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引言《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是一本研究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专业书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画进行深入研究与解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儿童绘画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进行分析和总结。
儿童绘画的意义和作用儿童绘画是一种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通过绘画,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绘画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沟通的工具。
儿童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如情绪困扰、适应困难、自尊心低下等,通过绘画,他们可以将这些问题表达出来,并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儿童绘画的解读方法书中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儿童绘画解读方法,例如图形解读、色彩解读和线条解读等。
通过这些解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绘画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图形解读不同的图形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房子代表着家庭和温暖,树代表着生命和成长,花代表着美和喜悦等。
通过观察儿童绘画中出现的图形,我们可以窥探到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色彩解读颜色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红色代表着愤怒和激情,蓝色代表着平静和安详,绿色代表着希望和生机等。
通过观察儿童绘画中的颜色运用,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当前的情绪状态。
线条解读线条的形状和用法也能传达出儿童的情感。
例如,弯曲的线条代表着忧愁和不安,直线代表着坚定和自信,闪电状的线条代表着冲动和不稳定等。
通过观察儿童绘画中的线条运用,我们可以推测出儿童的情绪状态和个性特点。
儿童心理问题的辨识与干预儿童绘画的解读并不仅仅是了解和观察,更重要的是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辨识和干预。
通过解读儿童绘画,我们不仅能发现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情绪困扰的发现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往往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例如,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黑色和红色,可以推测出儿童可能存在焦虑和愤怒等情绪困扰。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1500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1500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篇一读了《儿童绘画心理学》这本书后,我就像被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世界的新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以前看到孩子们画画,就觉得无非是一些色彩和线条的组合,能看出个啥呢?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儿童绘画可没那么简单,那简直就是他们内心的“小秘密”大集合。
比如说,我家小侄子画房子的时候,总是把房子画得小小的,而且烟囱里冒出的烟是黑色的,歪歪扭扭的。
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画得真没水平,可现在想想,也许这正反映了他内心的一些小情绪呢。
也许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儿,那小小的房子就像是他觉得自己小小的、有点压抑的世界,黑色的烟说不定就是他心里的那点小烦恼。
这就好比我们大人有时候会写日记倾诉一样,孩子的画就是他们的“视觉日记”。
书里还提到,孩子绘画的色彩也很有讲究。
我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做志愿者,有个小女孩画了一幅画,整幅画几乎都是蓝色的。
我当时觉得这孩子肯定特别喜欢蓝色,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蓝色可能代表着她有点忧郁或者安静。
我就开始观察这个小女孩,发现她确实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活泼,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这时候我就像是一个侦探,通过绘画这个线索,开始慢慢探寻孩子内心的秘密。
这让我觉得特别神奇,就好像我掌握了一种特殊的密码,可以解读孩子们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会不会有点太绝对了?也许孩子只是随手拿起了蓝色的画笔,并没有那么多深意呢?毕竟孩子们的想法有时候就像天上的云,飘来飘去,捉摸不定。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
它让我知道,在对待孩子的绘画时,不能仅仅从艺术的角度去评判,更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
就像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表,还要了解他的内心一样。
现在每次看到孩子的画,我都会忍不住多琢磨琢磨,试图从那些线条和色彩中找到他们内心的小世界。
这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幅画会揭示出孩子怎样的内心秘密。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篇二《儿童绘画心理学》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儿童绘画能有多少心理学的东西在里面呢?不就是孩子瞎画着玩嘛。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儿童绘画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分享儿童绘画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二、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三、布局与心理居中:自我意识比较强;偏左:留恋过去;偏右:憧憬未来;偏上:喜欢幻想;偏下: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画在角落:可能有心理压抑。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
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
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
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
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2.图式前期(4-7岁):符号表征早期发展,特别是出现表现人物的基本造型。
3.图式期(7-9岁):符号表征继续发展,特别是出现人物、事务、构图和颜色方面的图式;使用基底线。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很荣幸这次共读了这本《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
因为它让我更了解孩子的画,并通过绘画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这本书讲述了通过教师的帮助,妈妈们读懂了孩子隐藏在图画中的语言,发现了孩子的担忧、恐惧、孤独、悲伤、缺乏安全感等种种情绪以及希望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疼爱的愿望。
通过图画,父母和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亲子关系获得了改善与提高。
