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制法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但更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C6H6)、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特点:,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具有强的性。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如:

①2Na+Cl2 == 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 == 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 == 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存放之前钢瓶要进行干燥处理)。

(2)与非金属反应,如:

①H2+Cl2 ==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 ==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 == 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 == 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

①2FeCl2+Cl2=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

①CH4+Cl2→CH3Cl + HCl(取代反应)

②CH2=CH2+Cl2→CH2ClCH2Cl(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即“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Ⅰ新制氯水呈____色,可以说明_______存在。

Ⅱ氯水的PH值_____水,说明氯水呈____性。

Ⅲ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可以说明氯水中存在_______微粒。

溶液,产生的现象_________说明存在_______微粒。

Ⅳ在氯水中加入AgNO

3

Ⅴ可以用钢瓶来存在液氯,为了防止钢瓶的腐蚀,冲入氯气前必须_____。

HClO的性质: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强氧化性)。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收集方法:

净化装置:

尾气处理:

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2)如果将过量的二氧化锰与20毫升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明显小于0.01mol ,其主要原因1________2_______

(3)实验结束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_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溶液吸收氯气,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浓硫酸

D.亚硫酸钠溶液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在工业上,氯气的生产是通过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实现的,其电解原理见书本。在电解过程中,氢离子得到从电池负极流出的电子转变为氢气分子,氯离子失去电子转变为氯气分子,氯离子失去的电子从电极经导线流入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如下:

阴极2e-十2H+==H2

阳极2C1-一2e-==C12

电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电解H2↑+Cl2↑+2NaOH

因此,电解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向化学能转化的过程。

(1)从气体的颜色和气味可知在电极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气体。

(2)从滴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变红可知电解过程中有氢氧化钠生成。

(3)从反应物为H2O和NaCl,可分析产生的气体为O2、C12和H2中的两种。

(4)从一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可知该气体不可能是氢气或氧气。

(5)检验生成的气体,仔细分析现象,可知一个电极上生成了氢气。

(6)综合归纳上述分析,可写出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2SO4 === NaHSO4 + HCl↑(不加热或微热)

NaHSO4 + NaCl === Na2SO4 + HCl↑(加热到500oC—600oC)

总反应式: 2NaCl + H2SO4 ===Na2SO4 + 2HCl↑

(2)装置: 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 用水吸收(倒扣漏斗)

三、卤族元素

2.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F2是最强的非金属单质,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

(2)HF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2H2O,因此HF 必须保存在塑料瓶中;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高。(3)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易挥发,有毒,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碘的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中只有AgF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X2中只有CaF2难溶。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用X

2

代表卤素)

①与金属反应: 通式为X

2

+ 金属→金属卤化物

X

2与变价金属(Fe、Cu等)反应,F

2

、Cl

2

、Br

2

使金属变为价,I

2

使金

属变为低价。

例如:2Cu + I

2

== 2CuI(碘化亚铜)

练习:① Fe + Br

2——② Fe + I

2

——

②与水反应: 通式: (X = Cl、Br、I)

该反应属于歧化反应:X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特殊: 2F

2 + 2H

2

O == 4HF + O

2

(剧烈反应,爆炸,没有“氟水”)

F

2为氧化剂, H

2

O为还原剂. 该反应不属于歧化反应。是置换反应。(这是中学

阶段唯一的一个水做还原剂的反应)

③(常温下)与碱反应: 通式为: (除F

2

外)

X

2

的尾气吸收: 用溶液,注意与大气连通。

④X

2

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如:X-、硫化物、亚硫酸及其盐、Fe2+、等)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活动性)顺序:F

2 > Cl

2

> Br

2

> I

2

【练习】① KI + Br

2 ——② HBr + Cl

2

——

③ HI + Br

2

——

注意:F

2

不能将氯、溴、碘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先与水剧烈反应)。

4

5.X-离子的检验

Cl-白色沉淀

Br-+ AgNO3 + HNO3浅黄色沉淀

I-黄色沉淀

练习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合理答案)

