阻瘀滞证 B.阑尾炎湿热证 C.肠梗阻痞结证 D.肠梗阻瘀结证 E.肠梗阻疽结证 13、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的面色特点是()。 A.面色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4 天时间月日至月日(住院第 1-2 天)目标初步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路径研究筛选表□○路径告知□○完成 Toroonto 临床评分表□○完成中医症状记分表□○上级医师查房□○确定中医辨证□○中医治疗□○西医常规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糖尿病饮食□○监测五点血糖□○血糖、血压、血脂管理□○西医常规治疗□○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 E1 静滴□○抗氧化□○营养神经□○化血化瘀中药静滴或口服临床医嘱: □○依据病情请院内会诊(眼科、心血管、康复科)□○血 1 / 4

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HbA1c、尿蛋白测定、心电图、胸片 B 超□○下肢动脉彩超、□○肌电图□○对症处理□○选查项目(视患者情况而定)□○T3、 T4、 TSH □○GAD、ICA □○ -羟丁酸中医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按方案内服汤辨证加减□○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告知、糖尿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告知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服用口服药□○了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足部皮肤评估□○过敏史□○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无□有,原因: 1. 2. 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日期医师签名日期时间月日至月日(住院第 3-7 天)月日至月日住院第 8-12 天目标进一步明确病情、执行治疗方案执行治疗方案、观察病情主要诊疗工作□○确认检查结果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上级医师查房: 并发症、治疗效果、治疗方案评估,完成疾病诊断、下一步治疗对策和方案的调整□○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对患者进行坚持治疗的宣教□○开复查化验单□○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糖尿病饮食□○监测五点血糖□○血糖、血压、血脂管理□○西医常规治疗□○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 E1 静滴□○

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析

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 析 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取药物联合治疗(甲钴胺、贝前 列腺素钠)的可行性,为DPN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 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DPN患者,总计84例。进行84例DPN患 者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DPN患者采取甲钴胺治疗,联合组DPN患者采取甲钴 胺+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 震动感觉阈值VPT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左右下肢VP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DPN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 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比甲钴胺单独治疗,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更符合DPN患者治疗需求,在改善患者VPT方面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效果佳。 【关键词】: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 糖尿病是典型慢性病,具有终身治疗特点,病程进展期间并发症情况明显,DPN较为常见,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DPN累及中枢、自主神经明显,患者日 常生活受限,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截肢风险[1]。针对DPN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受限,所以临床治疗中开始倾向于联合用药治疗。为了探 讨联合用药治疗DPN的可行性,本文就我院84例DPN患者为例进行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9年1月,总计84例。纳入标准:(1)符 合WHODPN诊断标准;(2)参与者知情配合;(3)试验用药参与者无禁忌;(4)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神经损害患者;(2)神 经障碍患者;(3)试验用药禁忌者。进行DPN患者对照组、联合组分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年龄均值(60.8±5.6)岁;病程5-18年,病程均值(8.3±2.3)年。联合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年龄均值(61.3±6.2)岁;病程5-16年,病 程均值(8.0±1.8)年。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均值接近,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甲钴胺口服0.5mg/次,早中晚3次/d,连续 用药3个月。 联合组——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甲钴胺用药方法、剂量、时间 同对照组。贝前列腺素钠40ug/次,早中晚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VPT变化 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肢体疼痛以及麻木感均消失。 有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后症状、肢体疼痛、麻木感均有改善表现。 显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19.0进行84例DPN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计算。DPN患者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总结 1.营养神经药物 如甲钻胺,是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病症。 推荐用法:甲钻胺针剂5001000 LL g/d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4周(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住院一次治疗),其后给予甲钻胺片口服500 ug, 3次/日,疗程至少3个月。该药物平安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响。 2.抗氧化应激药物 Q-硫辛酸(简称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硫辛酸静脉滴注3周可改善神经感觉病症和神经传导速度,长期口服可延缓神经损伤开展。糖尿病患者应每年住院一次,接受硫辛酸针剂治疗。 推荐用法:硫辛酸片口服600mg/d,疗程3个月;病症明显者先采用硫辛酸针剂600mg/d静脉滴注2~4周,其后片剂口服序贯治疗。 3.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依帕司他,单药长期治疗可以有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症,延缓并发症的进展,尤其适用于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或甲钻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优于单药治疗。 推荐用法:成人剂量每次50mg, 3次/日,餐前口服,疗程至少3月。 4.改善微循环药物 (1)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 U g/d静脉滴注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片口服20〜40 u g,2〜3次/