母亲、教师、艺术和造型治疗师的成功实践。
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
所以呢我们会鼓励孩子画画,将无形的内在世界有形化,可视化。
孩子们的画向我们传达了他们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他们思想王国的种种现象,这些画可以被当作交流的手段,也可以架起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在自主游戏的开展下,每次回来的游戏表征有时会分享交流,有时候会进行绘画游戏故事进行表征。
通过这本书在欣赏幼儿的游戏故事时,会让我在专业的角度更好的去理解分析他们的作品。
我们班有个孩子每次都会画“病毒”,他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这些内容。
虽然他画的不是刚刚在自主游戏时玩的游戏,但是这些“病毒”却是他当下内心想表达的东西。
我要尊重他的想法,询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病毒啊。
他说就是想画。
我想可能是因为由于这次疫情对他的影响比较大,他已经记住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从点点的病毒,转变成圆圈再加上曲线,变成一只只的水母。
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画水母,然后告诉我,他家有一个鱼缸,里面都是水母,妈妈换水的时候水母都取出来了。
看,这就是他当下的新的想法以及表征。
孩子的画有时候会展示他们生活里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些表征都是他们当下所想的。
作为老师无需去评定作品的好与坏,画技的高与低,只需要去理解他们,再去悄悄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儿童绘画心理学》心得体会
阅读《儿童绘画心理学》心得体会图画构图的发展研究检验的是儿童在整个画纸上分配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由组织的安排这些形象。
图画空间的创造依赖于几种不同的结构框架的协调:1、一个单一形象和物体的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2、几个形象之间的关系。
3、一组形象与表达的高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个结构把不同的组成部分整合成一幅连贯的图画。
构图的发展对一些儿童绘画的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构图原则:1、想排列栅栏一样,沿着水平和垂直轴安排形象。
2、居中策略,围绕图画的中心安排形象。
最初至今用来描绘个别形状的背景,画出的图形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儿童很少注意形象的位置和方向。
三岁左右儿童发出的形象并列的话,再想象的水平轴上,其中的排列在画纸的一边,以单一方向排列形象的方式出现了。
这种无方向性的排列抑制了早期非特异性的接近性原则。
研究中大部分三岁左右的儿童的图画都是局部并列排列的。
四岁左右,使用接近原则和局部排列方式的图画减少,出现了更加仔细排列形象的缺失,儿童开始关注一个系列的间隔和终点。
五到六岁的儿童会很自信地使用排列原则组织空间,孩子按照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网格的方式组织画面空间排列形象。
图画主题的复杂性增加图形大小,颜色和多样性增加,更加绵明确的画出天空和地面作为空间参照,这些都表明画面上的形象是属于一个内容的各个项目,或者在性质上或者在画面上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在一般意义上传递着主题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所借鉴。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
在活动课中,老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张锦婷《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学习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学习心得想要教儿童绘画,首先你要先读懂他们的画。
这样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提供动力。
儿童绘画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艺术学家等不同人群的目光。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
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重心世界。
在学习《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中,我体会到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通过孩子对于画面构图的处理,把画面整体画的居中的孩子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如果喜欢画在纸张偏左的位置的孩子,大部分是喜欢留恋过去的怀旧的孩子,反之喜欢画在纸张偏右位置的孩子常常憧憬未来,如果他们在画在了偏上的位置就说明他们有着浪漫的情怀,喜欢幻想,偏下的则是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如果孩子喜欢把画画在分散的角落,这时就请你注意,这个孩子可能有心理压抑。
再通过对于几童人物画、动物画、植物画等等进行分析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画眼晴其性格中多疑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通过线条索要表达的语音。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孩子所用的线条也可以反应孩子的不同状态。
用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是正常的,这些孩子的情绪稳定。
爱画线条模糊糊、细到看不清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动、其至把纸機破的孩子,一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或者通过这幅画米发泄愤怒。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太仓市实验幼儿园张丹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注、投入。
虽然这种兴趣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它确实强烈的存在。
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太仓市实验幼儿园张丹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注、投入。
虽然这种兴趣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它确实强烈的存在。
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世界,经常努力去解读他们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Cathy的著作《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儿童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介绍。
在学校的时候就曾接触过儿童绘画发展水平的理论,也曾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运用过这一理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相应阶段联系起来,更加清晰的论述了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
指出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细研究的研究者认为:处于6-9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不受约束,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之后的阶段,则更趋于写实,反而缺少了那种迷人的创造性。
对比我所接触的孩子,他们很多就处于这样一个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应该就是儿童画长久以来吸引我的最直接原因吧。
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幼儿园孩子的绘画,反而比小学生的绘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原因。