1.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

A.1/4 B.1/2 C.1/3 D.2/3

2.有关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只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

B.卤素单质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C.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D.卤化氢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物质的量相等的F2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

A.H2B.HF C.OF2D.O2

4.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5.饱和氯水长时间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含量减少的是()

①Cl2②HClO ③H2O ④HCl ⑤O2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6.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的是()

A.NaCl

B.CuCl2

C.AlCl3

D.FeCl2

7.下列关于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呈黄绿色

B.Cl-有毒

C.Cl-具有氧化性

D.Cl-是稳定结构

8. 要除去溴中少量的Cl2,可向溴中加入()

A、适量KBr

B、通入溴蒸气

C、适量KI

D、适量AgNO3溶液

9.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

(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

3可和I-发生反应:IO-

3

+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

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

3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10.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 和HClO

B.HCl 和HIO

C.HClO 3和HIO

D.HClO 和HIO

二、选择题(有1~2个合理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与水反应:Cl 2+H 2O =2H +

+Cl -+ClO -

B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2OH -=Cl -+ClO -+H 2O

C .向留有残氯(Cl 2)的水中加一定量的FeSO 4,以除去水中的Cl 2:Fe 2++Cl 2=2Cl -+Fe 3+

D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a 2+

+2ClO -+H 2O +CO 2=CaCO 3↓+2HClO

2.已知Cl 2与Br -、I -可发生反应:Cl 2+2I -=I 2+2Cl -、Cl 2+2Br-=Br 2+2Cl-,且Br -、I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I ->Br -。某溶液中Cl -、Br -、I -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2mol 、0.4mol 、0.6mol ,欲使其Cl -、Br -、I -的物质的量比为1︰1︰1,需通入Cl 2,那么通入Cl 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 -物质的量的( )

A .1/2

B .1/3

C .2/3

D .1/6

3.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 .HAt 很稳定 B .AgAt 不溶于水 C .砹是有色固体 D .HAt 溶液为强酸

4.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

A .石蕊试剂

B .硝酸银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铝

5.氯水不稳定,因为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 2+H 2O == HCl+HClO ,下列措施会降低氯水的稳定性的是( ) A .通入少量H 2S 气体 B .加入少量小苏打 C .通入少量HCl 气体 D .增大氯水浓度

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 、HBr 、SO 2、CO 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通入到适量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剩余气体。将所得到的无色溶液冷媒装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 3溶液、酸化的BaCl 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气体中一定有SO 2,一定没有HBr B .原气体中可能有SO 2

C .原气体中一定有HCl

D .不能确定有无HCl ,但一定没有CO 2

7.U 、V 、W 、X 、Y 、Z 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

(1)U+KOH →V+W+H 2O (2)Y W X +?→??

(3)X+W+H 2SO 4→U+Z+H 2O

其中U 和Y 是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Z 是硫酸盐。由此可以推断它们是: U ;V ;W ;X ;Y ;Z 。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特征),失去e-(本质),氧化反应(被氧化)(“升失氧”)化合价降低(特征),得到e-(本质),还原反应(被还原)(“降得还”)物质所含元素原子发生失去e-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原子发生得到e-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练习〕分析下列反应的化合价、电子得失、被氧化、被还原的情况:

Cl

2+2NaBr=2NaCl+Br

2

2Na+2H

2O=2NaOH+H

2

6NO+4NH

3→5N

2

+6H

2

O

Cu+2H

2SO

4

(浓) CuSO

4

+SO

2

↑+2H

2

O

〔注意〕“×”号前的数字是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原子总数,“×”号后的数字是该原子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表现氧化性)(被氧化还是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表现还原性)(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小结〕升失氧,降得还;若说性,两相反。