日,连续治疗8周。 (2)己酮可可碱:静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一次0.1〜0.2g, 1~2 次/日,连续使用8周;口服的缓释片每日「2次,一次0.4g,连续使用8周。 (3)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内注射,连续10d,然后隔天肌内注射一次,连续治疗20d作为一个疗程。口服制剂为120〜240U/次,3次 /日,疗程3个月。 5.改善细胞能量代谢乙酰左卡尼汀,口服250〜500mg, 2〜3次/日, 疗程6个月。 6.治疗痛性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 应首先选用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考虑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始治疗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发生严重不良反响的风险较高,故应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由于存在成瘾和其他并发症的高风险,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7.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和血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早期控制好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规律地运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并控制好血糖、血压,以降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在中医文献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痹症”“脉痹”“痿证”等范畴,中医方面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平素机体阴虚,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 可概括为虚和瘀,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始终,治疗当以辨证论治(阴虚血瘀、阳虚寒凝、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治疗为主,标本兼治。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 中医古籍中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与参照早有论述,《丹溪心法》载:消渴肾虚受之, 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王旭高医案》中记载: 消渴日久, 但见手足麻木, 肢凉如冰。《普济方》相关文献描述及临床表现,归 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范畴[1]。近年来中医药的应用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因病 机及证治进行研究与认识,以期为DPN 的诊疗提供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消渴日久不治或者失治,致使机体素 体阴阳俱虚,气血虚弱,经脉失于濡养,而致手足麻木。阴损及阳,阳气虚弱, 寒从内生,血凝不畅,而致肢麻如冰,消渴久病失治误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的主要病因,如《王旭高医案》云: “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根 据此句可佐证。饮食起居生活不规律,无节制,损伤脾胃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 化无源,经脉及肌肤失于濡养,则出现肢体麻木不仁,如《丹溪心法·消渴》篇云: “酒面无节,酷嗜炙?……于是炎火上薰,腑脏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2]。”此句可验证。《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 “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情志失调,肝失疏泻,气机郁结,气郁则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见肢体麻木疼痛。房室过度,耗伤肾精,肾燥精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1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21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和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样改变,QST和NCS 中至少两项异样。 (5)排除引发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以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样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样;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样,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发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小、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辨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发的神经毒性作用和肾功能不全引发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按照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辨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样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治疗DPN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大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另外尚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中医对DPN病名的认识 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宋代《卫生家宝》载肾消“腰脚细瘦,遗沥散尽,手足久如竹形,其疾已牢矣”;金代李杲《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时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前阴如冰”;《丹溪心法》有言“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烦痛”。《王旭高医案》云:“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统称为“消渴病”、“痹痿病”,既表明了合并症的症状,还揭示了本病发展的规律即由消渴病到消渴病痹证,再到消渴病痹痿病。 中医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1.古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DPN的基本病因是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太过,情志失调,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在中医学属“消