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说的“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
”,所指代的也应该就是这样一种象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真实、自然的艺术追求。
以往对儿童画的解读,虽然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但往往是凭借着个人的直觉去解释儿童画。
很多时候成人对儿童画的点评,也只是源于这种直觉的感知。
这本书让我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更科学的去解释、了解了儿童绘画中的很多现象。
陈欣欣《儿童绘画与心理理解》学习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理解》学习心得
孩子的随手涂鸦并不简单,他们的画往往折射出各自的性格、气质和情绪,仔细观察它,你就能发现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道路。
一、涂鸦特点:下笔很重,喜欢用一些很强烈的颜色,例如黑色和深红色。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易怒型,其代表元素是火,代表颜色是红色。
他们通常体力充沛,热情四射,做事情很有激情,极具领导才能,但没有什么耐性。
能够给家长的建议:
教养对策一适当得体的夸奖与称赞。
表扬方式一温和的态度会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鼓励性的语言会让他乖乖地接受家长的意见,并且重新唤起他的自信心。
二、涂鸦特点:下笔较轻,喜欢用蓝色和黑色。
色调也较单调。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忧郁型。
他们通常是不爱动的,感情很含蓄,也很敏感,总喜欢独自思考。
在人际交往上过于敏感,比较被动。
不过记忆力很好,有体谅心,知道关怀他人。
给家长的建议:教养对策一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事情,不要多干涉。
家长还应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可带着他参加各种聚会活动。
表扬方式一受表扬的孩子从外表看若无其事,其实内心会对自己说:我必须做好,一定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这种来自内心的强大动力,会协
助他形成坚强自信的意志品质。
若无其事地夸奖会比夸大其词更
为有效。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读后感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读后感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读后感:有人说,一个人在生命最初成长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就像大树上被风吹落的树叶,那些散落于空间、泥土和流水之中,以及他们无法重新回归大树母体的那部分。
我想将这段话改写为一个男孩在幼年时期所经历过的创伤性事件或遭遇对其造成了深刻影响。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为我展现了一幅幅让我动容而又不可思议的画面,它们记录着当今儿童在特定阶段内所发生的令人难忘而又痛苦的瞬间,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画作,才使得我更加坚信只要我能够接纳并承认这些画作存在于世界的某处,即便它们已被丢弃甚至遗失掉了,但它们仍旧拥有价值——即作为活生生的文物证明着往昔岁月中曾经发生过什么,记载着哪怕仅是些微光点亦无从知晓的隐秘的细节。
这个女孩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她很需要一位真诚的朋友来陪伴她度过漫长孤寂的岁月。
这位朋友为她送去无限关怀,倾听她内心的呼唤。
尽管女孩已渐渐长大,开始寻求独立,但这种情况似乎没有太大改变。
这种状态表示出她既渴望进行交流却又害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对自身拥有同样强烈的依恋感,但又未尝试主动探索自身所带来的温暖。
这份对爱的矛盾与困惑恰巧揭示出了目前社会环境对她们产生的消极影响:首先是电视媒介宣扬给予孩子充满暴力、色情、罪恶、暴虐等负面元素的讯息。
诸如“吃人”的卡通形象也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们怎样“杀死别人”以及做任何坏事时都要“斩草除根”,致使其模仿他人犯罪行径的意愿增高,且非常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由此引发出了一连串不幸的故事。
“女孩”原本应该更好地受到保护,然而周围人群(尤其是母亲)选择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她,使得她日益变得怯懦和畏缩起来,终究还是无法打破束缚她的牢笼,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整本书描述了这类儿童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例如,不敢肯定自己想要做什么、认识不到自己具备的各项技能与天赋,无法在学校中融入集体生活,羞于向陌生人袒露自己的心声,不善言辞或羞于坦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些现象是家庭或早期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发生于父母离异或严厉惩罚孩子的家庭里,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情感与需求。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的读书心得《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丛书之一。
其作者凯西·玛考尔蒂是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她通过一幅幅儿童画的展示,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对利用绘画活动进行儿童心理治疗给予了清晰而详尽的阐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儿童绘画评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了解儿童对自我及家庭的认识,从而帮助儿童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绘画的过程和内容是儿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书中充满智慧的观点不但对心理医生,而且对有心的家长、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专业人士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对本书中所蕴藏的内容所深深吸引。
这本书极大地提高了读者对治疗过程中儿童绘画作品的理解。
同时,本书给我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指导和指示,使我对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的力量以及它在治疗中的潜力的认识也不断得到了深化。
在阅读完它之后,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父母们来说,尊重孩子比分析孩子更重要;对于父母们来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比任何简单的数据或教条更有力。
书的名字虽然叫做“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可是这本书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有的人都应本着欣赏、理解、尊重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这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以此类推我想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说,我们都应本着欣赏、理解与尊重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
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标准或喜好来任意评判我们的孩子。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教会我们的不是一种评价方法和判断方法,而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方法——那就是本着一颗公平朴素的心,好好的欣赏和尊重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画)。