〔练习〕用电子得失观点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C+2H

2SO

4

(浓) CO

2

↑+SO

2

↑+2H

2

O

2.2SO

2+O

2

→2SO

3

3. 2KClO

3 2KCl+3O

2

4. Cl

2+2NaOH=NaCl+NaClO+H

2

O

5.2KMnO

4+16HCl=2KCl+2MnCl

2

+5Cl

2

↑+8H

2

O

6.2HClO→2HCl+O

2

7.Cl2+H2O=HCl+HclO

三、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

用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同时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用单线桥法表示时箭头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跨过等号;只标电子转移总数,不标得与失。

※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1.全部氧化还原反应: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均发生了变化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4.歧化反应

5.归中反应

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结构。对于简单微粒来说,主要取决于结构即半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半径越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小,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半径越小,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对单质或元素来说,金属性即还原性,非金属性即氧化性。)。 (2) 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前强后弱”。 (3) “强者优先”规律。 (4)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O2、X2、S、N2

氧化剂②变价元素高价态化合物:HNO3、H2SO4、KMnO4、FeCl3、CO2等

③能电离出H+、Ag+、Cu2+的化合物(如:酸、银盐等)。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Na、Mg、Al、Fe、H2、Si等

还原剂②变价元素中低价态的化合物:FeCl2、NH3、H2S、HCl、CO、SO2等

③电离出具有较强还原性离子的化合物:NaI、Na2S、NaBr等

练习:

1.对于H-+NH3=H2+NH2-反应的正确说法是

A.属于置换反应B.被氧化的仅是H-

C.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每产生1mol H2必转移电子2mol

2.若某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②当X、Y都是非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③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④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全部

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l2→KOCN+2KCl+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KOH+Cl2→CO2+N2+KCl+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g 。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 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 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高二化学全套教案

第一章 氮 族 元 素 氮族元素的通性: 1、原子结构: 元素符号 N P As 2 8 18 5 Sb 2 818 18 5 Bi 2 8 18 18 32 5 2、性质上的相似性: (1)能获得3个电子,在气态氢化物中化合价都是3-价 RH 3 (2)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合价都是+5,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其对应水化物为H 3RO 4 或HRO 3,呈酸性。 3、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结构上的不同点,总结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1) N 和P 有较显著的非金属性;砷有非金属性,也表现一些金属性;而锑铋已表现 出明显的金属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 (2) 与O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2×2e NO 2O 2 2放电 + (难化合) 4×5e 522 O P 2O 5P 4点燃 + (易化合) 可见,其还原性N

P 。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 不同点: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在 N P As Sb Bi 金属 性逐渐 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与H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3×2×e N 2 + 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P 很难与H 2直接化合为PH 3 其氧化性N>P ,非金属性N>P 。 (4) NH 3 PH 3 AsH 3 SbH 3 稳定性逐渐减弱 (5) HNO 3 H 3PO 4 H 3AsO 4 H 3SbO 4 HBiO 4 酸性减弱 提问:氮族元素和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相比,谁的非金属性较强?为什么?举例说明。 ( P S Cl 非金属性渐强 P 与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 3 S H H S 22 ? + HCl H Cl 22 2光照或点燃 + PH 3 H 2S HCl 稳定性渐强 )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 族,包括:N 、P 、As 、Sb 、Bi 五种元素。 (1)原子结构 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从N 至Bi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性 质 相似性: 主要化合价-3、+3、+5价,最高价氧化物R 2O 5,气态氢化物 RH 3 递变性: 1、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增强。 4、单质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原因是氮、磷、砷的单质均是 分子晶体,随分子量的增大晶体的熔点升高,锑和铋的晶体是金属晶体,随离子半径的增大,晶体中金属键减弱,晶体的熔、沸点降低。 第一节 氮和磷 [学习目标] 1.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磷的性质;了解氮气和磷的用途;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卤素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 氧化性:F?> Cl?> Br?> I?> At?,但还原性相反。 氟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可用于漂白。氯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不稳定,受光照会分解成HCl与氧气。液态氯气称为液氯。HCl是一种强酸。氯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氯气对肺部有强烈刺激。氯可与大多数元素反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最高金属氯化物 溴 液溴,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可溶于水,100克水能溶解约3克溴。挥发性极强,有毒,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粘膜等。水溶液称为溴水。溴单质需要加水封存,防止蒸气逸出危害人体。有氧化性,有多种可变化合价,常温下