渴”范畴。《素问·奇病论》日:“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病消瘅,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指出过食甘美厚味可引起消渴及并发症等疾病。《内经》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朱丹溪指出:“麻为气虚,木为湿痰死血。”说明了DPN表现出的四肢酸软、四肢不温或发凉、麻木或疼痛等临床特征与气虚关系密切。《类证治裁·痹证》载:“诸痹……良由营卫先虚……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指出DPN是由阴阳气血虚弱而致血脉闭阻及痰浊阻络而发。《金匮要略》认识到:“病者如热伏,烦满、干燥而渴,其脉反而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病人胸满,唇萎舌青……脉微大来迟……口干而渴……是瘀血也。”而《血证论》认为:“瘀血发渴,脉中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涸不能随气上升,但去下焦之瘀,则水津上布而渴自止。”说明瘀血在糖尿病一开始就存在,与气虚病机一道构成了DPN发病的基础。叶天士提出“久病人络”、“久痛入络”,认为邪气袭人后,其传变途径“由经脉继及络脉”,又说“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人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叶氏所论指出了多种内伤杂病随着病程的进展,病邪由经人络、由气及血、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慢性病理过程,其重点突出络病“久”的病程,DPN 也正以消渴日久为基础病因。 2.现代医家对DPN病机的认识。唐芙蓉认为,久病消渴则正气亏虚,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 发表者:庄礼兴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等,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最为显著.约80%的患者可羁发,且以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或疼痛。麻木表现为双下肢或双上肢对称性的麻木、蚁走感、发冷感等,从足趾开始,随着病情发展,至足及小腿,可有袜套样感;疼痛多表现为下肢远端、大腿内侧和小腹自发性灼痛,闪电样灼痛,上肢一般较晚累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还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检查可发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表现异常。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其治疗的困难性以及晚期不可逆性,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精神负担,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全球每年为此花费的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DPN的防治是国际医学界倍感棘手的问题,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寻找有效防治DPN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现代医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DPN的药物开发,如神经节苷脂、前列腺素E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取得一定疗效,但亦不尽人意,后者尚在试验之中,而且长期使用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费用昂贵亦非普通民众所能承受。因此,探索中医防治DPN的有效方药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 中医药防治DPN有着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可以归纳为4各方面:(1)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类似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治记载。(2)疗效较好。只要辨证准确,剂量合理,往往能较快地改善患者的疼痛、麻痹等症状。(3)毒副作用少。尽管长期服用中药煎剂,若配伍得当,煎煮得法,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4)不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往往容易产生耐药性,而

慢性前列腺炎,当归四逆汤治愈丨一方则代表一法,治病必求其本

慢性前列腺炎,当归四逆汤治愈丨一方则代表一法,治病必求 其本 中医学认为,证是方的基础,方乃证的归宿,有一证必有一方,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每一方均能代表一法,治病必求其本。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辩证论治的一本专著,是在确定六经主证前提下而立法组方,层层伸展,有顺有逆。 因此,立法组方决不可只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整体,也不可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 经方之源,始于方证,它既属基础理论,亦属临床证治。方剂必须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转。故拟方用药需随证加减。 姜某,31岁,已婚,育有一女。主诉:腰骶疼痛3月。 患者自述3月前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排尿有急迫感,小便频,偶见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曾于当地医院行前列腺液检测,示: 卵磷脂小体++ +,白细胞4-6 /HP。诊断为前列腺炎,因工作原因一直未治疗。 现症见:腰痛,尿频,尿急,尿道有分泌物,排尿时偶见尿分叉,少腹、会阴部疼痛,天冷时加重,口唇紫暗,畏寒怕冷,舌质黯或有瘀点、疲斑,苔薄白,脉弦涩。 辩证:寒凝经脉,血行不利; 治则:温经通脉,通络止痛。 药用:当归、黄芪、白芍、桂枝、细辛、通草、红花、甘草、大枣 服药7剂后,症状已好转,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偶有不适感,余症明显改善,续服14剂,余证已消,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患者腰部疼痛,遇冷加重,畏冷怕凉,由于感受寒邪,伤及阳气,不能温煦;寒邪凝滞,气血瘀阻,不通则痛。 腰部疼痛少腹、会阴部疼痛,口唇紫暗,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故予当归四逆汤加减。 用当归、红花补血活血,使凝滞血液流通,通则不痛;桂枝性辛