也许读起来觉得它枯燥乏味的,没有市面上那些五颜六色的育儿杂志来的通俗易懂,但是它绝对值得我们静心来品读,因为可爱的孩子们,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好好的去爱、去珍惜他们!。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心得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心得标题: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心得引言:绘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然而,儿童绘画并非只是一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它还涉及到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绘画的心理和教育意义,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得与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绘画活动。
一、儿童绘画的心理意义1.1 发展儿童的创造力绘画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它能够帮助儿童通过画笔和色彩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绘画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让他们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并且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培养独特的思维模式。
1.2 表达情感和体验儿童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但他们常常难以通过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绘画作为一种非常直观且灵活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儿童将情感和体验转化为形象的图画。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给予他们一种发声的渠道,使他们觉得被理解和被重视。
1.3 培养审美意识绘画是一种艺术活动,它需要儿童通过观察和感知来选择和运用色彩、形状和线条。
通过绘画活动,儿童能够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审美意识,学会欣赏美和发现美。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艺术品味和审美尺度,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欣赏美的事物,培养审美情操。
二、儿童绘画的教育意义2.1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绘画活动需要儿童观察和感知对象,然后将其转化为图画。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儿童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例如,当儿童画一只猫时,他们需要观察猫的形状、猫的动作,甚至还要考虑到猫的神态和表情。
通过绘画活动,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2.2 培养艺术修养绘画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让儿童接触到美,感受到美,并从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儿童通过绘画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学习画家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感和艺术造诣。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读后感邹雯雯很多成年人面对孩子的乱写乱画表现得“惊慌失措”。
他们会对孩子的画进行更正、指责和劝导,有时候也会亲自示范什么是“正确”的画。
他们根本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每次都不想看到真正的孩子的画。
此外,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与此相反,他们允许孩子“自由发展艺术”,但他们也很少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这本《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就告诉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画,尽管可能一开始你不能理解画的是什么。
心理学家马勒尔认为,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并不同步。
前者是一个戏剧性的、可见的、清晰的过程,后者则是一个缓慢发展的内在心理过程,即脱离的过程和个性形成的过程。
而马丁〃道那斯(是位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所的讲师)认为,婴儿实际开始心里发展过程的时间比马勒尔所说的要早,在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时,发现孩子的第一次涂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表达很多内容了:有时是对过去的回忆——出生之前、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的回忆,对于2~4岁的绘画儿童来说,回忆过去在他们的表达内容中占有重要位臵。
有的孩子从他能拿起笔的一刻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尽管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通过他们自己设定的一些符号,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表达在纸上。
图中是儿童在表达方面的发展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绘画语言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绘画语言仅是一些基本的点、线、几何形,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这些基本的点和线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在自己本身的生活、情感体验中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最纯粹、最原始的标志符号,接下来,我就从本书中提及到的一些孩子的绘画语言来说一说:2~3岁的儿童对于画画过程中界限和方向的区分于婴儿时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儿童有了自己的思维之后,他们的图中就渐渐出现了“方向”和“界限”的概念,例如图中一孩子在玩滑梯之后出现了一些表示:滑梯“的线条,又用了另外一些线条表达了在刺激的下滑过程中产生的身体上的感受。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
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
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
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
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
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
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
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
2-6岁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读后感
2-6岁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读后感
哎呀,我今天看了一本书,书里讲的是2-6岁小朋友画画的时候,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呀!看完之后,我觉得好有趣啊!