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答案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如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为气体,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________,D是________,G是________,H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CO2 CaCl2 HClO O2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①⑤ 【解析】 【分析】 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则A是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G在光照下反应,应为HClO,生成的气体H为O2,则F为HCl,B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E,E与HCl反应产生B与C反应产生G为HClO,所以C应为 Ca(ClO)2,D为CaCl2,无色气体B应为CO2,沉淀E为CaCO3,以上推断符合题目转化关系,结合物质的性质和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A是Cl2,B是CO2,C是Ca(ClO)2,D是CaCl2,E是CaCO3,F是HCl(盐酸),G是HClO,H是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B是CO2,D为CaCl2,G为HClO,H为O2; (2)反应①为Cl2和石灰乳Ca(OH)2的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漂白粉在空气中可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3)A为Cl2,Cl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反应①⑤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③④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⑤。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东方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课题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知识点归纳]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 2 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 22FeCl 3 (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 2+Cl 2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 2+Cl 2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 22PCl 3 (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 22PCl 5 (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 2+H 2 O HCl+HClO (4)与碱反应 ①Cl 2+2NaOH = NaCl+NaClO+H 2 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②2Cl 2+2Ca(OH) 2 = Ca(ClO) 2 +CaCl 2 +2H 2 O(用于制漂粉精)

通电 ③Ca(ClO)2+CO 2+H 2O = CaCO 3↓+2HClO (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 2+Cl 2 = 2FeCl 3 ②2KI +Cl 2 = 2KCl + I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 2+Cl 2+2H 2O = 2HCl + H 2SO 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 4+Cl 2 CH 3Cl + HCl (取代反应) ②CH 2=CH 2+Cl 2 → 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大部分是以Cl 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 2O 、Cl 2、HClO 、H +、Cl -、ClO -、OH -;久置 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2)HClO 的基本性质 ① 一元弱酸,比H 2CO 3弱 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 2↑ ③ 强氧化性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 HClO Na 2O 2(H 2O 2) SO 2 活性炭 漂白原理 氧化漂白 氧化漂白 化合漂白 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紫色石蕊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只变红不褪色 褪色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 2 + 4HCl (浓) MnCl 2 + 2H 2O + Cl 2↑ 强调:MnO 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 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 2SO 4 === NaHSO 4 + HCl ↑ (不加热或微热) (2)装置: 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加热

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下列各变化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F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②中,每生成2.24 L气体G(标准状况)时,消耗F ___________g。 【答案】Cl2 O2 2Na2O2 +2H2O= 4NaOH + O2 Cl2+2NaOH=NaCl+NaClO+H2O 15.6 【解析】 【分析】 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推测E为水,F为淡黄色粉末,推测为过氧化钠,由图中关系可推知:A:Cl2;B:NaOH;C:NaCl;D:NaClO;E:H2O;F:Na2O2;G:O2。 在结合反应①②的情况,即可推断反应①为:Cl2+2NaOH=NaClO+NaCl+H2O,反应②为 2Na2O2+2H2O=4NaOH+O2↑,据此解答。 【详解】 由图中关系可推知:A:Cl2;B:NaOH;C:NaCl;D:NaClO;E:H2O;F:Na2O2;G: O2。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Cl2、O2。 故答案为Cl2;O2; (2)F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H2O= 4NaOH + O2, 故答案为2Na2O2 +2H2O= 4NaOH + O2; (3)A和B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在反应2Na2O2 +2H2O= 4NaOH + O2↑,每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L,消耗的 Na2O22mol.即156g。现在产生了2.24 L气体G(标准状况),则消耗Na2O2质量为15.6g, 故答案为15.6。 2.下列各物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为常见金属单质,丙为黄绿色的单质气体,乙、丁是常见无色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C常温下为一种液体,B、D分别为黑色粉末和黑色晶体,G为淡黄色固体,J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I为红褐色固体,F为