温,温经通脉;细辛解表散寒,与桂枝除内外之寒,助桂枝温通血脉。 白芍助当归养血和营,止寒凝之痛;通草通达经脉以畅血行,助桂枝除寒邪,恢复阳气,手足渐温,故脉复。 黄芪补气升阳;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补血,又防桂、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此方配伍,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新进展 摘要:众所周知,糖尿病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慢性疾病,久病 会给人体带来很严重的损害,极其容易引起肾、心脏、神经以及血管的慢性病变,甚至还会引起功能衰竭。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 病率比较高,一旦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就会使患者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受到 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和降低患者的 生活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新进展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出现这种并发症,就会给 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周围 病变的病残程度,是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临床实践显示,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可高达25%-90%,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随着逐渐加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深入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 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义 糖尿病这一疾病相信对很多来说并不陌生,属于全身性疾病,而且具有很高 的发病率,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持续的上升,但是由于该病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旦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常见的一种并 发症,这种并发症的表现主要就是四肢对称性感觉异常以及运动损害等,对于患 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1]。 经过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践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 症状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是不可逆的情况,一般可以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 疼痛,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不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中药糖痛方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糖痛方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李鸣镝;林兰;孙书臣;倪青;苏浩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9(015)00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糖痛方"外洗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临床入选70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20 mg,每日3次;同时,治疗组给予糖痛方外洗患肢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温水外洗患肢每日2次.整个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对中医症状的临床评价采用量化计分法),计算和比较临床综合疗效.同时检测和记录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和不良事件.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共脱落9例患者,实际完成试验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①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45.2%,对照组为10%.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3%,对照组为3.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01).③中医证候积分: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其中下肢发凉症状改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0.05).④胫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 ( P<0.05).对照组的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在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⑤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在试验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糖痛方外洗能够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姜俊玲;刘鹏;林寿宁;张振峰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5(38)3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α-硫辛酸60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30例予中药消渴安糖方内服联合足浴1号方足浴,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正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安糖方内服联合足浴1号方外用能更好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姜俊玲;刘鹏;林寿宁;张振峰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530011 南宁市华东路10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530011 南宁市华东路10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530011 南宁市华东路10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530011 南宁市华东路10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中医内外合治在"三伏"、"秋末冬初"预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2.中医内外合治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3.补阳还五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4.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5.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木丹颗粒联合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的疗效观察 冯翠娥;石振东 【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dan particles plus beraprost and epalrestat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152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76 cases eac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beraprost(40 μg) t.i.d plus epalrestat (50 mg) t.i.d alone,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add-on Mudan particles (7 g) t.i.d.After treatment of 3 weeks (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 the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symptoms and EMG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3.4%(71/76) and 78.9%(60/7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05 ) .After treatment,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the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median nerve and the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 P<0.05 ) , with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ing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0.01 )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ote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Mudan particles added to beraprost and epalrestat is as safe as beraprost plus epalrestat alone yet the form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latter in treating diabetic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文献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从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理研究、治疗研究及中医中药、针刺、灸法及外治法对本病的干预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以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结果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复杂多变,中医药在探寻其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 用机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疗效确切,前景可观。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068-02 前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 质等代谢障碍,并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而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1]。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目前西医治疗 本病只是对因治疗及对症处理,并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神经病变出现临床表现及 结构改变,则病变多难以逆转,疗效不甚理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 的“消渴”日久而致的“痹证”、“痿证”、“脉痹”、“血痹”、“皮痹”范畴[6]。中医学在 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对本病治疗效果较好。 1.古代文献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现代西医学病名,古代无此记述,但类似于本病征候 的表现在古代文献中亦有所论述。《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 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丹溪心法》载:“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 烦疼。”戴元礼《秘传证治要决》:“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 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粗理而 肉不坚者,善病痹”,指出体虚是消渴与痹证的病因。《王旭高医案》中记载“消 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临症指南医案?三消》则直言“其实不越阴 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故气阴不足、郁热癖血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从中医气血 理论而言,消渴日久,必然耗气伤阴,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气虚一则不 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冷;二则帅血无力,气虚血癖不能濡养肢体肌肉及筋骨,故见痿 软无力,行走如踩棉絮,且“久病必瘀”,作为病理产物的瘀血又成为致病因素,互为因果,交互为患。李杲指出“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疏通至填塞经络。”现代研究 发现中医“卫气”,剽悍滑利,与现代医学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神经冲动”,有相似之处,治疗上以活血、化瘀通络、调营和卫为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正是为“因虚致瘀”所设,是治疗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内经?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及“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的针刺治痿大法。 2.西医的现代临床研究 2.1病因病理研究 目前,对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多因 素综合所致,包括代谢因素、血管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及遗传因素等。绝大多数 认为与血管因素因素密切相关。1959年Fageberg通过FAS染色阳性证实神经内 膜血管壁增厚和通明变性的存在,首次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联系起来;1993年Malik等报告糖尿病神经病变者腓肠肌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