书里说,画画不只是涂涂画画那么简单哦!当我画画的时候,我能把心里的想法全都画出来!比如,我画小猫咪的时候,它的尾巴是弯弯的,好像在跟我玩捉迷藏,嗷嗷叫的样子,好像真的在跳来跳去!这就是我的想法变成了画画,书里说这能让我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呢!
还有,书里说,画画可以帮助我学会表达自己。
有时候,我说不清楚心里有点儿小烦恼的时候,我就可以画一个大大的太阳,把所有烦恼都画进太阳里,哇!好像烦恼都消失了,好轻松呀!
我觉得以后每天都要画画,这样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好,脑袋也更聪明啦!嗯,我要去画一只超级大的恐龙,吼一声,吼!
—— 1 —1 —。
感悟《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
感悟《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笑话、学前教案、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教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games, children's joke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nursery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educational lesson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感悟《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一书由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凯西·玛考尔蒂所著。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
儿童心理画读后感
当我读完《儿童心理画》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这本书不仅为我揭示了儿童心理的奥秘,更让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首先,我认识到儿童心理画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孩子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书中提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让我更加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各个发展阶段。
例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会引导他们积极面对,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而不是轻易放弃。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儿童心理画在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将绘画与学习相结合,孩子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这让我想到了在我的课堂上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知识和见解,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理念和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想象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自信、有创造力的人。
总之,《儿童心理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特点,也更加明白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对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有所启发和指导。
从画中解读我的孩子们
从画中解读我的孩子们——《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原书名《Understanding Children's Drawings》我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也是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是我比较好奇的领域。
所以就去找一些资料来研究和分析儿童画对孩子心理反映,最近发现《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这本书,它的语言生动易懂,同时配有绘画插图,对利用绘画活动的儿童心理治疗给予了清晰而详尽的阐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儿童绘画评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了解儿童对自我及家庭的认识,从而帮助儿童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儿童绘画的过程和内容是儿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本书作者凯西·玛考尔蒂是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对于这面得研究,我国的钱初熹也有研究,他著有《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她的书中也同样涉及了这个问题,她的书范围比较大,不过她也指出:“国外在20世纪50年代就兴起了‘艺术治疗’,但主要是对非正常人群。
”现在社会很多儿童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生理的缺陷等等。
这些轻度的心理障碍还构不成严重的疾病,但也会影响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
绘画在治疗这些障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了很多专家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困扰家长的主要因数,大家都在寻求合适的途径!美术作为一种释放情绪和表达疑问的有力和积极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美术原本就有这一心理治疗功能,只是过去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知识和注重技能。