卤素及其化合物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氟气、氯气、溴、碘 1、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2、铁粉和液体溴反应:2Fe+3Br22FeBr3 3、铁与固体碘加热:Fe+I2FeI2 4、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 5、氯气溶于水:Cl2+H2O HCl+HClO Cl2+H2O H++Cl-+HClO 6、二氧化硫通入氯水:SO2+Cl2+2H2O H2SO4+2HCl SO2+Cl2+2H2O4H++SO42-+2Cl- 7、二氧化硫通入溴水:SO2+Br2+2H2O H2SO4+2HBr SO2+Br2+2H2O4H++SO42-+2Br- 8、二氧化硫通入碘水:SO2+I2+2H2O H2SO4+2HI SO2+I2+2H2O4H++SO42-+2I- 9、氢硫酸和氯水混合:H2S+Cl22HCl+S↓ H2S+Cl22H++2Cl-+S ↓ 10、氢硫酸和溴水混合:H2S+Br22HBr+S↓ H2S+Br22H++2Br-+S↓ 11、氢硫酸和碘水混合:H2S+I22HI+S↓ H2S+I22H++2I-+S↓ 12、氢碘酸与氯水混合:2HI+Cl22HCl+I2 2I-+Cl2I2+2Cl- 13、氢碘酸与溴水混合:2HI+Br22HBr+I2

2I-+Br2I2+2Br- 14、氢溴酸与氯水混合:2HBr+Cl22HCl+Br2 2Br-+Cl2Br2+2Cl- 15、亚硫酸与氯水混合:H2SO3+Cl2+H2O H2SO4+2HCl H2SO3+Cl2+H2O4H++SO42-+2Cl- 16、亚硫酸与溴水混合:H2SO3+Br2+H2O H2SO4+2HBr H2SO3+Br2+H2O4H++SO42-+2Br- 17、亚硫酸与碘水混合:H2SO3+I2+H2O H2SO4+2HI H2SO3+I2+H2O4H++SO42-+2I- 18、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Cl2+2NaOH 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19、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r2+2NaOH NaBr+NaBrO+H2O Br2+2OH-Br-+BrO-+H2O 20、碘溶于氢氧化钠溶液:I2+2NaOH NaI+NaIO+H2O I2+2OH-I-+IO-+H2O 21、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Cl2+6OH-5Cl-+ClO3-+3H2O 22、溴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3Br2+6OH-5Br-+BrO3-+3H2O 23、碘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 3I2+6OH-5I-+IO3-+3H2O 24、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 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B C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1 2 5 6 7 8 10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 2 CH 3 CH 2 —CH 3 OH CH = CH 2 CH 3 CH 3

高中化学卤素知识点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 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3、ICl。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2、HClO3、HClO4。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氧化性:F?> Cl?> Br?> I?> At?,但还原性相反。 氟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HCl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

卤素及其化合物(精.选)

智能考点二十卤素及其化合物 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认识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Ⅲ.教材精讲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 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通电 ②2KI +Cl 2 = 2KCl + I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 2+Cl 2+2H 2O = 2HCl + H 2SO 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 4+Cl 2 CH 3Cl + HCl (取代反应) ②CH 2=CH 2+Cl 2 → 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 2 + H 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 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 2O 、Cl 2、HClO 、H +、Cl -、ClO -、OH -;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 一元弱酸,比H 2CO 3弱 (2)HClO 的基本性质 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 2↑ ③ 强氧化性;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 HClO Na 2O 2(H 2O 2) SO 2 活性炭 漂白原理 氧化漂白 氧化漂白 化合漂白 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紫色石蕊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只变红不褪色 褪色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 2 + 4HCl (浓) MnCl 2 + 2H 2O + Cl 2↑ 强调:MnO 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 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加热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高中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全册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