而没有使这种功能得到重视和发挥。
儿童画是孩子在生活教育是反映在教师和家长最直观的情感表达,如何去发现和理解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这本书更切合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儿童画创作的时候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学习。
这对于儿童的审美个性形成,健康心理发展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艺术语言的表达、交流具有实质意义的作用。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的学习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的学习心得对于小孩子来说,童真是最珍贵的。
可以让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生活中每个美好瞬间,但也因此会造成一些问题和误区。
所以当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早干预并加强教育引导,切勿将责任推给“老师”或“幼儿园”,而是要分析自己的言传身教。
小时候,常听人说:孩子像块糖,越宠越想吃;如今长大了,却怎么都哄不住、管不了!小宝刚出生那几天确实特别爱哭闹,总让人觉得烦躁不已。
有次朋友见了,笑着说她“你呀,真不容易,有你这样当妈的吗?居然把孩子惯成这副模样,这是害了他啊!”毕,哈哈大笑起来….呵呵,事情原委还真怪不得别人,宝宝太调皮了。
两三个月的婴儿由于不能独立控制口水的吞咽动作,只能靠口腔的张闭合做运动。
嘴唇被口水淹没,周围组织又比较柔软脆弱,因此经常流口水。
另外,牙龈发痒,喜欢啃东西,所以很多宝宝长牙之前就开始留口水。
到2岁半左右,婴儿学会走路,流涎症状明显减少。
再大点的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现象。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宝宝3-4岁时,唾液腺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而此时宝宝的口腔容积相对较小,吞咽功能尚未健全,便出现了流口水现象。
这种流口水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至幼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口腔深度增加,孩子的咀嚼、吞咽功能逐步完善,这种现象才会自然消失。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我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放学回来买菜烧饭,洗衣服拖地等等琐碎杂务不断。
刚开始她还兴致勃勃地和妈妈玩耍、嬉戏,乐在其中。
可没过几日就叫苦连天,嚷着不愿意再和妈妈一起玩。
面对女儿提出的各项要求,我尝试着用语言拒绝,可屡遭失败,甚至对着我露出白森森的牙齿冷笑,极端排斥与妈妈亲近。
后来我们学习绘画的技巧,通过“观察——联想——表达”的方法启发女儿思考。
虽然女儿没有在幼儿阶段就直接接触艺术课程,也从来没有拿笔涂鸦过,更谈不上绘画基础知识,但终究是孩子,耐心的讲解和循序渐进的指导后,她慢慢地静下心来,专注于笔尖游离纸面的乐趣。
其实人人都具备创造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关键在于懂得赏识孩子。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读后感儿童绘画的过程和内容是儿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本书作者凯西·玛考尔蒂是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专家之一,她以生动易懂的语言对利用绘画活动进行儿童心理治疗给予了清晰而详尽的阐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儿童绘画评价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了解儿童对自我及家庭的认识,从而帮助儿童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全书有大量理论依据与实际案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极具可读性,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其实,关于这些基本的信息,在读的时候,并没有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只知道是一本关于绘画咨询类的图书。
直到今年暑假打算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才想起来仔细查阅。
此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书名可以一目了然,无需猜测。
我现在已经读完的是序言、第一章心理学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绘画、第二章影响儿童绘画的因素。
书摘什么的,觉得不必多说,若对此方面感兴趣,从哪里都能够得到。
故浅谈一些我的感想。
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与儿童沟通的时候,咨询关系是不可能像成人之间那么容易建立起来,或者说融洽起来。
很多时候,成人,天然的,就会儿童产生一种权威感、乃至威胁感。
并且,有时候,儿童的语言表达无法表现出他所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工具,帮助他进行表达。
故,我们需要多种手段来探寻儿童心理的一些潜意识,或者说是隐含的西。
这个,可以是一些我们熟知的沙盘游戏、投射测验,也可以是绘画。
在绘画投射方面,最常用的,大概是巴克的房-树-绘画实验。
虽然我们知道,绘画能够让儿童表现出一些他们口中无法描述清楚,或者掩饰的东西。
但,不能够将绘画中元素与实际情况,进行一一对应。
比如说,一个孩子画一个很小的小人,这不一定代表这个孩子就是自卑的、内心弱小的,其实,还可能代表,这个孩子对咨询关系的不满,所以想要把自己的内心掩盖起来,所以,才故意画的很小。
因此,在通过绘画治疗的时候,要注重纵向的比较。
其实,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不能一锤定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